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太好吃了!王爷爷,您这红薯烤得也太绝了,比街上卖的还甜!”孙晓边吃边含糊地说,红薯的糖汁沾在嘴角,像抹了层蜜。
王爷爷哈哈笑,又给她递了个小瓷碗:“慢点吃,别烫着!这红薯就是要趁热吃才香,凉了就差味儿了。你看小宇轩,吃得满脸都是红薯泥,跟只小花猫似的。”
大家顺着王爷爷的目光看过去,小宇轩正捧着红薯大口啃,嘴角、鼻尖都沾着金黄的红薯肉,连耳朵尖都透着满足的红:“爷爷,这红薯比上次的还甜!我编的竹篮装着它,感觉更暖和了,手都不冷了。”
李婶的儿媳赶紧掏出湿巾,帮孩子擦了擦脸:“你这孩子,吃慢点,没人跟你抢。你看你编的小竹篮,装了红薯之后,颜色都变好看了,跟红薯一个色儿。”
孩子举着竹篮晃了晃,里面的红薯还冒着热气:“妈妈,我下次还要编竹篮!编个更大的,装好多好多红薯,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分一个。”
大家都笑了起来,赵爷爷摸着孩子的头:“好啊!下次咱们就编大竹篮,装一篮红薯,让老巷里的人都尝尝后山的甜红薯。对了,我刚写了张‘满堂甜’,贴在大竹篮上,多吉利。”
正说着,陈屿举着相机走过来,镜头对着槐树下的土灶和大家手里的竹篮:“我得把这场景拍下来,贴进下次的漫画册里。你看这冒热气的红薯、涂了花纹的竹篮,还有大家吃红薯的样子,比画还好看。”他按下快门,“咔嚓”一声,把老巷里的红薯香和笑声都定格在照片里。
林晚妈妈指着石桌上的颜料盒:“晓晓,你漫画本里要是画烤红薯的场景,记得把颜料盒也画上,还有刘奶奶的剪纸和赵爷爷的黄纸条,这样才完整。”
孙晓赶紧掏出漫画本,咬着铅笔头画起来:“我记着呢!刚吃红薯的时候,我就想好了,要画个冒着热气的土灶,旁边摆着咱们编的竹篮,每个竹篮上都贴着剪纸和吉祥画,小宇轩的竹篮挂在小推车上,孩子举着红薯笑,肯定特别有画面感。”
刘奶奶凑过来看她画草稿:“你这画得真像!连红薯上的糖汁都画出来了。等会儿我再剪几张小红薯剪纸,你贴在漫画本里,比画的还好看。”
“好呀好呀!”孙晓眼睛一亮,“刘奶奶,您剪的时候能不能教我?我想学着剪,以后画漫画的时候,就能自己剪剪纸贴进去了。”
“当然能!”刘奶奶笑着点头,从布包里拿出一张红纸,“等大家吃完红薯,我就教你剪最简单的红薯形状,先剪个圆,再剪个小尾巴,很快就能学会。”
张叔啃完最后一口红薯,拍了拍手上的灰:“吃完红薯,咱们把剩下的竹条编完吧!刚才小宇轩说想编个装烤红薯的小竹篮,我再教他编个带提手的,这样冬天提着暖手。”
小宇轩立刻放下竹篮:“张叔,我现在就想学!我要编个带红薯叶花纹的,比晓晓姐的还好看。”
“有志气!”张叔拿起一根泡好的竹条,“那咱们现在就开始,编篮底的时候要注意,十字纹要摆得匀,不然编出来的底是歪的。陈屿,你帮小宇轩量量尺寸,篮底做十五厘米长、八厘米宽就行,太小了装不下红薯,太大了不好提。”
陈屿拿出卷尺,帮小宇轩量竹条:“小宇轩,你拿这根竹条当经线,摆成十字,我帮你固定住,你再拿另一根竹条当纬线,一根压一根编。”
小宇轩认真地跟着学,手指虽然有点笨,但每编一根都拉得紧紧的:“陈屿哥,这样对吗?我感觉竹条有点松。”
陈屿帮他把竹条拉紧:“对,就是这样,每编一圈都要拉一下,这样篮底才结实。你看晓晓姐编的,她刚开始也不熟练,编了两圈就好了。”
孙晓放下漫画本,走过去帮小宇轩扶着竹条:“我刚开始编的时候,竹条总往两边跑,张叔教我用小石子压在竹条两端,就不会动了。你试试,把小石子放在经线的两头,纬线就能编得匀了。”
