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结伴,在这忘川郡中悠然信步。他们走过奈何桥,看桥下银波粼粼,恍若时光长河静谧的一段;流连于市集,感受那虽初具规模却已显生气的烟火人间;驻足于饕餮居外,闻着苏轼试验新菜传来的、时而诱人时而诡异的香气;远眺金戈馆,感受那份沉淀的锐意与秩序。曼珠沙华的妖艳,忘川天空的永恒微紫,一切皆与生前所知迥异,却又奇异地和谐。
行至一处僻静河湾,但见水光潋滟,映照着岸畔如火的花海与奇异的天色。李白负手而立,青衫在微风中轻扬,畅然道:“子美,此间确乃妙境!无案牍之劳形,无尘世之纷扰,可纵情诗酒,邀游天地,快哉!他日当邀苏学士共饮,与汉高帝手谈,观平阳公主演武,此间乐,不思蜀矣!”他言语间满是发现了新天地的兴奋与不羁,已然开始规划起自己在此间诗酒风流的生活。
杜甫闻言,却是微微沉吟。他望着那静谧流淌却仿佛蕴含着无尽时空的忘川河水,目光沉静而深远:“太白兄所言,自是逍遥。然,此地汇聚千古英魂,智慧如星罗棋布,文明之火种皆在于此。若只是各自徜徉,或沉湎逸乐,或独善其身,虽有延续,却无传承,犹如明珠蒙尘,宝山空回。”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吾辈读书人,所求者,非仅一己之安适。立言立德,教化人心,方是根本。若能于此地设一讲学论道之所,集众家之智,传先贤之学,启后来之思,使文脉如这忘川之水,奔流不息,精神似星火,代代相传,方不负此间‘延续才情’之深意,亦能令忘川不仅仅是一处安魂之所,更成为文明传承之光华殿堂。”
李白听着,起初有些随意,但越听神色越是认真,他拍掌赞道:“妙啊!子美此念,格局宏大,非我辈只知纵情者可比!设一书院,聚贤讲学,谈经论道,届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岂非又一兰亭盛事?说不定还能激荡出更多传世诗篇!此事,我定当鼎力相助!”他虽然自己未必耐得住书院日复一日的讲学,但对于这等风雅盛举,却是极力赞成,愿为摇旗呐喊、增光添彩之人。
杜甫见李白理解并支持,心中甚慰,又道:“此事非一人之力可成。苏学士博学通脱,涉猎广泛;张子房先生智谋深远,虑事周详。或可邀他们一同筹划,集思广益。”
李白欣然应允:“正当如此!子美且去寻他二位,我正欲去寻那汉高帝,瞧瞧他的逸趣社有何新奇玩意儿,顺便也与他说说这书院之事,看他能否也出份力,添些热闹!”说着,已是兴致勃勃,仿佛书院尚未建成,那其中的热闹与风流已然可见。
杜甫知他性情,含笑目送他离去,随后便独自前往张良居处。恰逢张良正与苏轼在一株灵植下对弈,棋盘之上经纬纵横,黑白子落间隐现玄机。见杜甫来访,二人暂停手谈。
杜甫执礼后,便将心中关于设立书院、传承文明的想法娓娓道来,言辞恳切,目光中充满了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苏轼闻言,顿时双目放光,将手中棋子一放,抚掌笑道:“妙极!妙极!子美兄此议,正合我意!学问之道,岂独在经史子集?烹任、星象、兵法、乃至弈棋之道,皆有其理趣可究!若设书院,我愿开设一席,讲讲这‘食中之道’,调和鼎鼐,亦是天地至理!”他已然开始构想自己的授课内容了。
张良执子沉吟片刻,眼中睿光流转,缓缓道:“子美先生心怀天下,志在千秋,良钦佩。书院之设,非惟讲学,亦是凝聚忘川精神,明晰此地存在意义之举。汇聚智慧,传承文明,确为根本大计。选址、规制、授业内容,皆需仔细斟酌,方能行之久远。良愿附骥尾,略尽绵薄之力。”
见二人都深表赞同,杜甫心中大定。四人便一同前往桃源居,欲寻使君谢珩商议此事。
此时的谢珩,正在桃源居偏殿的书房中埋首于公务。蟠桃盛会期间积压的郡务虽经初步处理,但后续细节繁多。他面前悬浮着数面光幕,一面显示着忘川各区域灵蕴流动的细微变化,需要他调整疏导;一面是名士们近日提出的一些需求记录,如李淳风申请更多观测星象的灵石,刘邦请求增派人手整理逸趣社库藏等;还有一面则是关于九泉之井重启后能量波动的监测报告。他手持一枚玉简,时而蹙眉思索,时而以神识勾连光幕,快速做出批复,紫袍袖摆拂过案几,带起细微的灵力涟漪。墨羽管家静立一旁,随时准备传达指令或调取卷宗。
见四位名士联袂而来,谢珩从公务中抬起头,面上微带倦色,却仍温和笑道:“四位先生一同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杜甫上前一步,作为主要倡议者,他将设立书院以传承文明、汇聚智慧的想法再次清晰阐述,言辞恳切,条理分明。苏轼在一旁补充,谈及可包容各家学问,张良则从书院对忘川长远发展的意义角度略作阐发。
谢珩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玉简上轻轻敲击。待杜甫说完,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与了然。他并未多言,直接起身,走到书房一侧,袖袍一挥,一幅更加详尽、闪烁着微光的忘川郡舆图便在空中展开。山川河流、市集居所、金戈馆、逸趣社、饕餮居等地皆标注其上。
“诸位先生之议,高瞻远瞩,于忘川有百利而无一害。谢珩在此先行谢过。”谢珩语气郑重,随即指向舆图上一片位于忘川河下游北岸、地势略高、环境清幽且面积广阔的区域,“此地背依灵蕴山峦,面朝忘川碧波,远离市集喧嚣,视野开阔,气象清嘉,可为书院用地。诸位以为如何?”
李、杜、苏、张四人望去,只见那处地方果然开阔疏朗,且有水环绕,山为屏,正是治学讲理的理想之所,纷纷点头称善。
“既如此,便定于此地。”谢珩果断道,随即转向墨羽管家,“墨羽先生,书院兴建一事,便交由您统筹调度。一应建材、人力,皆按最高规格支取,务必尽快动工。书院具体规制、布局,由四位先生共同商定,您从旁协助,尽力满足诸位所需。”
墨羽管家躬身领命:“老朽遵命。”
谢珩又对四位名士拱手道:“具体事宜,便有劳四位先生与墨羽先生细致筹划。若有任何需协调之处,随时可来寻我。”
事情如此顺利地定下,且得到了使君的大力支持,杜甫等人心中振奋,当即与墨羽管家一同告退,迫不及待地去商议书院的具体建设方案去了。
谢珩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揉了揉眉心,目光再次落回那几面闪烁的光幕上,唇边却泛起一丝笑意。书院若成,忘川气象,必将为之一新。这纷繁的公务,似乎也变得不那么令人疲惫了。
喜欢从前有个忘川郡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从前有个忘川郡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