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咸阳,薄雾尚未散尽,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古城的街道上。商鞅与白雪吃过早餐,便朝着咸阳博物馆的方向出发。酒店距离博物馆不远,两人选择步行前往,既能欣赏沿途的街景,也能慢慢沉淀昨日寻迹的感慨。
沿途的街道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有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生,有提着菜篮、步履从容的老人,有西装革履、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街边的早餐店飘出阵阵香气,油条、豆浆、肉夹馍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商鞅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感慨:“当年的咸阳,清晨也有这样的烟火气,只是百姓们多是为了生计奔波,脸上少了几分如今的从容。”
白雪点头道:“是啊,当年变法的初衷,便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乱与贫困之苦。如今看到凡间百姓生活富足,社会安定,也算是了却了当年的心愿。”
半小时后,两人抵达了咸阳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主体是仿秦代的宫殿式建筑,飞檐翘角,青砖灰瓦,门前矗立着两根巨大的石柱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秦代纹饰。大门上方,悬挂着 “咸阳博物馆” 五个金色大字,笔力遒劲,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
走进博物馆,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大厅宽敞明亮,地面铺着光滑的大理石,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秦始皇雕像,威严庄重。大厅两侧,摆放着许多秦代的文物复制品,比如铜车马、兵马俑、青铜剑等,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两位好,请问需要讲解服务吗?” 一名身着工作服的讲解员走上前来,热情地问道。
商鞅摇摇头:“多谢,我们想自己逛逛,尤其是商鞅变法的专题展厅。”
“好的,商鞅变法专题展厅在二楼西侧,沿着楼梯上去就能看到。” 讲解员微笑着指引道,“展厅里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还有全息投影展示,非常值得一看。”
“多谢。” 商鞅与白雪道谢后,朝着二楼走去。
楼梯两侧的墙壁上,挂着许多秦代历史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从秦献公迁都栎阳,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再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清晰地展现了秦国崛起的历程。商鞅看着这些图片,仿佛穿越了数万年的时光,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
来到二楼西侧,“商鞅变法专题展厅” 的匾额映入眼帘。展厅的入口处,立着一块巨大的展板,上面写着:“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改革运动,它使秦国由弱变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法治思想影响中国两千余年。”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许多秦代的文物真品。有刻着新法条文的竹简,字迹古朴,依稀能辨认出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 等字样;有秦代的农具,比如铁犁、铁锄,见证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有秦代的货币、度量衡,体现了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的改革措施;还有秦代的兵器,比如青铜剑、戈、矛,制作精良,透着当年的杀伐之气。
商鞅走到陈列竹简的展柜前,目光久久停留。这些竹简虽然残破,但上面的文字却承载着他当年的理想与抱负。他想起了当年在栎阳起草新法的日夜,想起了与守旧派的激烈辩论,想起了新法推行后秦国的变化。“当年的竹简,比这些更为厚重,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我与秦孝公的心血,也寄托着秦国百姓的希望。”
白雪看着竹简上的文字,轻声道:“这些文字,看似冰冷,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正是这些文字,打破了旧贵族的特权,让平民子弟有了上升的通道,让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展柜旁,有几名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解。老师指着竹简说道:“同学们,这些竹简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实物证据。商鞅将新法条文刻在竹简上,颁布全国,让百姓人人知晓,人人遵守。这种‘法律公开’的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也是商鞅法治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名学生好奇地问道:“老师,商鞅变法为什么要‘法律公开’呢?”
