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万妖圣祖秦楼春封神天决大秦:我竟然是秦始皇长子家业低调做皇帝混在洪荒我苟成大佬结婚后,人气声优突然搬来我家这个道观有点怪西游:我万妖之皇开始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二集 仙芝遭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高原之巅,冰塔林立。

唐军诸将立马山丘,面对无际冰川,皆都萌生退意,畏缩不前。

正在此时,却见二十名骑兵从前面行来,口中呜哩哇啦,不知说些甚么词语,身上皆穿着阿弩越胡服装。

高仙芝知是自己前日所派出二十名亲军,于是故作大喜之状,回身对诸将说道:阿弩越胡阿诗那部大人前日送来密书请降,我尚犹疑不信,不想果然派人前来迎接我军。今有向导引路,且城中更有内应,胜利在望,你众军何不并力上前?

那二十名亲军首领故作口舌生硬,以汉语高喊道:阿弩越胡阿诗那大人已切断娑夷桥,阻断吐蕃援兵来路,派我等来迎接唐朝大军。敢问前面,可是高将军所带人马乎?

高仙芝扬声答道:某乃高仙芝是也,便请前面带路!

诸将因战前细究地理,早知娑夷水藤桥是小勃律通往吐蕃唯一之路,闻其桥断,吐蕃定然不能入援小勃律,闻言无不心中大定,畏惧顿消,挥众军迅速下岭,向阿弩越城进发。

唐军兵临阿弩越城下,守军疑是天兵降临,果然派人前来唐营请降,无需争战。

高仙芝乃手加额,连念十余声“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次日率军入城。

进入阿弩越城之后,高仙芝立命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率兵修补桥梁道路,率一千骑兵突然行至小勃律都城孽多城下。

小勃律王闻说唐军已至城外,一路险阻障碍皆不生效,不由骇然,对左右众官道:闻说唐王乃是天可汗,无所不能,今观果然如此!

正说话间,城上守军送来唐将席元庆箭书。

小勃律王观其书道:今有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将军,率天兵十万至此,一万精骑为先锋。不取汝城,亦不斫汝桥,但借汝路过,向大勃律去。

小勃律王惊惧道:唐朝都是神兵,有十万之众,我城中只有五六千人,如何守得住?若是借路给他,事后被吐蕃赞普知晓,必是个死罪。若不借路给他,等其破城,且是个剐罪。罢咧,咱们跑他娘的吧!

话音未落,侍卫来报:城中百姓闻说唐朝大军到来,各部首领率其部众已然越城而出,逃入山谷,守城之将已献了东门。

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闻报,更是六神无主,由是二话不说,急撩开飞毛长腿,下殿奔至后苑,慌忙逃入石窟躲避。

席元庆兵不血刃入城,擒捉了负隅顽抗的四五个首领,即据住城池,派人往报主将。使者骑快马飞驰还营,来见主帅报捷。

高仙芝接报大喜,乃率唐军主力入孽多城,先下令处死那五六个负隅顽抗首领,然后急令席元庆率军出城,砍断通往吐蕃藤桥。

诸将这才知道藤桥此前并未断绝,不由面面相觑,惊惧万状,流汗后怕。席元庆领命,遂引军狂奔六十里,在日落时终将藤桥砍断。

藤桥刚断,吐蕃兵马已至婆夷水东岸,只得隔水观望,又不能飞渡,怅恨而归。

高仙芝断桥之后,再派出亲军人马,在王宫内外细细搜查,寻到小勃律王,劝谕投降。小勃律王至此才知唐兵只有七千人马,后悔不及,只得投降,于是平定小勃律国。

高仙芝由此声威大震,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尽皆投降归附。

天宝六年八月,高仙芝押解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经赤佛堂路凯旋而归。行至婆勒川连云堡,与边令诚会师返回。

九月末,回军至播密川,高仙芝即令行军主薄刘单起草捷报,派中使判官王廷芳进京告捷,自引边令诚及十数名随从来见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汇报战况。

夫蒙灵詧闻说高仙芝凯旋归来,妒恨其私自上报军功,于是大骂道:高丽奴才,竟敢自专如此!你的于阗使、焉耆镇守使、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诸职,是从何处得到?

