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日
钟鹏举召集所有军官、各级官吏一起坐下来继续做培训。主题就是刘邦与他的草台班子。
钟鹏举激励众人,沉声说道:“切勿因我们目前身为普通百姓,便轻视自己。未经拼搏,焉知潜力几何?回顾历史,刘邦打天下的团队堪称‘草台班子’。单论‘汉初三杰’,萧何不过是县中主吏,张良乃破落韩国贵族,韩信在《史记》中被描述为‘始为布衣时,贫无行’,甚至沦落到‘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的境地。‘汉初三杰’无一能登大雅之堂,然而刘邦正是率领这草台班子,在秦末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
钟鹏举接着继续进行讲述。
刘邦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凭借三尺剑攻取天下。历经三年反秦,四年灭项,最终赢得天下,登基为帝,成就了帝王霸业。
在刘邦的“丰沛元从”功臣集团中,连襟樊哙曾是杀狗的,夏侯婴是专职车夫,周勃从事吹丧事宜,王陵则是县里的黑社会首领。他们出身均不高,与秦朝上层社会完全绝缘。然而,卑贱的出身并不代表无能,低微的起点也不意味着志向短浅。刘邦、樊哙、夏侯婴等人在各自的圈子里都混得颇为出色。
钟鹏举险些脱口而出,提及那些出身寒微的历史人物,如与刘邦相似的明太祖朱元璋,他曾沦为乞丐,剃度为僧;陈友谅、张士诚均以贩卖私盐为生;徐达、常遇春则曾是普通劳工。然而,他随即意识到,当前的世界尚未有明朝的存在。
后世中,连绵不断的朝代更迭,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不都是如此吗?汉末三国时期,刘备原是个织草席的小贩,其兄弟关羽是贩卖枣子的小商贩,张飞则是个小地主。
那个世界的夏国宋太祖赵匡胤起初只是个下级军官,其麾下将领大多是从普通士兵奋斗而出的;明太祖朱元璋曾是个穷困潦倒、连父母葬礼都无力承担的和尚,而他手下的猛将徐达、常遇春、冯胜等,均出身于普通百姓;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虽是落第秀才,却带领着一众矿工和农民席卷了半个天下;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多数来自江西、湖南、安徽等地的赤贫农民、矿工及手工业者。
当然,这些人也并非是那种“烂泥扶不上去墙”之流,比如屠夫樊哙,虽说表面看似粗鲁无礼,实际上,从后来在他身上发生的几件事来看,他有着极高的政治眼光。
刘邦选择起义的时候,樊哙是最先加入这个阵营的,也算是大汉帮的创始人了。樊哙的职业是杀狗,到了起义的时候,就变成了杀人。
不管是杀狗,还是杀人,都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区别都不是太大,只要上了战场,你有勇气就可以。
就能成为这个战场上的主宰。
樊哙就是少有的悍将,在刘邦起义的过程中,他攻下来过很多座城池,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屠夫出身,樊哙最不缺的就是气力,并且十分勇猛,在抵抗章邯军队时,樊哙一马当先,不顾危险登城,将守城的士兵共二十三人逐一斩首,包括在后来的破李由(李斯之子)军之战、攻打秦河间守军之战,樊哙均是身先士卒,立功无数。
我讲两件樊哙做的最为功勋卓越的事情。
不仅如此,樊哙的政治眼光和大局观,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比刘邦刘老板还要高。
第一件事。刘邦带领着沛县那些未曾见过世面的乡民,来到秦朝的都城咸阳,步入了秦始皇的宫殿。他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生平从未目睹如此富丽堂皇之地。
此时,众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哄抢珠宝、争夺美女。然而,萧何在这关键时刻仍保持着理智,他所抢的是地图和书籍。
刘邦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见到秦朝皇宫中的女子,竟萌生了留下不走之意,打算在秦皇宫内与秦二世的美女共度良宵。
很显然,刘邦开始渴望享受生活,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秦朝已被推翻,但目前仍面临强敌项羽的威胁。樊哙认为此举不妥,他敦促刘邦迅速撤离秦朝的宫殿,切勿触碰这里的财宝,也不要接近这里的美女。
史书记载: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
对于樊哙的规劝,刘邦自然是听不进去,反而破口大骂樊哙,声称大丈夫出来征战,不就是为了这些荣华富贵吗?如今都摆在面前,不享受一番又怎能甘心?
