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永王于江淮骤然举兵,朝廷一时竟无可用之师。
李嗣升在万般无奈之下,唯有将希望寄托于驻守长安的潼关军,作为妥协,他不得不应允了长安提出的为前太子李瑛平反一事。
待潼关军千里奔袭江淮,迅速平定永王之乱后,李嗣升见长安迟迟不率军北归,遂下令重查前太子谋逆一案
事情很好查证,不过几日便还了逝者清白,平反的诏书中明明白白写着,前太子李瑛是遭奸人构陷,,被离间了与太上皇的父子之情,今既查明真相,特为其正名,恢复其太子封号,同时还捎带着废绝了武惠妃的皇后祭享。
诏书颁布之时,李嗣升原本还担心正值声望鼎盛的长安会出言反对,谁知等了又等,竟未等到只字片语的奏疏。
他尚未来得及安心,便接连收到长安连克汴州、虎牢关与洛阳的捷报。
当时李嗣升才意识到,长安之所以对诏书中只字未提她作为前太子遗孤的身份保持沉默,就是在等收复东都的大功,乃至于彻底消灭安贼之乱的功勋。
可即使他有千万般不情愿,太上皇还京之日,百姓们于城门口的那通哭诉也逼得他不得不下令尽快平叛。
如今叛乱既息,长安立下不世之功,更不要提前线传来的密报数次提到她的麾下有精兵神器。
这样一个手握重兵,怀有利器,且还占据着大义名分之人,李嗣升是绝对无法坐等她安然返京的。
封赏旨意最后的那句单独召长安回京,是在李静忠的力劝下添上的,李静忠当日所言犹在耳畔:“圣人,此人有功高盖主之嫌,也有颠覆社稷之能,不能等闲视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先下手为强,总好过来日受她胁迫!”
李嗣升回想着和长安为数不多的见面,的确感受不到对方一丝一毫对君上的忠诚,于是咬着牙下了令,且还让李静忠派人埋伏在长安回京的必经之路上,。
他想的是,只要人死了,哪怕事后他亲自去坟前祭拜都可以。
可千算万算,却没算到长安竟不按常理出牌。
她没有折返洛阳再循常路进京,反而绕道潼关,星夜兼程,竟如此之快便抵达了京城。
更让李嗣升措手不及的是,太上皇一听闻长安进京的消息,当即下旨设宴,召集群臣作陪,这分明是要当众保下她的架势。
李嗣升在大明宫听到消息后,心里一急这才匆忙赶来,甚至都没有时间召李静忠前来商议。
等到了席间,再听着太上皇的挤兑,看着太上皇同长安毫不避讳的亲近,以及长安眼中似有若无的讥讽,顿时热血上头,愤然出声指责,恨不得立时锁拿了长安。
在责问长安之前,李嗣升想过很多种可能,或许跪满了求情的臣子,或许太上皇发怒,或许长安会主动上交兵权。
独独没想到,太上皇会说出这番话。
太上皇扔下一句惊雷后,仿佛未觉殿内陡然凝滞的气氛,满面悲戚道:“她是朕的孙女,也是嗣谦留在世上唯一的血脉了。”
李嗣升霍然起身:“父皇!”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惊怒和难以置信,死死盯着静坐一旁的长安,只见后者居然是一副惊讶之色,仿佛也是刚刚知道这惊天秘闻,顿时气的笑出了声。
太上皇却没理会他的失态,只是抬手拍了拍长安,那动作里的怜惜与珍视,让满殿朝臣都心头一震。
最先回过神来的还是太上皇的铁杆,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臣猛地站起身,朝太上皇深深一揖,话音未落便已带了哽咽:“此乃天大的喜讯!瑛太子仁厚宽爱,当年主持赈灾时曾亲赴关中田间与农人同劳作,赤子之心老臣至今难忘,如今殿下血脉尚存,还为我大唐立下不世之功,真是上天庇佑我煌煌大唐啊!”