高仙芝不能自安,惊惕答道:全靠明公大力栽培。

夫蒙灵詧愈加恼恨道:捷报不经我上奏,却是为何?

高仙芝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唯唯。

边令诚知道夫蒙灵詧已起杀心,自己既为钦命监军,于是回营秘奏玄宗:高仙芝立有不世大功,却为夫蒙灵詧所恨。若高将军被其一旦所害,其谁会为朝廷效命卖力耶!

玄宗李隆基深以为然,既下诏叙西征之功,升高仙芝任鸿胪卿、御史中丞,代替夫蒙灵詧担任四镇节度使,命夫蒙灵詧回京。

夫蒙灵詧领旨大惧,恐高仙芝怀恨报复,不料高仙芝反持部下之礼拜见,恭敬如常。

夫蒙灵詧奉旨回京之后,高仙之接任四镇节度使,走马上任。

都护府中副都护程千里、衙将毕思琛、行官王滔、康怀顺、陈奉忠等,都曾在夫蒙灵詧面前谗害高仙芝,自思今番落在他的手里,恐受报复,于是心怀恐惧,忐忑不安来见。

高仙芝离座,绕过帅案,指着鼻子将其数人大骂一通,皆有理有据,然后说道:我气出了,今后便是兄弟,不得再提旧恨。

诸人大喜,因此全军皆安。

高仙芝既任安西四镇节度使,便以封常清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朝散大夫,此后每次出征时常令其为留后使。

天宝九年,朅师国王亲附吐蕃,小勃律王请求唐朝调发安西兵助战。

高仙芝再上葱岭,仅用百日便击败朅师国军队,俘虏朅师王勃特没。因有两次西征之功,高仙芝由此名满天下,威镇西域,并被吐蕃、大食部族誉为山地之王。

高仙芝也由此自大贪婪,肆意作威作福。

当时中亚石国地处丝绸之路,富甲西方。高仙芝垂涎石国财富,欲掠为己有,遂上疏玄宗,诬告石国国王无蕃臣之礼,请令讨伐。

彼时石国那俱车鼻在位,因对唐朝忠诚,曾被玄宗册封为怀化王,并赐免罪铁券。

玄宗览奏,因不明就里,只得准其出兵。

高仙芝率唐军到达石国,那俱车鼻施亦不明唐朝来伐之意,遂遣使到唐营请和。

高仙芝此时便似被猪油蒙了心智,不顾名将身份,竟大施阴谋,一面假意派人与石国约和,然后乘其不备出兵掩袭,破其都城,俘虏石国国王及其部众。

入其国都之后,又纵兵杀掠,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共获石国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无数,皆入高仙芝私家府库,大失将士军心。

回军途中,高仙芝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破其国,俘虏突骑施移拨可汗。遂向朝廷报功,自谓“破九国之胡”,入朝献俘,那俱车鼻施、移拨可汗皆被处斩。

唐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着,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其后识破高仙芝西征底细,未治其罪,但也不赏其出征将士。

监察御史裴周南上奏,遂改任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

由于高仙芝兵伐无辜,使唐朝在西域威望大降。石国王子逃到诸胡部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遍告诸胡昭武。

诸胡部落大怒,遂暗中联合大食国,欲合攻安西四镇。高仙芝获知此事,心中不安,遂亲率蕃、汉兵三万攻打大食。

唐军深入大食国境七百余里,到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遭遇,激战五日未见胜负。唐军中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逃跑。

拔汗那部众又挡住去路,幸亏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杀开一条血路,高仙芝方才得以逃脱。此战唐军士卒死亡略尽,只有千余人得以还归。

高仙芝被解除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节度使由王正见担任。次年王正见死,封常清接任节度使,高仙芝被封密云郡公。

