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首页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古穿今:残疾大佬被女帝公主抱了身娇体软的丞相公子被攻略了爽炸了!绝色妖精横行影视世界家人们谁懂,宿主他又被强制爱了灵泉空间:劝寡母分家后养大弟妹甜诱,撩宠!顾先生蓄谋已久综影视之主角又在打乱剧情斗破:我都成帝了,怎么系统才来一卦千金:玄学主播资产过亿我的供货商遍布三千小世界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全文阅读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txt下载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9章 日记抵心,旧巷新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老槐树的枝桠,李家院里就飘起了麦仁粥的香气。林晚刚洗漱完,就看见陈屿背着相机站在巷口,正对着沾着露珠的槐花瓣调焦。

“这么早就来拍了?”林晚走过去,衣角蹭过青石板上的青苔。

陈屿回头笑了笑,按下快门:“晨露没散的时候拍槐花最透亮,你看这张,花瓣上的水珠跟碎钻似的。对了,周慧说日记今天能到,我一会儿去巷口的快递点等着。”

“我跟你一起去,正好顺便把昨天画的速写带给打印店,放大了贴展览墙。”林晚晃了晃手里的速写本,封面上的磨盘速写还带着油墨的余温。

两人刚走到巷口,就听见快递点的张婶在喊:“小林!小陈!有你们的快递,昨天就到了,我忘给你们打电话。”张婶举着个牛皮纸信封走出来,信封边角有些磨损,上面贴着泛黄的邮票。

“肯定是周慧寄的日记!”林晚快步迎上去,指尖碰到信封时竟有些发颤。陈屿赶紧举起相机,拍下她拆信封的瞬间——阳光正好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头上,带着细碎的暖意。

信封里裹着个蓝布包,打开布包,一本线装日记掉了出来,封面上写着“周老根磨面记”,字迹苍劲有力。扉页夹着片干枯的槐花标本,浅黄的花瓣虽没了光泽,纹路却依旧清晰。

“你看这标本,说不定是当年周奶奶摘的。”陈屿指着标本边缘的细小缺口,“像是被虫咬过的痕迹,跟李婶槐花碗上画的花纹倒有点像。”

林晚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写着:“民国三十七年春,槐花开了,阿秀送我个槐花碗,说磨面累了能喝口凉水解渴。今天磨了三斗麦,给张大爷留了细面,他孙女生疹子,得吃软和的。”墨迹晕开了一点,像是当年写的时候手在抖。

两人捧着日记往回走,刚进院门就撞见赵爷爷扛着扫帚出来。“日记到了?”赵爷爷眼睛一亮,扔下扫帚凑过来,手指在日记封面上轻轻摩挲,“这字是老周的笔迹没错,当年他给街坊写欠条,就是这个力道。”

“赵爷爷,您看这儿。”林晚指着其中一页,“周爷爷写您当年学编簸箕,拆了五次竹条,还说您‘性子急但手巧’。”

赵爷爷哈哈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这老东西,倒还记得这茬。当年我跟他打赌,说三天就能学会编簸箕,结果拆到第五次,还是他帮我调的竹条间距。”他忽然指着日记里的一句话,声音轻了些,“你看这句,‘老赵家的娃病了,偷偷往他磨盘底下塞了两斤细面’,这事我到现在才知道。”

正说着,苏晴抱着登记本跑进来,额头上沾着汗:“林老师,赵爷爷,不好了!刚才有个阿姨打电话,说她爷爷当年是跟周爷爷一起开磨坊的,想今天过来捐个老物件,可咱们展厅的展架都摆满了。”

“别急,”林晚合起日记,“张叔昨天说库房里还有个旧展柜,咱们把它抬出来擦干净,正好放周爷爷的日记和这个新物件。周凯呢?让他帮忙抬展柜。”

“我在这儿!”周凯从磨坊方向跑过来,手里拿着块沾着木屑的抹布,“赵爷爷让我擦石磨,刚擦完就听见你们喊我。展柜在哪?我去搬!”