这话像是一粒石子投入湖面,荡起的涟漪层层向外扩去,其余几位老臣纷纷起身,有的抹着眼角,有的声音颤抖,纷纷开始怀念和歌颂前太子瑛的美德,顺道也夸上了长安。
“瑛太子当年力主轻徭薄赋,多少百姓因此得以存活,如今长安率军平叛,连克数城,那份勇毅果决分明有先祖太宗的风范!”
附和之声此起彼伏,殿内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竟被这股怀旧与欣喜的情绪冲淡了大半。
李嗣升脸色铁青地坐在原地,唇色泛白。
他身后的近臣见状,立刻上前一步高声道:“诸位大人稍安勿躁!皇室血脉何等贵重,关乎社稷根基,万不可仅凭一言便定夺,前太子殿下的子嗣当年已有定论,如今突然冒出一位遗孤,若无确凿凭证恐难服众,更恐有人借故攀附皇室,扰乱纲常!”
如冷水般浇下的一番话,让喧闹的大殿又安静了下来。
此人自知一旦开口,自己必会成为众矢之的,可圣人对他倚重非常,他不能坐视君上陷入此等难堪的境地,于是顶着满殿或不善或质疑的目光,硬着头皮看向长安:“将军,太上皇说你是前太子遗孤,可有信物为证?或是当年知情的旧人佐证?此事非同小可,还请你当面说清,以安朝野之心。”
所有人的目光又瞬间聚焦在长安身上,连太上皇都微微侧目,似乎在等待她的回应。
李嗣升也松了口气,他倒要看看,连他派人去安西都没翻出来的证人证物,长安现在能拿出什么佐证。
又重回风暴中心的长安,此时却倍感遗憾,既遗憾发财看不到她的精湛演技,又遗憾自己听不到发财的精彩点评。
于是众人就见长安将一直攥在手中的参汤碗放下,慢慢的抬起头,脸上是骤然得知身世的无措,五分茫然,三分意外,两分伤心,一双清亮的眼眸睁得大大的,瞬间盈满泪水。
长安强忍悲伤道:“关于我的身世,我同诸位一样也是方才得知,在此之前,我只知自己是孤女,承蒙军中袍泽扶持,凭战功走到今日。”
她顿了顿,又极其伤感道:“太上皇说我是前太子遗孤,是瑛殿下现存的唯一血脉,我自然感念天恩,可若说凭证,我实在拿不出来,毕竟我也不能未卜先知,为了向你们证明身世提前备好什么信物。”
“毕竟,我自幼父母双亡,家无恒产,身无长物,唯有一枚玉佩,还是成年后旧识所赠,道是我父生前遗留之物,权当让我有个思亲慰藉……”
长安一向刚强,又是众人眼中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此时强忍眼泪,言语中满是对亲人早逝和自己作为孤女长大的酸楚,引得众人心中也泛起了涩意。
这还没完,长安又起身离开紧挨太上皇的座位,“此事从头到尾皆是太上皇亲口所言,大人要凭证,诸位大人要说法,理应向上皇请教才是,我一个刚刚知晓身世之人,又能说清什么呢?”
李嗣升刚松下的那口气瞬间又提了上来,他没想到长安如此伶牙俐齿,三言两语便将难题踢了出去,此刻他只恨李静忠还不来,不能在殿前与之辩驳。
不只是李嗣升心中愤懑,太上皇也露出了不豫之色,他端起一旁的茶杯抿了一口,慢悠悠道:“卿家是不信朕的话?当年瑛儿遭难,朕心有愧疚,得知他尚有遗腹子,便暗中派人将那侍妾送出去,托付给远在安西的太子故交抚养。”
“这些年朕一直暗中照拂,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让她认祖归宗,如今她立下大功,正是上天给朕弥补过错的机会,何来凭证一说?”