至此安禄山反唐,向长安进攻,唐玄宗惊恐,这才急派封常清赶赴洛阳募兵迎战。

唐明皇派出封常清,犹不放心,复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沿线布置防御。

又命荣王李琬为帅,高仙芝为副,边令诚为监军,率飞骑、彍骑及朔方、河西、陇右等兵,又募关辅新兵共五万人进屯陕郡。

闪回结束。封常清兵败汜水,失了洛阳,才率部退守陕郡,与高仙芝合兵。

官军大败,失了洛阳,贼势高涨。

高仙芝闻说叛军势力凶猛,其锋正锐,只得接受封常清坚守潼关拒敌意见,一面下令打开太原仓库,将库中缯布全部分赐给将士,率兵向潼关撤退。

不料安禄山精骑来得迅速,至中途便已追及,从后面掩杀。唐军一触即溃,甲仗资粮委于道路,尽为叛军所得。

唐军以辎重阻敌,幸得退到潼关,高仙芝复振雄威,拿出旧日用兵手段,整顿部伍,修完守备,据险抗击,士气渐渐振作。

叛将崔乾佑一时不能攻下,于是退居陕郡。

当时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等郡皆降安禄山,潼关孤城以守,关中震动。

叛军攻下洛阳,安禄山便派部将段子光,传送唐朝东都留守大臣李憕、卢奕、蒋清三人首级到河北示众,以威慑据守不降诸郡。

段子光领命来至河北,于是先到平原郡,口称使命,叫开城门。

太守颜真卿命来使入见,段子光昂然入府,令随从将李李憕等三人首级呈于大堂之上,威劝郡中署吏及诸将士道:安王大军已下东都洛阳,潼关亦将不守。今河北之地诸郡皆归安王,惟尔等不畏天命,负隅顽抗。东都留守三公只因抗命不降,落得身首两分。尔等若是知机识趣,便开城投降,皆不失高位。如其不然,一旦城破之后,皆如三人此般下场。

衙中众官见状,各怀悚惧,诸将亦觉脊背发冷,一时军心动摇。

太守颜真卿见状,一阵冷笑,喝令左右:匹夫大胆,竟敢以平民首级冒充留守三公,来赚我平原郡城池。左右,与我拿下!

卫士闻命上前,将段子光及其数名随从擒住。

段子光心慌,依旧色厉内荏叫道:颜真卿,你不要后悔!

颜真卿又复冷笑:杀你此等小人,有何后悔?拉出堂外,就地斩首!

既斩叛使,颜真卿复对众将说道:我在京中为官之时,一向认识李憕等人。此三个首级皆为假冒,是为瓦解我军斗志,故施此拙计,岂能瞒我!

