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的雪刚停,宫墙覆着一层薄白,御书房内的烛火却燃得正旺。柴荣手中捏着王溥的供词,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供词里不仅招认了与契丹的勾结细节,还牵扯出三位朝中中层官员,更证实了契丹联络漠北诸部的传闻。
“陛下,王溥党羽已尽数逮捕,三位涉案官员也已收押,只待陛下定夺。”范质捧着卷宗,语气凝重,“只是漠北诸部向来中立,此次竟愿与契丹联手,怕是耶律沙许了他们重利。”
柴荣将供词拍在案上,沉声道:“漠北诸部贪图小利,不足为惧。但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强,若真在北伐时从侧翼突袭,确实棘手。传旨刘继业,密切监视漠北动向,一旦发现部落集结,即刻通报。”
话音刚落,侍卫捧着一封密封的信函闯入:“启禀陛下,燕云急报,瀛州守将送来密信,说是多位燕云汉人将领愿暗中归顺,求陛下予以接应!”
柴荣眼中一亮,连忙拆开密信。信中是瀛州、莫州、易州三位汉人将领联名所写,详述了契丹新掌权者耶律沙对汉人将领的猜忌与打压,动辄克扣军饷、随意责罚,燕云军民早已怨声载道。他们愿在北伐时打开城门,作为内应,只求柴荣收复燕云后,善待当地百姓,免除三年赋税。
“天助我也!”柴荣难掩激动,将密信递给范质,“燕云汉人离心离德,耶律沙已是众叛亲离。有这些将领作为内应,收复燕云便如探囊取物!”
范质看完密信,也面露喜色:“陛下仁德之名已传遍燕云,这才是民心所向。只是需派可靠之人前往联络,敲定接应细节,切不可泄露风声。”
“此事便交予赵匡胤。”柴荣当即拍板,“他刚封韩王,威望足够,且熟悉北伐军务,让他秘密派心腹前往燕云,与三位将领接头,约定北伐时的信号与接应方案。”
赵匡胤接到旨意后,不敢耽搁,连夜挑选了十名精锐心腹,乔装成商人,携带柴荣的亲笔信物,悄悄北上前往燕云。临行前,赵匡胤反复叮嘱:“此行关乎北伐成败,务必谨慎行事,若遇变故,宁可放弃联络,也不可暴露行踪。”
心腹们领命而去,一路避开契丹关卡,历经半月,终于抵达瀛州,与三位汉人将领成功接头。将领们见到柴荣的信物,激动不已,当即歃血为盟,约定明年开春后周大军北伐时,瀛州、莫州、易州三城同时开门,响应大军。
消息传回汴梁,柴荣心中大石落地。他命人加紧筹备北伐物资,同时继续推行新政,安抚百姓,整个后周都弥漫着一股蓄势待发的气息。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江南闽地,连绵的群山之中,一座隐秘的营寨里,火把照亮了一张张狰狞的面孔。南唐后主李煜的弟弟李从善,正站在高台上,对着麾下数千叛军发表演说:“柴荣小儿野心勃勃,妄图吞并天下,我南唐百姓已遭其害!如今契丹大军即将南下,漠北诸部也将出兵相助,正是我们复国的绝佳时机!”
台下叛军齐声高呼,声势震天。李从善原本跟随李煜逃往闽地,却不甘心就此失败。他暗中联络了江南残余势力、闽地割据武装,又派人重金贿赂了几个对后周不满的藩镇将领,组建了这支叛军。更让人忧心的是,他还与契丹使者搭上了线,约定一旦叛军起兵,契丹便从北疆出兵牵制后周兵力。
“大哥在金陵被后周军队监视,形同软禁,此仇不共戴天!”李从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令下去,三日后,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泉州,夺取粮草;一路攻打赣州,牵制韩令坤的兵力。待契丹大军南下,我们便直捣汴梁,复兴南唐!”
叛军们士气高昂,纷纷领命而去。营寨内,兵器碰撞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一场席卷江南的战火,即将再次点燃。
与此同时,汴梁城内,一处不起眼的民宅里,一位蒙面人正与契丹使者密谈。此人是王溥的余党,官职不高,却在禁军中有不少旧部。
“使者大人,李从善三日后便会起兵,柴荣必定会调兵南下平叛。”蒙面人低声说道,“届时,禁军兵力空虚,我可联络旧部,在城中作乱,为契丹大军南下铺路。”
契丹使者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甚好!耶律沙大人已集结十万大军,只待李从善起兵,便会攻打代州。你若能在汴梁制造混乱,打乱柴荣的部署,事成之后,耶律沙大人定会封你高官厚禄。”
蒙面人躬身道谢:“大人放心,我已联络了三百余名禁军旧部,只待时机一到,便会行动。”
两人密谈完毕,蒙面人悄悄离开了民宅,消失在夜色之中。而这一切,都被暗中监视的御史台官员看在眼里,连夜将消息禀报给了范质。
范质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即刻入宫求见柴荣。此时已是深夜,柴荣正在御书房批阅北伐粮草清单,见范质深夜到访,便知必有要事。
“陛下,大事不好!”范质神色慌张地说道,“李从善在闽地组建叛军,三日后便要起兵;王溥余党勾结契丹使者,意图在汴梁作乱,响应契丹大军!”
柴荣手中的朱笔一顿,墨汁滴落在纸上,晕开一片黑点。他没想到,李从善竟敢如此猖獗,而王溥的余党也未彻底清除。一时间,北疆的契丹、漠北的部落、江南的叛军、城中的内奸,四面八方的威胁接踵而至。
“陛下,如今局势危急,是否暂缓北伐,先平定江南之乱与城中内奸?”范质忧心忡忡地问道。
柴荣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北伐筹备已近尾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暂缓北伐,只会让耶律沙与李从善更加肆无忌惮。”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坚定:“传朕旨意,其一,命韩令坤、石守信兵分两路,韩令坤继续追击李煜,石守信率三万大军驰援闽地,务必在叛军立足未稳之际将其剿灭;其二,命赵匡胤加强京城防务,即刻逮捕王溥余党及其禁军旧部,肃清内奸;其三,命刘继业、韩通严阵以待,若契丹出兵,务必死死拖住,为江南平叛争取时间。”
“臣遵旨!”范质领命而去。
御书房内,只剩下柴荣一人。他望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心中感慨万千。这场统一之战,比他预想的还要艰难。四面八方的敌人,如同一张张网,将他与后周紧紧包围。
三日后,李从善果然如期起兵,叛军迅速攻占了泉州外围的两座县城,江南局势再次紧张;汴梁城内,赵匡胤按照柴荣的旨意,展开了大规模的抓捕行动,王溥余党纷纷落网,但仍有少数人逃脱,下落不明;北疆边境,耶律沙得知李从善起兵的消息后,当即下令,十万契丹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攻打代州,一路牵制瀛州、莫州的守军。
战火,同时在北疆与江南燃起。后周大军被迫双线作战,兵力瞬间捉襟见肘。柴荣站在紫宸殿的城楼之上,望着汴梁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担忧。
石守信能否顺利平定闽地叛军?刘继业能否守住代州,挡住契丹大军?逃脱的王溥余党会不会再次制造混乱?更让他忧心的是,燕云的汉人将领,在契丹大军的高压下,还能否坚守约定,在北伐时作为内应?
一系列的疑问,盘旋在柴荣的心头。他知道,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后周最艰难的时刻。这场关乎天下统一的战争,究竟会走向何方?他能否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收复燕云、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
夜色渐深,北方的战鼓与江南的烽火,仿佛跨越千里,同时传入汴梁。一场决定后周命运的血战,已然拉开序幕。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