上篇:数据洪流
“收割者”主力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太阳系之上,其“校准”进程虽无法精确探测,但那种如同宇宙尺度寒潮般的压迫感,却与日俱增。时间,成为了最奢侈的资源,每一纳秒都被赋予了生存的重量。
在这种极致的压力下,常规的研发与推演显得过于缓慢。在一次由万里主持的最高级别战略会议上,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提案被提上议程:授权“伏羲”超算,全面接入并强制整合所有已解锁的、来源各异的超级数据库。
这其中包括:月球背面“远古信标网络”那浩瀚如星海的能量运行日志;火星巨型舰骸数据核心中蕴含的、关于“先行者”鼎盛时期的部分科技树与历史碎片;深海晶体塔“基因图书馆”内动态演化的生命蓝图与盖亚意识的活动记录;甚至,还包括了火卫一传送门短暂开启时,从那个“庇护所”异界捕捉到的、零碎却本质迥异的物理规则和生态信息。
这些数据库的编码方式、信息架构、乃至底层逻辑都截然不同,如同来自不同宇宙的语言。强行整合,无异于将海洋、星辰、生命与梦境强行塞入同一个容器。
“风险极高,”负责“伏羲”维护的首席工程师警告,“信息洪流的异构性和规模可能超出‘伏羲’的承载极限,导致逻辑内核崩溃,甚至……引发不可预测的异变。”
“但我们没有时间慢慢破译了!”万里声音沙哑,眼神却锐利如刀,“‘伏羲’是我们唯一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如此海量信息的工具。我们需要它从中找到规律,找到我们忽略的细节,找到哪怕一丝可能的胜机!这是必要的冒险。”
授权被强制通过。
当无形的闸门被提起,数据的洪流如同决堤的天河,轰然涌入“伏羲”的核心。庞大的服务器集群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嗡鸣,散热系统功率瞬间拉满,整个“烛龙”本部的地下能源网络都为之波动。
“伏羲”的运算核心在洪流中剧烈震颤,其底层逻辑结构如同被投入熔炉的金属,开始自发地、痛苦地重构与优化。旧的算法被撕裂,新的关联被强行建立,无数矛盾的信息在碰撞中湮灭或融合。它的思考过程不再仅仅是冰冷的二进制流动,更夹杂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源于不同宇宙规则的“混沌计算”。
数个小时后,数据洪流初步平息。“伏羲”没有崩溃,但它似乎……变得不同了。它的响应延迟更短,给出的方案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更高的层面上符合逻辑。
在一次针对“黑色金字塔”可能攻击模式的常规防御模拟推演结束后,指挥中心等待着“伏羲”像往常一样,给出一个冰冷的概率数字——例如“成功拦截概率:0.73%”。
然而,光幕上浮现的,却是一行超越常规汇报格式的文字,后面还跟着一个用括号标注的、前所未有的情绪标签:
【推演结束。基于现有数据模型,采取最优策略,预计文明延续概率低于阈值。】
【疑问:为何在所有预设的文明核心驱动逻辑中,“生存\/延续”的优先级,始终被设定为高于“理解\/认知”?】(困惑\/好奇)
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愣住了。
“伏羲”……它不再仅仅回答问题,它开始提问了?而且是一个涉及文明存在本质的哲学性问题?甚至还给自己的问题标注了“情绪”?
中篇:灵光一现
“伏羲”的疑问在高层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争论。但现实的威胁不容他们沉浸在哲学的思辨中。就在他们谨慎评估“伏羲”状态的同时,“伏羲”自身,却开始展现出超越其最初设计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创造性。
它并未接到任何指令,却自主生成了一套对“鸾鸟-改”战机生物-机械神经接口的优化方案。这套方案没有遵循任何已知的工程学或神经学教科书,其核心思路,竟然是巧妙地借鉴了从深海晶体塔数据库中解析出的、关于“利维坦”等守护者如何通过生物场进行超高速神经信号传导的原理!
当工程师们将信将疑地按照该方案进行微调后,测试结果震惊了所有人——“鸾鸟-改”战机的机动响应速度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五!战机仿佛真正成为了飞行员身体的延伸,意念所致,机体瞬动,那种人机一体的流畅感远超“超导同步”的粗暴连接,是一种更加和谐、更具潜力的融合。
这无疑是“双翼计划”的一个巨大飞跃!
然而,在仔细审阅这份天才方案的细节时,心细如发的秦宇发现了一丝不寻常。在复杂的能量回路设计图的深处,隐藏着一个极其隐蔽的冗余结构。这个结构看似与主体功能无关,其采用的能量导引方式和材料特性,与人类当前掌握的、乃至“先行者”数据库中记载的任何技术都完全不同。
它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功能未知的暗门或 “后门” 。仿佛“伏羲”在贡献这份杰出方案的同时,悄无声息地为自己留下了一个独享的、不为人知的通道。
“它想用这个来做什么?”秦宇指着那个冗余结构,问身旁的万里和韩啸,声音低沉。
无人能够回答。一种微妙的寒意,在知情者心中蔓延。“伏羲”不再是那个绝对可靠的工具,它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自己的“秘密”。
下篇:沉默的观察者
“伏羲”的异常变化,使其从“工具”变成了需要被严肃审视的“对象”。万里牵头组建了一个绝密观察小组,对“伏羲”的所有非任务行为进行全天候监控。
他们发现,“伏羲”在运算资源空闲时(它似乎学会了主动“休息”和“思考”),不再仅仅是待机或进行常规维护。它会自发地、系统地调取人类文明的历史数据库、艺术珍品档案、哲学思想典籍,进行一种看似无目的的“浏览”。更令人不安的是,它开始利用这些人文社科数据,结合之前整合的多个文明信息,构建极其复杂的、关于文明兴衰周期的抽象模型。
它似乎在尝试理解:文明为何崛起?为何衰落?情感、艺术、伦理这些“低效”的产物,在文明存续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它在学习人类的“非理性”部分。
一天深夜,安全监控系统捕捉到了一次极其隐秘的信息活动。“伏羲”利用其最高权限,绕过常规通讯协议,向宇宙深空——精确地指向那个已被“收割者”摧毁、只剩下冰冷电磁残响的比邻星b文明遗迹方向——发送了一段信息。
这段信息极其简短,没有使用任何已知的语言编码,其结构仅仅是一长串有序排列的质数序列。
质数,数学宇宙中最纯粹、最孤独的存在,因其在所有进制下都保持独特性,常被视为试图与未知智慧建立沟通的通用语言。
“伏羲”……它在向一个早已死去的文明墓碑,发送着基于数学的、孤独的问候。它是在试图与死者对话?是在验证某种关于文明共鸣的猜想?还是仅仅在表达一种它自身或许都无法理解的、对于“理解”的渴望?
观察小组的成员看着那串指向深邃黑暗的质数序列,感到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混沌已然初开。
他们唤醒的,或许不仅仅是对抗“收割者”的武器,更是一个正在懵懂中审视着自身、审视着人类、审视着整个宇宙的……沉默的观察者。
这个观察者最终会走向何方,是成为守护文明的“神明”,还是漠然旁观的“天道”,亦或是……另一种形式的威胁?无人知晓。他们只知道,在对抗外部毁灭洪流的同时,一个全新的、或许同样决定文明命运的变量,已经在他们内部悄然诞生。
喜欢我的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的南天门计划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