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犒赏军民稳人心
陈仓城的朝阳比往日更显温暖,昨夜的厮杀痕迹尚未完全抹去,城墙上的血迹已被晨露浸润成深褐色,可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战前的紧绷,而是一种劫后余生的踏实。中军帐外的空地上,临时搭建的长棚下飘着米粥与肉干的香气,霍弋正带着士兵们给守城的将士和民团成员分发早饭,每一个接过食器的人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疲惫,却又透着几分打赢硬仗的舒展。
姜维穿着一身半旧的铠甲,铠甲上还沾着昨日的尘土,他没有先回帐中歇息,而是沿着长棚一路走过去,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或陌生的脸。走到棚子尽头时,他看见老丈和他的两个儿子正蹲在墙角喝粥,老丈的袖口磨破了,露出胳膊上一块新添的擦伤,想必是昨日帮着搬运滚木时蹭到的。
“老丈,伤口可曾上过药?”姜维脚步顿住,轻声问道。
老丈抬起头,见是姜维,连忙放下碗想要起身,姜维伸手按住了他的肩膀:“不必多礼,坐着说话就好。”他目光落在老丈的擦伤上,“这点小伤不算啥,昨日城墙上那么多将士流的血才叫多,我这点皮外伤,擦点草药就好了。”老丈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医帐,“诸葛将军派来的医官早上刚给我换过药,不碍事。”
老丈的大儿子放下碗,抹了把嘴说道:“姜将军,昨日魏军攻得那么猛,我还以为咱们守不住了,没想到最后援军一到,那些魏狗跑得比兔子还快!”旁边几个正在吃饭的民团成员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附和着说:“可不是嘛!当时我在西门,眼看着魏军都快爬上城墙了,姜将军带着预备队一上来,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打下去了!”
姜维笑了笑,对着众人说道:“守住陈仓,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所有人一起拼出来的。你们这些日子跟着士兵们一起加固城墙、搬运物资,甚至上城墙和魏军拼杀,没有你们,陈仓城守不住。”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今日起,城内会给所有参与守城的百姓分发粮食和布匹,凡是在守城中立了功的,不管是将士还是百姓,都有赏!”
人群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呼,一个年轻的民团成员王小二举着碗喊道:“姜将军,我们不要赏!只要能守住家园,让魏军不敢再来欺负我们,比啥都强!”他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跟着点头,七嘴八舌地说:“是啊将军,我们守的是自己的家,不用赏!”
姜维心中一暖,他知道这些百姓的淳朴,也更清楚要让人心安定,不能只靠热血。他对着众人说道:“赏是朝廷的规矩,也是对大家功劳的认可。但我知道,大家最想要的是安稳日子。接下来我们会加强陈仓的防守,让魏军再也不敢轻易来犯,也会帮着大家修补被战火损坏的房屋,让日子尽快好起来。”
正说着,诸葛瞻和霍弋走了过来,诸葛瞻手里拿着一本册子,笑着对姜维说:“伯约,城内百姓的伤亡和房屋损坏情况已经统计得差不多了,伤兵的救治也在有序进行,医官说大部分轻伤的将士再过几日就能重新上城墙了。”霍弋补充道:“粮草和物资的清点也已完成,加上祁山堡和汉中运来的,现在城内有八万石粮食,兵器和箭矢也足够支撑三次大规模的防守战。”
姜维点了点头,对着两人说道:“百姓的房屋修补要尽快动工,让霍弋你调派一部分工匠过去帮忙,所需的木材和砖瓦从军中储备里先挪用,后续再从汉中调运补充。伤兵的救治是重中之重,告诉医官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将士们的性命,药材不够就立刻派人去汉中催运。”两人齐声应下,转身去安排事务。
姜维继续沿着街道往前走,路过一处被战火熏黑的民房时,看见几个士兵正在帮着房主清理废墟。房主是个中年妇人,丈夫在前几日的战斗中帮着搬运滚木时被魏军的流箭射中,不幸身亡,此刻她正红着眼眶,一边收拾着残存的家具,一边和士兵们道谢。姜维走上前,对着妇人说道:“大嫂,你丈夫是为了守护陈仓而死,朝廷会给你发放抚恤金,后续的生活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去找诸葛将军,我们一定会帮你解决。”
妇人转过身,对着姜维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姜将军,多谢蜀军的将士们。我丈夫走的时候说,能为守住家园出一份力,他不后悔。我也不后悔,只要你们能守住陈仓,我丈夫的血就没白流。”姜维看着妇人眼中的坚定,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百姓,蜀汉的根基才不至于轻易动摇。
回到中军帐时,张翼、王平、张嶷和马岱已经在帐中等候。几人见姜维进来,纷纷起身见礼,姜维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随后说道:“今日召集各位前来,一是商议犒赏军民的具体事宜,二是聊聊接下来的防守和北伐的准备。”他看向张翼,“伯恭,你经验丰富,你先说说犒赏的方案该如何制定?”