诸将闻言,心中略定。

过了数日,颜真卿暗用蒲草编做人身,接上首级,装殓厚葬,设灵哭祭,致眼中出血。

颜真卿既杀安禄山劝降使者,知道不能就此善罢,于是派遣使者潜至常山,请族兄颜杲卿共同组织义军,分兵牵制叛军,阻断其返回范阳归路,以减缓安禄山西进步伐。

颜杲卿接到从弟密书,深以为然,便与本州长史袁履谦、真定县令贾深、内丘县丞张通幽等人商议,谋划攻打土门县,从背面攻击叛军。

安禄山派李钦凑、高邈率军五千镇守土门,隶属于常山郡。时逢高邈前往幽州未回,颜杲卿便召李钦凑到郡衙议事,劝其大醉,命袁履谦斩杀。

当夜闻报:高邈回到蒲城。

颜杲卿遂命冯虔、翟万德与崔安石等心腹:务必杀之,休留后患。

次日侵晨,高邈随从先到稿城驿站,皆被崔安石所杀。不久高邈亲至,问亲随何在,崔安石答道:太守早备酒筵舞乐以待将军,贵介已在旅舍中矣。

高邈不疑有诈,刚靠近厅前下马,早被冯虔擒获。同日叛将何千年从东都洛阳前来赵郡,亦被冯虔、翟万德在醴泉驿擒捉。

颜杲卿遂派己子安平县尉颜泉明,押送高邈、何千年两个叛将,并携李钦凑的首级,率贾深、张通幽、翟万德等送至京城。

不料到了太原,被节度使王承业留下颜泉明、贾深等人,扣下颜杲卿表状,自呈表章另行上奏,另遣心腹到长安献上叛将首级,以为自己功劳。

玄宗不知内情,见到表章自是龙颜大喜,遂提升王承业为大将军,连同其下属牙将获赏赐者一百多人。

颜杲卿既杀叛军将领李钦凑,便收兵训练士卒,发檄文传告河北各郡县,说朝廷任命荣王李琬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哥舒翰为副,统领大军三十万,即将出兵土门。

各郡县于是皆杀掉叛军守将,远近响应。十七郡吏守皆愿重新归附朝廷,并公推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为盟主。

颜真卿乃共集二十万兵力,截断燕赵交通,一面修表上奏朝廷。

唐玄宗闻报大喜,遂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加拜河北招讨采访使,命其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颜真卿奉旨,乃命李晖为副使,任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

当时常山、平原二郡颜氏兄弟联手,一时军威大振。

安禄山率领军队向西已至陕县,闻说河北有变,立命史思明、蔡希德回师,率军北渡黄河,平定后方。

天宝十五年正月,史思明回师河北,率军攻打常山郡。

颜杲卿城中兵少难敌,遂向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求救,但王承业坐山观虎斗,置之不理。颜杲卿求告不果,只得昼夜防守常山,拼死作战。

城内兵员短少,不过数日,御敌物资已全部用完。

正月八日,城池陷落,颜杲卿、袁履谦被叛军俘获,送到洛阳。

史思明攻下常山郡后,乘胜攻打邺县、广平郡、巨鹿郡、赵郡、上谷郡、博陵县、文安县、魏郡、信都诸郡,河北大部州郡又复都被叛军占领,于是平原郡便成孤城。

颜杲卿被解往洛阳,安禄山见之大怒,当面斥责道:我把你从范阳户曹奏请为判官,得任光禄、太常二丞,代理常山太守。我有何事亏负于你,而致背叛于我?

颜杲卿怒目而视,答道:我家世代为唐朝大臣,永守忠义,即蒙将军奏请署官,便当尽忠于朝廷,岂能随你反叛国家?况尔乃营州牧羊羯奴,窃取皇帝恩宠,方有今日。天子又有何事有负于你,而致反叛朝廷耶!

安禄山大怒,遂命人绑颜杲卿于天津桥柱,肢解并食其肉。

颜杲卿致死骂不绝口,安禄山乃命钩断其舌道:看你尚能骂乎?

颜杲卿含糊不清而骂,终致遇害,时年六十五岁。其幼子颜诞、侄颜诩以及长史袁履谦,都被先截去手脚,在旁陪刑。

袁履谦见何千年之弟在旁,含血喷其脸面。遂被碎割零剐,观者无不为之流泪。

河北诸郡重新陷落,清河太守遂派郡人李萼来向颜真卿求援。李萼至于平原,以利害说之,建议颜真卿联结清河郡,用其钱粮抗敌。

颜真卿深然其计,便派出六千援兵往助清河,又向李萼求问破敌之计。

李萼说道:今闻朝廷派程千里统帅十万军队,自太行山向东,欲兵出郭口,限制叛军西进。明公不如趁此机会发兵攻打魏郡,杀其叛将袁知泰,再以精兵占据郭口,迎接程将军东来,合兵攻打邺城、幽陵。平原、清河两郡共有十万军队,若能合兵一处攻向洛阳,再分精锐控制要冲,明公坚守平原不与敌战,则不过数十日,叛贼必然溃败,自相残杀而死。

颜真卿闻而大悦,乃传檄清河等郡,并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率清河、博平郡五千军队驻扎堂邑,往攻魏郡。

