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结束,陶若匆匆赶回将军府。一进府门,她便直奔书房,大哥早已在那等候。两人对视一眼,无需言语,便知彼此心中所想。“大哥,此次情况危急,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证据,证明将军府的清白。”陶若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大哥重重地点了点头,“小妹放心,我已安排妥当,我们这就开始。”说罢,两人便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旧档案中。
书房内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息,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户,洒下一道道光柱,尘埃在光柱中肆意飞舞。陶若和大哥坐在书桌前,身旁的文件堆积如山,仿佛两座小山。陶若轻轻翻开一本旧账册,纸张发出清脆的“沙沙”声,那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她的目光快速扫过账册上的字迹,一行行,一页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大哥则在一旁仔细查阅着另一叠文件,时而眉头紧皱,时而轻轻摇头。
时间在紧张的查找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书房里点起了蜡烛,昏黄的烛光在微风中摇曳,将两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忽长忽短。陶若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烛光的热气熏得她脸颊微红,眼睛也有些刺痛。长时间的专注让她的肩膀酸痛不已,她轻轻转动脖子,缓解着僵硬的肌肉。“大哥,你那边有什么发现吗?”陶若轻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大哥抬起头,烛光映照着他满是汗水的脸,他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不过我们不能放弃,继续找。”
又过去了几个时辰,陶若感觉自己的眼睛都快花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变成了游动的蝌蚪。就在她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份账册上的一个数字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数字的写法有些奇怪,与其他数字的风格不太一样,而且仔细看,似乎有涂改的痕迹。她心中一喜,连忙将账册递给大哥,“大哥,你看这个数字,好像有问题。”大哥凑过来,仔细端详着那个数字,脸上渐渐露出凝重的神色,“小妹,你说得没错,这很可能是篡改的痕迹。看来李夫人兄长在证据上动了手脚。”
两人像是找到了一丝曙光,精神顿时一振,继续更加仔细地查找。终于,他们又发现了几处类似的可疑之处,这些蛛丝马迹似乎都指向了李夫人兄长篡改证据的事实。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才能彻底击破李夫人兄长的阴谋。
陶若靠在椅背上,思索片刻后说道:“大哥,我们还需要找到当年旧案的相关证人,只有证人出面作证,才能让这些线索更有说服力。”大哥点头表示赞同,“我这就安排人去寻找证人。”陶若深吸一口气,“事不宜迟,让可靠的人去,一定要尽快找到。”
很快,大哥便安排了几个心腹,让他们分别前往各地寻找当年的证人。陶若则留在书房,继续整理着他们找到的线索,试图从这些零散的蛛丝马迹中,拼凑出完整的证据链。
接下来的几天,陶若和大哥日夜守在将军府,等待着寻找证人的消息。每一分每一秒,对他们来说都无比煎熬。陶若的心始终悬在半空,她不知道证人能否顺利找到,也不知道找到的证人是否愿意出面作证。
日子一天天过去,寻找证人的人陆续传回消息,但大多都是没有找到。陶若的心情愈发沉重,焦虑如同乌云一般笼罩着她。书房里,她和大哥相对而坐,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哥,怎么办?再找不到证人,我们这些线索恐怕难以服众。”陶若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担忧。大哥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小妹,别急,还有人没回来,我们再等等。”
就在陶若几乎要绝望的时候,终于有一个手下匆匆赶来书房,“小姐,公子,有消息了!我们找到了一位当年参与旧案的老管家,他或许知道一些关键信息。”陶若和大哥闻言,立刻站起身来,“快,带我们去见他。”
然而,当他们见到这位老管家时,却发现他一脸惊恐,似乎十分害怕。陶若轻声安慰道:“老人家,您别怕,我们只是想了解当年的一些事情,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您的安全。”老管家犹豫了许久,才缓缓开口,但言语之间仍充满顾虑,“姑娘,公子,不是我不想说,只是这事情牵连太大,我怕说了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陶若心中明白,老管家有所顾虑也是正常的。她看着老管家,真诚地说道:“老人家,将军府世代忠良,如今却被奸人陷害。您若能出面作证,不仅能还将军府一个清白,也算是为正义出一份力。我们将军府一定会保您后半生衣食无忧,平安顺遂。”老管家沉默了良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姑娘,公子,对不住了,我实在不敢。”
陶若和大哥无奈地对视一眼,心中满是失落。但他们知道,不能就此放弃。离开老管家的住处后,陶若说道:“大哥,看来我们还得再想办法,说服老管家,或者继续寻找其他证人。”大哥点了点头,“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李夫人兄长的阴谋得逞。”
回到将军府,陶若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那些找到的线索,陷入了沉思。虽然发现了一些李夫人兄长篡改证据的蛛丝马迹,但没有证人,这些线索的说服力依旧不够。证人能否找到?就算找到,又能否说服他们出面作证?陶若能否凭借这些线索,成功击破李夫人兄长的阴谋?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时间却在不断流逝,留给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喜欢重光华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光华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