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二年暮冬,汴梁皇宫的紫宸殿内暖意融融,却挡不住殿中凝重的议事氛围。柴荣端坐龙椅,案上摊开的后蜀舆图被红笔圈出数处关键节点,正是后蜀连接秦、凤二州的粮道枢纽。殿下文武重臣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在这位年轻天子身上,等待着他的决策。
“诸位,后蜀孟昶荒淫无道,占据秦、凤、成、阶四州,阻塞我大周西进之路,若不除之,终为后患!”柴荣的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殿内的沉寂,“今我军整军初成,军械革新,正是征伐后蜀、拓展疆土的绝佳时机!”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李谷出列拱手道:“陛下英明,征伐后蜀势在必行。但后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与我朝边境相隔千里,长途奔袭恐粮草不济,需谨慎谋划。”
李谷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五代以来,中原王朝多次征伐后蜀,皆因山道崎岖、补给困难而失利,这也是众臣心中共同的顾虑。
柴荣微微点头,示意李谷继续说下去。李谷接着道:“后蜀主力驻守剑门关,若我军正面进攻,必遭顽强抵抗。且秦、凤二州多山地,粮草运输极为艰难,一旦被敌军切断粮道,后果不堪设想。”
“李枢密使所言极是,”另一位老臣附和道,“后蜀虽弱,但凭借地利,足以坚守数年。我军若长期对峙,恐给契丹、北汉可乘之机。”
众臣纷纷点头,赞同李谷的观点。赵匡胤却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臣以为,后蜀虽有地利,但孟昶昏庸,朝政混乱,士兵战斗力低下,正是我军破敌的良机。只要策略得当,定能速战速决!”
柴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看向赵匡胤:“赵将军有何良策?”
赵匡胤走到舆图前,指着后蜀粮道说道:“后蜀西线军队的粮草全靠秦州粮库供应,而秦州至凤州的粮道蜿蜒曲折,防卫薄弱。我军可采用闪电战思路,集中精锐骑兵,绕过剑门关,直扑秦州粮库,烧毁其粮草。届时,后蜀西线军队不战自溃,我军便可顺势夺取四州!”
柴荣闻言,脸上露出笑容:“赵将军所言,正合朕意!”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用红笔沿着粮道划了一条直线,“后蜀的命脉,便在这粮道之上。只要切断粮道,敌军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堪一击!”
他转头看向众臣,语气坚定:“朕决定,任命赵匡胤为西征主将,率领两万精锐骑兵,携带改良弩箭,秘密行军,直捣秦州粮库!同时,命李谷统筹粮草供应,确保我军后方补给畅通!”
“陛下,万万不可!”李谷连忙劝阻,“两万骑兵长途奔袭,风险太大。一旦行踪暴露,被后蜀军队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风险与机遇并存!”柴荣打断李谷的话,“后蜀君臣沉迷享乐,对边境防务毫无重视,这正是我军突袭的绝佳时机。若错失此次机会,待孟昶醒悟过来,加强防备,再想夺取四州,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为了打消众臣的顾虑,柴荣详细阐述了闪电战的具体部署:“我军将分三路行军,东路军佯攻剑门关,吸引后蜀主力注意力;中路军由赵匡胤率领,乔装打扮,沿山间小路迂回至秦州;西路军则负责接应中路军,确保其退路安全。三路大军相互配合,定能一举成功!”
赵匡胤也补充道:“陛下放心,臣已挑选出最精锐的骑兵,每人配备两匹战马,携带足够的干粮和改良弩箭,可在三天内奔袭至秦州。届时,臣将亲自率领突击队,烧毁粮库,随后与西路军汇合,夺取秦州!”
众臣见柴荣和赵匡胤计划周密,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冯道出列拱手道:“陛下深谋远虑,赵将军英勇善战,此战定能大获全胜。老臣愿留守汴梁,稳定后方,为陛下和将士们保驾护航!”
“好!”柴荣点了点头,“有冯太师留守汴梁,朕无后顾之忧!”他当即下令,赵匡胤即刻返回禁军大营,挑选将士,准备出征;李谷负责调配粮草和军械,确保大军所需;冯道则负责安抚民心,稳定朝局。
散朝后,赵匡胤立刻赶回禁军大营,挑选了两万精锐骑兵,这些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骨干,个个武艺高强,骑术精湛。同时,军械作坊也加班加点,为西征军配备了最新改良的弩箭和轻便的铠甲。
然而,就在赵匡胤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征之际,一名斥候突然来报:“将军,不好了!后蜀似乎察觉到我军动向,已加强了秦州粮道的防卫!”
赵匡胤心中一惊,连忙问道:“具体情况如何?”
斥候回道:“后蜀增派了五千兵力驻守秦州粮库,同时在粮道沿途增设了多处岗哨,严密监视过往行人。”
赵匡胤脸色凝重,他没想到后蜀的反应如此之快。若粮道防卫加强,突袭计划将难以实施。他立刻将此事禀报给柴荣。
柴荣得知后,也是颇为意外。他沉吟片刻,说道:“看来,后蜀内部并非全是酒囊饭袋。不过,这也正好说明,他们已经察觉到了危险。赵将军,你立刻改变行军路线,从更隐蔽的山间小路迂回,务必在敌军反应过来之前,抵达秦州!”
“臣遵旨!”赵匡胤领命,立刻调整了行军计划。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就在赵匡胤率领大军出发的前夜,一名后蜀使者突然出现在汴梁城外,声称有要事求见柴荣。
柴荣心中疑窦丛生,后蜀使者此时前来,究竟是何用意?是来求和,还是来刺探军情?他立刻下令,将使者带入宫中。
后蜀使者身着华丽的官服,昂首走入紫宸殿,见到柴荣,并未行跪拜之礼,只是微微拱手:“后蜀使者李肇,见过大周皇帝。我主孟昶陛下听闻贵国欲兴兵伐蜀,特遣我前来劝和。若贵国能罢兵休战,我主愿向大周称臣,年年纳贡。”
柴荣冷笑一声:“孟昶早不称臣,晚不称臣,偏偏在朕要出兵之际才愿称臣,莫非是怕了?”
李肇脸色一变,强作镇定:“陛下说笑了。我主只是不愿看到两国百姓遭受战火之苦,才愿罢兵言和。若陛下执意要战,我后蜀也绝非任人欺凌之辈,定能让贵国付出惨重的代价!”
柴荣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朕意已决,无需多言!你回去告诉孟昶,三日之内,若不献出秦、凤、成、阶四州,朕将亲率大军,踏平成都!”
李肇见柴荣态度坚决,知道劝和无望,只得悻悻离去。
柴荣看着李肇离去的背影,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后蜀使者此时前来,绝非偶然,或许后蜀早已做好了迎战准备。此次西征,恐怕不会像预想中那么顺利。
就在此时,李谷匆匆闯入殿内,神色慌张地说道:“陛下,不好了!负责调配粮草的官员禀报,有一批即将运往西征军的粮草,在途中被人劫走了!”
柴荣脸色骤变:“什么?!”
李谷继续说道:“据幸存的士兵禀报,劫粮的是一伙不明身份的黑衣人,他们武艺高强,行动迅速,显然是早有预谋。”
柴荣心中一沉,粮草被劫,西征军的补给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这伙黑衣人究竟是谁?是后蜀的间谍,还是朝中反对西征的势力?
一系列的变故,让原本看似周密的西征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赵匡胤率领的西征军能否顺利抵达秦州,完成突袭任务?劫粮的黑衣人究竟是何身份?这场针对后蜀的闪电战,还能如期进行吗?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