老师回答道:“因为在商鞅之前,法律是由贵族垄断的,百姓不知道法律的具体内容,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欺压百姓。商鞅将法律公开,就是为了打破贵族的垄断,让百姓能够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让官吏能够依法办事,避免徇私枉法。这正是‘法治’的核心要义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商鞅与白雪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欣慰。这位老师的讲解,精准地道出了他当年推行 “法律公开” 的初衷。数万年过去,现代人依然能够深刻理解他的法治思想,这便是理念的力量。
继续往前走,展厅的空间渐渐开阔起来,前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区域,周围围满了游客。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全息投影展示区。地面上是一个巨大的投影幕,周围安装着许多投影仪,正准备播放商鞅变法的关键场景。
“马上就要开始了!” 旁边的游客兴奋地说道,“听说这个全息投影特别逼真,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商鞅与白雪找了个位置站定,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们想看看,用现代的科技,如何再现当年的变法风云。
随着一阵轻柔的音乐响起,全息投影正式开始。眼前的光影渐渐变幻,原本空旷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了咸阳南门的场景 —— 高大的城门,宽阔的广场,熙熙攘攘的百姓,穿着秦代的服饰,说着古朴的语言,一切都栩栩如生,仿佛瞬间穿越回了数万年之前。
“这是…… 南门立木!” 白雪眼中闪过一丝震撼。
投影中,一名士兵手持一根三丈高的木杆,立于南门之下,周围围满了百姓,议论纷纷。
“这木杆立在这里做什么?”
“听说新上任的左庶长商鞅要颁布新法,这是要做什么仪式吗?”
“谁知道呢,这些当官的心思,我们可猜不透。”
就在这时,商鞅的身影出现在投影中。他身着秦代的官服,面容坚毅,目光锐利,正是他当年的模样。他走上高台,对着百姓朗声道:“诸位乡亲,我今日颁布新法,为取信于民,特立此木。若有人能将此木从南门搬到北门,赏五十金!”
话音刚落,百姓们一片哗然。
“五十金?这也太多了吧?”
“就是,搬一根木杆而已,怎么可能赏这么多钱?怕不是骗人的吧?”
“我看还是算了,免得白费力气。”
百姓们议论纷纷,却没有人愿意上前。商鞅站在高台上,神色平静,他知道,百姓们对官府早已失去信任,想要取信于民,并非易事。
投影中的场景,与商鞅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当年,他推行新法,最大的阻力便是百姓对官府的不信任。旧贵族长期欺压百姓,官府言而无信,早已让百姓心灰意冷。他之所以立木为信,就是要打破这种僵局,让百姓相信,新法是公正的,官府是守信的。
“当年,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百姓犹豫。” 商鞅轻声道,“我心中其实很忐忑,生怕没有人愿意尝试,那新法的推行,便会遭遇更大的阻力。”
白雪看着投影中的商鞅,眼中满是心疼:“我记得,当时我也在人群中,看着你站在高台上,面对百姓的质疑,却依然坚定,我心中既敬佩又担忧。”
就在这时,投影中出现了一名年轻的农夫,他犹豫了片刻,走上前道:“左庶长,我来试试!”
商鞅点点头,示意士兵放行。农夫扛起木杆,在众人的注视下,一步步从南门走到了北门。全程不过一里地,农夫却走得异常艰难,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五十金的赏赐,还是官府的戏弄。
到达北门后,农夫放下木杆,忐忑地看着商鞅。商鞅当即下令:“赏五十金,当众兑现!”
士兵捧着五十金走上前,递给农夫。五十金堆在一起,金光闪闪,耀眼夺目。百姓们瞬间沸腾了。
“真的赏了!左庶长没有骗人!”
“原来新法是真的,官府也是守信的!”
“以后我们要相信左庶长,相信新法!”
百姓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投影中的商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正是这五十金,为新法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也为变法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息投影的场景渐渐消散,周围的游客纷纷赞叹:“太逼真了!就像真的回到了秦代一样!”
“商鞅真是太有智慧了,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就取信于民了。”
“是啊,诚信是立身之本,治国之基,商鞅真是深谙此道。”
商鞅与白雪站在原地,久久没有说话。南门立木的场景,仿佛将他们带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当年的忐忑、坚定、欣慰,此刻都化作了眼中的泪光。
“当年的五十金,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太多的意义。” 商鞅轻声道,“那不仅仅是对一个农夫的赏赐,更是对百姓的承诺,对新法的坚守。正是因为这份诚信,新法才能深入人心,才能顺利推行。”
白雪点头道:“是啊,数万年过去,‘诚信’依然是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根本。这便是你当年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秦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过多久,第二组全息投影开始了。眼前的光影变幻,出现了咸阳宫的场景。宫殿之内,气氛凝重,秦孝公端坐于王座之上,神色威严。商鞅立于殿中,身旁站着太子驷,还有两名身着贵族服饰的老者,正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
“这是…… 刑太子傅!” 商鞅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投影中,商鞅手持竹简,朗声道:“太子驷触犯新法,按律当罚。然太子乃国之储君,不可施刑,故罚其师公子虔劓刑,公孙贾黥刑,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哗然。公子虔和公孙贾脸色铁青,厉声反驳:“左庶长,太子年幼,不懂事,为何要罚我等?你这是公报私仇!”