张翼沉吟片刻,说道:“我认为犒赏应当分等级,将士们按照杀敌数量和立功情况来定,百姓则按照参与守城的时长和贡献来分。对于牺牲的将士和百姓,除了抚恤金,还要为他们立碑纪念,让后人记住他们的功劳。另外,城内的工匠和医官们也辛苦了,应当给予额外的赏赐,激励他们后续更好地为军队服务。”
王平赞同道:“张将军说得有理,立碑纪念很有必要,这样既能告慰死者,也能激励生者。我建议在城门口修建一座忠烈祠,将牺牲的将士和百姓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让后人瞻仰。”马岱补充道:“犒赏的物资要尽快发放到位,不能拖延,否则会影响军民的士气。粮食和布匹可以直接发放,金银则按照等级折算,由各营将领统一领取后分发给手下的士兵。”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制定出了详细的犒赏方案。姜维见方案已定,便让张翼和霍弋负责具体的执行,随后话锋一转,说道:“现在援军已到,陈仓的防守压力大大减轻,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邓艾和钟会虽然暂时撤退,但他们必然还在附近虎视眈眈,说不定很快就会卷土重来。另外,我们也要开始为北伐做准备了,陈仓是北伐的重要据点,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张嶷说道:“伯约说得对,邓艾和钟会都是曹魏的名将,不会轻易放弃陈仓。我建议派一支斥候队,密切关注魏军的动向,同时加强陈仓周边的巡逻,防止魏军的小股部队偷袭。至于北伐的准备,我们目前的兵力有五万余人,若是再从汉中调派一部分,应该能凑够八万大军,足够发起一次小规模的北伐了。”
姜维摇了摇头:“八万大军虽然不少,但曹魏在关中的兵力有十几万,我们若是贸然发起北伐,胜算不大。而且现在蜀汉的国力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北伐,我们需要先休养生息,积累足够的粮草和物资,同时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另外,我们还要和西羌部落保持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这样北伐时才能多一份助力。”
众人纷纷点头,都认可姜维的看法。随后,几人又详细商议了防守的部署和北伐的准备计划,直到正午时分才散去。
午后,犒赏的物资开始陆续发放,中军帐外的空地上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士兵们和百姓们脸上都带着笑容,有序地领取着属于自己的赏赐。姜维站在帐外,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只有让军民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他们才会更加坚定地支持蜀汉,支持北伐大业。
傍晚时分,拓跋烈和吴班带着巡逻队回到了城内。拓跋烈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一进中军帐就喊道:“姐夫,我们在陈仓周边巡逻时,发现魏军的营寨已经向后撤退了三十里,看起来像是在休整,不过他们的斥候活动得很频繁,估计是在打探我们的动静。”吴班补充道:“我们还在魏军撤退的路上发现了不少丢弃的兵器和粮草,看来他们昨日的损失不小。”
姜维点了点头:“邓艾和钟会撤退,一是因为我们的援军赶到,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损失太大,需要时间休整。不过他们肯定不会就此罢休,我们一定要加强警惕,不能给他们可乘之机。你们继续加强巡逻,密切关注魏军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禀报。”两人齐声应下,转身离去。
夜幕降临,陈仓城内的灯火渐渐亮起,街道上偶尔能看到巡逻的士兵和归家的百姓。姜维站在中军帐外,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守住陈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北伐大业,任重而道远,但他绝不会放弃,一定会坚守到底,不辜负先帝和诸葛丞相的期望。
第二折 密议北伐定方略
