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刚过,苏城的风就褪去了冬末的凛冽,带着湿润的暖意掠过街巷。陈砚走到阿玲修配店门口时,最先撞进眼帘的是满树粉白——去年移栽的樱花树已缀满花苞,昨夜一场细雨过后,半数花苞都绽了开来,花瓣沾着水珠,风一吹就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像铺了层碎雪。战术终端自动弹出生态监测数据:“樱花花期较去年提前5天,土壤湿度、空气温湿度均达最佳状态,适宜观赏与授粉。”
“队长,你看这花!比去年开得还密!”阿玲正蹲在店门口,用竹篮收集飘落的花瓣,帆布包里还装着阿凯留下的旧笔记本,“我早上翻阿凯的笔记,他说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我刚才数了,真的差不多!”她抬头时,发梢沾着一片粉白花瓣,眼里的光比枝头的花还亮,“等会儿我把花瓣晒成干,泡樱花茶,再做些樱花酥,晚上给大家当点心。”
修配店旁的小广场早已热闹起来。几个居民正踩着梯子,往樱花树枝上挂彩色灯笼——有去年除夕剩下的红纸灯笼,也有新做的纱灯,灯面上画着苏城的景致:稻田泛金、海带满塘、果林飘香。张大爷则带着阿远和几个孩子,在广场中央的石桌上摆花盆,里面种着刚从温室移栽的菠菜苗,嫩绿的叶片衬着粉白樱花,格外鲜亮。“等樱花谢了,咱们就把这些菜苗种到田埂边,既不占耕地,还能当风景看!”张大爷一边摆花盆,一边给孩子们讲种菜的诀窍,声音里满是干劲。
陈砚刚要上前帮忙,通讯器突然震动,是舟山基地发来的实时画面。屏幕里,科研人员正围着几株翠绿的幼苗忙碌,叶片上还带着新鲜的泥土。“这是培育成功的抗寒樱桃苗!一共二十株,今天一早就装车了,预计傍晚就能到苏城!”通讯器里的声音带着雀跃,镜头扫过幼苗旁的标牌,上面写着“樱桃苗(耐寒品种),预计次年挂果”,“我们还附了种植手册,种在樱花树旁最合适,既能相互授粉,秋天还能一起采果!”
挂了通讯,陈砚注意到广场边缘来了几个新面孔——是从南部灾区转移来的幸存者,手里拎着简单的行李,正怯生生地看着满树樱花。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姑娘,攥着妈妈的衣角,小声问:“妈妈,这花会一直开吗?我能捡一片花瓣吗?”
阿玲听见了,立刻从竹篮里拿出一片完整的樱花花瓣,递到小姑娘手里:“这花能开半个月呢,要是喜欢,姐姐教你做樱花书签好不好?”她顿了顿,又指了指不远处的新住房区,“那边还有空房子,你们先住下,晚上来吃樱花酥,喝樱花茶。”
小姑娘的妈妈眼眶红了,拉着女儿的手连连道谢:“我们走了好多地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花……谢谢你们收留我们。”
“不用谢!”陈砚走过去,指了指广场上的花盆,“苏城就是大家的家,以后咱们一起种地、养花,日子会越来越红火。”他想起老周说的“有家回,有饭吃”,原来这简单的愿望,需要无数人用善意和努力,才能织成温暖的网,接住每一个需要庇护的人。
正午时分,临时食堂飘出了樱花茶的清香。李婶煮了一大锅樱花粥,还蒸了豆沙包,里面裹着阿玲晒的樱花干,咬一口满是清甜。大家围坐在樱花树下,喝着热茶,吃着点心,聊着春天的计划——张大爷说要把抗寒小麦种在老稻田旁,试试一年两季的收成;阿玲说要在修配店门口摆个“樱花好物”小摊,卖自己做的樱花茶、樱花酥;老吴则说要组织一场“樱花节”,邀请其他基地的伙伴来苏城赏樱,顺便交流种植经验。
“我跟洛城、江城的基地都联系好了,他们说樱花节当天会来!”陈砚喝了口樱花茶,补充道,“洛城会带新磨的面粉,江城会带刚做的柿子酱,咱们到时候搞个物资交换会,让大家都能尝到各地的特产。”
笑声在樱花树下回荡,盖过了风吹花瓣的轻响。陈砚看着眼前的场景,掏出战术终端,翻到之前的记录——从除夕守岁的团圆,到如今樱绽新元的热闹,苏城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所有人的并肩同行。他点开新的记录,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第五十八个净化日,樱花开满街巷,樱桃苗在路上,新伙伴也来了。老周、阿凯、陈默,你们看,苏城的春天不仅有花,还有团圆,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
终端屏幕的光映在脸上,风里传来樱花的清香和孩子们的笑声。陈砚知道,这只是苏城新一年的开端。接下来,他们要种下樱桃苗,播种抗寒小麦,要办好樱花节,迎接更多伙伴,还要让每一个在苏城的人,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感受到家的温暖。
傍晚时分,舟山的物资车队终于抵达。队员们和居民们一起卸货,二十株樱桃苗被小心地从车厢里搬出来,翠绿的叶片在夕阳下泛着光。科研人员还带来了一包樱花种子,笑着说:“把这些种子撒在广场周围,明年就能长出新的樱花树,让苏城变成真正的‘樱花城’!”
阿玲抱着一株樱桃苗,小心翼翼地走到樱花树旁,比对着间距:“就种在这里!明年樱花和樱桃一起开,阿凯要是看到,肯定会很开心。”她蹲下身,用小铲子挖了个坑,把樱桃苗放进去,再填上土,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珍宝。阿远和小姑娘也来帮忙,给樱桃苗浇上温水,还在旁边插了个小木牌,上面写着“樱桃苗,和樱花一起长大”。
陈砚站在广场高处,看着这一切——樱花树缀满粉白花朵,樱桃苗栽在旁侧汲取养分,新居民们正跟着张大爷学习辨认菜苗,孩子们在花瓣雨中追逐打闹,远处的温室里,小白菜已长得绿油油的,再过几天就能采收。他掏出战术终端,拍下这一幕,发送给所有基地的伙伴,配文只有一句话:“苏城的樱花已开,樱桃苗已栽,春天的故事,正在继续。”
夜色渐深,广场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透过纱灯,映在樱花花瓣上,泛着柔和的光。阿玲在修配店门口支起小炉子,正烤着樱花酥,香气飘满了整条街巷;张大爷带着新居民,在温室旁讲解蔬菜种植技巧;老吴则拿出笛子,坐在樱花树下吹起了《春之歌》,旋律悠扬,伴着花瓣飘落的声响,格外动人。
陈砚坐在石凳上,手里捧着一杯热樱花茶,看着眼前的温暖景象,心里无比笃定:苏城的未来,会像这满树樱花一样,绚烂夺目;会像这刚栽下的樱桃苗一样,充满希望。而那些逝去的人,从未真正离开——他们的精神,像这樱花的香气,像这温暖的灯光,像这悠扬的笛声,融入苏城的每一个角落,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见证着每一个春天的绽放,每一次丰收的喜悦,每一个团圆的瞬间。
第二天一早,第一缕阳光落在樱花树上时,陈砚和队员们已经开始撒樱花种子。阿远和小姑娘提着小篮子,跟在后面,把种子均匀地撒在广场周围。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