魏郡叛军守将袁知泰闻报,派白嗣深、乙舒蒙领兵二万出城交战。

叛军战败,被斩首万级,袁知泰败逃汲郡。

史思明占领常山,复引军围攻饶阳,并派游军截断平原郡救兵。

颜真卿恐不能胜敌,便写信请求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愿将河北招讨使相让。贺兰进明领兵北上来救,却在信都败于叛军,只得退回。

恰逢平卢守将刘客奴杀平卢节度使刘知晦,据渔阳起义反正,前来平原纳降求助。

颜真卿大喜,即派部将贾载渡海北上,送去十多万军费,并以十岁儿子颜颇做为人质。众将坚决请求将颜颇留下,颜真卿不听。

朝廷任命刘客奴为柳城太守,赐名刘正臣,拜平卢军节度使。

镜头转换,按下河北,再说京都长安。

洛阳失守消息,早已传至京师朝廷。玄宗李隆基接到封常清兵败告急奏疏,颇为恼怒,下诏削其范阳节度官爵,命以白衣身份在高仙芝军中效力。

高仙芝却知封常清本事非凡,此番兵败皆因兵弱,亦非作战之罪,于是依旧命其为将,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助守城。

边令诚时任监军,因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皆不听从,于是怀恨在心。

因大军退守潼关,边令诚便借入朝奏事,趁机向玄宗反映官军败退之事,免不得添油加醋道:封常清以贼势动摇众军,而高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皆入于私囊。

此番谗言本来不足为信,但高仙芝因有错伐西域之事在先,唐玄宗便先入为主,听信边令诚一面之辞。由此大怒,派遣边令诚为使,持天子剑赴潼关,斩杀高仙芝与封常清。

边令诚奉旨,率领二百羽林军,气势昂昂到了潼关,先擒封常清,问其还有何话说。

封常清叹道:常清所以不死,欲亡于阵前,以报天子隆恩。今讨逆无效,死乃甘心。

于是引颈伏诛,临刑之时拿出一通旧日表文,请边令诚转呈天子。封常清死后,尸体陈于粗席,见者无不流涕感伤。

将近午时,军士来报,高仙芝回到官署。

边令诚带百名陌刀手直入衙署,面南而立,高声呼道:朝廷恩命,跪听圣旨。高仙芝以兵退潼关失机,又减截兵粮,中饱私囊。国难当前,罪莫大于此。然思卿此前有功于国,特命减罪,恩命自裁,钦此。

高仙芝抗言道:说我败退,死罪不辞。然以我减截兵粮中饱私囊,则属诬陷。天上地下,兵士皆在,足下岂不知乎!我于京中召募健儿,装束亦未能足,本欲努力破贼,然后凭军功获取高官重赏。不料贼势凭陵,众寡难敌。我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待机胜敌。说我侵吞军粮,不亦枉乎!

堂外士兵闻言,皆大呼道:冤枉!

声音震天。边令诚不听,催其早死。

高仙芝叹道:封二弟从微至着,随从于我,初拔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我同死于此,岂非天命也!

言毕不再多言,慷慨赴死。

边令诚监斩高仙芝及封常清,得报私恨,心满意舒,引二百羽林军归还长安,见唐明皇缴旨,并呈上封常清遗疏。玄宗拆视,见其奏疏写道:

昔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扞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玄宗览表已毕,怅然若失,流涕满腮。后悔听信了边令诚谗言,以致自毁长城。

画外音:唐玄宗枉杀两员大将,不免引起军心动摇,锐气大减,再无战心。其后事实证明,封常清退保潼关战略十分正确,若能据关坚守,以待天下勤王之兵齐聚关中,则平叛战争绝不会旷日持久,大丧元气。值此首错既犯,后来哥舒翰、李泌、郭子仪、李光弼等将所提战略计划,亦都被玄宗先后否认,以致盛唐转衰之势渐成,不可逆转。

