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日
卯时(05:00-07:00)六刻。
朝阳终于挣脱地平线,将光芒洒向渝州城。东门内外,硝烟未散,余火犹燃,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焦糊和硝烟混合的刺鼻气味。城墙被熏得漆黑,旗帜残破地垂落。
钟鹏举站在东门城头,脚下是遍布尸骸的战场。他的脸庞在晨曦和未熄的火光映照下,明暗不定。这一战,他以微小的代价,运用火器、奇谋和心理战,近乎完美地实现了战略目标。
渝州城,这座雄踞江边的重镇,它的东大门已被彻底撬开,核心已然遭受重创。剩下的,便是肃清残敌,全面接管这座城池。
江风猎猎,吹动他染血的征袍。钟鹏举的目光投向城内,那里,还有最后的抵抗需要平息。但所有人都明白,渝州的陷落,从东门外最后一声炮响沉寂时,便已注定。这场“火雨破渝州”之战,必将以极其震撼的方式,写入天下的战史之中。
辰时(07:00-09:00)。
城头的旗帜已经更换。代表着钟鹏举的“钟”字大旗和军旗,在硝烟未散的城楼上猎猎作响。
城内,火焰尚未完全扑灭,街道上遍布尸体和狼藉,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和焦糊气味。
一队队钟家军的士兵正在巡逻,肃清残敌,张贴安民告示。被深夜炮声吓破了胆的百姓仍躲在家中,胆战心惊地听着外面的动静。
钟鹏举在李沐风等将士的簇拥下,踏进了满地狼藉的渝州刺史府。
“沐风、梅兴、欢欢、运华与作内应的各位将士,此战你等当居首功!”钟鹏举赞赏地看着李沐风等,“若非你等以身犯险,里应外合,我军焉能如此迅速拿下这天险渝州并歼敌三万余?”
李沐风等单膝跪地,谦恭道:“全赖主公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末将等只是依计行事,不敢居功。所有将士,皆是功臣。”他们巧妙地将功劳归于全军和钟鹏举。
钟鹏举哈哈大笑,十分受用:“好!不骄不躁,果然是吾之良将!所有将士,皆有重赏!尤其是那些峡州、归州、白帝城的义士,更要厚待!”
“四位将军每人赏500两,混入敌军内部点火、开门、喊话引导和挑事的内应每人赏200两,进入城内参与夺门、夺城、火攻和战斗的将士每人赏10两,其他全体参战将士每人赏5两。”
“有军级的晋升一级,表现突出的士兵晋升一级提拔使用……”
渝州一战光赏银就花了十万两。对一支军队来说,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即时激励资金。
全体将士皆大欢喜,士气大振。
即使是获得十两赏银的原蜀国投降过来的士兵也都喜笑颜开(此次以溃兵身份进入渝州的有两千五百名原蜀国投降过来的将士),这笔赏金相当于在原蜀国军队里普通士兵数年的军饷!
即使是五两白银也可能是士兵们目前最大的单笔财富了!
原本可能对钟鹏举军心存疑虑、忠诚度低下的原蜀国投降士兵,在获得如此丰厚奖赏后,迅速转变为“既得利益者”,心理上认同新主、愿意效忠。普通士兵得到实惠,感受到尊重与重视,自然士气高昂,愿意继续卖命。
钟鹏举此次大赏三军并非心血来潮。
1.即时物质激励,极大提升士气与忠诚度,简单粗暴。
分层奖励,精准激励不同贡献者。
将军(指挥层):500两,既是对其指挥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继续效力的绑定。
内应(情报与渗透人员):200两,是对高风险、高智商贡献的回报,鼓励更多人愿意做“潜伏者”、破坏敌军内部稳定。
城内作战人员(一线突击队):10两,是对前线搏杀者的直接肯定,激励勇敢与牺牲精神。
其他参战人员(包括后勤、辅助等):5两,是“雨露均沾”式的普惠奖励,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参与感与回报。
效果:
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士兵都得到了相应的认可,避免了“只有当官吃肉、其他人喝汤”的不公感。
机制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有助于全军各个环节的协作与士气提升。
2.晋升机制:打通上升通道,激发斗志。
除了金钱奖励,还有职位与荣誉上的晋升:
军官晋升一级→提高地位、俸禄与指挥权;
士兵若表现突出,也能晋升一级并获提拔→普通士兵看到“上升通道”,燃起斗志。
效果:
让士兵不仅为“钱”打仗,更为“前途”打仗。
特别是对年轻士兵或低级军官,这种晋升机会极具吸引力,能培养将领梯队,增强军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3.心理效应:从“敌人”到“自己人”的转变。
特别是对于原蜀国降卒或归附士兵,他们原本可能:
心存疑虑,担心被清算、不被信任;
对新主缺乏认同感,战斗意志薄弱。
但通过:
与主力部队同等奖励(如5两或十两);
晋升机会平等开放;
高额奖金远超原军队收入;
使得这部分士兵迅速产生“获得感”与“归属感”,从心理上完成了从“敌方\/降卒”到“胜利者一员”的身份转换。
效果:
大大降低了军队内部的矛盾与猜忌;
增强了整体凝聚力,哪怕是“混编军队”也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为后续作战或治理打下良好的军心基础。
4.树立“赏罚分明”的统帅形象,强化钟鹏举的权威。
钟鹏举通过这次赏赐:
展现了“论功行赏、不分新旧”的统治理念;
表现出“舍得投入、懂得激励”的统帅风格;
树立了“言出必行、奖赏到位”的信誉。
这对军队而言,意味着:
“跟着这样的统帅打仗,有奔头、有肉吃、有前途!”