守旧派大臣也纷纷附和:“是啊,左庶长,太子乃国之根本,不可轻辱。此事还请左庶长三思!”
秦孝公眉头紧锁,神色犹豫。太子是他的儿子,他自然心疼,但新法刚刚推行,若是因为太子而破坏法度,那么新法将形同虚设,之前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投影中的商鞅目光坚定,寸步不让:“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虽不可施刑,但其师教导无方,难辞其咎。若今日因太子而废法,他日百姓便会轻视法律,贵族便会肆意妄为,秦国的富强之路,将无从谈起!”
他看向秦孝公,沉声道:“君上,变法之路,本就充满荆棘。若想成就大业,必先坚守法度,以身作则。今日若不能依法惩处,新法将名存实亡,秦国也将错失富强的良机!”
秦孝公沉默了许久,最终下定决心,沉声道:“左庶长所言极是!法不容情,便按左庶长所言,处罚公子虔与公孙贾!”
士兵上前,将公子虔和公孙贾拖出殿外。不久后,殿外传来两声惨叫,公子虔被割去了鼻子,公孙贾被脸上刺了字。守旧派大臣们面如死灰,再也不敢质疑新法。
投影的场景渐渐消散,周围的游客陷入了沉默。过了许久,才有游客轻声说道:“商鞅真是太决绝了,连太子的老师都敢处罚,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是啊,正是因为商鞅的铁面无私,新法才能顺利推行。如果他当时妥协了,或许就没有后来强大的秦国了。”
“但这样也太残忍了吧,劓刑和黥刑都是非常残酷的刑罚。”
一名历史学者模样的游客解释道:“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刑罚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手段。商鞅之所以采用重刑,就是为了让百姓敬畏法律,不敢轻易触犯。虽然这些刑罚在现在看来很残酷,但在当时,却是必要的。而且,商鞅的目的是为了推行新法,实现秦国的富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商鞅听着游客们的议论,心中感慨万千。刑太子傅,是他变法过程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他知道,处罚太子的老师,必然会遭到守旧派的疯狂报复,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性命。但他更清楚,法度是国家的根基,一旦动摇,便会万劫不复。
“当年,我并非不知道此举的风险。” 商鞅轻声道,“但为了新法的推行,为了秦国的富强,我只能选择坚守法度,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白雪握住他的手,眼中满是心疼与敬佩:“我记得,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你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守旧派处处刁难你,甚至有人想要暗杀你。但你从未退缩,依然坚定地推行新法。”
“因为我知道,我背后有秦孝公的支持,有百姓的期盼。” 商鞅说道,“新法推行后,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便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第三组全息投影开始了,这一次,出现的是河西之战的场景。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秦国的士兵们手持兵器,奋勇杀敌,他们身着统一的铠甲,阵型整齐,气势如虹。对面的魏军士兵则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这是河西之战!” 商鞅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河西之地,是秦魏两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战国初期,魏国占据河西之地,对秦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强盛,具备了收复河西之地的实力。公元前 341 年,商鞅率领秦军攻打魏国,在河西之地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投影中,商鞅身着铠甲,手持长剑,立于阵前,大声喊道:“将士们,河西之地是我秦国的故土,今日,我们要夺回河西,为秦国争光!有功者,赏爵封地;怯战者,军法处置!”
“杀!杀!杀!” 秦军士兵们齐声呐喊,士气如虹,朝着魏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商鞅身先士卒,率领亲兵冲入敌阵,长剑挥舞,斩杀了数名魏军将领。秦军士兵们见主将如此英勇,更是奋勇杀敌,魏军的阵型很快被打乱,士兵们纷纷逃窜。
战场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但秦军士兵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夺回河西,为秦国争光!
