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的风沙尚未完全从战袍上抖落,当凌云率领大军风尘仆仆地回到西域,妥善安置好太子李承乾在军中的事宜后,本以为能稍作喘息,处理西域的诸多事务,却不想一封密报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密报中赫然写着,高句丽在辽东城作乱,其军队频繁骚扰大唐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凌云握着密报的手微微收紧,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
作为久经沙场的将领,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高句丽的这种挑衅行为,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有预谋的试探。一旦大唐对此反应迟缓或应对不当,高句丽必然会得寸进尺,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大唐虽国力强盛,但战争从来不是儿戏,每一场战争都关乎无数百姓的生死,关乎国家的兴衰荣辱。
凌云深知,此时必须迅速做出决策,制定应对之策。
他没有丝毫犹豫,虽然身在西域,却立刻派人去安排,召集李承乾、杨波等军中将领前来王府议事。
王府内,气氛凝重而压抑。凌云端坐在主位上,目光深邃地看着眼前的将领们。
不一会儿,李承乾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他已不是太子,但在外历练多年,早已褪去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坚毅与果敢。随后,杨波等将领也陆续赶到。
众人落座后,凌云将密报递给了李承乾,说道:“承诺,高句丽在辽东城作乱,不断骚扰我大唐边境,此事关乎重大,虽然我等身处西域,然必须商议出应对之策。”
李承乾接过密报,仔细阅读起来,眉头渐渐皱起。读完后,他将密报递给身边的杨波,说道:“伯父,你常年征战,对边境战事颇为了解,你说说看,这高句丽此番挑衅,究竟有何意图?”
杨波接过密报,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凌云让其他人传阅,自己却说道:“高句丽不过是弹丸之地,此番挑衅,不过是自不量力罢了。
他们或许是想趁着我军在西域征战,以为边境守备空虚,妄图捞些好处。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我大唐的实力。依本王之见,这并非什么大事,只要我大唐出兵,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让他们知道挑衅我大唐的后果。”
其他将领听了凌云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杨波大声说道:“王爷所言极是!我大唐军队所向披靡,区区高句丽,何足挂齿!
我们只需派一支精锐部队,便能将他们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
秀能也跟着说道:“不错!我们在西域连那么强大的敌人都能战胜,还怕这小小的高句丽不成?尽早出兵,还边境百姓一个安宁!”
李承乾看着将领们群情激奋的样子,心中也颇为振奋,但他毕竟身份特殊,看向凌云,问道:“伯父,高句丽真的如此好打?那,当年大隋三征高丽!……”
凌云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你考虑得也对,高句丽虽小,但他们此次敢公然挑衅,必然是有所准备。
而且,我军刚从西域归来,将士们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需要休整。
再者,出兵打仗,粮草、兵器等物资的筹备也需要时间。若仓促出兵,万一遭遇变故,后果不堪设想。”
杨波听了凌云的话,有些不以为然,说道:“王爷,你也太过谨慎了。我大唐将士个个身经百战,就算有些疲惫,也足以应对高句丽。
而且,我们筹备物资的速度向来很快,不会耽误太久。若此时不尽快出兵,高句丽恐怕会更加肆无忌惮,边境百姓会遭受更多苦难。”
凌云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杨将军,我并非畏惧高句丽,而是希望能制定一个周全的计划。
此战,我西域军团大概率不会出征,但是可以先派人去辽东城详细了解情况,探查高句丽军队的兵力部署、作战策略以及后勤补给等情况。
同时做好出征的准备,一但前方需要支援,立马出征。”
李承乾听了凌云的分析,觉得十分有道理,说道:“伯父所言极是。打仗不能只靠一腔热血,还需要冷静的分析和周密的计划。
我们应该按照伯父所说的办,先派人去探查情报,加强边境守备,同时筹备物资,让将士们好好休整。”
然而,就在众人商议已定,准备开始行动时,又一封密报传来。
密报中称,高句丽不仅在辽东城作乱,还与百济暗中勾结,意图联合对抗大唐。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让刚刚稍有缓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杨波看着新的密报,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没想到高句丽竟然还勾结了百济,看来他们这次是铁了心要与我大唐为敌。不过,就算他们联合起来,我们大唐也不怕!”
凌云则更加谨慎,说道:“高句丽与百济联合,实力不容小觑。
我们要考虑到百济可能的支援方向和兵力,以及如何应对两国联军的协同作战。”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伯父说得对。此次高句丽与百济联合挑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首先,我大唐的情报收集工作要更加细致,务必摸清高句丽和百济的底细。
其次,边境守备要进一步加强,增派兵力,修缮防御工事。
再者,物资筹备要加快进度,确保粮草充足、兵器精良。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如何分化高句丽和百济的联盟,从内部瓦解他们的势力。”
李承乾如此说,可是成熟了不少。
喜欢大唐之混世异姓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唐之混世异姓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