“在文化馆后院,我跟你一起去。”陈屿扛起相机跟上,“正好拍点搬展柜的镜头,放进‘老巷的一天’系列里。”

三人刚走,张叔就拎着编了一半的簸箕进来了,竹条在他手里翻飞成弧:“小林,你看这打底的间距,这次没弄错吧?留了三分空,编出来肯定能装细粮。”

“张叔您这手艺,闭着眼都错不了。”林晚笑着接过簸箕,指尖划过光滑的竹条,“对了,周慧寄来的日记里写,当年您总帮周爷爷修磨盘,说您‘手上有准头’。”

张叔愣了一下,随即挠挠头笑了:“都是街坊帮衬,当年老周的磨盘轴断了,还是我连夜进山砍的枣木,那木头硬,耐磨。”他忽然放下簸箕,“我去把当年修磨盘的凿子拿来,跟日记摆一块儿,也算个念想。”

苏晴正对着登记本核对预约信息,手机突然响了,她接起电话没多久就惊呼起来:“真的吗?王馆长!太感谢您了!”挂了电话,她激动地拍着石桌:“林老师!王馆长说市文化馆要帮咱们办巡回展,把老物件拿到市区去展出,还能申请非遗保护资金!”

“真的?”林晚手里的日记差点掉在地上,“那咱们老巷的修缮费不就有眉目了?”

“可不是嘛!”苏晴把登记本翻得哗哗响,“王馆长说下周就派专家来考察,让咱们把老物件的故事再整理得细一点,最好能有人现场演示编簸箕、推磨。”

“演示的事儿包在我和老张身上。”赵爷爷拎着个布包走出来,里面装着磨得发亮的刨子,“当年老周教我的手艺,正好派上用场。”

这时院门外传来车轮声,李阳扛着摄像机走进来,身后跟着个戴眼镜的阿姨,手里抱着个铁皮盒子。“林老师,这位是刘阿姨,就是昨天打电话说要捐物件的。”

刘阿姨赶紧走上前,打开铁皮盒子:“这是我爷爷当年用的磨面锤,跟周爷爷的石磨是一对。我爷爷临终前说,这锤子得还给老巷,说当年要是没有周爷爷帮他凑钱修磨坊,他早就饿死了。”

盒子里的磨面锤沉甸甸的,木柄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握痕,锤头磨得光滑如玉。林晚摸了摸锤柄上的裂纹,忽然想起日记里的一句话:“老刘的磨面锤断了,我把我爹留下的锤子给他用,他非要给我塞两个鸡蛋,其实他比我还难。”

“刘阿姨,这锤子我们一定好好摆着,跟周爷爷的日记放一起。”林晚的声音有点发哑,“您爷爷的故事,我们也记下来,展览的时候讲给大家听。”

刘阿姨眼圈红了:“谢谢你们,我爷爷要是知道,肯定高兴。昨天看了李阳的视频,看见赵爷爷讲磨面杖的样子,我一下就想起我爷爷了,他当年也总说‘磨面得有耐心’。”

李阳赶紧扛起摄像机:“刘阿姨,您给讲讲当年您爷爷和周爷爷一起磨面的事儿呗?镜头对着您,自然点就行。”

刘阿姨擦了擦眼角,笑着说:“那我就说说。当年他俩磨面总比别人磨得细,街坊都愿意找他们。有次下大雨,磨坊漏雨,他俩顶着塑料布护磨盘,结果都淋感冒了……”阳光透过槐树叶落在她脸上,语气里满是怀念。

陈屿和周凯抬着旧展柜回来了,展柜上积了层灰,周凯用袖子擦了擦:“林老师,这展柜擦干净肯定好看,玻璃还没碎呢。”

“我去拿抹布和消毒液。”苏晴拎着水桶跑向厨房,奶奶正站在灶台前蒸馒头,白汽顺着锅盖缝冒出来,裹着面香飘满院子。

“晴晴,帮我把蒸笼端下来。”奶奶掀开锅盖,雪白的馒头鼓溜溜的,“刚蒸好的白面馒头,让刘阿姨尝尝,跟当年周老根吃的一个味儿。”

苏晴端着蒸笼出来,刘阿姨拿起个馒头咬了一口,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就是这个味儿!我爷爷当年总揣个馒头去磨坊,说吃着踏实。”

赵爷爷蹲在展柜前,用细布擦着玻璃:“小林,日记放中间,左边摆磨面锤,右边摆槐花标本,这样看着对称。”林晚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日记放进展柜,刚摆好,就听见巷口传来汽车喇叭声。

