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在书房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成济独自坐在案前,府邸外是洛阳城渐渐平息的喧嚣,府内则是一片难得的宁静。
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之下,成济的心潮却汹涌澎湃。
他缓缓展开一幅巨大的大魏疆域图,目光如炬,扫过上面错综复杂的山川城池与势力标记。
手指无意识地在图卷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轻响,伴随着他深沉的思绪。
“表面的平静,不过是下一场风暴的序幕……”他低声自语,眼神锐利如鹰。
他的目光首先定格在虎牢关以东的广袤区域。
那里,尽管司马昭、司马望已相继伏诛,但司马家族盘根错节的势力远未根除。
司马伷、司马亮、司马骏等人仍控制着大片土地和军队,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不死不休……”成济的指尖重重地点在代表司马氏残余势力的标记上,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他清楚地记得史书上关于高平陵之变的记载,记得司马懿是如何背弃洛水之誓,诛杀曹爽,将曹魏皇权践踏在地。
这份血海深仇,早已注定皇帝曹髦与司马家族之间绝无妥协的可能。
而自己,作为亲手擒拿司马昭、诛杀司马望的主将,更是站到了司马氏的对立面,毫无转圜余地。
“陛下雄才大略,既有重振乾坤之志,亦有诛灭国贼之心。司马氏,必须连根拔起!”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相信,年轻的皇帝经历了这番风雨,绝不会再对任何潜在的威胁心慈手软。
朝廷如今掌控雍凉,收编降卒,军力已非昔日可比,具备了与司马氏残余正面抗衡的资本。
然而,他的眉头随即微微蹙起。
最大的变数,在于东南。
他的手指滑向地图右侧,落在标着“东吴”的区域。
“唯一可能给予司马氏支援的,也只有江东了……”他沉吟道。
孙休、陆抗、丁奉……这些东吴君臣绝非庸碌之辈,他们定然乐于见到曹魏内乱不休,甚至可能暗中与司马残余势力勾结,以期渔翁得利。
“联盟?”成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利益结合的联盟,脆弱不堪。但也不可不防。”他深知,必须加强淮南、荆州前线的戒备,同时要运用外交手段,或示之以强,或诱之以利,尽可能拖延甚至破坏任何可能的吴、司马勾结。
至于西南的蜀汉,成济的目光只是短暂停留。
“姜维……虽志继诸葛,奈何国力已疲。”他轻轻摇头。
连年北伐早已掏空了蜀汉的根基,朝中又有黄皓等佞臣掣肘,刘禅更非雄主。
姜维纵有万丈雄心,也难以在短期内组织起足以威胁中原的有效攻势。
蜀汉,暂时不足为虑。
将主要的潜在威胁梳理一遍后,成济的思绪转向了内部,一个更为深远和复杂的问题——世家大族。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渐起的暮色。
朝堂之上,那些世家代表们恭敬谄媚的笑容犹在眼前。
“今日他们可以因利背叛司马氏,来日若陛下触及其根本利益,或者有更强的利益诱惑出现,他们同样会毫不犹豫地背叛陛下,背叛朝廷。”
这些传承百年的门阀,如同参天巨树,根系深深扎入帝国的土壤,汲取着养分,也侵蚀着根基。
他们首要考虑的是家族的利益与延续,而非朝廷的兴衰。
司马氏的败亡,固然有其倒行逆施、丧失人心的原因,但司马懿背信弃义、诛杀曹爽,彻底暴露了其毫无政治诚信的本质,才是让众多世家感到唇亡齿寒、最终离心离德的关键。
“陛下能给予他们的,是官位、是爵禄、是合法的政治地位和稳定的预期。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成济眼神深邃。
“是陛下手中必须掌握着足以让他们敬畏的力量,以及驾驭他们的高超手腕。”
绝不能让皇权的兴衰,过度依赖于几个大家族的向背,这个念头在成济心中愈发清晰。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穿越前的那个时代,飘回了那些史书。
一部华夏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皇权与士族、门阀、士绅不断博弈的历史。
从汉末的袁绍、袁术,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再到……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科举!
虽然完整的科举制度要等到隋唐才确立,但其“不问门第,唯才是举”的核心思想,早在此时就已有了萌芽和发展的土壤。
曹操当年之所以能崛起,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大力提拔重用寒门子弟,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僚体系的垄断。
“是了……”成济的眼神亮了起来。
“必须效仿武皇帝(曹操),大力提拔寒门、庶族中有真才实学之士!”
他快步回到案前,提笔蘸墨。
虽然正式的奏章还需斟酌,但他可以先梳理出清晰的思路。
提拔寒门,好处显而易见:
其一,可以打破世家对知识和仕途的垄断,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引入真正忠于皇权、而非家族利益的人才。
其二,寒门子弟往往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做事更加勤勉务实。
其三,这能在朝堂上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让世家大族有所忌惮,不敢肆意妄为。
当然,他也深知此事阻力巨大。
世家大族绝不会坐视自己的特权被侵蚀,必然会想尽办法阻挠、反击。
此事必须徐徐图之,既要坚定方向,也要讲究策略。
或许可以先从一些不那么敏感的位置开始,比如军中的参谋、地方的佐吏,或者负责具体事务的技术性官职,逐步培养寒门力量,待其羽翼渐丰,再向更核心的职位渗透。
“此事,需与陛下密议。”成济放下笔,心中已然有了定计。
他相信,经历过司马氏专权之痛的曹髦,必然能理解并支持这个长远之策。
夜色渐渐笼罩了洛阳城,书房内也点起了灯。
成济依旧坐在案前,反复推敲着未来的方略。
平定司马残余、警惕东吴、制约蜀汉、打压世家、提拔寒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死荣辱,更关系到他立志要改变的那个悲惨未来——五胡乱华的悲剧,绝不能在这个时空重演。
“路漫漫其修远兮……”他轻声吟诵着古老的诗句,目光却愈发坚定。
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已做好了准备。
为了对得起皇帝的信任,为了这个时代那些无辜的苍生,也为了自己穿越这一遭的使命。
他收敛思绪,将目光投向皇宫的方向,静静地等待着。
等待着皇帝的下一次召见,等待着那份即将赋予他更大责任和使命的诏命。
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喜欢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