镜头转换,按下朝廷,复说叛军。

安禄山兵进洛阳,杀守将蒋清,命河南尹达奚珣任职理事。陕郡太守窦庭芝投奔河东,临汝太守韦斌投降。

天宝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僭越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

达奚珣以下数人委任丞相各职,分兵南下西进,欲夺取唐朝天下。

五月,南阳节度使鲁炅率荆襄、黔中、岭南兵卒十万,在叶县城北枌河抵敌叛军。

南阳唐军虽众,奈何多年未经战阵,不敌叛军大将武令珣武勇,胡骑精锐善战,只一战下来,致令唐军全军覆没。

唐明皇李隆基闻报大惊失色,自思朝中再无能征战将,急命征召太原骁将郭子仪,令其率朔方镇兵,从土门路出征。

字幕:郭子仪,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太原。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文韬武略过人,积功至九原太守。李林甫及杨国忠二奸先后揽政,非亲不取,故而一直未受重用,在任上蹉跎岁月。

安禄山起兵之时,郭子仪因母亲向氏病故,因向朝廷请求去职,回至原籍太原守丧。

唐玄宗此时国乱思良将,遂下旨夺情,征召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兼摄御史中丞,命其率朔方军前来勤王,平灭叛贼,保卫京师长安。

天使奉旨出京,不敢怠慢,直如旋风驰至太原,来见郭子仪,宣读明皇诏旨。

郭子仪只得奉诏,不则一日,引本部军来至长安,参见玄宗。

李隆基见郭子仪一表堂堂,英雄气概,不由大喜,当即问道:朕欲使卿前往河北,抵敌叛军先锋大将、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卿可敢去否?

郭子仪:国家有难,为臣者替主分忧,万死不辞。臣荐举一人,尚乞陛下允可。

唐玄宗:未知卿所举何人?

郭子仪:此人名唤李光弼,营州柳城契丹族人,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乃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也。李楷洛累官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故与臣相熟。因在反击突厥战争中暴卒,获赠营州都督,谥号忠烈。李楷洛死后,蒙朝廷恩典,李光弼袭封其父蓟郡公之爵,并掌父亲旧部,镇守蓟州。手持一杆点钢长矛,有万夫不当之勇,兼具韬满腹,实为难得将才。

玄宗大喜,遂命下诏:封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遣使赍诏至蓟州,征任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使,带本部兵马受郭子仪节制,参与平乱。

天使飞马到达蓟州,直到国公府衙宣布圣旨,并赐符节。

李光弼接了圣旨,拜受玺印,即起五千燕赵精骑,离了蓟州,自太原东进。时闻史思明部将占据河北重镇常山,李光弼便命兼程而进,出其不意,列阵于常山城下。

常山城内团练兵闻说李光弼来攻,二话不说,便将守将史思义绑了,前来唐营投降。

李光弼大喜,乃厚赏降兵,复又亲为史思义松绑,极为善待。史思义感其恩德,便倾心归顺,并供出叛军动向。

次日,史思明率二万骑兵直压常山城下,欲复夺城池。

李光弼接受史思义之策,按军入守以逸待劳,以属下兵马为四部,分守四门,只以劲弩五百连番射敌。叛军死伤惨重,攻城不下,只得退兵十里。

正当叛军安营传餐之时,李光弼却派轻骑三千出城突然袭击,一举消灭叛军五千,余众一溃千里,不复成列。李光弼乘胜追击,常山郡共有九县,不出旬日便收复七县。

河北百姓闻说朝廷军马到来,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李光弼接连得胜,欲待继续追击叛军,奈何手中兵力不足,占据七县之后,愈加分散单薄,不由甚是心忧。

