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午。
经过了五月二十日的短暂调整与休整之后,在杨振的号令之下,已经转移到盛京小南门外并与宣府军为数不多的重炮合营部署的右翼军重炮阵地,再一次开始了对盛京城的持续炮击。
与此相应的是,洪承畴麾下的各个车炮营,祖大寿军中的各个车炮营,也都在南郊的大规模炮击打响之后,陆续开始轰击各自当面的瓮城和城墙。
洪承畴麾下总兵之一朱文德,指挥蓟辽督师府的几个车炮营,猛轰盛京小西门。
祖大寿军中的几个车炮营,则在高勋、祖泽远等人的指挥下,猛轰盛京小北门。
盛京城外各处明军阵营的火炮阵地,重炮数量累计多达四百余门,轮番打响之后盛京内外炮声隆隆,响彻天地。
沈阳城自从被黄台吉改名为盛京城以来,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规模巨大的炮击。
不仅突出城外的几座瓮城,在一轮接一轮的炮击之下地动山摇,而且城中八旗上下的军心人心也进入了地动山摇的状态之中。
经历了昨日下午到入夜后八旗各个总管衙门纷纷请求搬迁的混乱之后,多尔衮的盛京皇宫大内也是人心浮动。
从中宫大福晋即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到西宫大福晋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全都坐不住了,开始蠢蠢欲动。
从早上开始,皇后哲哲接连接见了好几个王爷府的命妇大福晋之后,就到多尔衮的面前请示旨意,顺便吹吹枕边风。
至于颇有心机的西宫大福晋布木布泰,更是从一早上起,就开始指挥宫中侍女收拾各种行囊妆奁,为传言中的“东迁”做起了准备。
去年,在多尔衮夺位成功之后,布木布泰成为了多尔衮的西宫大福晋。
虽然她对这个宫中地位并不满意,但是比起黄台吉时期,她在后宫的位次还是往前进了一步的。
一开始,多尔衮刚刚得到她,新鲜感十足,虽不说夜夜留宿在她的宫中吧,但也确实没少在她身上下功夫,只可惜她肚子不争气,始终没有怀上多尔衮的种。
而那时,多尔衮对待她所生的先帝第九子福临,无论是态度上,还是实际待遇上,也都说得过去。
不管是为了做给她看,还是为了做给两黄旗的王公大臣们看,总之对福临各种赏赐不断,至少表面上确实做到了如同己出。
甚至在其建议之下,还为福临早早定下了几个教他读书识字强身健体的文武师傅,而且都是当下盛京八旗里面的后起之秀,比如遏必隆、索尼等等。
这个待遇,在先帝所有皇子之中,同时也在多尔衮的其他几个亲侄子中间,都是独一份的存在。
正因此,曾经历过黄台吉生前信任危机的布木布泰,也曾想过从此以后跟在多尔衮的身边好好相夫教子。
但是,始料未及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转过年来,特别是三四月以来,内外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也不知道是因为她的肚子在多尔衮的努力下始终不争气导致的,还是外朝的两黄旗王公大臣们总是与多尔衮达不成一致导致的,总而言之,多尔衮对她的态度,以及对福临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
先是有消息传出,多尔衮已经认识到,自从他登基即位入继大统之后,后宫诸妃无人受孕并不是后宫诸妃的问题,而是他自己的问题。
也因此,多尔衮似乎已有意为东宫大福晋收养原豫亲王儿子珠兰为养子,以填补东宫大福晋膝下无儿无女的寂寞。
对此,作为福临生母的布木布泰,自然是充满了警惕,先是说动皇后哲哲一起在多尔衮跟前吹枕边风,进而暗自联络多尔衮为福临安排的几个文武教读师傅,沟通内外,各种进言。
总之就是一句话,称珠兰是原豫亲王庶子,而且是遗腹子,东宫大福晋不该收养一名未经原豫亲王认可的王府庶子。
后来,多尔衮果然考虑到了珠兰的王府庶出身份,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但是到了三月里,突然又有消息传出,说多尔衮有意从英亲王的几个嫡子中间择一人给东宫大福晋收养。
当时和硕英亲王刚刚受命,正要率领大军,前往辽阳城驻防南线,抵御金海镇大军的节节进逼。
布木布泰以为,多尔衮在这个时候放出这样的消息,只是为了安抚甚至激励和硕英亲王为国奋战呢。