“臣不敢质疑太上皇!只是臣忧心社稷,唯恐有人钻了空子……”
“够了!”太上皇放下茶杯,语气陡然转沉,“长安的身世,朕以大唐天子的名义作保,绝无半分虚假,否则来日朕愧见祖宗。”
御座上的威严扑面而来,李嗣升的近臣趴在地上,再也不敢多言。
而李嗣升坐在那里,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他看着太上皇三言两语敲定了长安的身世,看着长安眼中明晃晃的笑意,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今日这场宫宴,他从一开始就输了。
李嗣升不知道长安刚刚进京,而兴庆宫也一直在监视下,这俩人是何时搅到一起去,又是何时商量好要借宴会演这一出好戏的。
他只知道,太上皇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宣告长安身世,不要说是老来多梦,梦见枉死的前太子后心怀愧疚,这其中一定还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于是李嗣升强压着心中的不安,朝身后的内侍使了个眼色,示意对方再去宫门口等着李静忠。
不去管悄悄溜出去的内侍,太上皇看向殿中的宗正卿和宗正少卿,“你们都在,正好为朕做个见证。”
宗正卿二人连忙出列躬身,“臣在。”
“当年瑛儿蒙冤,事后朕虽痛心却为时已晚,”太上皇语气沉痛,字字清晰,“这些年朕暗中查证,早已确认长安身份无误,今日当着众位爱卿的面,朕正式认回这位皇孙女,着宗正寺即刻将其录入皇室族谱,序齿玉牒。”
太上皇是退居兴庆宫了,但他依旧是李唐皇室这一大家子的族长,宗正卿自然不敢迟疑,当即应道:“臣遵旨,即刻办理。”
说罢便命随身属官去取族谱与皇室玉牒,就在这大殿之上,于众目睽睽之下,当场研墨执笔,将李长安之名郑重录入宗谱,位列前太子李瑛一脉之下,明确标注其为“遗孤,认祖归宗,功在社稷”。
整个过程迅捷而公开,彻底坐实了长安的皇室身份。
太上皇又看向中书省的官员:“传朕旨意,将长安的身世昭告天下,明证其为前太子遗孤,朕之皇孙女的身份,表彰其平叛大功,晋封公主,食邑三千户。”
来赴宴的中书省官员即刻领命拟诏,很快就写完了诏书。
如若只是当着众人的面认下长安,李嗣升或许还能劝自己再忍忍,可如此迅速将其录入玉蝶,又晋封公主,还给了三千户的食邑!
这大大超出李嗣升的接受范围,要知道当下公主的常规食邑大都在几百户,亲王也才千户。
食邑三千,是要效仿当年武皇对太平公主的厚爱?
所以太上皇是打定了主意,要扶持长安做争权涉政的公主,让他成为朝堂上的孤家寡人。
“父皇!”李嗣升终于忍无可忍,猛地拍案而起,脸色涨得通红。
“您怎能如此草率!长安身份未经详查,仅凭一面之词便录入族谱,昭告天下,这置皇室纲纪于何地?又置儿臣这个天子于何地?”
前太子的遗孤,手握重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嗣升愤怒上头,有些口不择言:“今日封赏她食邑三千,来日岂不是还要让她做镇国公主!父皇是老糊涂了吗?”
他的质问中带着些许颤音,是被极力压抑的愤怒,“您今日此举,究竟是何意?”
面对着儿子的失态,太上皇从容依旧,放下茶杯缓缓道:“嗣升,你这话就错了,长安平叛有功,百姓对其赞誉有加,如今她是前太子遗孤的身份传开,正是向天下人证明我大唐皇室忠良不绝,先祖庇佑,是安抚民心之举,何谈草率?”
李嗣升失笑:“安抚民心?”
“民心因何生乱,父皇难道不知么?”
“若不是您偏宠贵妃,宠信奸臣,江山社稷何至遭此劫难?”
话是实话,但身为人子,如此大剌剌的指责君父,还是让殿内众人都惶恐不已。
太上皇却没有动怒,而是面露唏嘘,“你这话倒也没说错,当年朕错信奸臣,才让安贼有了可乘之机,陷万民于水火,这也是朕日夜揪心难熬之处。”
他话音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殿沉默的臣子,“正因为深知自己失德,无力再担起天下重担,朕才将万里江山托付于你,避居蜀中,哪怕回京后也退到了兴庆宫,盼你能拨乱反正,安抚苍生。”
“可是你扪心自问,你真的让百姓们都过上太平安康的日子了吗?”
“你当真将这数万黎民都放在心间了吗?”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快穿:女主就要活着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快穿:女主就要活着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