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按钟鸣的想法,本不打算接收新学生。
此刻,亦是如此。
可当看到那两个年轻人,他还是不自觉多留意了几分。
如今的钟鸣,堪称智者。
他的思考处事周全,不再顾此失彼。
即便有意低调,但一件事情的脉络条理、周密计划,总会在脑海中自然浮现。
看人同样如此。
这两位年轻人,有些特别。
他们已成年,接受了这世界完整的教育,按说身上该和其他人一样,带着股‘死气’—— 那是种压抑、扭曲的气质,这名字也是钟鸣自己取的。
但凡在这世界长大,尤其是读书人,多少都沾点这气质。
但这两位年轻人却少得多。
尤其是那个叫作‘苏占’的青年人。
从他的身上,钟鸣甚至看得到一些近代青年的气质。
具体怎样看出来的,稍后会讲。
他如今修为已至七境,再不是当时穿越而来的那位,愚昧老翁与失恋青年的结合体。
他的实力与视角,都已经不低了。
修为高的读书人,能影响他人心智。
若实力差距悬殊,还能从一些小事,直接看透对方品格。
就好比在高个子眼里,矮个子头顶的头发藏都藏不住。
这也是读书人强过武夫之处。
在彭居迫不及待地拉着苏占和张坏名准备下围棋时,钟鸣踱步走了过来。
他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众人。
“彭居,别为难这两位小兄弟了。” 钟鸣开口说道,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让人不由自主安静下来的力量。
彭居有些不情愿地停下手中动作,嘟囔道:“先生,他们愿意学下棋呢,我正打算教他们。”
钟鸣笑着摇摇头:
“两位小兄弟,一路赶来辛苦了。听闻你们从郡城而来,一心求学,这份热忱实属难得。”
“见过老先生!”
苏占和张坏名赶忙站起身来,恭敬地行礼。
苏占说道:
“钟先生,我们在郡城便听闻您老的大名,对您的学识和教学方法钦佩已久,此番前来,真心希望能跟随您学习......”
钟鸣微笑着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说道:
“我能感受到你们的诚意。只是目前私塾里的孩子们正处于关键的学习阶段,我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他们身上。所以,暂时还不能正式教你们什么。”
苏占和张坏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恢复了坚定。
张坏名说道:
“先生,我们明白......但只要您能允许我们留在私塾旁听,学习先生的教诲,我们便心满意足了!”
钟鸣看着两人,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你们就先留下来旁听吧。也希望你们在这个过程能够有所收获!”
“多谢先生!”
苏占和张坏名大喜过望,连忙再次行礼,连声道谢。
彭居在一旁看着,忍不住说道:“哎呀,你们俩别光谢先生,等会儿记得陪我下棋啊!”
“哈哈哈!”
众人听了,都不禁笑了起来。
...
不得不说,苏、张二人来的正是时候。
因为接下来的课程,是一场诗词的盛宴。
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结尾,正是十篇古诗词。
而第一首,乃是节选于先秦流传下来的诗歌——《采薇》。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以返乡戍卒的口吻,唱出从军将士艰辛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前五章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教材上节选的,只是一小段而已。
这一小段选择极其精妙!
多了孩子们觉得烦,少了不能把情感完整地表达出来。
与他们讲这首诗,也不需要介绍什么背景。
一首诗,只是一首诗而已。
钟鸣转身写下:
【采薇】
然后他开口柔声念道: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按照先前的所知,这个世界是存在古体诗的,而且主要就是这种四字一句的古体诗。
《君父训》也正是这样的格律。
所以不但是孩子们,就连旁观的那些人也觉得这几句特别熟悉。
他们习惯于这种格调,听着也觉得舒服,而且没有意外的感觉出现,影响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
只是他们虽然能感受感情,却不能理解其意义。
因为这首诗的背景是战争,是出征。
钟鸣还记得当年在课上听课时,老师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是这样的:【这几句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情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战士出征的时候,杨柳轻柔随风摇曳。这杨柳,本是生机盎然之物,可战士们却要离开家乡,奔赴未知的战场,这一去,不知归期。此时的杨柳,更像是在为他们送别,增添了几分离别的愁绪......】
是的,他现在记得很清楚。
当初的每一个字,都在他的脑海中。
但对孩子们这样赏析,毫无疑问是不恰当的。
首先异世界的他们并不熟悉这个背景,也不理解战士士兵离乡的那种愁绪,他们非常难以从这些与士兵、与战争无关的词句之中得到共情。
所以怎么办呢?
诗词文章,千人千面,情感通达即可!
好诗就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于是接下来钟鸣笑道:“同学们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在做什么吗?”
...
...
喜欢魂穿变老头,我靠教语文成圣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魂穿变老头,我靠教语文成圣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