效果:
增强士兵对统帅的信任与服从;
为未来征兵、扩军、动员奠定强大的“领袖魅力”基础;
长期来看,有助于建立一支有信仰、有荣誉感、有利益驱动的高效军队。
由于渝州的辐射范围广,钟鹏举把渝州的地位提高到与荆州、江州(今江西九江)和洪州(今江西南昌)同等重要的位置。
钟鹏举期望将渝州打造成为模范示范州,其积极影响能够辐射至巴蜀全境,从而为未来和平占领蜀国全境奠定坚实基础。
钟鹏举在深思熟虑之后,回顾了这一个月以来所经历的艰苦征程。他们从长江的中下游地区一路奋战,逐步推进至上游地带,成功地将这段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关键水域纳入了控制范围。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中,钟鹏举和他的部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他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钟鹏举计划派遣工兵部队到枯水期携带必要的炸药设备,对这段水道中的礁石进行爆破处理,以清除航行障碍,确保水道的畅通无阻。
同时,他还将指挥工兵对两岸的栈道进行全面的拓宽工程,以便于后续部队和物资的顺利通行,为接下来的战略部署奠定坚实的基础。
钟鹏举见到三军激情汹涌,他顿了顿,神色转为严肃:“渝州已下,巴蜀门户洞开。传令下去,妥善安置伤亡,清点府库,整饬城防。密切监视和防范据险顽抗的西方邺部。同时,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和十一项注意”,善待渝州老百姓、降兵和俘虏。”
“你们要记住:我们是老百姓的军队,代表百姓的利益,对百姓行要秋毫无犯!”
“主公仁德!”众将士心悦诚服地齐声响应道。
钟鹏举把密切监视和防范城内西方邺和跟踪嘉王、潘璧坚溃军的任务分配给众将。
钟鹏举作为穿越者更加关注经济和民生。他回到后堂翻阅渝州的户籍和财税资料。
在公元918年,渝州(今重庆市主城区及附近)下辖5个县,包括:巴县(州治)、江津县、永川县、壁山县、南平县等。这些县大致涵盖了今天重庆的渝中、江津、永川、璧山等区域,是当时四川盆地东部的重要行政与经济单元。
到五代十国时期战乱较多,人口可能略有下降,但渝州地处长江上游,农业基础较好,且远离中原主要战场,因此人口仍维持在十几万左右的规模。
渝州的经济状况。
渝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川西的成都相比差距较大。但渝州地理位置重要,是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到西蜀必定经过渝州,两广商人也是先到渝州,然后折向西蜀,这为其商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农业:渝州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种植,是传统的农业区。
手工业:有一定的纺织、制陶、冶铁等基础手工业,但规模不大。
商业与交通:渝州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水运便利,是连接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重要节点,商业活动较为活跃,尤其以转运贸易、盐业、粮食交易为主。
军事与战略价值:由于地处水陆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极高的军事战略意义。
未时(13:00-15:00)。
钟鹏举迅速颁布了以下政令和军令:
1.城中军民要断绝一切与负隅顽抗的原守军的联系,断水,断粮;原守军主动走出山地、民房堡垒的,一律发放一两银和种子回乡。
钟鹏举要想发展当地经济,必须稳定政局,保障安全,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之上,确保渝州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中。
2.把城中存粮全部发放给全州三万户家庭,每户分得十石(一石约110-120市斤)。
一石稻谷(约85斤净大米,即带壳稻谷约110-120斤)大致可以养活1个成年人约5~8个月(视食量而定),十石稻谷在现时可以养活一家五口10-16个月。
这对普通老百姓是不小的恩惠。
钟鹏举此次西征准备了100万石粮食作为军粮,足够10万人的军队食用一年。所以,他在占领蜀国的峡州、归州和夔州都是开仓放粮,免费分给老百姓。
