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武九年(1654)五月三十,重庆府嘉陵宫南书房内,朱亨嘉凭栏远眺
嘉陵江水奔流不息,在夕阳映照下泛着粼粼金光
他身后,数名身着绯袍、头戴鹖尾乌纱的重臣垂手侍立,屏息凝神。
良久,朱亨嘉缓缓转身,目光扫过众臣:
诸位爱卿,这段时间处理朝政,辛苦了。
谢监国关切,此乃臣之本分!
众臣齐声应答。
朱亨嘉轻抚栏杆,声音低沉:
山陕之战,太过残酷
数万明军将士埋骨他乡,孤每思及此,心痛如绞。
他顿了顿,继续道
孤欲在皇城外修筑一座英烈祠,供奉阵亡将士灵位,岁岁祭祀,以告慰英灵。
傅弘烈当即出列,声音哽咽:
臣等代三军将士,谢监国隆恩!
首辅晏日曙也躬身道:
监国圣明!此乃抚慰军心、激励士气之良策。
众臣纷纷附议,此事当即议定。
这时,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曹晔出列奏道:
臣启监国!如今将士用命,诸将英勇,请大封诸将,以安人心!
枢密使兼大学士杨略立即响应:
臣附议!殷南昭、成璨、沈苑等将军血战之功,当予重赏。
朱亨嘉颔首:
司马所言极是。有功不赏,何以激励三军?
他转向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樊一蘅
樊相,择一良辰吉日,行封勋大典如何?
樊一蘅沉思片刻,奏道:
启禀监国!臣以为,可将封勋大典与祭天大典一并举行
山陕大捷,当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届时可将俘虏中罪大恶极者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朱亨嘉抚掌称善:
便依樊相所言!传令各军都督、有功将领,齐集重庆府参与大典
内阁会同兵部、枢密院、元首府,详细核查诸将功勋,拟定封赏方案。
——————————————————————————————————————————
1654年8月,瀛山脚下
由于元首府的兴起源于瀛山之战,故而朱亨嘉特地选择这个地方
晨曦微露,秋风肃穆
这座见证元首府军崛起的圣山,今日更显庄重威严
自山脚至山顶,明甲持锐的卫士沿御道肃立,如松柏般挺拔
猎猎旌旗在风中作响,其上绣着的日月徽记与各军号旗,交织出一幅威严画卷。
九丈高的祭坛巍然屹立于山巅,坛分三层,依周礼而建
顶层设昊天上帝牌位,其下左右分列大明太祖高皇帝以至熹宗烈皇帝等历代帝王神主
祭品陈列:太牢三牲、五谷百果、醴酒明水,一应俱全,彰显着祭礼的隆重。
辰时正刻,礼炮九响,声震寰宇
钟磬齐鸣,雅乐奏响《中和之章》
朱亨嘉身着玄衣纁裳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平天冠,缓步引领文武百官循阶而上
其步伐沉稳,面庞沐浴在初秋朝阳之中,肃穆而坚毅
建极殿大学士兼财部尚书赵元钰
文华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杨略
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曹晔
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李乾德
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胡璇
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樊一蘅
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傅弘烈
东阁大学士兼山陕总督汪葬海
东阁大学士兼两广总督王大明
东阁大学士兼安南总督余朝相
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吴牲
等内阁重臣着朝服紧随其后。
坛下,是皆按品着武弁服的武将,依次是:
第一军都督殷南昭、第二军都督杨展、第三军都督成璨、第四军都督林察、第五军都督塞斯黑、第六军都督季斯言、救国军都督刘玄初
第一军提督辰砂、第二军提督胡一青、第三军提督于大海、第四军提督黄国章、第五军提督尼雅哈、第六军提督沈苑、救国军提督傅山
以及河南提督许弘纲、四川提督骆河、广东提督袁承志,以及各个团的团长等等
再后为文官队列:
首先便是天官,吏部尚书沈宸容、都察院左都御史邓居诏、右都御史玄默、宣传部尚书顾奕、外务院院判沈石修
吏部侍郎李时茪、兵部侍郎邓士廉、礼部左侍郎薛凤柞、右侍郎闵肃
枢密副使孙可望、宣传部侍郎金圣叹、凌霖柒,右副都御史裴廷谟、外务院侍郎图海、工部侍郎马的、户部左侍郎李柒月,右侍郎尧徐安,寺卿雷跃龙、权斗焕、祭酒陈话
而下首,则是地方督抚:
四川巡抚马保国、偏沅巡抚严尔琮、云南巡抚邹简臣、广东巡抚张耀、陕西巡抚刘麟长、山西巡抚张煌言、广西巡抚曾益、贵州巡抚顾元镜、河南巡抚张公池
万众屏息,天地间唯闻礼乐与旌旗翻飞之声。
“奠玉帛!”司礼官樊一蘅高声唱礼。
朱亨嘉虔敬地将苍璧与丝帛奉于神位之前。
“进俎!”太牢三牲被恭抬至案。
“初献!”
