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详细的关于瘟疫的分析。
一位五十多岁的医师问道:“将军,这是钟医师临行前教你的吗?”
钟林倍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你们有所不知,钟医师教给我的东西比你们都多,我熟习多本还未公开的医药书。这次我手头上有几份他给我的预案,我们只要等前面两个县的疫情送过来,我就可以找到防治的办法,当然王祺军中的疫情我们还要等下一步的报告才能得出结论。”
“我只会忠实地执行钟节帅的决策。”
“任何瘟疫在钟节帅眼里都是可防可治的,未来他要向全世界推广他的医学理论和医治疾病的办法,造福全人类。”
“你的意思是两个地方的疫情可能会有所不同?”
“我不会妄加猜测,一切都要等这两个地方的疫情报告送过来,我才会做出判断。出发前我们准备的物资是针对几种可能发生的瘟疫的。”
陆明远和在场的每一位医师心里都暗暗对钟鹏举敬佩不已,认识他的人都知道钟医师做事一直都是很稳妥的。
“还有哪几种?”
钟林倍说道:
“还有两种可能,就是霍乱、流感与呼吸道传染病。
第一种是霍乱。
传播途径:污染的水源为主,属于烈性肠道传染病,在洪涝灾害后易爆发。
典型症状:剧烈呕吐、腹泻(米泔水样便)、脱水休克,发病急、死亡快。
据历史记载,以前虽无‘霍乱’之名,但史籍里‘时疫霍乱,上吐下泻,顷刻毙命’的记载,我认为多对应此类疾病。
第二种是流感与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变异快,易引发大规模流行。
典型症状:高热、咳嗽、乏力,严重时并发肺炎致死。
历史案例有东汉末年的‘建安大疫’(连神医张仲景对此也无计可施,他的家族因此病死过半),据我推测可能是流感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混合流行。
另外还有天花,天花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痊愈后可终身免疫,但致死率高(尤其儿童)。典型症状就是全身出现密集疱疹、脓疱,痊愈后留疤(‘麻子脸’)。天花是古代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代康熙皇帝曾因患天花痊愈而被立为储君,可见其影响之大。
“古代瘟疫是多种传染病的统称,鼠疫是其中破坏力极强的一种,但并非全部。判断具体瘟疫类型,需结合症状记载、传播方式、流行环境等多方面分析,而以前对‘瘟疫’的认知,本质是对各类烈性传染病的集体恐惧与应对。”钟林倍最后总结道。
“将军,为什么我们不直达虔州城下,直接救治我国军队?”
“对呀。”会场里不少医师附和道。
陆明远心里也有这个疑问。
钟林倍明白他们的心理。
钟林倍不假思索,立即回复道:“在钟节帅眼里,医者仁心,医学是无国界的,天下的黎民苍生都有权利获得救治。钟节帅心里装的是天下所有的老百姓!”
“一场瘟疫意味着什么?”钟林倍扫视着会场。
众人都在思考……
会场一片寂静。
钟林倍的声音在会场回荡。
“一场瘟疫意味着死亡,一场痛苦的死亡!在瘟疫面前,无论贵贱都是一场痛苦的生离死别!
瘟疫的发生绝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公共卫生事件,它往往是牵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政权兴衰的“连锁引爆点”,其意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
一、人口锐减与家庭破碎:生存根基的动摇。
目前医疗水平低下,缺乏对病原体的认知,也无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手段,瘟疫一旦爆发,往往呈现“一户尽绝”、“十室九空”的惨烈景象。
直接后果是大量人口死亡,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例如东汉末年的瘟疫(钟鹏举推测为伤寒或流感),短短数十年间导致全国人口从约5600万骤减至不足1000万,《后汉书》记载“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家庭结构被摧毁:人们重视宗族延续,瘟疫导致“父子相失”、“兄弟离散”,无数家庭断嗣,甚至小型宗族消亡,进而冲击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基本单元。
二、农业崩溃与经济瘫痪:生存链的断裂。
目前的经济以农业为根基,而农业依赖劳动力。
瘟疫对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劳动力锐减导致农田荒芜,粮食减产,引发“疫后大饥”。以前北方瘟疫(推测为鼠疫)与旱灾叠加,“人相食”的记载遍布史料,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人口死亡。
(备注:例如明末崇祯年间,北方瘟疫(推测为鼠疫)与旱灾叠加,“人相食”的记载遍布史料,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人口死亡,流民遍野,各地流民起义四起,加速明朝的灭亡。)
商业与手工业停滞:疫区人口流动中断,商旅不敢往来,集市关闭;工匠或病死或逃亡,手工业品生产停滞,物价(尤其是粮食、药材)飞涨,普通百姓陷入“有钱无市”的绝境。
财政崩溃:人口减少导致赋税、徭役来源枯竭,政府既无力赈灾,又可能因“苛税补亏空”激化矛盾,形成“瘟疫→财政危机→民变”的恶性循环。
三、社会失序与统治危机:政权合法性的冲击。
瘟疫极易击穿古代社会的脆弱秩序,对统治阶级构成直接挑战:
恐慌与逃离:疫区百姓为求生四散逃亡,形成“流民潮”。流民不仅是瘟疫的传播者,更可能因饥饿沦为盗匪,冲击地方治安。例如中原多起起义前,中原地区瘟疫频发,流民成为起义军的核心力量。
(备注:例如唐末黄巢起义前,中原地区瘟疫频发,民不聊生,流民成为起义军的核心力量。)
统治公信力崩塌:古人认为瘟疫是“上天示警”,若政府无力救灾(如不施药、不设隔离所),百姓会认为统治者“失德”,进而质疑其合法性。东汉末年,张角利用“大贤良师”身份为百姓“治病”,借瘟疫传播太平道,最终掀起黄巾起义,直接动摇了汉朝统治。
军队瓦解:古代军队聚集性强、卫生条件差,是瘟疫的重灾区。如我国将领王琪因军中瘟疫病死,直接改变了战争走向。
(备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前,北京爆发鼠疫,明军“十不存一”,加速了明朝灭亡。)
每场瘟疫历史影响深远,瘟疫直接改变了社会结构,加速了王朝灭亡,但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因此在史料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记。”
最后钟林倍总结道:“古代瘟疫的本质,是对‘脆弱系统’的全面检验:它暴露了医疗水平的低下、统治能力的不足、社会资源的分配失衡,也可能成为旧秩序崩塌的‘催化剂’;但同时,人类在对抗瘟疫中积累的经验(无论是医学探索还是制度调整),也在缓慢推动文明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瘟疫史,也是一部人类与自然、与自身局限博弈的缩影。”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