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晨雾裹着玉米地的清香漫过街道时,陈砚已经站在新落成的通讯塔下。银灰色的塔身在朝阳里泛着冷光,顶端的信号发射器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闪烁,将苏城的坐标与生机,源源不断地传向全球。他摸出贴身的照片——念念的羊角辫早已变长,照片边缘被摩挲得发毛,却依旧是他口袋里最暖的温度。
“陈哥,昆仑基站的最新数据传过来了!”阿凯抱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跳动的红色数字格外醒目,“全球已有四十六个重建据点接入苏城的信号网络,昨天还有三个非洲区的据点发来申请,想学习咱们的农田灌溉技术。”他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稻田,“你看,慧姐从广州带来的稻种,现在长得比玉米还高,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割了!”
陈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连片的稻田在风里翻起金绿色的浪。林慧正带着几个孩子蹲在田埂上,教他们辨认稻穗的饱满度,念念扎着新的蝴蝶结,手里举着小竹篮,时不时弯腰捡起掉落的稻粒。不远处的菜市场里,已经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西山农场的老周推着装满鸡蛋的手推车,嗓门洪亮:“刚下的土鸡蛋!换两斤新磨的玉米面咯!”
这是苏城重建后的第三个秋天。曾经的废墟早已被平整的街道取代,白墙红顶的住房沿着农田整齐排列,学校的操场上飘着新做的五星红旗,医疗点的玻璃窗擦得锃亮,里面摆着从欧洲区运来的新设备。就连“沙粒”都有了自己的“鸡舍”,每天清晨都会领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在玉米地旁的空地上踱步。
“对了,湖州据点的李医生说,今天会送一批疫苗过来。”阿凯的声音拉回陈砚的思绪,“他们研发出了预防辐射病的新疫苗,说是要在咱们苏城先试点,成功了就推广到全球。”
陈砚点头,心里涌起一阵暖意。从最初的地下停车场,到如今初具规模的新城市,苏城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各个据点的互相扶持——盐城据点送来医疗设备,宁波据点提供建筑图纸,广州据点分享农业技术,就连远在美洲区的据点,都寄来了改良后的种子。这些跨越山海的帮助,像一道道电波,将分散的幸存者重新编织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正说着,通讯塔的指示灯突然变了颜色,从稳定的绿色变成了急促的黄色。陈砚心里一紧,赶紧接过阿凯手里的平板电脑——屏幕上弹出昆仑基站的紧急通讯:“检测到西北区有大型变异行尸群移动,预计七十二小时后抵达苏城周边,数量约五千只,伴有三只巨型变异体。请各据点做好防御准备,苏城作为枢纽,需协调周边据点支援。”
空气瞬间凝重起来。阿凯握紧了手里的钢管矛——那根陪伴他走过无数废墟的武器,如今早已被磨得发亮,“五千只?还有巨型变异体?咱们的防御工事能顶住吗?”
陈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别慌。我们先通知周边的无锡、常州据点,让他们派人手和武器支援;再组织城里的居民,加固城墙和防御工事;医疗点要提前准备好急救物资,随时接收伤员。”他顿了顿,看向远处的稻田,“还有,让慧姐组织人提前收割成熟的稻穗,把粮食和种子都搬到地下仓库,不能让行尸毁了咱们的收成。”
消息很快传遍了苏城。原本热闹的街道瞬间忙碌起来,男人们扛着钢筋和木板,奔向城墙加固防御;女人们则拿着镰刀和麻袋,钻进稻田抢收稻穗;孩子们也没闲着,帮着大人搬运种子和工具,小宇甚至把自己的玩具车改成了小推车,一趟趟地运送着玉米棒。
林慧站在稻田里,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依旧不停地挥舞着镰刀。她回头看向不远处的学校,心里满是牵挂——念念和其他孩子都被安排在地下仓库整理物资,虽然安全,却还是让她放心不下。“慧姐,歇会儿吧!喝口水!”苏梅递过来一壶水,她的衣服上沾满了泥土,却笑得格外灿烂,“你看,咱们已经收割了一半的稻穗,天黑前肯定能收完!”