“肯定是打印店把速写送来了!”周凯跑出去,不一会儿就抱着几幅放大的速写回来,“你看这张推磨的速写,放大了之后连孩子们的小辫子都清清楚楚。”

陈屿赶紧拿出胶带:“咱们贴展览墙吧,就贴在青石板路照片旁边,正好能对上‘老物件与新面孔’的主题。”林晚和他一起踩着梯子贴速写,赵爷爷在下面指挥:“往左挪一点,跟那张磨盘照片对齐。”

正忙得热火朝天,李茉突然拎着个帆布包走进来:“惊喜不?我把文创产品的大货带来了!”帆布包一打开,账本复刻笔记本、槐花书签堆得像小山,“工厂赶工做出来的,比样品还精致,你看看满意不?”

林晚拿起个笔记本,内页印着周爷爷日记的节选,字迹清晰:“太满意了!这节选选得也好,都是最能体现老巷情谊的句子。”

“我特意让工厂加印了‘老巷记忆’的印章,盖在扉页上,更有纪念意义。”李茉指着印章,“对了,我还带了些空白书签,让孩子们体验日的时候自己画槐花,肯定受欢迎。”

苏晴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去买些水彩笔,放在体验区,孩子们肯定喜欢。”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石桌旁,馒头就着炸酱面,吃得格外香。刘阿姨看着院角的竹条,忽然说:“我爷爷当年也会编簸箕,就是编得没张叔好,总留不住细粮。”

张叔放下筷子,拿起根竹条:“编簸箕的窍门在打底,你看这竹条得选三年青,间距留三分,这样编出来的簸箕透气还装货。下次体验日我教你,保准你一学就会。”

“那太好了!”刘阿姨笑得眉眼弯弯,“我回去跟我孙女说,让她也来学,不能让老手艺断了。”

饭后,林晚和苏晴整理老物件故事,把周爷爷的日记内容一条条补进去。“你看这句‘阿秀的槐花糕最好吃,磨面累了吃一块,浑身都有劲’,正好能配李婶的槐花碗。”苏晴指着日记,笔尖在本子上划了道横线。

林晚点点头,在速写本上画了块槐花糕:“等会儿让陈屿拍下来,印在明信片背面,这样每个老物件都有故事有画儿。”

陈屿和李阳在院子里剪视频,屏幕上正放着赵爷爷讲磨面杖的片段,配着槐花飘落的镜头,格外动人。“你看这段评论,”李阳指着手机,“有个网友说‘想起我爷爷当年的木工刨,也是这样藏着故事’,还有人问能不能捐家里的老物件。”

“我赶紧在评论区留了地址和电话。”陈屿笑着说,“说不定过几天又能收到好东西。”

忽然,周凯跑进来,手里挥着张纸:“林老师!市文化馆的专家下午就来考察,王馆长刚打电话说的!”

“这么快?”林晚赶紧站起来,“苏晴,你把老物件故事本整理好;张叔,您把编簸箕的工具摆出来;赵爷爷,您准备讲讲周爷爷当年磨面的规矩。”

“放心吧!”赵爷爷拍了拍胸脯,“老周当年说的‘磨面三规矩’——选麦要净、碾磨要匀、分面要公,我记得清清楚楚。”

下午两点,几辆小汽车停在了巷口。王馆长带着三位专家走进来,刚到院门口就被老槐树吸引住了:“这棵树可有年头了,枝叶真茂盛。”

“这树是周爷爷当年种的,”林晚迎上去,指着树干上的疤痕,“当年孩子们爬树摘槐花,留下的痕迹现在还能看见。”

专家们跟着林晚走进文化馆,刚进门就被展架上的老物件吸引住了。“这个磨面锤的握痕很有特点,能看出使用者常年劳作的习惯。”一位戴老花镜的专家拿起磨面锤,轻轻放在手里掂量,“还有这本日记,简直是活的史料,太珍贵了。”

赵爷爷赶紧上前,指着日记说:“这老周是个实在人,当年磨面总把细面留给街坊,自己吃粗面。他常说,磨面磨的是良心。”

专家们点点头,认真地记录着,其中一位女专家看着槐花标本,忽然说:“这个标本可以做个单独的展柜,配上周爷爷的日记和槐花碗,形成完整的故事链,参观者更容易共情。”

