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落下来时,苏城的稻田已经种上了冬小麦,嫩绿的麦苗顶着薄薄的雪,像给土地盖了层带花纹的毯子。陈砚推开新住房区的窗户,指尖触到玻璃上的冰花,战术终端自动弹出天气预警:“低温持续3天,积雪厚度预计5cm,冬小麦抗冻性达标,无需额外防护。”
楼下传来铁锹铲雪的声音,他探头看去,张大爷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清理主干道的积雪,老人裹着厚厚的棉袄,手里的铁锹挥得有力:“把雪堆到果树根下,开春化了就是水,比浇化肥还养树!”话音刚落,就有人笑着应和:“张大爷,您这种地的学问,我们得学一辈子!”
陈砚下楼时,阿玲正站在修配店门口,给樱花树缠保温棉。她的钛合金假肢踩在雪地上,稳得没一点声响,帆布包里还装着半袋从舟山运来的有机肥:“昨天科研组说,给树缠上保温棉,再埋点肥,明年春天开花能早半个月。”她抬头看向陈砚,手里的动作没停,“对了,李婶昨天送了块新做的棉布,我给你缝了个护膝,雪天出门能保暖。”
正说着,通讯器突然震动,是舟山基地发来的视频通话。屏幕里,科研人员举着一瓶淡绿色的液体,脸上满是笑意:“我们研发出新型生态肥了!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还能抑制赤藻孢子复发,明年春天就给苏城送一批,保证稻子和果树都能长得更好!”镜头扫过实验室的货架,上面摆满了贴着标签的试剂瓶,“另外,我们培育的樱桃苗也成活了,等开春就运到苏城,种在樱花树旁边,以后夏天就能吃樱桃了!”
挂了通讯,陈砚注意到雪地里多了几个小小的脚印——是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蹲在樱花树旁,用树枝在雪地上画樱花。“姐姐,你说明年春天,樱花会比画里的还好看吗?”她抬头问阿玲,眼里满是期待。
“会的。”阿玲蹲下来,帮她把冻红的小手塞进棉袄口袋里,“到时候我们在树下摆张桌子,泡杯热茶,一边看樱花一边吃樱桃,好不好?”小女孩用力点头,又低头在雪地上画了个小小的房子,旁边还画了几个小人,手拉手站在樱花树下。
傍晚的时候,临时食堂飘出了饺子香。今天是冬至,李婶带着几个居民一起包了饺子,馅料有猪肉白菜的,还有用江城送来的苹果做的甜馅。大家围坐在热气腾腾的桌子旁,吃着饺子,聊着明年的计划——张大爷说要种两亩油菜,春天开花时能当风景看;阿玲说要在修配店门口摆个小摊,帮人免费修小物件;小李则说要在果林里搭个秋千,让孩子们有地方玩。
陈砚端着一碗饺子,走到窗边。雪还在下,路灯的光透过雪花,在地上投下暖黄的光斑。新住房区的第一栋楼已经完工,窗户里亮着灯,像是黑夜里的星星;老稻田里的冬小麦,在雪下悄悄积蓄力量;樱花树裹着保温棉,静静等待春天。他想起刚到苏城时的模样,断壁残垣,满目疮痍,而现在,这里有了烟火气,有了笑声,有了对未来的期待。
他掏出战术终端,在新的记录里写道:“第二十六个净化日,冬至雪落,饺子飘香,新住房区亮起了灯。老周,阿凯,苏城的冬天不冷,因为我们知道,春天就在雪下面藏着。”
终端屏幕的光映在脸上,风里传来远处孩子们的笑声,还有饺子的香味。陈砚知道,这个冬天过后,苏城会迎来更热闹的春天——樱花会开,樱桃会结果,新居民会搬进来,稻田会再次泛绿。而那些逝去的人,也会像这雪下的春信一样,永远陪伴着这片土地,看着它越来越好。
雪还在轻轻落着,覆盖了废墟的痕迹,也埋下了新的希望。陈砚握紧手里的终端,心里无比笃定:明年春天,苏城一定会比所有人期待的,还要美好。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