正在此时,探马来报: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朔方军出井陉关,离此不足百里。

李光弼这一喜非同小可,亲自出离常山城迎接。距城五十里处,正迎着郭子仪大军。二人相见大喜,遂并马进城,合兵一处,声势大振。

郭子仪遂与李光弼商议分析河北敌情,遂定下分进合击之策。只十余日间,便击破史思明数万大军,继而平定藁城。

又南攻赵郡,俘获敌军四千,斩赵郡太守郭献璆,尽释其俘,叛军将士无不感戴。

郭子仪遂命李光弼镇守赵郡,自率本部军返回常山。

史思明不甘心失败,重又集结数万兵马,尾随郭子仪之后,寻机进击报复。郭子仪军刚到行唐县,探马来报史思明前锋将至。

郭子仪遂止住军马,选出五百骑兵出城回军,往复冲突叛军前锋,使其不能安营。

三日之后,敌军不胜唐军骑兵袭扰,只得回师退去。郭子仪乘敌军疲惫之机,率主力大军兼程追袭,在沙河击破敌军主力,乃前往常阳驻守。

安禄山在洛阳闻报河北兵败,遂添加兵力五万,前来增援史思明。

郭子仪闻报叛军增兵,聚集诸将说道:敌人倚仗新增兵力,必定轻视我军,内心不坚。我若趁此出击,则一战而能克敌也。

诸将闻此,无不信心百倍,斗志昂扬。郭子仪于是下令出击,列营于九门城南。

镜头转换,来日破晓。郭子仪率唐军鼓噪而进,与叛军对阵于九门城南平野。

三通鼓罢,两军对圆,各自射住阵角。史思明新得生力援兵,又见对方兵少,果生轻敌之心,只待恃众冲阵,不复做防敌冲锋之备。

未待战鼓催罢,史思明派将出马交锋。郭子仪早就一马当先闯入敌阵,先手起一枪,挑杀敌方一员步将,将其尸体甩向空中,以示己方众将。

唐朝军将皆呐喊而进,不顾众寡难敌,只管殊死战斗,奋勇直前。

叛军登时阵角大乱,只得各自为战。战至午时一刻,叛军气馁,于是大败溃逃,被斩首两千级,俘虏五百人,马匹不计其数。

史思明退守博陵,自思从未遭遇如此之败,不由仰天叹道:某自随安王起兵以来,攻无不取,战无不胜,轻取河北一十三郡。此郭子仪、李光弼是何人也?竟如此难缠难斗!