最终,秦军大获全胜,收复了河西之地。投影中,商鞅站在战场上,望着远处秦国的旗帜迎风飘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胜利,不仅收复了失地,更向天下证明了商鞅变法的成效,让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全息投影结束,周围的游客们纷纷鼓掌,赞叹道:“太震撼了!秦军真是太勇猛了!”
“商鞅不仅是一位改革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河西之战的胜利,标志着秦国正式崛起,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看着投影中自己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慨。河西之战,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也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成果。这场胜利,让他更加坚信,只有坚守法度,国家才能强盛,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当年的河西之战,打得异常艰难。” 商鞅说道,“魏军的实力很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秦军士兵们凭借着严明的军纪、高昂的士气和先进的战术,最终赢得了胜利。这便是‘军功爵制’的力量,它让士兵们有了奋斗的目标,让秦军成为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
白雪点头道:“是啊,‘军功爵制’打破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让平民子弟可以通过军功获得爵位和土地,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制度。正是因为这个制度,秦军才能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两人在全息投影区停留了很久,直到游客渐渐散去,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接下来,他们继续参观展厅的其他部分,看到了更多关于商鞅变法的文物和资料,比如秦代的户籍档案、赋税记录、军功授爵的凭证等,这些文物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在展厅的出口处,有一个互动留言区,许多游客都在留言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商鞅变法,功在千秋!”
“法治思想,传承不朽!”
“向伟大的改革家商鞅致敬!”
商鞅与白雪看着这些留言,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自己当年的努力,不仅改变了战国的格局,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离开咸阳博物馆时,已是中午。阳光明媚,洒在博物馆的建筑上,显得格外庄严。商鞅与白雪并肩走在街道上,心中的波澜久久未能平息。
“今天的参观,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白雪轻声道,“南门立木的诚信、刑太子傅的决绝、河西之战的壮烈,这些场景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商鞅点头道:“是啊,现代的科技真是神奇,竟然能如此逼真地再现当年的场景。通过这些投影,我看到了现代人对商鞅变法的认可与尊重,也看到了法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这让我更加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法’都是秩序的基石,‘信’都是发展的根本。”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刚才在博物馆里,我听到一名游客说,下午在咸阳师范学院有一场关于商鞅变法的学术讲座,由着名的历史教授主讲。我们去听听吧,看看现代人是如何从学术的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
白雪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好啊,我也很想听听,现代的学者是如何评价你的。”
两人打车前往咸阳师范学院。出租车行驶在宽阔的街道上,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现代的高楼大厦与古老的历史遗迹交相辉映,仿佛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商鞅看着窗外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数万年的时光流转,他从战国到仙域,再从仙域回到凡尘,见证了文明的更迭,见证了理念的传承。而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咸阳城,就像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他感受到了秦魂的生生不息,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守护 “法” 与 “信” 的初心。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学术讲座,将会带给他们更多的震撼与感悟。现代学者以唯物史观分析商鞅变法的必然性与局限性,将会让他们对自己当年的变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将会让他们对 “历史传承” 与 “时代发展” 的关系有更清晰的理解。而这场讲座,也将会成为他们寻迹之旅的重要一站,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当年的变法,究竟对后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第一百零三章 完)
下章预告
大学讲堂聚贤才,古今对话论兴衰。
商鞅与白雪悄然走进咸阳师范学院的学术报告厅,旁听历史系教授主讲的 “商鞅变法与中国古代制度转型” 讲座。教授以唯物史观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必然性 —— 铁器牛耕的推广催生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各国争霸的局势倒逼秦国改革;同时也客观指出其局限性 —— 重刑轻德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皇权过度集中为秦朝速亡埋下隐患。
讲座尾声,教授提出 “商鞅是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的关键推手” 的核心观点,引发全场热议。一名学生当场提出质疑:“商鞅变法过于严苛,是否违背了人文精神?” 商鞅按捺不住心中所思,竟主动起身参与讨论。这场跨越数万年的古今对话,将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章一百零四:大学讲堂遇学者,纵论古今话鞅功
明日揭晓,敬请期待!
喜欢战国仙缘:商君鞅途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战国仙缘:商君鞅途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