小宇轩赶紧捡起地上的小石子,压在竹条两端,果然顺畅多了:“谢谢晓晓姐!这样编起来容易多了,我感觉我很快就能编好篮底了。”
林晚和她妈妈也凑过来,林晚拿着画笔在小宇轩的竹篮底上涂了点黄色:“小宇轩,等你编好篮身,我帮你涂红薯叶花纹,再画个小红薯,保证你的竹篮是最特别的。”
“太好了!”小宇轩笑得眼睛都弯了,“林晚姐,你要把红薯叶的叶脉画得清楚点,还要涂绿色的,跟真的一样。”
李婶缝完布垫,走过来帮大家递竹条:“我刚缝了个小布垫,正好能放进小宇轩的竹篮里,垫在里面,红薯就不会烫着竹篮了。你看这布垫的颜色,是橙黄色的,跟红薯的颜色多配。”
她把布垫放在小宇轩的竹篮底上比划了一下:“正好合适!等你编好竹篮,我帮你把布垫缝在里面,这样就能一直用了。”
赵爷爷写完最后一张吉祥话,走过来递给小宇轩:“小宇轩,这张‘暖手甜’给你,贴在你的竹篮上,冬天提着红薯,手暖,心里更甜。”
小宇轩接过黄纸条,小心翼翼地放在竹篮旁边:“谢谢赵爷爷!我要把它贴在篮身中间,跟刘奶奶的剪纸贴在一起。”
王爷爷扛着铁桶,准备去倒土灶里的灰烬:“我去把土灶清理一下,下次还能接着用。后山的红薯还有好多,等过几天天再冷点,咱们再烤一次,到时候编几个大竹篮,装一篮红薯,坐在槐树下吃,多舒服。”
孙晓跟着王爷爷走过去:“王爷爷,下次烤红薯的时候,咱们能不能在土灶旁边搭个小棚子?万一刮风下雨,也能接着烤。”
“这个主意好!”王爷爷眼睛一亮,“我家有几块旧木板,下次我扛过来,咱们搭个小棚子,再铺块布,坐在里面吃红薯,比在外面暖和。”
清理完土灶,大家又回到石桌旁,继续编竹篮。孙晓跟着刘奶奶学剪红薯剪纸,刘奶奶手把手地教她:“先把红纸对折,剪个半圆当红薯的身子,再剪个小三角形当红薯的尾巴,最后剪几个小坑,红薯的样子就出来了。”
孙晓跟着剪,虽然剪得不如刘奶奶的精致,但也有模有样:“刘奶奶,我剪好了!您看像不像?”
刘奶奶拿起剪纸看了看:“像!第一次剪就能剪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等会儿你把它贴在你的竹篮上,肯定好看。”
林晚妈妈在旁边画桂花,她拿着细画笔,在一张白纸上画了几朵小小的桂花:“晓晓,你要是想在漫画本里画桂花,就像我这样,先画个小园当花心,再画四片小花瓣,围着花心摆,很快就能画好。”
孙晓赶紧掏出铅笔,学着画:“林晚妈妈,您画得真好看!我画的桂花怎么有点歪?”
“没关系,多画几次就好了。”林晚妈妈帮她把花瓣摆匀,“你看,花瓣要对称,这样才好看。等会儿我教你调黄色颜料,涂在桂花上,跟真的一样。”
陈屿把拍好的照片导进手机里,递给大家看:“你们看这张,小宇轩举着红薯笑,脸上沾着红薯泥,特别可爱。还有这张,大家围在土灶旁吃红薯,烟雾缭绕的,像画里一样。”
大家凑过来看照片,李婶的儿媳笑着说:“这张照片拍得真好!等下次印漫画册,一定要把这张加上,让大家都看看咱们老巷的热闹。”
陈屿点点头:“我已经记下来了,下次印漫画册的时候,我把这些照片都贴进去,再加上大家编竹篮、烤红薯的步骤,肯定比上次的更受欢迎。”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老巷里的晨雾早就散了,阳光照在石桌上,把竹条、颜料盒和剪纸都染成了暖黄色。小宇轩终于编好了他的小竹篮,虽然有点歪,但提手结实,篮身也编得很密。
“我编好啦!”小宇轩举着竹篮跑过来,“晓晓姐,林晚姐,你们看我的竹篮好不好看?”