后来,张良找到刘邦,劝他秋毫无犯,因为现在天下人都密切关注着刘邦的举动。若刘邦与暴秦无异,恐怕天下人也不会支持他。更何况,还有一个项羽虎视眈眈,在项羽眼中,这天下本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刘邦即便率先抵达咸阳,也仅仅是为自己守护财宝的人。待到后来项羽到来,正因为刘邦未曾染指这里的金银,未动这里的佳丽,项羽才对他网开一面。
因此,在劝说刘邦这件事上,樊哙的功劳不可小觑,毕竟他是首位提出此议的人。
若换作普通人,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和数不胜数的美女,难免会心动不已。若再告知此人,眼前这一切均可随意享用,恐怕其当场便会欣喜若狂,什么王图霸业,相比之下,不如先尽情享受一番再说。
就连刘邦,当时都是这么想和这么做的,何况普通人?
然而,身为“屠夫”的樊哙,在如此关键时刻,却能坚守内心,明确自己真正所需,并为刘邦提供精准的建议。这正是他外表粗犷,实则心思细腻、谋略深沉的体现。
因此,樊哙并非如常人印象中的那般单一,他也有自身独特的闪光点和优势。正如前文所述,在担任屠夫的日子里,他的长处和优点未能得到施展,这才让人误以为他只是一个只知道用蛮力的人。然而,当踏上刘邦搭建的舞台后,这些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和运用,逐渐成就了樊哙这一人物。樊哙如此,夏侯婴、周勃亦然,更多的如曹参等人,莫不如此。
第二件事。鸿门宴上樊哙舍身救刘邦。
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图谋加害刘邦,遂命项庄借舞剑之机,意图将刘邦击杀于当场。当时,仅有张良陪伴在刘邦身旁,正是张良将险情告知了樊哙。
正值千钧一发之际,得知刘邦身陷险境的樊哙,毅然撞开守卫,径直冲入大营。项羽见状,便赏赐酒肉予樊哙。樊哙更是直言不讳,将项羽斥为不仁不义之徒,令项羽颇感尴尬。毕竟,项羽本就有意除掉刘邦,樊哙此言一出,他心中有所顾忌,愈发不便对刘邦下手。
可以说,为了拯救刘邦,樊哙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刘邦能有此等忠臣辅佐,想不成大事都难。
然而,在这其中,最终促使项羽改变主意的,并非仅仅是樊哙的勇猛,更在于他进入大营后对项羽的一番斥责之词。
他说,沛公先行入定咸阳,驻军霸上,专候大王到来。而大王今日抵达,却听信小人之言,与沛公产生嫌隙,臣恐天下因此离散,心生疑虑大王之威望。
樊哙的意思是,刘邦依约先入咸阳,从道义上讲,他作为汉王并无不妥;同时,他又强调,刘邦在霸上只是静待项羽,最为关键的是,樊哙巧妙地将矛盾归咎于“小人”,指明当前的纷争并非项羽之过,如此既维护了项羽的颜面,又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最后,樊哙站在为项羽考虑的角度,提出若今日杀了刘邦,日后天下人将对项羽失去信任,不愿为他效力。这逻辑是否严密?
