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这位大学士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殿内所有的空气都吸入肺中
他猛地转身,不再看金维新,也不再理会满殿朝臣,对着那高高在上的御座
一揖到地,腰背弯成一道恭敬而决绝的弧线,朗声道:
“五军都督府之设,乃复太祖祖制,掌天下兵马之征调、训练、屯戍!
兵员定额之制,乃为汰弱留强、集中粮饷之根基!府军都督人选
关乎国本社稷之重!
裁兵安置、钱粮调度,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等军国重器,社稷枢机,臣虽有愚见,然岂敢妄言专断?”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恳切与绝对的忠诚:
“臣,唯请——陛下圣心独断,乾坤独运!”
“唯请陛下圣裁!”
刹那间,乾运殿内陷入一片死寂!真正的落针可闻!
数百道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齐刷刷地、带着无比的重量汇聚于御座之上那年轻的帝王
——朱由榔身上。
朱由榔端坐于那张临时赶制的、尚未完全磨合的楠木龙椅之上,面无表情。
钱澄之最后那句
“陛下,此乃重掌兵权、制衡诸藩、中兴社稷之唯一良机!当断则断,唯赖乾纲独断!”
犹在耳畔。
沉默仿佛凝固了时间,也凝固了所有人的呼吸。
每一息都显得格外漫长。殿外的寒风似乎也屏住了呼啸。
晋王李定国的目光,第一次毫无掩饰地、带着审视的意味,投向了御座
堵胤锡微微闭了闭眼,似乎在积蓄力量。金维新垂下的眼帘后,精光闪烁
胡显紧握着拳,指节发白。
数息之后,在所有人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之时,朱由榔终于缓缓抬起了眼眸
沉稳而充满力量的声音,清晰地、不容置疑地回荡在乾运殿的每一个角落,烙印在每一个臣子的耳中心底:
“钱卿所奏,条陈剀切,深合朕意!五军都督府,当立!”
第一句话,定下了基调!不容反驳!
“晋王李定国!忠勇冠世,力挽狂澜,护驾北狩,功在社稷!”
朱由榔的目光落在李定国身上,带着明显的倚重
“蜀王刘文秀!忠贞不贰,劳苦功高!二王乃国之柱石,朕之股肱!”
“着晋王李定国,掌前军都督府!
蜀王刘文秀,掌中军都督府!
二府各统精兵十万!
粮饷军械,优先拨付,务求兵精粮足,为北伐恢复之中坚!”
李定国与刘文秀同时出列,单膝跪地,甲叶铿锵: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豪迈。李定国低垂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后军、左军、右军都督府,各辖劲旅四万!都督人选……”
朱由榔的目光在武班诸将脸上掠过,杨武、窦名望等人无不挺直了胸膛
“前大将军姜建勋劳苦功高、一心为公,现擢为宁国公、添注兵部尚书,拜后军都督!”
一声令下,站在武班末尾的姜建勋顿时愣住,在众人的注视下,一脸不可置信地出列
随后老泪纵横,扶手下摆
臣!姜建勋谢主隆恩!
朱由榔点了点头,旋即看向武冈总兵杨武、以及投降的孙可望心腹大将关有才
擢令关有才、杨武分掌左军、右军,即刻上任!
其余同知、佥事,由晋王、蜀王会同内阁、兵部遴选!
“着令兵部、五军都督府即刻着手,清查天下兵马!
汰弱留强,核定兵额!裁撤之老弱冗兵,着户部、工部、地方有司妥善安置,给田亩,贷牛种,使其各安生业
不得滋生事端!
所省粮饷,尽数用于编练精兵、抚恤伤残、赈济灾民、修筑水利!敢有挪用克扣者,”
朱由榔的声音陡然转寒,带着凛冽的杀气
“杀无赦!”
“天下兵马,无论卫所、营兵、地方团练、各地总兵、游击,尽数纳入五军都督府辖制!
兵部掌武官铨选、军令传递、舆图策应!
自即日起,非五军都督府调兵符验、兵部堪合
任何王公大臣、督抚将帅,不得擅调一兵一卒!违者,以谋逆论处!”
最后几句话,字字千钧,如同惊雷滚过殿宇!
这不仅仅是设立几个都督府,这是在收拢自弘光、隆武以来就不断散落的地方兵权!