林晚赶紧拿起颜料和画笔:“好看!我现在就帮你涂花纹,保证涂完更好看。”她用黄色颜料涂红薯叶,绿色颜料勾叶脉,不一会儿,竹篮上就出现了几片栩栩如生的红薯叶。
刘奶奶帮小宇轩贴剪纸:“我帮你把这张带叶子的红薯剪纸贴在篮身中间,正好对着提手,看着对称。”她用淀粉糊把剪纸贴好,还用手压了压,“这样就结实了,不会掉。”
赵爷爷帮小宇轩贴吉祥话:“我帮你把‘暖手甜’贴在剪纸旁边,这样又好看又吉利。”
小宇轩举着竹篮,在老巷里跑了一圈:“太好看了!我要把它挂在我的小推车上,每天都提着它玩。”
孙晓看着小宇轩的背影,心里暖暖的。她掏出漫画本,翻到新的一页,画了个阳光明媚的老巷,槐树下摆着石桌,上面放着竹条、颜料盒和剪纸,大家围在一起编竹篮,小宇轩举着他的小竹篮在巷子里跑,石桌上还摆着几个冒着热气的红薯。她在旁边写了一行字:“红薯香里的约定,是老巷最暖的承诺。”
林晚凑过来看:“晓晓,你这画得也太像了!连阳光的影子都画出来了。下次印漫画册,一定要把这页加上,让大家都看看咱们老巷的白天多热闹。”
孙晓笑着点头:“肯定加!下次手作日咱们做什么呀?我好提前画设计图。”
小宇轩跑回来,举起手:“我想做竹制的小勺子!冬天喝热汤的时候用,暖乎乎的。”
刘奶奶也附和:“好啊!我还能教大家剪汤勺图案的剪纸,贴在勺子柄上,看着就有冬天的味道。”
张叔也说:“我家有几根粗竹条,正好能做勺子柄,打磨光滑了,用着不扎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下次手作日的计划,欢声笑语飘满了整个老巷。阳光照在大家的脸上,也照在老巷的青砖黛瓦上,像撒了层金粉似的。孙晓知道,这些红薯香里的约定,这些老巷的欢声笑语,会像冬天的暖炉一样,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里,暖得不会冷却。
等大家讨论完,张叔看了看天色:“时间不早了,咱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竹条、颜料盒都收好,下次还能用。剪纸和吉祥话放在石桌上的竹篮里,别弄丢了。”
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李婶把针线和顶针放进布袋子里:“我把布垫也收好,下次编竹篮的时候还能用。”
林晚妈妈把颜料盒和画笔放进竹篮里:“我把凡士林也带上,下次涂颜料的时候还用得着。”
陈屿把相机和笔记本放进纸箱里:“我把照片导出来,下次印漫画册的时候用。”
赵爷爷把毛笔和墨汁放进竹篮里:“我把剩下的黄纸条也带上,下次写吉祥话还能用。”
王爷爷把铁桶和小铲子扛起来:“我把土灶再清理一下,下次烤红薯的时候就能直接用了。”
小宇轩抱着他的小竹篮,跟在爷爷后面:“爷爷,我要把我的小竹篮带回家,放在我的床头,每天都能看到它。”
爷爷笑着点头:“好!咱们把它带回家,再装个红薯放在里面,晚上睡觉的时候闻着香味,睡得更香。”
孙晓也把她的竹篮和漫画本收好,跟着大家一起往巷口走。阳光照在她的竹篮上,黄色的红薯叶花纹、红色的红薯剪纸和“甜香”的黄纸条都闪着光,像藏着一整个秋天的甜。
她知道,不管下次手作日做什么,老巷里的大家都会像今天这样,一起动手,一起欢笑,把平凡的日子过得像烤红薯一样,甜丝丝、暖乎乎的。而这些藏在竹篮里、剪纸里、吉祥话里的温暖,会像老巷里的槐树叶一样,一年又一年,永远长青。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