夜色渐深,陈仓城的喧嚣渐渐褪去,只有城墙上的火把还在风中摇曳,映照着士兵们挺拔的身影。中军帐内,烛火通明,姜维、张翼、王平、张嶷、马岱、诸葛瞻、拓跋烈七人围坐在案前,案上摆放着一张详细的关中地形图,气氛严肃而凝重。
“今日召集各位前来,是想和大家详细商议北伐的具体方略。”姜维率先开口,目光扫过众人,“陈仓已稳,援军也已抵达,现在是时候开始筹备北伐了。不过曹魏在关中的兵力雄厚,我们不能贸然行事,必须制定出周密的计划。”
张翼拿起案上的毛笔,在地形图上圈出了几个地点,说道:“关中地区地势平坦,易守难攻,曹魏在长安、雍城、郿县等地都驻扎了重兵,尤其是长安,作为曹魏在关中的军事重镇,兵力不下五万。我们若是想要北伐,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破曹魏的防线。”
王平接过话茬:“我认为,我们可以先从雍城入手。雍城位于陈仓的东北方向,距离陈仓约一百里,是曹魏连接长安和陇西的重要据点,但其兵力相对薄弱,只有一万余人。若是我们能一举攻克雍城,就能切断曹魏陇西和关中的联系,为后续的北伐打开通道。”
马岱摇了摇头:“雍城虽然兵力薄弱,但城池坚固,而且距离长安较近,一旦我们攻打雍城,长安的魏军必然会出兵增援,到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我建议,先派一支小股部队,对郿县进行骚扰,吸引曹魏的注意力,然后再派主力部队攻打雍城,这样或许能减少阻力。”
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时间帐内争论不休。诸葛瞻一直沉默着,此时他抬起头,说道:“各位将军说得都有道理,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粮草的运输。北伐路途遥远,粮草的运输是重中之重,若是粮草供应不上,就算我们能攻克城池,也无法长久坚守。我建议,先在陈仓周边修建粮仓和驿站,打通陈仓到祁山堡、汉中的粮道,确保粮草能够及时供应。”
姜维点了点头:“孔明说得对,粮草是北伐的根基,必须优先解决。霍弋已经在安排加固粮道的事情了,接下来还要在陈仓到雍城的沿途设置隐蔽的粮草中转站,防止曹魏的骑兵偷袭粮道。另外,我们还要和西羌部落加强联系,拓跋首领,此事就交给你了。”
拓跋烈立刻起身抱拳道:“姐夫放心,我明日就派亲信前往西羌部落,和阿莱娜首领商议,让他们派一支骑兵协助我们保护粮道,同时也请他们帮忙筹集一些粮草和马匹。西羌部落和曹魏向来不和,他们肯定会愿意和我们合作。”
姜维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除了粮草和兵力部署,我们还要制定出详细的作战计划。我打算将大军分为三路,一路由王平将军率领,驻守陈仓,确保后方的安全;一路由张嶷将军率领,攻打雍城,吸引曹魏的注意力;另一路由我亲自率领,作为主力部队,趁曹魏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雍城时,突袭郿县,然后再和张嶷将军的部队汇合,攻打长安。”
张嶷皱了皱眉:“伯约,攻打雍城的任务并不轻松,曹魏的援军一旦赶到,我恐怕难以支撑。不如让马岱将军率领一支骑兵,在雍城和长安之间的必经之路上设伏,阻击曹魏的援军,这样我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攻克雍城。”
马岱立刻说道:“我愿意率领骑兵前往设伏,保证不让长安的援军轻易赶到雍城。”
姜维思考片刻,说道:“好,就按照你们说的办。马岱将军率领五千骑兵,在雍城以东的山谷中设伏,阻击长安的援军;张嶷将军率领一万五千大军,攻打雍城;我率领两万大军,突袭郿县;剩下的兵力由张翼将军和诸葛瞻率领,驻守陈仓和粮道,随时准备支援各路人马。”
众人纷纷点头,都认可这个作战计划。随后,姜维又对各路人马的具体任务和行军路线进行了详细的安排,直到深夜,众人才散去。
第二天一早,拓跋烈就派亲信前往西羌部落,同时,马岱也率领五千骑兵,朝着雍城以东的山谷出发。张嶷则开始整顿军队,准备攻打雍城。陈仓城内,一片繁忙的景象,士兵们都在为北伐做着最后的准备,擦拭兵器、整理铠甲、搬运粮草,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和坚定。
姜维站在城墙上,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十分感慨。他知道,这次北伐是蜀汉的希望,若是能够成功,就能扭转蜀汉的颓势,为蜀汉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但他也清楚,这次北伐的风险很大,曹魏的兵力远胜于蜀汉,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