张叔在一旁演示编簸箕,竹条在他手里灵活地穿梭,不一会儿就编出个雏形。“编簸箕得讲究‘刚柔并济’,硬竹条打底,软竹条编面。”张叔边编边说,“当年老周总说,这跟做人一样,得有筋骨还得有温度。”

专家们看得频频点头,王馆长笑着说:“你们这‘老物件+手艺演示+故事讲解’的模式特别好,巡回展肯定能火。非遗资金的事儿,我回去就帮你们申报。”

送走专家和王馆长,大家都松了口气,周凯瘫坐在椅子上:“刚才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生怕专家问的问题我答不上来。”

“你表现得挺好的,”林晚递给他一瓶水,“刚才专家问你磨盘的转速,你说得头头是道。”

陈屿突然举起相机:“我刚才拍了专家看日记的镜头,还有张叔编簸箕的特写,晚上剪个‘专家考察特辑’,肯定能再涨一波粉。”

“我去给视频配字幕,把‘磨面三规矩’加上,这样大家看得更明白。”苏晴拿起笔记本,快步走向房间。

夕阳西下的时候,巷口的槐树下聚了几个街坊,正围着刘阿姨看磨面锤。“这真是老刘当年用的?”李婶凑过来,手指碰了碰锤头,“当年我还借他家的磨面锤砸过核桃呢。”

“可不是嘛,”刘阿姨笑着说,“明天我把我爷爷的木工刨也拿来,跟这锤子摆一块儿。”

奶奶端着刚蒸好的槐花糕走出来,分给街坊们:“尝尝鲜,用今天新磨的细面做的,跟当年阿秀做的一个味儿。”

槐花香混着糕点的甜香飘满老巷,林晚站在院门口,看着街坊们笑着聊天的样子,又看了看展柜里的日记和磨面锤,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陈屿走到她身边,举起相机拍下这一幕——夕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青石板路上的车辙印里,似乎还藏着当年周爷爷推磨的脚步声。

“你看,”陈屿指着照片,“老巷的故事真的传下去了。”

林晚笑着点头,风拂过她的发梢,带着槐花的香气。日记本在展柜里静静地躺着,那页写着“槐花开了,阿秀送我槐花碗”的字迹,在夕阳下泛着温柔的光。而院角的竹条还在晾晒,张叔说明天要编个最大的簸箕,放在展览入口,让每个进来的人都能看见老手艺的模样。新的故事,正随着槐花开落,在旧巷里慢慢生长。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剑道第一魔大唐:神级熊孩子前妻攻略:傅先生偏要宠我一卦千金:玄学主播资产过亿劫修传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醉仙葫欢乐田园小萌妻美漫之道门修士慕少,你老婆又重生了侠左,剑右偏执霸总的罪妻凌依然易瑾离求魔重生90撩男神煮酒点江山霸总追婚:夫人,哪里跑!重生之乘风而起主宰之王明贼
经典收藏快穿:给死对头生崽八零学渣的咸鱼生活锦鲤弃妇:大吉大利,今日和离崩三:凹分凹的无限流:我嘞个豆,这个入有桂和怪物一起养崽的末世日常三国经销商阴阳秘术之鬼瞳殇祭穿越之农家老四我的霸总有点累靠种菜养鱼我成了修仙大佬的师父玉露仙子下凡玩梗梦比优斯望川忘川重生后,将军嫂嫂想娶我在柯南世界里柯学开挂揽青华混沌仙魔纪末日穿六零的快乐生活
最近更新黑爷,花儿爷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修真种田:开局一座石头山凤谋:冷血权臣的卧底宠妃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大秦:咸鱼皇子,靠躺平登顶金榜我有一剑荡九天乱入英雄无敌和离王妃生四胞胎,无嗣皇家馋哭全世界只有我会修复万物贵女为后,事业批帝王杀疯了诸天:影视漫游原地读档首富大小姐是农村来的岚岚讲鬼故事继承钟馗,我,巡阳使,修魔重生洪荒,吾乃东皇太一庶女惊华:苏悦传奇阎王崽崽在警局,破案卷哭刑侦界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傅少,夫人带球跑三年了星途Omega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txt下载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