确实如此,樊哙的言辞让项羽感到十分舒坦,细思之下,确实颇有道理,因此才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否则,若项羽执意要取刘邦性命,即便是樊哙也难以阻挡。
由此可见,从这一典故中不难发现,“屠夫”樊哙并非仅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他实则拥有独到的见解与智慧,只是在从事杀狗卖肉的营生时,这些才能未曾得以施展。
同样,夏侯婴亦非泛泛之辈,他早年曾担任邮递员,在乡镇间递送信件。由于与刘邦私交甚笃,每逢送信途经刘邦府上,他总会停下脚步,与刘邦共饮几杯。
有一次,夏侯婴与刘邦饮酒时,不知何故,刘邦不慎将夏侯婴弄伤,且伤势为剑伤。在秦朝时期,民间严禁私藏剑器,以防民众谋反。未曾料到,刘邦弄伤夏侯婴之事竟被官府得知。
官府将二人拘捕后,询问事发经过。作为受伤者,夏侯婴理应遭受严刑拷打,然而,无论官府如何施刑,他始终守口如瓶。
最终什么也没问出来,只能将刘邦放走,夏侯婴因此被判刑,坐了几年牢。刘邦深感这位兄弟义薄云天,等于救了自己一命。待到刘邦起义之际,他将一个至关重要的职务交给了夏侯婴,那便是担任刘邦的车夫,为其驾车。
当然了夏侯婴也是一个驾车技术过硬的人,他曾带刘邦几次死里逃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害刘邦。
在刘邦最为困难的时候,若是夏侯婴想要出卖刘邦,去项羽那里博取一个高位,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夏侯婴对刘邦从来没有过二心。
夏侯婴不仅向刘邦推荐了韩信,若非他的举荐,萧何根本无从得知韩信其人,自然也不会再度向刘邦推荐韩信。
此外,夏侯婴还为季布说情,劝刘邦不要将其处死。尽管季布是项羽麾下的大将,但无疑是一位杰出人才。刘邦采纳了夏侯婴的建议,并授予季布官职。出乎意料的是,在吕后执政期间,面对匈奴的挑衅,正是季布挺身而出,为吕后化解了危机,使大汉王朝转危为安。
所以说夏侯婴绝非是等闲之辈。
周勃出身贫寒,早年以织薄曲为业,常以吹箫助人料理丧事。他是刘邦帐下最为勇猛的将领,从刘邦登基后的封赏即可窥见一斑。
刘邦称帝后,赏赐曹参一万多户食邑,位居第一。周勃则获封八千多户,排名第二,即便是功劳卓着的萧何,食邑也排在周勃之后。
周勃不仅武艺超群,且文才兼备。在刘邦去世后,尤其是汉文帝执政期间,他还担任了大汉的宰相。在刘邦所有功臣中,周勃是寿命最长的一位。
周勃还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儿子,名为周亚夫。周亚夫曾为汉景帝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真可谓虎父无犬子。由此可见,这些人无一不是非凡之才。
我们当前的班子情况如何呢?
一.我们缺乏像萧何那样的后勤管理高手。
我们需要学识渊博、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且具备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才,如同萧何一般,能够总揽后方事务,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从而为前方持续不断地输送兵员和粮草。
刘邦身边有张良和陈平两位谋士。张良和陈平的谋略风格迥异,一个擅长阳谋,另一个精通阴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韩国宰相,而陈平则是平民出身。张良在刘邦创业初期便加入,堪称创业元老;陈平则是在刘邦已有一定成就后才加入。
张良的谋略偏重于战略层面,例如劝谏刘邦远离奢华、烧毁栈道等;而陈平的计谋则更多体现在战术层面,如离间项羽与范增、设计让刘邦在孤城荥阳“金蝉脱壳”。
对于许多人,包括史学家在内,张良的地位显然高于陈平。吕雉对张良深信不疑,而对陈平则仅视其为可用之人。然而,我认为在评价谋士时,不应以人品作风为标准。
政治向来充满黑暗,更何况是身处其中最黑暗地带的谋士?张良难道从未做过亏心事?或许只是未被记载罢了。评价谋士的唯一标准,应是谋略。从谋略的角度来看,陈平无疑是一位不输于张良的杰出谋士。
二.当前,我们亟需像张良和陈平那样的谋士。
三.同样,我们也缺少如辅助刘邦的武将韩信、樊哙、周勃和夏侯婴等杰出将领。目前,我们尚未出现如此卓越的将领,但相信随着战争的推进,我们的队伍中必将涌现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才。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