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六月,骄阳似火,田野里的作物已长得郁郁葱葱。文明博物馆前的向日葵花田一片金黄,硕大的花盘朝着太阳,像无数张笑脸;试验田里,“抗寒3号”稻种的秧苗已移栽完成,翠绿的禾苗在水田里连成一片;“高产甜玉米”长至半人高,叶片间缀着小小的玉米棒;东北区的黑大豆藤蔓顺着竹架攀爬,开出细碎的白色小花。陈砚站在田埂上,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全球各区的作物生长监测数据——非洲区的“抗寒红稻2号”成活率达92%,美洲区的甜玉米套种大豆长势良好,欧洲区的竹木农具推广覆盖80%农户,每一组数据都像夏日的绿荫,透着协作的生机。
“陈城主!米勒博士的视频电话,说美洲区的甜玉米遇到了蚜虫问题,想让咱们派植保专家过去指导,还问能不能调一批苏城的生物农药应急!”林晚秋快步跑来,手里攥着一份虫害报告,额头上沾着汗珠,“他还说,甜玉米的灌浆期快到了,需要更多‘御寒4号’电池供电的灌溉设备,保证水分供应。”
陈砚接过平板,点击接通视频。屏幕里的米勒博士站在玉米田里,手里拿着一株有蚜虫的玉米叶,眉头紧锁:“陈城主,这种蚜虫繁殖太快,要是不及时防治,会影响玉米的甜度和产量!我们试过几种农药,效果都不好,听说苏城的生物农药环保又高效,想尽快调一批过来。”陈砚立刻点头:“你放心,仓库里还有300箱生物农药,我让物流今天就发车,再派植保专家王师傅过去,他有20年的蚜虫防治经验,肯定能帮上忙。灌溉设备的事也安排好了,10台滴灌机明天就能发往美洲区,再带5块‘御寒4号’电池,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挂了视频,林晚秋递来一份快递单:“对了,非洲区的卡伦寄来了‘抗寒红稻2号’的生长照片,还有阿米娜给念念和小宇的手工向日葵书签,说是用今年的新花瓣压制的,上面还写了‘长势正好’四个字。”陈砚拆开包裹,照片里的红稻田一片翠绿,禾苗挺拔,叶片舒展;书签上的向日葵花瓣色泽鲜亮,字迹娟秀。“这红稻长得真好,让育种专家跟踪记录数据,明年就能在更多寒冷地区推广。”他把书签递给林晚秋,“你把书签送给念念和小宇,告诉他们阿米娜姐姐还等着看他们画的玉米田丰收图呢。”
正说着,老周推着一台新改良的竹制除草机走进来,机器的竹制部件泛着光滑的光泽:“陈城主,这是咱们新做的‘轻便除草机’,比之前的型号轻3斤,还加了调节高度的装置,既能除玉米地的草,也能除稻田的草,农户用着更省力。我在试验田试了试,除草效率比人工快5倍,还不会伤作物根系。”陈砚接过除草机,试着推了推,手感轻便:“太好了!老周,你统计一下各地的需求,下个月给非洲区、美洲区各寄200台,让农户们减轻除草负担,把更多精力放在作物管理上。”
“太精致了!”陈砚忍不住赞叹,“爷爷,您再做50个这样的竹盒,咱们跟除草机一起寄给各地,让大家都记住苏城的竹制农具和协作初心。”林爷爷点点头,又拿起刻刀:“好啊,我让年轻匠人们一起帮忙,争取下周就能完工。”
当天傍晚,陈砚接到了玛丽团长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她站在欧洲区的农户田里,农户正用苏城的竹制滴灌机给作物浇水,旁边的木牌上刻着“苏城-欧洲协作农具”的字样:“陈城主,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咱们的竹木农具在欧洲区太受欢迎了,很多农户都放弃了塑料农具,说竹制农具环保又耐用,还想跟咱们签长期供货协议,每月订1000件竹制农具!”陈砚笑着说:“太好了!咱们的竹艺工坊已经扩大了生产规模,保证按时供货。对了,王师傅去美洲区防治蚜虫时,会路过欧洲区,让他顺便给你们的农户做个农具使用培训,教大家怎么保养竹制农具,延长使用寿命。”玛丽团长眼睛一亮:“太期待了!我们已经通知农户了,都等着学习呢!”
晚饭后,陈砚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全球联络群里满是作物生长的动态——非洲区的农户在红稻田里施肥,美洲区的植保专家在玉米田喷洒生物农药,欧洲区的农户在调试竹制滴灌机,东北区的李建国在黑大豆田检查豆荚生长情况,每一条动态都透着忙碌的喜悦。他点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写“全球夏耘管理计划”:1. 七月组织全球植保专家线上交流会,分享蚜虫、稻飞虱等虫害防治经验;2. 八月给非洲区、美洲区各送500套生物农药,建立“绿色防治示范田”;3. 九月在欧洲区举办“竹制农具保养培训班”,推广农具维护技巧;4. 十月协助东北区做好黑大豆的防旱准备,调配10台“御寒4号”电池供电的灌溉设备……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计划都藏着对丰收的守护。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远处的通讯塔闪烁着信号灯,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陈砚看着屏幕上的计划,忽然想起春天播种时的期待;而现在,全球的作物都在茁壮成长,新的技术在田间发挥作用,新的协作在夏耘中不断深化,这份改变,离不开每一次的及时支援、每一次的技术分享。
他关掉电脑,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田野,月光下的作物泛着淡淡的绿光,像一片静谧的绿海。风里带着玉米的清香,还有向日葵的气息,让人心里格外踏实——今年秋天,这些作物都会迎来丰收;明年春天,又会有新的品种被培育,新的农具被研发,全球的伙伴们会继续携手,在夏耘的守护中,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砚深吸一口气,心里满是信心。属于苏城的故事,属于人类文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会带着这份夏耘的坚守,在协作的道路上,继续守护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描绘更广阔的丰收画卷,让每一片田野都能在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实,让每一个农户都能在丰收中收获满满的幸福。
第二天一早,陈砚就把“全球夏耘管理计划”发给了全球联络群,很快就收到了各地的回复。卡伦说,非洲区会建立“红稻绿色防治示范田”,推广苏城的生物农药;汤姆说,美洲区会组织农户参加线上植保交流会,学习虫害防治技巧;玛丽团长说,欧洲区的“竹制农具保养培训班”场地已经选好,就等王师傅来;李建国说,东北区会提前检修灌溉设备,做好黑大豆的防旱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