林慧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心里的焦虑渐渐消散。她想起断网后那段黑暗的日子,想起在广州白云据点的挣扎,想起刚到苏城时看到的废墟——如今的苏城,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简陋的地下停车场,这里有她的家人,有她的朋友,有她亲手种下的稻田,她绝不能让行尸毁了这一切。
与此同时,陈砚正在城墙上指挥着人们加固防御。无锡据点的支援队伍已经赶到,带来了几门简易火炮和大量的弹药;常州据点的工程师则在城墙上安装了电网,只要行尸靠近,就能瞬间释放高压电流。“陈哥,巨型变异体的皮肤太厚,普通子弹打不穿怎么办?”一个年轻的士兵问道,眼里满是担忧。
陈砚皱了皱眉,突然想起了之前在淮南遇到的变异行尸——当时他们用手榴弹炸伤了变异行尸的眼睛,才勉强逃脱。“我们可以制作燃烧弹,攻击它们的眼睛和嘴巴!”他立刻说道,“让后勤队准备汽油和玻璃瓶,制作燃烧弹;再组织一支突击队,等战斗开始后,绕到变异行尸的后方,攻击它们的弱点!”
夜幕降临的时候,苏城的防御工事终于加固完毕。城墙上灯火通明,火炮和电网整齐地排列着,士兵们握着武器,眼神坚定地盯着远方;地下仓库里,粮食和物资堆积如山,医疗点的急救设备也准备就绪,只等行尸群的到来。
陈砚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的黑暗,心里满是忐忑。他摸出贴身的照片,指尖轻轻拂过念念的笑脸,在心里默默地说:“念念,爸爸一定会保护好你,保护好咱们的家。”
第二天一早,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黑压压的一片——行尸群来了!它们像一条黑色的河流,朝着苏城的方向移动,嘶吼声震耳欲聋,连地面都在微微震动。“准备战斗!”陈砚大喊一声,城墙上的士兵们立刻进入战斗状态,火炮对准了行尸群,电网也开始通电,发出滋滋的声响。
“放!”随着陈砚的一声令下,火炮瞬间喷出火焰,炮弹落在行尸群里,炸出一个个巨大的深坑。行尸群顿时乱作一团,却依旧源源不断地朝着城墙冲来。很快,第一批行尸冲到了城墙下,却被电网瞬间电倒,黑色的血液顺着城墙流下,散发出刺鼻的腥味。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城墙上的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却依旧不停地挥舞着武器;地下仓库里,医生和护士们忙得不可开交,伤员源源不断地被送进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鲜血,却没有一个人退缩。
第三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战场上时,行尸群终于开始撤退。地上布满了行尸的尸体,城墙下的血液已经凝固成黑色,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血腥味。陈砚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渐渐消失的行尸群,终于松了一口气,身体却再也支撑不住,倒了下去。
当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疗点的病床上,林慧正坐在床边,眼睛红肿得像核桃。“你终于醒了!”林慧握住他的手,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医生说你是过度劳累,加上吸入了太多硝烟,需要好好休息。”
陈砚笑了笑,想要坐起来,却被林慧按住了。“别乱动,好好躺着。”林慧说,“外面的事情你不用担心,阿凯和老周正在组织人清理战场,苏梅和孩子们在整理物资,一切都好。”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昆仑基站发来消息,说咱们成功抵御了行尸群,为其他据点树立了榜样,还要给咱们颁发‘文明守护者’的勋章呢!”
陈砚心里暖暖的,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苏城的景象——稻田里的稻穗已经收割完毕,金灿灿的稻谷堆在仓库里;菜市场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老周的鸡蛋又开始供不应求;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再次响起,念念正和小宇一起放风筝。
几天后,陈砚终于康复,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他站在通讯塔下,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信号点——全球已有五十个重建据点接入网络,非洲区的据点已经成功种出了水稻,欧洲区的医疗团队正在研发治疗行尸病毒的药物,美洲区的工程师则设计出了更先进的防御工事。
“陈哥,你看!”阿凯拿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一张全球地图,上面布满了红色的光点,“昆仑基站说,再过一年,就能实现全球无死角通讯,到时候,所有的幸存者都能联系上,再也不用担心失散了!”
陈砚看着地图上的光点,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他想起了断网那天的混乱,想起了在废土上挣扎的日日夜夜,想起了第一次收到昆仑基站电波时的激动,想起了无数为重建家园付出努力的人们——林晚秋的果断,阿凯的勇敢,苏梅的坚强,老周的善良,林慧的温柔,还有念念和小宇的天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苏城才能从废墟中崛起,人类文明才能在灾难后复苏。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苏城的每一个角落。炊烟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带着饭菜的香味;通讯塔的信号发射器依旧在闪烁,将苏城的生机传向远方;孩子们的笑声、大人们的交谈声、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末世里最动听的乐章。
陈砚摸出贴身的照片,看着念念的笑脸,在心里默默地说:“念念,你看,咱们的家建成了,再也不用怕黑暗,不用怕行尸了。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家人,会有更多的城市拔地而起,人类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他们用双手和汗水,重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园,也重建了属于人类的希望。而这,只是人类文明复苏的第一步,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还在等着他们去创造。炊烟起处是吾乡,电波连界即新邦。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