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暗流涌动!罢官老臣勾结藩镇,柴荣暗中布控抓把柄
汴河通航的喜庆尚未完全褪去,汴梁城的阴影处已悄然涌动着一股反骨。柴荣刚在御书房批阅完汴河航运的后续规划奏疏,锦衣卫指挥使便捧着一份密报躬身而入,声音压得极低:“陛下,据暗中监视的锦衣卫回报,前几日被罢免的吏部侍郎周续之,近日频繁与山南东道节度使郭勋的亲信接触,行踪诡秘。”
柴荣握着朱笔的手微微一顿,眸色瞬间沉了下来。周续之本是郭威时期的老臣,因在公务员KpI考核中连续两次政绩垫底,且被查出在任期间懒政怠政,上个月被柴荣果断罢免。本以为他会就此安分,没想到竟暗中勾结藩镇,显然是对新政心怀怨恨,意图作乱。
“继续说。”柴荣的声音平静无波,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回陛下,周续之与郭勋亲信会面时,刻意避开了人多眼杂之地,每次都在城外的一处废弃破庙。我们的人未能靠近听清具体谈话内容,但从他们的手势和神情来看,似在密谋要事,且提及了‘粮草’‘兵力’等字眼。”锦衣卫指挥使如实禀报。
柴荣将朱笔重重搁在笔洗中,墨汁溅起细小的水花。郭勋本就因王彦升案被牵连,如今又与罢官老臣暗中勾结,其谋反之心已是昭然若揭。“看来郭勋是铁了心要与朕作对。”柴荣冷笑一声,“传旨,让赵匡胤即刻来见朕。”
片刻后,赵匡胤一身戎装赶来,得知此事后,当即请命:“陛下,郭勋狼子野心,周续之狼狈为奸,不如臣即刻率军前往山南东道,将他们一网打尽!”
“不可。”柴荣摆了摆手,“如今我们尚无确凿证据证明他们谋反,贸然出兵,恐会引起其他藩镇的恐慌,甚至给北汉、契丹可乘之机。”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指尖落在山南东道的位置:“郭勋手握兵权,盘踞一方,且与北汉、契丹素有勾结,若逼之过急,他很可能狗急跳墙,提前起兵。我们需沉住气,暗中收集证据,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将其拿下。”
赵匡胤恍然大悟:“陛下英明!那臣该如何行事?”
“你即刻挑选一批精干的禁军将士,乔装成商贩、农夫,潜入山南东道境内,密切监视郭勋的动向,重点查探他与周续之的勾结细节,以及他是否在暗中囤积粮草、调动兵力。”柴荣眼神锐利,“记住,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若有任何异动,立刻回报。”
“臣遵旨!”赵匡胤领命而去,随即暗中部署人手,展开调查。
与此同时,柴荣又下旨给御史台,命薛居正秘密彻查周续之在任期间的所有行为,务必找出他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证据,为日后处置他埋下伏笔。
几日后,薛居正传来消息:周续之在任吏部侍郎期间,利用职权收受官员贿赂,为其虚报政绩,甚至暗中为郭勋安插亲信,证据确凿。柴荣看着薛居正呈上的账本和信件,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心中却已对周续之定下了死罪。
而赵匡胤那边也有了进展。潜入山南东道的禁军将士传回密报:郭勋已暗中下令,将辖区内的粮草大量运往边境,同时频繁调动军队,似在做开战准备。更令人震惊的是,周续之竟多次携带金银珠宝前往山南东道,交给郭勋作为军费。
“证据已收集得差不多了。”柴荣看着密报,缓缓说道,“郭勋、周续之,你们的死期不远了。”
然而,就在柴荣准备下令收网之时,锦衣卫再次传来急报:“陛下,周续之今日秘密前往南唐使者所住的驿馆,与南唐使者密谈了半个时辰!”
柴荣闻言,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周续之和郭勋不仅勾结在一起,竟还暗中联络南唐。这无疑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南唐一直对后周虎视眈眈,若与郭勋联手,南北夹击,后周将陷入极大的危机。
“南唐使者与周续之谈了些什么?”柴荣沉声问道。
“回陛下,我们的人未能听清具体内容,但看到周续之离开时,手中拿着一份密封的信件,似乎是要交给郭勋。”锦衣卫指挥使回道。
柴荣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意识到,郭勋的谋反计划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周密,背后牵扯的势力也更为复杂。若不尽快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传旨,命赵匡胤即刻率军进驻汴梁周边要地,加强防御,以防郭勋突然发难。同时,密切监视南唐使者的动向,若其有任何异常,立刻将其扣押。”柴荣当机立断,“另外,命薛居正加快审讯周续之的亲信,务必从他们口中套出郭勋与南唐勾结的具体计划。”
一道道圣旨接连发出,汴梁城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禁军将士们严阵以待,锦衣卫四处巡查,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周续之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变得愈发谨慎,不再轻易与郭勋的亲信接触。而郭勋则依旧在山南东道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已在柴荣的掌控之中。
柴荣坐在御书房内,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暗下决心。他知道,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郭勋能否如期起兵?南唐是否会出兵相助?他能否顺利平定这场叛乱,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此刻,汴梁城的暗流,已即将汹涌成涛。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