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转瞬即至。秋意更深,庭前的梧桐叶片已大半枯黄,在带着寒意的风中打着旋儿飘落,更添几分萧瑟。沈清弦坐在窗内,手中虽捧着一卷书,目光却不时掠过苑门方向。今日,是“凝彩斋”的师傅约定进府修补书画的日子。
表面平静之下,是暗潮汹涌的等待。那幅《秋山访友图》已被送去外院临时辟出的一间静室,作为匠人做工之所。她不能亲至,亦不能表现出过多关注,只能在这水榭苑中,凭借零碎传来的消息,拼凑着那边的动静。
约莫巳时,小鹊从外面回来,带着打探来的消息:“姨娘,凝彩斋的那位老师傅已经来了,正在静室里忙活呢。外院当值的福贵说,老师傅手脚很利落,带来的家伙事也齐全,看着倒是个踏实做事的。”
“嗯。”沈清弦淡淡应了一声,目光仍落在书页上,仿佛并不在意,“可说了那几幅画修补起来,需得几日功夫?”
“福贵听老师傅提了一嘴,说那幅《秋山访友图》损得稍重些,尤其是……是什么绢丝脆化,调色补笔都费功夫,怕是要多耗上一两日。另外几幅倒快,三五日便能完工。”
《秋山访友图》要多耗上一两日……沈清弦指尖微紧。是因为那幅画的损坏程度确实更重,还是因为,那抹特意被注意到的靛青远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解读”或“回应”?
她按捺住心绪,不再多问,只吩咐小鹊:“既如此,让下面的人莫要怠慢了,茶水点心按时送去便是。毕竟是府里请来的匠人,该有的礼数不能缺。”
“是,姨娘。”小鹊应声退下。
接下来的半日,沈清弦强迫自己专注于庶务,将核对好的账本一一归类。然而,她的心神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间位于外院的静室。每一次苑外的脚步声,都能让她凝神细听。
午后,天空又飘起了细密的秋雨,敲打着窗纸,沙沙作响。就在这雨声渐密之时,苑外传来李妈妈略显急促的声音:“沈姨娘可在?”
沈清弦心中一凛,放下手中的笔:“李妈妈请进。”
李妈妈掀帘而入,发梢还带着湿气,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姨娘,打扰您了。是这么回事,凝彩斋的那位老师傅,正在修补那幅《秋山访友图》,说是遇到点难处。”
沈清弦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哦?什么难处?”
“老师傅说,画上那片远山的颜色甚是古雅,他带下来的几种靛青颜料,调来调去,总觉得色泽不对,不是过于鲜艳,就是过于暗沉,难以还原画作原本的韵味。”李妈妈解释道,“他听闻姨娘素日也雅好丹青,便想冒昧请问姨娘,府上库房里,可还有类似的、年代久些的靛青颜料,或是……姨娘可否移步,亲自去看一眼,品评一下他调出的颜色是否合用?他说,若是颜色不对,宁可不动,也不敢轻易下笔,免得毁了画作。”
一番话合情合理。匠人遇到技术难题,请教一下出钱的主家,尤其是据说对书画有所涉猎的主家,再正常不过。而且姿态放得极低,是“冒昧请问”,是“品评一下”,而非要求。
沈清弦几乎能肯定,这绝不仅仅是颜色调兑的问题。这是“凝彩斋”在接到她隐晦的“靛蓝色”信号后,做出的回应,一个创造单独接触机会的、极其高明的借口!
她沉吟片刻,仿佛在权衡,然后才缓缓道:“既如此,我便去看看吧。毕竟老夫人将此事交托与我,若是修补得不好,也是我的不是。李妈妈,你陪我同去。”
带上李妈妈,既是避嫌,也是将此事摆在明处,显得光明正大。
静室内,炭火烧得暖融,驱散了秋雨的湿寒。那幅《秋山访友图》平铺在宽大的案几上,旁边摆着老师傅带来的各色颜料和工具。老师傅见沈清弦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调色盘,恭敬地行礼。
沈清弦微微颔首,目光先是在室内扫过,然后才落在那幅画上。李妈妈跟在身后,看似随意,目光却也在悄然打量着一切。
“老师傅不必多礼。”沈清弦走到案前,目光落在老师傅指着的、那片靛青色的远山上,“可是这山色的调配上遇到了难处?”
“正是。”老师傅语气恳切,指着调色盘上几种深浅不一的蓝色,“夫人您看,小人试了这几种,总觉得少了原作的那份沉静古意,显得浮躁了些。”
沈清弦俯身,仔细看着画作,又对比了一下调色盘上的颜色,似乎在认真品鉴。她的指尖,状似无意地在那片靛青远山旁轻轻点了点,沉吟道:“此画年代久远,色泽沉淀,确实难以模仿。我观这原作之色,似乎……并非纯然靛青,其中仿佛掺有一丝极淡的‘云母灰’质感,或许是当年画师所用的颜料特殊。”
她的话语微微一顿,指尖在画作上方虚划了一下,仿佛在感受那色彩的质感,声音压低,如同自语,却又恰好能让近前的老师傅听清:“……就如同,贵号那特制的、带着细闪的靛蓝火漆一般,别有韵味。”
老师傅垂着的眼睫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随即抬起眼,目光与沈清弦有一瞬的接触,那里面没有了之前的朴拙,而是闪过一丝心照不宣的锐利。他恭敬地回道:“夫人慧眼,小人受教了。想必是小人技艺不精,还需再细细琢磨,尝试加入些别的材料,看看能否调出那等‘特殊’的质感。”
“嗯,不急,慢慢来,务求还原古画神韵才好。”沈清弦直起身,语气恢复如常,“李妈妈,我们回去吧,莫要打扰老师傅做工了。”
离开静室,走在淅沥的雨中,沈清弦的心跳才渐渐平复。方才那短暂的接触,如同一场无声的交锋。她提到了“特制的靛蓝火漆”,而对方回应了“特殊质感”。信息已经送达,接下来,便是等待“凝彩斋”如何利用这三五日的修补时间,将“回信”传递到她的手中。
画中密语已交换,下一步,便是静观其变。这盘棋,她终于又在看似密不透风的围堵中,落下了一子。
喜欢锦堂春深锦绣山河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锦堂春深锦绣山河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