接下来,在朱由榔的示意下,王坤继续念到
钱澄之深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因皇帝乾纲独断而激荡的心绪。
乾运殿内山呼万岁的余音仍在梁柱间嗡鸣,但那沉重如铅的紧张氛围,已因皇帝明确有力的裁决而松动了几分。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是奠定根基的雷霆手段。
要让这风雨飘摇的朝廷真正焕发生机,还需开出滋养血肉的良方。
他再次对着御座深深一揖,声音恢复了之前的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陛下圣明!五军都督府之设,乃强兵固国之本!
然兵强需财足,国安赖政清,人心向背更系于文教!故臣尚有后三策,一并陈奏,伏乞圣鉴!”
“其二策!”
钱澄之的声音陡然拔高,目光扫过福建总督周亮工、浙江总督尹锡岳等沿海疆吏
“当通商西洋,编练水师!”
此言一出,再次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通商?
这在重农抑商、且饱受战乱之苦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兀。
“自隆万以来,佛郎机、红毛夷商船往来于粤、闽、浙海,其巨舰利炮,贸易所获,富可敌国!
彼等所求者,不过丝绸、瓷器、茶叶!而我朝所缺者,乃白银、火器、硝磺!”
钱澄之的剖析直指要害
“如今海路虽为郑氏、鲁藩及清虏部分阻断,然非绝路!朝廷当在闽浙沿海,择一二稳固港口,可充盈国库,购买精良火器、优质硝磺,装备王师!”
他话锋一转,指向更深远的目标:
“通商非仅为牟利,更为制海!郑森依仗者,舟师也!
清虏水师孱弱,亦不足惧。朝廷当借此通商之机,招募熟悉海情之工匠、水手
延请西洋精于造船铸炮之技师,仿制夹板巨舰、红衣大炮!以通商之利,养我之水师;以西洋之长技,铸我之海权!
如此,则海上屏障可固,郑氏之优势可削,假以时日,朝廷水师扬威海上,进可规复台澎,退可保沿海无虞!
此乃以商养战,以海制海之百年大计!”
钱澄之的“通商水师策”
描绘了一幅充满诱惑力的蓝图
福建总督周亮工眼中精光闪烁,显然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益和加强自身实力的机会;
浙江总督尹锡岳则抚须沉思,权衡着风险与收益
武班中,一些将领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毕竟精良的火器和强大的水师,是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关键。
然而,未等群臣消化完毕,钱澄之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带着肃杀之气:
“其三策!当重开京查,裁撤贪吏!”
“吏治不清,则百政不通;贪腐不除,则民心尽失!”
钱澄之的声音如同寒冰,目光锐利地扫过吏部尚书金维新、刑部尚书黎遂球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国庭,
“自甲申国难以来,朝廷播迁,法纪废弛!
多少官员,借战乱之机,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中饱私囊!
或尸位素餐,或朋比为奸!此等蠹虫不除,休养生息之策,便是为虎作伥!”
他猛地指向殿外,仿佛能看见那千里疮痍的国土:
“将士在前线空腹杀敌,百姓在乡野易子而食!
而某些硕鼠,却在后方锦衣玉食!
自上而下,由内而外!
京官由都察院会同吏部严核,外官由巡抚、巡按详查!
不论品级高低,出身贵贱,凡贪墨渎职、庸碌无能、结党营私者
一经查实,轻则罢官夺职,重则抄家问斩! 务求涤荡污浊,还官场一片朗朗乾坤!
唯有吏治清明,政令方能通达,民困方能稍解,军心方能凝聚!”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杀气腾腾
殿内许多官员,尤其是那些自知手脚不干净的,顿时脸色煞白,冷汗涔涔
吏部尚书金维新则面沉如水,重开京察意味着吏部权力将接受严苛审视,也意味着他必须做出抉择。
就在这肃杀压抑的气氛中,钱澄之的声音再次拔高,这一次,却带上了一种激昂的、凝聚人心的力量:
“其四策!当重开科举,凝聚人心!”
他环视殿内,目光尤其在那些年轻的翰林、郎官脸上停留:
“天下板荡,士心彷徨!多少饱学之士,或隐于山林,或困于虏区,报国无门!
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更是凝聚天下士子之心、昭示朝廷重振文脉决心的不二旗帜!”
“请陛下颁诏天下,定于永明三年秋,在行在南昌,重开乡试! 于永明四年春,重开会试、殿试!”