然而没想到,到了四月底的时候,多尔衮竟然真的派人将英亲王第六子楼亲,直接接到了宫中,交给了东宫大福晋抚养。
而且为了培养与东宫大福晋养子的感情,又或者是为了凸显楼亲的地位,多尔衮甚至吃住下榻在东宫大福晋的地方,几乎与楼亲朝夕相处。
布木布泰嘴上不说,但是心里极其不满,而且充满了警惕。
虽然这个楼亲也不是多尔衮的亲儿子,但是多尔衮毕竟与英亲王阿济格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从血缘上看,楼亲与多尔衮的关系,显然要比福临与多尔衮的关系近那么一点点。
最重要的是,这个楼亲,虽说是英亲王的第六子,但其母却是英亲王的继福晋,所以其也是英亲王嫡子的身份。
另外一点,楼亲生母的出身也丝毫不差,跟哲哲、布木布泰,以及多尔衮的东宫大福晋一样,也是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出身。
如此以来,布木布泰再想拿其嫡出、庶出之类的身份差别,或者其生母血统身份来阻挡,已经阻挡不住了。
甚至于这个楼亲,因其有一个地位尊崇、手握重兵的和硕亲王生父,以及相对于福临而言所具有的年龄优势,对福临的皇帝嗣子地位直接形成了挑战。
虽然目前,多尔衮只是将虚岁十岁的楼亲,明确为东宫大福晋的养子,并没有直接过继到自己的名下,更没有给予其嗣子的身份。
但是,嗅觉敏锐的布木布泰,却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一度使其坐立不安,认为多尔衮可能随时会将福临的嗣子地位废黜。
好在前几天宫外又有消息传进来,说是英亲王阿济格在城外兵败了,损失巨大,连英亲王本人都下落不明了。
在盛京面临被围困的形势下,乍闻这个消息,本来应该更加担心盛京安全的她,却大大松了一口气。
直到昨天,她在宫中亲耳听说了英亲王阿济格死讯的时候,按理应该跟多尔衮一样感到沉重悲戚的她,却在突然间变得无比轻松,就像是压在身上的一座大山突然间消失了一样。
如果不是当时那个场合不允许,她真想当众笑出声来。
至于多尔衮“诏准”内三院搬迁兴京安置的事情,久在宫中生活而且聪慧异常的布木布泰,打从听说这件事起,就猜到了多尔衮的用意。
一旦内三院搬迁兴京安置的事情,没有遭到盛京城内八旗上下一致的反对,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多尔衮的“东巡”或者“东狩”。
她当然舍不得盛京繁华,但是作为草原部落出身的女子,在这个问题上看得很开,想的也很通透。
跟着部落,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本来就是她们天生的宿命。
她只是从嫁到盛京开始,才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现在离开盛京城,离开盛京城内的宫殿,也不过是回到过去的常态,恢复她们人生本来的样子而已。
特别是在多尔衮有可能会废黜福临嗣子身份的情况下,离开盛京,对她来说,更多了一层天高任鸟飞的意味。
最重要的是,赫舍里索尼已经借助教导安亲王福临读书的机会,向她传递了许多宫外的消息。
她知道有许多两黄旗的王公大臣依然心怀旧主,并且将她的儿子安亲王福临看作是先帝合法的继承人。
虽然她对他们心中的先帝,并没有什么感恩或者感念之情,但是对于他们如此看重她的儿子,她却既感到欣慰又充满了希冀。
俗话说,破家值万贯,更何况这么大的一个“大清国”。
即使将来不住在盛京了,她的儿子继承的,也仍然是一个东到大海,西到青海,北到漠北喀尔喀诸部,并且涵盖科尔沁各部和伊彻满洲各部落的庞然大物。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可要是自己儿子的嗣子地位被换掉了,那可就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性命都难保。
《大明新命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大明新命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新命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