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最深处的试验区,灯火彻夜不熄。皇城司的守卫增加了一倍,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所有进出物料受到最严格的盘查。冷锋甚至调来了懂得工匠技艺的暗卫,名义上是协助,实则是更严密的监控。
试验的危险性急剧增加。“震天雷”小组第一次试爆封装铁壳时,因为铁壳厚度不均,爆炸破片四溅,险些伤及人员。
“火药抛射”小组更是屡屡受挫,不是投掷过程中炸药包提前解体,就是落地后成了哑弹。
压力与挫折几乎要将人压垮。墨恒因为连续熬夜计算抛物线和解构受力,眼前阵阵发黑。
赵青川在一次检查引信时,因为精神过度紧绷,手抖导致小规模燃爆,虽未受伤,却吓出了一身冷汗。
但没有人退缩。叶明几乎住在了工坊,眼睛布满血丝,亲自检查每一个环节,调整每一个参数。
他将自己前世所有关于黑火药应用的模糊记忆都挖掘出来,结合这个时代所能提供的材料和技术,进行着疯狂的尝试。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废弃的铁壳、碎裂的陶罐、燃烧过的引信残骸堆满了角落。
转机出现在第二十天深夜。“震天雷”小组终于找到了铁壳铸造与药量配比的最佳平衡点。
一枚人头大小的铸铁圆球被小心翼翼放入特制的投掷网兜中,由臂力最强的石柱,在加固的掩体后,奋力掷向百步外的模拟土墙。
引信在空中嗤嗤燃烧,划出一道绝望的弧线。
“轰!!!”
一声远比信号火箭沉闷、却更具破坏力的巨响猛然炸开!土墙被炸开一个巨大的缺口,碎裂的铁壳破片深深嵌入后方的木靶之中,威力惊人!
“成了!!”石柱从掩体后跳出,激动得满脸通红。虽然投掷距离和精度还有待提升,但这证明“震天雷”的思路是可行的!
几乎在同一夜,“火药抛射”小组也取得了突破。
墨恒和赵青川改进了承载炸药包的“吊篮”结构,并设计了一种利用坠落惯性触发的“碰炸引信”。
当一架经过加固的床弩将重达三十斤的炸药包成功抛射至两百步外,并准确触地爆炸,将地面炸出一个深坑时,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唯有叶明负责的“手持管状火器”进展缓慢。
材料的限制、闭气性问题、以及最关键的发射药与弹丸的匹配,都困扰着他。
他不得不暂时将其列为长期项目,集中精力完善前两种相对成熟的技术。
第二十五日,叶明带着三枚定型(相对而言)的“震天雷”和一个成功的“床弩抛射炸药包”演示模型,再次入宫面圣。
御苑之内,皇帝、太子、兵部尚书及几位军方重臣亲自观演。
当“震天雷”那恐怖的破片杀伤效果和“床弩抛射炸药包”那撼天动地的破坏力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即便是见惯了沙场惨烈的老将,也为之色变!
“此等利器……此等利器!”一位老将军激动得胡须颤抖,“若用于守城,何惧敌军蚁附?若用于攻坚,何愁坚城不破?!”
兵部尚书亦是目光灼灼:“陛下!有此物在,我军战力可倍增!”
皇帝看着那兀自冒着青烟的炸点和碎裂的木石,眼中终于露出了自得知泄密以来第一丝真正的亮光。
他看向形容憔悴却目光坚定的叶明,沉声道:“叶卿,辛苦了!此二物,可能即刻量产?可能送往北境?”
叶明拱手,实话实说:“回陛下,‘震天雷’结构相对简单,若集中工匠,可小批量赶制。‘床弩抛射炸药包’需对现有床弩进行改装,并训练操作手,需稍费时日。臣已整理出制造流程与注意事项,可交由军器监及可靠匠坊同步进行。只是……此二物皆危险异常,运输、储存、使用,需制定严格章程,选派胆大心细之人负责!”
“准!”皇帝毫不犹豫,“太子,兵部,即刻会同格物院,拟定生产、运输、操典!十日内,朕要看到第一批‘震天雷’启运前往北境!叶卿,格物院继续改进,并全力生产关键部件!”
“臣,领旨!”
走出御苑,叶明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一个月的生死竞速,他们终于抢在北狄可能大规模应用“天雷”之前,拿出了初步的应对之策。
然而,他心中并无多少轻松。火药这只猛兽,已经被他们亲手从笼中放出,投向战场。
它所带来的,究竟是救国的希望,还是更惨烈的杀戮?而北狄那边,他们的“天雷”,又发展到了何种地步?
格物院拼尽全力,赢得了第一阶段的时间。但真正的考验,将在那北境的风雪与血火中,见分晓。
叶明握紧了拳头,他知道,格物院的命运,乃至大雍的国运,都已与这声声“惊雷”,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