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一处被世人遗忘的山谷。
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古木参天,阳光都难以穿透那层层叠叠的、仿佛凝固了时光的浓密树冠。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谷深处蜿蜒而出,水声潺潺,是这片寂静天地中唯一的声响。
陈恪便在此处,依山傍水,搭建了一间简陋的茅屋。
数月的风霜早已磨去了他身上那属于京城的锐气与精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山林融为一体的沉静与坚韧。他不再是那个在长安街头意气风发的校尉,而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他日夜守护的,是那枚被供奉在茅屋正中石台上的、布满裂痕的“墟”令。
令符的表面黯淡无光,那些曾经流转的神秘符文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满身的创伤,诉说着那晚的惨烈。唯有在月圆之夜,当皎洁的月光透过茅屋的窗棂,洒落在令符之上时,那一丝依附其上的淡金色残魂,才会极其微弱地闪烁一下,如同沉睡者几不可察的呼吸。
又或者,在陈恪每日盘膝而坐,以自身那在江湖上也算小有成就的微薄内息,小心翼翼地渡入“墟”令,试图为其提供一丝暖意时,那光点才会回应般地亮上一瞬,旋即又归于沉寂。
数月过去,残魂依旧微弱,没有丝毫复苏的迹象。它就像一粒被埋在万年寒冰下的种子,无论陈恪如何努力,都无法让它生根发芽。
陈恪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他并非坐以待毙之人。他曾按照卫绾大将军的指引,跋山涉水,去蜀中寻找那位“青木先生”,却得知先生已于半年前云游四海,不知所踪。他尝试过深入更险峻的山峦,寻找传说中能生死人肉白骨的灵药,结果却只带回来一身伤痕和几株普通的草药。他也曾拜访过几位隐居山林的方士高人,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指点,但那些人,要么对他口中的“温养残魂”嗤之以鼻,认为形神俱灭者,岂有回天之力,要么就是故弄玄虚的江湖片子,骗走了他身上仅有的几块碎银。
希望,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被渐渐消磨。绝望,如同秦岭深处的寒雾,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他的内心。他常常在深夜里独自坐在溪边,望着水中自己那憔悴的倒影,一遍遍地问自己:先生,我该怎么做?我到底该怎么做?
就在陈恪几乎要被这无尽的绝望吞噬之际,转机,以一种他从未想过的方式,悄然降临。
那是一个暴雨将至的午后,他为了寻找一种能避寒湿的草药,深入到了一片从未涉足过的山谷腹地。天色骤变,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他匆忙间,发现了一处被藤蔓遮掩的古老岩洞,便钻了进去暂避风雨。
岩洞内,干燥而幽深。当他点燃火把,照亮洞壁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那粗糙的石壁上,布满了大量模糊的刻痕。那并非他所认识的任何一种文字,无论是篆是隶,都与之迥异。那是一些与星象、祭祀、甚至是一些奇异神兽相关的古老图案。其风格粗犷、原始,带着一种蛮荒苍凉的气息,仿佛是上古先民在文明开化之初,用最原始的工具,留下的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与探索。
陈恪的心,猛地一跳。他虽不通卜算之道,但跟随杜衡日久,耳濡目染,也对这些神秘学的东西有了一丝基本的认知。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图案,其中一幅,瞬间攫住了他全部的心神。
那幅图案上,刻画着一名头戴羽冠、身着兽皮的巫者。那巫者双手结着一个奇特的手印,手中高举着一枚弯月形的、类似玉璜的器物。在他的头顶,是漫天星辰,一道道星辉被引导而下,汇入那玉璜之中,再从玉璜中流出一道柔和的光线,注入下方一名躺卧在祭台上的垂死者身躯。
陈恪的呼吸,在这一刻几乎停滞。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强烈的共鸣!这幅图案所描绘的场景,与先生现在的状态,何其相似!先生以身为祭,引动星陨,最终形神俱灭,只余残魂被封印于“墟”令之中。而这图案,却在讲述一个以星辉挽救垂死的故事!
他心中一动,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他不顾外面依旧滂沱的大雨,从行囊中取出炭笔和布帛,小心翼翼地将那幅图案,以及周围的一些辅助性的星象刻痕,一笔一划地拓了下来。
回到茅屋,陈恪如同着了魔一般,日夜对着那拓片参详。他将拓片挂在墙上,时而凝视,时而比划,试图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那巫者的手印,那星辰的轨迹,那玉璜的形态,都成了他脑海中反复琢磨的谜题。
某一夜,当他对着拓片沉思,下意识地再次将自身微弱的内息,渡向身旁的“墟”令时,异变陡生!
他手中的“墟”令,竟与墙上的拓片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那石壁图案中巫者手中的“玉璜”位置,竟与他手中的“墟”令,在虚空中隐隐重合!
陈恪福至心灵,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他猛地站起身,不再犹豫,开始模仿图案中那巫者的姿态,双手结出了那个奇特而古老的手印。他闭上眼,摒除杂念,努力感知着外界。
今夜无月,只有稀薄的星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落下来。陈恪尝试着,用自己那微弱的精神力,去引导这些比月光更稀薄、更纯净的星辉之光。
起初,毫无反应。但他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着。终于,在他几乎耗尽心神之际,一丝极其微弱的、带着冰冷气息的星光,仿佛被他那虔诚的意志所感动,缓缓地、迟疑地,汇入了他结出的手印之中!
他立刻将这来之不易的星辉,引导向“墟”令!
这一次,“墟”令竟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吸力,主动吸纳了那丝光晕!紧接着,令符内部,那缕杜衡的残魂光点,也随之明亮了微不足道的一丝!
有效!真的有效!
陈恪大喜过望,数月来的压抑与绝望一扫而空,他激动得浑身颤抖,热泪盈眶。虽然这进展缓慢得令人发指,那丝光点的明亮程度,几乎需要用尽心力才能察觉,但这无疑是他在无边黑暗中,看到的第一缕曙光!
他意识到,温养这残魂,单纯依靠自己的内力是远远不够的,那只是杯水车薪。它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方法,需要借助天地间更纯粹、更本源的力量。或许…还需要与“星魄”同源的力量,来作为引子,才能真正唤醒那沉睡的灵魂。
他的守望,从此有了新的方向。他不再是一个绝望的守护者,而是一个踏上未知求索之路的行者。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深邃的夜空,这一次,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喜欢天问:大秦末路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天问:大秦末路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