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顾从卿的级别,自然没有机会与女王握手交谈,他只是随着人群远远望去,看了一眼那位身着华服、仪态端庄的君主,便安静地退到一旁,默默观察着场内的往来与交谈。
这场外交舞会最终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落幕,他回到使馆后,便又恢复了往日规律的生活节奏。
转眼到了圣诞节前一天,顾从卿此前投稿的《福尔摩斯探案》正式出版了。
清晨时分,伦敦的各大书店刚一开门,便将这本新书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封面印着精致的插画,旁边还贴着醒目的宣传海报,画面上福尔摩斯手持放大镜的剪影神秘又引人好奇。
进店的客人几乎都被这本书吸引,店员们也热情地优先推荐:“先生\/女士,看看这本新出的侦探小说吧,情节紧凑,悬念迭起,保证您会喜欢!”
本就深受大众喜爱的侦探题材,再加上到位的宣传,让这本书迅速掀起了购买热潮。
短短一天时间,销量就突破了四千本,书店里时常能听到读者讨论剧情的声音,连街头的报童都在吆喝着相关的新闻,一时间,“福尔摩斯”成了伦敦城里热议的名字。
圣诞节前的伦敦,街头挂满了冬青枝和彩球,煤气灯的光晕裹着细雪,把书店的橱窗照得暖洋洋的。
顾从卿路过皮卡迪利大街的书店时,隔着玻璃就看见《血字的研究》的海报——福尔摩斯的侧影隐在雾中,烟斗的火星亮得像寒夜里的星,下方印着那句宣传语:“伦敦从未有过这样的侦探。”
推门进去,风铃叮当作响。
店员正拿着书往推荐区摆,见有人进来,立刻笑着迎上来:“先生要找什么?
新来的《血字的研究》您一定得看看,英国侦探故事,细节绝了!”
说话间,已经把一本递了过来。
顾从卿接过书,指尖抚过暗金色的封面,心里像揣着团温吞的火。
书架旁,几个读者正捧着书站着看,有穿制服的年轻人,翻书的沙沙声里,时不时传来低低的惊叹。
傍晚去使馆收发室取信时,李同志拿着份晚报冲过来:“从卿!你看!
你的书一天卖了四千多本!报社说这是今年新人小说里最好的成绩!”
报纸的文化版用了半版篇幅写书评,标题是“雾都的新影子”。
顾从卿把报纸折好放进兜里,走出使馆时,雪下得更密了。
街角的报童正吆喝着:“来看福尔摩斯!贝克街的神探破奇案啦!”
声音裹在雪花里,飘得很远。
回到宿舍,他从抽屉里翻出《四签名》的手稿,台灯下,福尔摩斯正站在月光下分析脚印。
窗外的雪光映在纸上,仿佛为故事镀上了层银边。
英国的圣诞节有两天假期,25号和26号一过,使馆便恢复了正常办公。
27号这天,顾从卿正埋首处理手头的文件,忽然有同事进来通知:“顾秘,外面有人找你。”
他略感意外,放下笔穿上外套走出办公室,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大厅等候的身影——竟是麦克米伦出版社的主编。
顾从卿连忙快步迎上去,伸手与对方相握,脸上带着礼貌的笑意:“主编,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是书出了什么问题吗?”
一边说着,一边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将主编引向会客室,“里面坐,我给您泡杯茶。”
主编笑着摆摆手:“别紧张,不是书的问题,反倒是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他跟着顾从卿走进会客室,目光扫过室内简洁的陈设,语气里带着难掩的兴奋,“《福尔摩斯探案》的销量太惊人了,这才几天,已经加印了,书店那边催得紧,我们特意来跟你聊聊后续的计划。”
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销售报表,拍在桌上,纸张发出清脆的响声,“你自己看——8000本,圣诞节两天就售罄!
书店老板们快把我们的电话打爆了,说货架刚补上就空了,连仓库里的样书都被读者抢着买走了!”
顾从卿拿起报表,指尖划过那些不断攀升的数字,从伦敦到曼彻斯特,再到爱丁堡,红色的销量曲线像一道陡峭的山坡,刺得人眼睛发亮。
总编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滚烫的茶水似乎也没烫到他,“我们紧急召开了会议,决定加印本!
本来按计划是先加到,可现在这势头,都未必够!
印刷厂已经连夜开工,工人们都在加班赶工,就为了让新年之前能铺满全英的书店。”
他忽然凑近,声音压得低却难掩激动:“你知道吗?
昨天我在俱乐部,连平时只看严肃文学的老勋爵都在跟人讨论福尔摩斯!