3.发展农业,夯实经济基础。
兴修水利:组织五万人力修建和修复灌溉系统、堤坝,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增加粮食产量。
鼓励垦荒:对于因战乱而抛荒的土地,鼓励农民复耕和开垦新田二十万亩,免五年至十年赋税、州府免费提供种子和铁农具。
把无主荒田十万亩平均分给三万户农户并免五年赋税,新开垦二十万亩免十年赋税。
推广农技:推广适合山地与湿润气候的耕作方式,如梯田种植、水旱轮作等。
4.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水运与商贸。
打造航运枢纽:整修和增建二十个不同功能的沿江码头,可以同时停靠四千条船;设立官方漕运与商船管理机构,提升货物运输效率。
州府平价出租或出售原渝州水军的二百条战船用作民用运输。
促进区域贸易:利用渝州连接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优势,发展转运贸易,将本地的特产(如盐、药材、木材、薪炭、兽皮)输出,同时引入其他地区的粮食、丝绸、铁器等物资。
市集建设:在渝州城内外以及各县城设立定期集市和常设市场,吸引各地商人前来交易,从中收取商税,增加财政收入。
4.发展手工业与特色产业。
盐业:设立盐务机构,统一管理盐的生产与销售,既满足本地需求,也可作为重要贸易商品。
冶铁与兵器制造:发展冶铁业和造船业,生产农具与武器,既服务农业,也增强军事力量。
木材加工、造纸、纺织与陶瓷:推动家庭手工业向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利用本地原料(如麻、棉)发展纺织业。
5.实施轻徭薄赋,吸引移民。
为恢复因战乱受损的人口与经济,钟鹏举采取“招抚流民、鼓励垦殖”的政策,比如:
对外来移民减免五年年限的赋税与徭役;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如种子、农具);
鼓励工匠、商人落户,给予资金扶持和一定的经营便利或市场保护。
6.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
城市规划与防御建设:加固州县城墙,增建仓储设施(如粮仓),提升城市应对天灾人祸的能力。
交通网络:除疏浚水路外,整修陆路通道、驿站和桥梁,连接周边州县,形成区域性交通网,提高物流效率。
7.按照钟鹏举新政的标准建设各级医馆、学校;钟鹏举新政的全部政策同样开始实施。
是夜,渝州城在血腥与混乱之后,渝州的夜,终于静了下来。
秋雨悄然而至,细细密密地洒在这座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城市上。街道上还残留着焦土与血迹,被雨水一冲,化作暗红色的泥浆,缓缓流入低洼处。远处,断壁残垣静静伫立,几堵残墙在雨中模糊了轮廓,仿佛也在低声呜咽。
城楼上的烽火早已熄灭,只余铁衣士兵在雨中伫立,沉默无言。他们身上的盔甲被雨水浸透,寒意渗入骨髓。战场上尚未清理的尸骸被雨帘遮掩,偶尔有烛光在废墟间摇曳,映出惨白与幽暗交织的光影。
雨声淅沥,像是为这座伤痕累累的城市奏响一曲低沉的挽歌。然而,在某个屋檐下,一片新叶在风雨中轻轻颤动,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便经历了黑暗与死亡,生命仍会倔强地迎来明天。
钟鹏举站在刺史府的高楼上,俯瞰着这座笼罩在夜色与秋雨中的雄伟山城,心中豪情万丈。拿下渝州,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和无数的粮草军械,更极大地震慑了巴蜀各地的守将。通往成都平原的道路,已经在他面前展开。
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那看似狼狈溃逃的白帝城七千“溃兵”,以及那场精心策划、完美执行的“里应外合”,四日内连克白帝和渝州两城。
兵者,诡道也。钟鹏举用一场经典的谍战与火攻的结合,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巴蜀的天,从这一刻起,开始变了!
钟鹏举的目光望向荆州和虔州方向,心里挂念着小将军林积容和虔州公主杨碧,她们应该都在等着自己归去……这两个地方的军队应该开始反攻,开始进入楚、梁国和汉国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喜欢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