字幕:史思明,本姓阿史那,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族人。

史思明与安禄山自幼相识,一起长大。虽然长得其貌不扬,倒懂得六蕃语言,机智过人。此番因为轻敌,不防唐朝有此战将,便屡败郭、李之手,故此愤懑。

郭子仪在九门城南大败叛军,随檄招李光弼前来,共同追围史思明。

李光弼奉召引军而至,对博陵形成合围。

史思明毕竟是个能征惯战之将,颇善攻守之道,于是集众固守,唐军攻城十日不下。郭子仪见坚城难下,于是同李光弼商议,佯作撤围,兵还常山。

史思明果然中计,率数万人马出城追来。郭子仪复选骁骑五百人,边走边战,轮番引诱叛军。如此走走停停三日,叛军疲惫不堪,已显懈怠之态。

郭子仪与李光弼乘机回军反击,大败史思明于沙河。唐军志气大振,便欲全歼叛敌。

不料只听西、北两面鼓声震天,号角长鸣,却是安禄山得知河北危急,命大将蔡希德率步骑二万自洛阳驰至;又命范阳守将牛廷玠发范阳郡兵万余南下,配合史思明夹击唐军。

史思明收集散亡士卒,与援军合兵五万余人,返身杀回。

郭子仪、李光弼进至恒阳,下令深沟高垒,不与叛军直接交锋,而采取疲劳战术,贼来则守,贼去则追,白天耀兵扬威,夜晚偷袭贼营。

叛军忙于应付,无法休息,人困马乏,皆生退意。

郭子仪料定敌军已经懈怠,于是与李光弼率军出城,与史思明大战于嘉山。唐军以精锐之卒对阵叛军疲劳之师,一战而大获全胜,斩首四万级,俘获千余人,获战马五千匹。

史思明在溃乱中跌下马来,披发赤足,拖着断枪,狼狈逃回博陵。

李光弼乘胜追击,进围博陵,郭子仪则准备北图范阳。唐军嘉山大捷,声威大振,河北十余郡官吏军民纷起,杀死叛军守将归顺唐军。

叛军由范阳至洛阳通道切断,往来使者只能轻装简从偷偷过境,但多被唐军俘获。范阳叛军将士由此无不军心动摇,自觉在洛阳安身不得。

安禄山极其恐惧,大骂谋士高尚、严庄无能,又召集谋臣商议对策。众谋臣志丧气沮,皆劝放弃洛阳,撤兵回守范阳。

便在此时,探马入报:唐军在灵宝以西全军覆没,哥舒翰已被部下擒拿,送来洛阳。

安禄山闻报,这一喜非同小可,直乐得从座上跳将起来,一迭声叫道:快些带进来,此真乃天助我也!此贼奴,你也有今天也,哈哈,哈哈。

字幕:哥舒翰,西突厥别部突骑施哥舒部人,世居安西。

祖父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亲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使;母尉迟氏是于阗王公主,家境豪富。

哥舒翰文武双全,仗义重诺,但喜喝酒赌博,一直浑噩度日。直到四十岁时父亲去世,其在长安客居三年,便为长安尉所轻。

哥舒翰为此感慨不已,之后发愤改变志向,毅然到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

天宝元年,王倕攻取新城,交给哥舒翰经营。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三军无不为之震服,声名始显。

天宝五年,王忠嗣继任河西节度使,对哥舒翰十分欣赏,提升为衙将。又见哥舒翰有大将之才,遂荐为大斗军副使,使其征讨吐蕃。

行军途中,副将性格傲慢,不听指挥,哥舒翰就用木棒打死此人,满营军士凛然。苦拔海一战,吐蕃军分成三队从山上接连冲下,哥舒翰长枪折断,遂持半截枪迎锋攻打,三队吐蕃军无不摧靡,因此天下知名。(本集完)

《华夏真相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华夏真相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世界第一宠:财迷萌宝,超难哄(你是我戒不掉的甜)咸鱼穿越,嫁给太监爽翻了诸天中间商创世棍王重生八零,李老太她抛夫弃子罗峰顾雪念我的七个姐姐绝世无双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无上血脉年代:我和四个小姨子相依为命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今夜有戏综影视之美色撩人太古玄幻神王病娇男主顶替双生弟弟夺我入洞房重生之逆回千年(都市最强帝君)网游:重生后,我建立天下第一村权财重生九零做团宠重生官场:从驻村干部到权力巅峰渣夫携白月光抢子?我离婚你哭什么惊!被五个哥哥团宠的废材,竟是神级炼丹师
经典收藏斗罗之从抽奖开始我在末日有家店异世界气味图书馆嫡女猖狂,世子爷请绕道我的恋爱指数要满仓造化丨鼎天禅佛道神武仙诀种田在无尽海域不朽家族,我能改变子孙资质葡萄灼琉璃终焉:界人在吞噬,我能复制合成我莫得感情不小心成了末世基建大佬别惹这个家族,他们守护兽太强了玄幻:无双帝子,召唤诸神!洪荒吾为黄中李修仙:论奶狗徒弟的狼化历程玄幻:无敌从爆肝基础箭术开始
最近更新造化鼎:开局女帝助我修行!废柴都成仙帝?这个师尊强的离谱魔法书大陆为救妹妹:我去乱葬岗挖坟吞骨人在诸天,我选择了无敌祖龙鼎混沌至尊:开局签到鸿蒙塔穿越高武界,我的抽奖系统不对劲月夜的传说之寻觅乱世悍卒:从娶娇妻开始阴符吞墟录灵无限修仙:从炼器开始锤锻长生真君重生在都市默剑长生镇狱武神,从棺中诈尸开始堕落路西法申公豹前传烽烟烬九州修仙,从坊市小符师开始崛起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