他们说这侦探‘像从雾里走出来的老朋友’,还问我什么时候出下一本——顾先生,你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他轻声说,“是伦敦本身给了故事灵魂,也是你们的宣传让更多人看到了它。”
总编摆摆手,眼里带着欣赏,“谦虚是你们的美德,但才华藏不住。”
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新的合同,“这是加印的补充协议,版税按我们之前说的,提到12%——这是你应得的。
对了,下一本《四签名》写得怎么样了?
我可等不及了!”
顾从卿接过合同,“快了。”
他笑了笑,目光明亮,“新年之前,一定能给你初稿。”
顾从清指尖轻轻敲着桌面,目光落在窗外初融的雪地上,语气带着几分考量,“《四签名》的故事张力更足,但现在趁热打铁反而容易让读者审美疲劳。
不如让《血字的研究》再沉淀些时日,等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福尔摩斯下次会遇到什么案子’时,再让新故事登场。”
总编闻言眼睛一亮,伸手在桌上轻轻一拍:“就按你说的办,先让第一本书在书架上‘扎根’,等读者盼得脖子都长了,再把《四签名》抛出来,保管又是一场热潮。”
他端起茶杯抿了口,忽然想起什么,嘴角扬起得意的笑,“说起来,我们已经找了法语和德语的译者,巴黎和柏林的出版社都发来意向了——福尔摩斯可不能只在英国‘破案’。”
顾从卿颇有些意外,挑眉道,“这么迅速就传到了那边?”
欧洲还真是小啊。
他想起之前在旧书摊看到的各国侦探小说,大多只在本土流行,能跨语言传播的少之又少,“不同语言的语境差异不小,翻译时怕是要费不少功夫。”
“放心,找的都是精通双语的文学译者,”总编摆摆手,语气笃定,“我们特意叮嘱了,不仅要译文字,更要译出‘雾都的味道’——比如福尔摩斯说话时那股子倨傲又冷静的劲儿,德语得带点柏林腔的锐利,法语得藏着巴黎式的讥诮,这样读起来才地道。”
顾从卿笑了,端起茶杯与他隔空一碰,“果然是专业的,连这些细节都想到了。
我原本只想着让福尔摩斯在英国站稳脚,没想到您已经规划到了全欧洲。”
总编放下茶杯,眼里闪着商人的精明,却也藏着对作品的珍视:“好故事就该走得远些。
您想想,明年春天,巴黎的咖啡馆里,有人捧着法语版的《血字的研究》。
柏林的书店里,学生们为福尔摩斯的推理争得面红耳赤——这难道不是件了不起的事?”
他忽然压低声音,“说句私心话,我还盼着有朝一日,能看到中文版的福尔摩斯,让您的同胞也瞧瞧,这个英国侦探在异国有多受欢迎。”
这句话让顾从卿心里一动,指尖在杯沿轻轻摩挲。
“那一天应该不远。”
他望着总编,语气诚恳,“不过眼下,还是先让福尔摩斯在欧洲好好‘探案’吧。
我相信您的安排。”
总编离开时,得到了四签名的初稿承诺,脚步轻快得像是踩着弹簧。
顾从卿站在门口目送他远去,他转身回办公室,路过书架时,看到那本《血字的研究》样刊,忽然想,等将来有了中文版,一定要在扉页写上:“献给所有在不同语言里,依然相信真相与勇气的人。”
……
《福尔摩斯探案》在英国的热度持续攀升,如同一场热烈的旋风席卷了整个大英境内。
街头巷尾,无论是咖啡馆里的闲聊,还是报纸上的书评,都离不开那个头戴猎帽、手持放大镜的侦探形象。
远在国内,宋大使早已将顾从卿出书的消息详细汇报了上去。
这份来自异国的文化反响,很快在国内引起了热烈讨论。
外交部与外文局的同志们尤为关注。
外文局向来负责外国名着的翻译工作,如今有中国外交官在英国写出了如此畅销的作品,自然成了焦点。
为此,一场专门的会议应运而生,外交部的几位领导、高级官员与外文局的同志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这件事的意义。
会上,外文局局长拿起从英国寄来的样书,翻看着里面的内容,语气中满是赞许:“这本书写得确实好!
咱们这位顾从卿同志,不仅文化水平高,想象力更是丰富,逻辑思维也缜密得很。”
他抬眼看向在座的众人,加重了语气,“听说短短时间内,这本书在英国已经做到了家喻户晓,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读者都信了故事的真实性,特意跑去贝克街寻找那位侦探的住所,这反响实在难得!”
《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