钱澄之的声音充满了感召力
“不论出身,不分南北,唯才是举!
考题当以经世致用为重,策问当以平虏、安民、富国、强兵为要!
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朝廷虽处艰难,然重文兴教、求贤若渴之心未泯!
让天下人知晓,我大明永明朝廷,才是华夏正朔所在,才是士人归心之所!
此乃收揽人心,培育栋梁,奠定未来之根本大计!”
提到科举,殿内许多清流官员、翰林学士,包括年轻的侍讲易士佳等人,眼中都燃起了热切的光芒。
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王朝文脉延续的象征!
尤其是在这乱世,重开科举的意义
远不止选拔官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宣告和凝聚。
钱澄之四策毕陈,再次深深一揖:
“臣之愚见,尽在于此。
此四策,强兵、通商、肃贪、兴文,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伏望陛下,乾纲独断,颁行天下!则中兴大业,庶几有望!”
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四策的份量太重,牵扯的利益太大
所有人的目光,下意识地再次投向了武班最前列那两位手握重兵的亲王
——他们的态度,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决定这四策
尤其是“罢兵裁军”和“重开京察”的生死。
晋王李定国,从钱澄之开始陈述第二策起,他那沉毅如山的面容上,眉头就未曾舒展
通商水师,他看到了其中的价值,尤其是购买西洋火器装备他的精锐。
但重开京察?
蜀王刘文秀的神情则更为复杂
他本是张献忠义子,归顺大明后虽得王爵,但根基和威望远不如李定国
汰弱留强、设立五军都督府定额,对他整合旧部、保持实力是个挑战
通商水师,他地处内陆,获益有限
重开京察,对他同样充满不确定性
唯有重开科举,他看到了吸纳人才、提升自身声望的机会
他微微侧目,观察着李定国的反应。
短暂的沉默后,李定国终于动了
他缓缓出列,甲叶发出沉重的摩擦声
他没有看钱澄之,而是直接面向御座,抱拳沉声道:“陛下!钱阁老四策……老成谋国!”
这七个字,如同定海神针!
满殿皆惊!谁都没想到
在“罢兵裁军”和“重开京察”
这两项直接触及军队利益的策略上,威望最高的晋王竟然率先表示了认同!
虽然他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但这简单的评价,分量极重。
李定国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群臣,尤其在那些面露不安的将领脸上停留片刻,才继续道:
“汰弱留强,重设五府,确为强军正道!冗兵空耗粮饷,反成拖累!
集中精锐,握于中枢,方能攥成拳头,痛击虏寇!至于通商购械、编练水师……”
他看向周亮工、尹锡岳,
“若能切实办成,于国于军,大利!本王,附议!”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转冷,带着铁血杀伐之气:
“至于重开京察,裁撤贪吏……本王更是举双手赞成!”
他猛地回身,虎目圆睁,怒视文班:
“前线将士,缺衣少食,浴血沙场!后方若再有人敢贪墨军饷,盘剥百姓,此等蠹虫,有一个杀一个!
京察,当行!当严行!本王麾下,若有不法之徒,无需都察院动手,本王自会军法从事!以儆效尤!”
李定国这番掷地有声、杀气腾腾的表态,彻底震慑了全场!
他不仅认同了核心的“罢兵裁军”
更以军方最高统帅的身份,强力支持了最易引起反弹的“重开京察”
这等于为钱澄之最锋利的两把刀,加上了最坚固的刀柄!
蜀王刘文秀见状,心中再无犹豫。
李定国已旗帜鲜明地站在了皇帝和钱澄之这边,大势已成!
他立刻紧随其后出列,声音洪亮而诚恳:
“陛下!晋王殿下所言极是!臣刘文秀,亦深以为然!
钱阁老四策,实乃救时良方!此四策并举,我大明中兴之基,由此而奠!
臣,附议!蜀藩上下,定当谨遵陛下圣裁,全力推行新政!”
晋、蜀二王,南明朝廷两大军事巨擘,竟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
一致表态支持钱澄之的变法四策!
尤其是李定国那番杀气腾腾支持京察的宣言,彻底压倒了所有潜在的反对声音。
御座之上,朱由榔看着殿下并肩而立的李定国和刘文秀,
看着他们身后那些神色各异的文武大臣,一股久违的、掌控大局的热流涌上心头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霍然起身,声音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振奋与力量......
喜欢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