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日头比前两日更烈些,老巷里的梧桐树影缩成了一团,竹编院子里的竹香混着汗水的味道,在闷热的空气里弥漫。孙晓刚把最后一摞编好的盒身搬到阴凉处,就见陈婷骑着电动车急匆匆冲进院,车筐里的笔记本电脑晃得厉害。
“孙姐,不好了!林经理突然说要提前来抽检,说是上午十点就到!”陈婷刹住车,抓起搭在车把上的毛巾擦着脸,声音里带着急火,“他刚才发消息说,总部那边催得紧,想先看批实样定调子,我拦都拦不住。”
孙晓手里的竹篾“啪”地掉在地上,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不是说好了下周三寄样品吗?怎么突然变卦了?”她快步走到堆成品的角落,拿起一个收纳盒翻来覆去地看,“咱们这几天赶进度,不知道细节上有没有疏漏。”
“我也没想到啊,他说正好在这附近办事,顺道过来看看。”陈婷把手机递过去,屏幕上的消息还亮着,“他特意说了,要随机抽二十个,还要看编织和烫印的工序,说是得确认咱们的品控能不能跟上批量生产。”
王爷爷放下手里的竹刀走过来,指了指盒身的接口处:“别慌,咱们选料编活都没糊弄,就是烫印和装把手这两道新工序,新来的人手艺还没太稳,得赶紧查查。”他往张强那边努了努嘴,“小张干活是麻利,但这竹编的讲究他未必全懂。”
孙晓立刻拍板:“大家先停手里的活,咱们分两组自查!宇恒和张婶、李叔检查盒身编织,看有没有漏编、纹理歪的;我和小敏查把手安装,重点看麻绳绑得牢不牢;王爷爷您经验足,去看看烫印的花纹,有没有模糊或者烫过了的。陈婷,你赶紧把成品都摆整齐,准备好抽检的记录单,快!”
院子里瞬间忙成了一团,原本热闹的劳作声变成了此起彼伏的检查声。吴宇恒拿着一把小镊子,挨个挑开盒身的竹篾接口:“张婶,您看这个,这里多编了一根细篾,虽然不明显,但仔细看就歪了。”
张婶赶紧接过来,指尖摩挲着竹篾皱起眉:“唉,都怪我老眼昏花,编到最后手劲没控制好。”她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剪刀,小心翼翼地把多余的竹篾剪掉,“还好发现得早,不然被客户看到就糟了。”
另一边的小敏正拿着收纳盒使劲晃,突然“哎呀”一声:“孙姐,你看这个!麻绳松开了,把手都能拔下来了!”她举着盒子递过去,脸上满是慌张,“这是我昨天下午装的,当时明明绑紧了呀。”
孙晓接过盒子一看,麻绳的结确实松了,竹篾接口处还有点磨损:“是麻绳选得太细了,受力一拉就滑。”她转身回屋翻出一卷粗些的黄麻绳,“赶紧换这个重新绑,每个都要绕五圈再打结,绑好后必须晃不动才行。”
王爷爷在烫印区看得眉头紧锁,张强手里的活早就停了,站在一旁紧张地搓手。“小张,你看这些花纹,”王爷爷拿起一片烫好的竹片,“这个‘福’字边角糊了,这个又太浅,咱们竹编的烫印讲究‘浅而清晰,艳而不焦’,不是把图案印上就行。”
张强脸涨得通红:“王爷爷,我以前在家具厂烫木头,没想到竹子这么娇贵,温度稍微高一点就糊。”他指了指烫印机上的温度表,“我调了好几次,还是掌握不好。”
“竹子的纤维细,导热比木头快,温度得比烫木头低十度才行。”王爷爷伸手拧了拧温度旋钮,“你再试试,先在废竹片上练,等花纹清晰了再往成品上烫。”张强赶紧拿起废竹片试烫,滋滋声里,终于烫出了个清晰的花纹。
眼看快到十点,孙晓正蹲在地上数挑出来的问题品,忽听见院门口传来周婶的声音:“晓丫头,林经理来了!我在路上碰见的,就给领过来了。”
孙晓赶紧起身拍了拍裤子,迎上去就见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提着公文包,正打量着院子里的竹编半成品。“林经理,您怎么突然过来了?快请坐。”
林经理笑着握手,目光却没离开那些竹篾:“孙老板别见怪,主要是你们这批货量不小,总部那边要看到实样才放心。”他指了指堆在角落的成品,“按规矩来,我随机抽二十个,再看看你们的工序流程。”
王爷爷搬来一把竹椅:“林经理坐,咱们做竹编几十年了,手艺和用料都经得起查。”他递过一杯凉茶,“您先歇口气,成品都在那边,随便抽。”
林经理没坐,径直走到成品堆前,闭眼随手点了二十个,陈婷赶紧拿纸笔记录编号。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挨个检查盒身的编织纹理,又用力晃了晃把手,突然拿起一个盒子皱起了眉:“孙老板,你看这个把手,麻绳虽然绑紧了,但接口处的竹篾有磨损,客户装东西的时候容易刮手。”
孙晓心里一紧,赶紧上前:“林经理,这个是我们没处理好,马上用细砂纸把接口磨光滑。”
林经理没说话,又拿起一个烫印花纹的盒子:“这个花纹颜色不均,还有点糊边,咱们这批货是要进精品店的,这样可不行。”他把二十个盒子分成两堆,“这八个有小问题,得返工;剩下的十二个还行,但细节也得再打磨。”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张婶和李叔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脸上满是愧疚。张强更是头都快低到胸口了:“林经理,对不起,烫印的问题是我的错,我马上重新弄。”