朱亨嘉执金爵,奠酒于地
而后从内侍手中接过那道以明黄绶锦书就的祭文
面向天地祖宗神位,朗声诵读
其声清越,回荡于山峦之间:
“维大明绍武九年,岁次甲午,八月丙戌朔,越十五日庚子,孝元孙嗣皇帝嘉,敢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只,并大明列祖列宗之神位前:
呜呼!天步艰难,国有大恙。
自甲申天崩,鞑虏窃据神州,践踏社稷,荼毒生灵,十载于兹。
华夏倾覆,冠冕蒙尘,山河泣血,黎庶哀鸣。
嘉承天命于危难,继祖宗之遗绪,日夜惕厉,未尝敢忘雪耻复国之志!
今仰赖昊天默佑,祖宗垂慈,将士用命,文武同心。
自去岁季秋至今年仲春,历时五阅月,会战于山陕。
自太原坚城浴血,至宁武关前鏖兵,复有朔州、山阴之智取,大同之奇袭,
凡大小二十七战,终克全功!
破敌二十万众,斩首十一万三千有奇,阵斩虏酋罗什、多尼、瓦克达等
获甲仗粮秣无算。此皆天地祖宗之灵,赫濯昭彰,佑我王师所致也!
然胜之不易,伤逝尤深
念我大明忠勇将士,如姜之升等万余人,陷阵摧锋,捐躯殉国
血染山河,骨埋荒野。其忠魂毅魄,可昭日月
其英风烈节,永励后人。嘉心实哀之,痛之!
谨以牲帛醴斋,粢盛庶品,式陈明荐,告克复之捷,慰阵亡之灵。伏惟歆享!
今大勋虽集,而虏庭未扫,幽燕未复,神州犹有腥膻
嘉与群臣,惟当益竭悃诚,砥节励兵,誓必廓清寰宇,克复旧疆
以终全功,上报天地祖宗之德,下慰亿兆黎民之望!
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读毕,声遏行云。坛下文武无不感奋,诸多身经百战的将领忆及惨烈战事与殉国同袍,不禁虎目含泪。
“亚献!”
“终献!”
三献礼成,雅乐复奏《佑平之章》
礼成,朱亨嘉转身,从袖中掏出一份诏书,首辅晏日曙连忙上前接过,随后转身,缓缓打开诏书
国家不幸,幸得忠臣扶持!现分封功臣,以示朝廷恩典!
杨略、傅弘烈、晏日曙、殷南昭功勋卓着!
杨略封英国公,傅弘烈封开国公,晏日曙封辅国公、殷南昭封成国公!
晏日曙顿了顿,继续说道
杨展、成璨、林察、塞斯黑、沈苑、张煌言、汪葬海、刘玄初英勇奋战
杨展封嘉定侯、成璨封建安侯、林察封漳州侯、塞斯黑封黑水侯、沈苑封大理侯、汪葬海封绍兴侯、刘玄初封简阳侯
于大海、傅山、赵元钰等其余文武诸臣十三人各封县伯!
说完,众臣纷纷跪倒在地,山呼千岁
封赏毕,罪大恶极之虏酋被明正典刑,以祭英灵。
礼成,燔柴升烟,香气氤氲,缭绕于瀛山之巅,似将捷报与哀思上达于天。
是夜,月华如水,洒照山河
朱亨嘉于行宫灯下,提笔蘸墨
在一方素笺上写下:“今日之典,非为夸功,实为明志
北伐中原,任重道远,诸君共勉之。”
笔墨凝重,字字千钧。
此后,这页手书被镌刻成碑,永立于新落成的英烈祠前
与那篇回荡着血火与荣光的祭文一道
见证着这个时代的苦难、牺牲与不屈的希望,激励着后来者前行
喜欢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