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赤漠带着雨后的湿润 —— 昨夜一场短暂的阵雨,让沙地上的植被焕发出难得的生机,也为林舟和赵宇收集陷阱材料提供了便利。林舟站在山洞外,望着远处胡杨林边缘缠绕在树干上的藤蔓,眼中闪过一丝兴奋:“雨后的藤蔓柔韧性最好,而且水分充足不易折断,正好用来制作陷阱的束缚组件。今天我们先收集 50 米藤蔓和 30 根胡杨树枝,争取制作 10 个套索陷阱和 5 个落网陷阱,形成更大范围的捕猎圈。”
赵宇背着两个巨大的草筐,手里拿着一把燧石刀,早已做好准备:“昨天检查另外两个陷阱时,发现有沙狐的足迹在附近徘徊,只是没触发陷阱,说明这片区域的沙狐数量比我们预想的多,多做些陷阱正好能提高捕捉概率。而且,多制作些陷阱也能加固庇护所周围的防御,万一遇到毒狼群,也能多一层保障。”
两人沿着胡杨林边缘前行,林舟负责筛选藤蔓 —— 他只选择直径在 0.5-1 厘米之间、表面无破损的藤蔓,这种藤蔓韧性最强,承受拉力可达 50 公斤以上,足以束缚沙狐甚至小型毒狼;赵宇则用燧石刀砍伐胡杨树枝,专挑树干笔直、直径 10 厘米左右的树枝,这些树枝既能做陷阱的触发平台框架,也能作为防御工事的支撑柱。
收集藤蔓的过程并不轻松。赤漠的藤蔓为了适应干旱环境,表面长着细小的倒刺,林舟徒手拉扯时,手掌被刺得通红,却依旧小心翼翼地避免扯断藤蔓:“这些藤蔓是制作陷阱的关键材料,每一根都不能浪费。我们可以把较长的藤蔓剪成 5 米一段,短的则拼接起来,用胶脂草汁液粘合,这样就能保证长度和韧性。”
赵宇看着林舟被刺红的手掌,从背包里拿出一块兽皮,递了过去:“用这个包在手上,能挡住倒刺。昨天处理沙狐皮时,我特意留了一小块柔软的皮料,正好用来做手套。” 林舟接过兽皮,简单包裹住手掌,果然舒服了不少。两人配合着,一上午就收集了 60 米藤蔓和 35 根胡杨树枝,远超预期目标。
回到山洞后,两人立刻开始批量制作陷阱。林舟负责处理藤蔓:他将藤蔓浸泡在温水中,去除表面的倒刺和杂质,然后用燧石刀将部分藤蔓劈成细条,编织成双层套索 —— 这种套索比之前的单层套索更牢固,在 “陷阱制作精通” 技能的加持下,他编织的速度比昨天快了一倍,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 10 个套索;赵宇则将胡杨树枝削制成触发平台框架和固定木桩,还在树枝表面涂抹了一层胶脂草汁液,防止受潮腐烂。
“这次我们要扩大陷阱范围,把捕猎圈从胡杨林边缘延伸到沙丘中部。” 林舟拿着地图,在上面标记出 15 个陷阱点位,“这些点位都是根据《赤漠猎物习性图谱》筛选出来的 —— 有沙兔的觅食路线、沙狐的巡视拐点,还有沙鸡的水源地附近,每个点位之间距离 50 米,形成一个半径 200 米的环形捕猎区,既能提高捕猎效率,又能在外围形成一道防御线,阻挡野兽靠近庇护所。”
下午,两人背着制作好的陷阱组件,前往标记点位布设。第一个陷阱设在沙鸡常去的水源地旁 —— 林舟在浅坑上方搭建了一个三角形框架,将落网陷阱的纤维绳网固定在框架上,触发机关则埋在坑边的沙地里,上面覆盖着新鲜的沙棘叶作为伪装;赵宇则在陷阱周围撒了一些沙鸡爱吃的草籽,作为诱饵。“沙鸡每次喝水都会低头啄食,只要它啄到草籽,就会触发机关,绳网落下,正好将它困在浅坑里。” 林舟调整着机关的灵敏度,确保轻轻一碰就能触发。
布设到第 8 个陷阱时,林舟突然发现,沙地上除了沙狐和沙兔的足迹,还有一串更大的蹄印 —— 蹄印呈圆形,边缘有明显的磨损痕迹,根据《赤漠猎物习性图谱》的记载,这是赤漠特有的 “沙鹿” 足迹。“沙鹿!” 林舟惊喜地喊道,“沙鹿体型大,肉量足,而且鹿皮的保暖性比狐皮还好,要是能捕捉到一头沙鹿,我们的食物和保暖物资就彻底不用愁了!”
赵宇也凑过来观察蹄印:“沙鹿的警惕性比沙狐还高,普通的套索陷阱恐怕困不住它吧?它的力量那么大,说不定会把陷阱撞坏。”
林舟却有了新想法:“我们可以把两个套索陷阱串联起来,再用胡杨树枝搭建一个简易的围栏,形成‘双重陷阱’。沙鹿一旦踏入第一个陷阱,被套索缠住腿部,受惊后会向围栏方向逃跑,正好触发第二个陷阱,被另一根套索缠住另一条腿,这样就算它力量再大,也无法挣脱。” 两人立刻调整方案,在沙鹿的活动路线上布设了两个串联套索陷阱,还在周围用胡杨树枝搭建了半米高的围栏,引导沙鹿走向陷阱。
喜欢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