林经理看了看张强,又扫了眼院子里的人,突然笑了:“看你们这架势,是提前自查过吧?其实这批货的底子不错,竹篾选得好,编织也扎实,就是批量生产里常见的细节疏漏。”他话锋一转,“但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品,客户要的就是这份精细。”
孙晓连忙点头:“您说得对,是我们太急于赶进度,忽略了细节。林经理,您给我们半天时间,下午两点前一定把问题品都整改好,到时候您再检查。”
“半天时间够吗?”林经理看了看表,“我下午三点要赶高铁,正好能等你们。但丑话说在前面,整改不好的话,后续的订单恐怕要再商量。”
“够!肯定够!”孙晓立刻分派任务,“宇恒,你带张婶和李叔打磨所有盒身的接口,每个都要摸不出毛刺;小敏,你重新绑扎那八个把手,用粗麻绳,绑好后再用砂纸磨平接口;张强,你跟着王爷爷学烫印,把那几个花纹糊的重新烫过;陈婷,你盯着物流的事,顺便给大家准备午饭,咱们轮流吃饭,不耽误干活。”
林经理坐在一旁看着,只见王爷爷手把手教张强调温度:“你看,竹子刚烫上去的时候是浅黄色,等三秒再拿开,颜色就正好,要是冒黑烟就赶紧停。”张强学得认真,试了几个后,烫出的花纹果然清晰鲜亮。
周婶端着一大盆凉面走进来的时候,院子里的人都顾不上擦汗。“大家先歇会儿吃口饭,我特意多加了黄瓜丝和麻酱,解乏!”她看见林经理,笑着递过一碗,“林经理尝尝,咱们老巷的凉面,不比饭馆的差。”
林经理接过碗尝了一口,赞不绝口:“好吃!这麻酱香浓,黄瓜也脆。”他看向孙晓,“孙老板,你这邻里关系真是让人羡慕,刚才我进来的时候,好几户邻居都探出头问要不要帮忙呢。”
孙晓笑着扒了口面:“都是街坊邻居,平时谁家有事都互相帮衬。这次赶工也是,多亏了周婶他们搭把手,不然进度根本跟不上。”
正说着,刘建军拄着根竹棍从屋里走出来,腰上还贴着膏药。“林经理,您来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这腰不争气,关键时候掉链子。”
“小伙子歇着吧,身体要紧。”林经理放下碗,“刚才我看了,你们虽然人多,但分工明确,手艺也扎实,就是得把品控流程建起来,比如每道工序做完都要自查签字,这样才不容易出问题。”
孙晓眼睛一亮:“您说得太对了!我们之前只顾着赶活,确实没建立流程。等这批货忙完,我们就定规矩,每道工序都要有负责人检查。”
下午一点半,最后一个问题盒身整改完毕。孙晓把二十个盒子摆得整整齐齐,林经理挨个检查,这次没再挑出毛病。“不错,整改得很及时,细节也到位了。”他拿起一个盒子,摩挲着光滑的竹面,“你们这手艺确实地道,总部那边我肯定能交代过去。”
孙晓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太谢谢您了林经理,给您添麻烦了。下周三我们一定按时寄大货样品过去。”
“不用客气,我也是为了咱们后续的合作。”林经理拿出合同副本,“对了,总部那边想加订一千个,还是这个款式,但希望烫印的花纹换成莲花图案,你们能做吗?”
王爷爷立刻接话:“莲花纹没问题,我年轻时编过不少莲花篮,等会儿画个样子给您看。”他转身进屋拿纸笔,没过多久就画出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竹篾的纹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林经理看着图纸连连点头:“就是这个效果!那加订的一千个,和之前的五千个一起交货可以吗?”
“没问题!”孙晓爽快答应,“我们再加把劲,肯定能按时完成。”
送林经理出门的时候,周婶正领着张婶的儿媳妇过来:“晓丫头,这是小娟,听说你们这儿缺人手,特意过来帮忙,她手巧得很,学东西快。”
小娟腼腆地笑了笑:“孙姐,我妈说你们这儿的竹编特别好,我想跟着学学,能帮上忙就行,工钱少点没关系。”
孙晓高兴地拉住她的手:“太欢迎了!正好王爷爷能教你烫印莲花纹,咱们老巷竹编的人手是越来越齐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来,在院子里投下斑驳的光影。张强正在烫印新的莲花纹,滋滋声里,莲花在竹片上慢慢绽放;小敏和小娟一起绑把手,动作越来越熟练;王爷爷时不时起身指导两句,脸上满是欣慰。
孙晓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暖暖的。虽然刚才的抽检虚惊一场,但也让她明白,批量生产不光要快,更要精。而有这么多手艺扎实的师傅和热心的邻里帮忙,老巷竹编一定能在传统与市场之间,走出一条稳稳的路。她拿起一根竹篾,加入了编织的队伍,竹篾碰撞的沙沙声,在院子里久久回荡。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