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之所以选择在东安门外施饭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了解皇城内的机构就清楚了。
东安门内有一个东安里门,往北是光禄寺,光禄寺再往北就是尚膳监。明代尚膳监为内廷十二监之一,设掌印太监主管御膳烹制,下设提督光禄太监协调光禄寺食材采办,光禄寺负责备料、尚膳监负责烹调。??正因为光禄寺和尚膳监离东安门近,所以每年的清明,周皇后都会选择在此施饭。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定下了一个规矩,不允许龙子龙孙的媳妇出自宦官人家,所以周氏从小家境一般,也深谙百姓疾苦,性情质朴敦厚,不尚浮华。正是因为她的这个性情,决定了每年清明,在东华门外,邀请第一个在东安门外等候的乞丐在煤山脚下施饭,并游览煤山。
骆养性听完了崇祯帝的话后,小心翼翼道:“五爷,臣有一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你都说出来了,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崇祯帝道,“说就是了,还吞吞吐吐起来了,一年多没见,见外了?”
骆养性看了曹化淳一眼,紧张得咽了咽口水,然后像是下定决心一样,深吸了一大口气道:“回五爷,皇城东边和万岁山都没了……”
此话一出,曹化淳脸色大变,恨不得上去跟骆养性拼命!这事,他和浴光老和尚瞒着崇祯帝有半个月了,没想到骆养性这个愣头青,一句话就给交代了。哎,也怪骆养性刚回来,曹化淳来不及说。
曹化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奴婢罪该万死!也是怕五爷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寝食难安,故而隐瞒了下来!”
崇祯帝一脸茫然,什么东皇城没了,什么万岁山没了,到底怎么回事?
崇祯帝问道:“莫不是王二麻子把皇城拆了一半?可是万岁山,可是万岁山是一座山啊!朕知道愚公移山,可那都是神话传说啊!”
“五爷,是这么回事。”曹化淳擦着头上的汗,不敢抬头,“您还记得周道登这个人吗?”
“周道登,朕怎么不记得?”崇祯帝回忆道,“虽然他总闹笑话,但总体来说,是个老实持重的人,他前两年致仕回家了。”
“就是这个前两年致仕回家的周道登,在致仕之前,和胡中官代表朝廷跟鸿和借贷,签了一个契约。”曹化淳低头解释道,“当时朝廷为了解决辽东,宁远兵变缺银六十万两,又加上当时毛文龙索要的八十万两,一共一百四十万两……”
“哦,这事啊!”崇祯帝一拍脑门,“我想起来了!当时周道登和胡中官办得不错,管鸿和借贷,解决了,朕除了承诺拿府台、道台的官缺抵押外,还抵押了一处房产呢,就是信王府。”
“是,五爷的记忆力确实不错。”曹化淳此刻也不忘奉承一句,“可是周道登和胡中官二人拿回来的契约却是,却是,皇家物事抵押,不限于大明崇祯皇帝原信王府邸一处……”
“大胆!”崇祯帝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里的茶水,撒了一半,“这周道登和胡中官怎么能如此做事!这不是阳奉阴违吗?居然拿朕的祖产当儿戏!这两个人何在!”
骆养性也跪下道:“回五爷,这两人都死了!朝廷为此事特意发了邸报,周道登在老家今年初病逝,胡中官半个月前被王老公砍了脑袋。”
“王承恩做得好!”崇祯帝胸前一起一伏,“倒是便宜了周道登这个老东西!不过为什么王二麻子不跟鸿和理论?”
“回五爷,这不能怪王二麻子,他也不知道前因后果,所以就稀里糊涂地把皇城东边和万岁山抵押给了鸿和,而且还给了不少官缺,这才算补上了这次的窟窿。”
“这次?”崇祯帝听出了曹化淳话里有话,“你的意思是窟窿还没补全?”
“正是。”曹化淳偷眼看了看崇祯帝,“但好在,好在,好在世人都说皇家有债必偿,说话算数,又加上……”
“又加上洪承畴剿灭了流寇,朝廷声望空前。”骆养性补充道。
曹化淳暼了一眼骆养性,这孙子专挑好的说。
曹化淳继续道:“其实鸿和已经退一步了,毕竟我们皇家威严是有的,上一次抵押的是六扇门的房产……”
“这个朕知道。”崇祯帝打断道,“都起来吧,这不是你们的错,要怪就怪周道登无能,胡中官糊涂。好在朕没选错人,用了王二麻子,进而洪承畴剿灭了流寇,朕偶尔出寺,走在街上,听到的也都是百姓对朕的赞赏。好在这皇产没白抵押,剿灭了流寇。剿灭了流寇,朝廷就会省出一大笔银子,至于抵押的皇产,等补上窟窿后会慢慢还清的。”
崇祯帝的心态倒是不错。
喜欢山水行记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山水行记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