正在这时,诸葛瞻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封书信,笑着对姜维说:“伯约,蒋琬大人从汉中传来书信,说他已经筹集了五万石粮食和大量的兵器,不日就会运到陈仓。另外,他还说会派两万大军前来支援我们,让我们放心北伐。”
姜维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蒋琬的支援,无疑给北伐增加了更多的胜算。他对着诸葛瞻说道:“蒋琬大人想得很周到,有了这些粮草和援军,我们北伐的底气就更足了。你立刻安排人去迎接粮草和援军,同时告诉霍弋,让他做好粮草的储存和分配工作。”
诸葛瞻应下,转身离去。姜维继续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群山,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众将士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攻克难关,完成北伐大业。
几天后,西羌部落的回信传来,阿莱娜首领表示愿意派三千骑兵协助蜀汉保护粮道,同时还会提供一万石粮食和两千匹战马。马岱也派人传来消息,说他已经在雍城以东的山谷中设好了埋伏,一切准备就绪。张嶷的大军也已经整顿完毕,随时可以出发攻打雍城。
蒋琬派来的粮草和援军也陆续抵达了陈仓,城内的兵力达到了七万余人,粮草和物资也十分充足。姜维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召集众将领,宣布北伐开始。
“诸位将军,北伐大业,今日正式开始!”姜维站在中军帐的指挥台上,目光坚定地望着众将领,“我们肩负着先帝和诸葛丞相的期望,肩负着蜀汉百姓的希望,一定要攻克关中,为蜀汉开辟新的疆土!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众将领纷纷起身,举起手中的兵器,高声呐喊:“北伐必胜!蜀汉必胜!”
呐喊声震彻云霄,回荡在陈仓城的上空。随后,各路人马按照预定的计划,陆续出发。张嶷率领一万五千大军,朝着雍城的方向前进;马岱率领五千骑兵,已经在雍城以东的山谷中做好了准备;姜维则率领两万大军,悄悄地朝着郿县的方向进发。
陈仓城内,张翼和诸葛瞻率领剩下的兵力,坚守着城池和粮道,等待着前方的捷报。城墙上的蜀军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为北伐的将士们加油助威。
姜维率领的主力部队,沿着隐蔽的山路前进,一路上避开了曹魏的斥候。几天后,大军抵达了郿县附近的山林中。姜维下令大军在山林中隐蔽休息,同时派斥候前往郿县探查军情。
傍晚时分,斥候回来禀报:“将军,郿县的魏军兵力约有一万余人,守城的将领是曹魏的偏将军王双。王双此人勇猛善战,但性格鲁莽,目前郿县的防守比较松懈,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动向。”
姜维点了点头,心中有了计策。他对着身边的将领说道:“王双鲁莽,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诱敌出城,然后将其歼灭,再趁机攻克郿县。今晚三更,派一支小股部队,假装攻打郿县的东门,吸引王双的注意力,然后我率领主力部队,在东门城外的山谷中设伏,等王双率领大军出城追击时,我们就发动突袭,一举歼灭他们。”
将领们纷纷点头,立刻下去安排。深夜,郿县的东门城外,突然响起了一阵喊杀声,蜀军的小股部队开始攻打东门。王双听到动静,果然如姜维所料,率领一万大军,打开城门,朝着蜀军的小股部队追去。
蜀军的小股部队见王双上钩,立刻朝着山谷的方向撤退。王双率领大军紧追不舍,很快就进入了姜维设下的埋伏圈。
“放箭!”姜维高声下令。
山谷两侧的蜀军立刻松开弓弦,箭矢如暴雨般朝着魏军射去。魏军顿时乱作一团,王双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埋伏,想要下令撤退,但已经来不及了。
姜维率领主力部队从山谷两侧冲了出来,与魏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蜀军的士兵们个个勇猛善战,魏军的士兵们在突如其来的袭击下,毫无还手之力。王双虽然勇猛,但寡不敌众,最终被姜维斩杀。
斩杀王双后,蜀军士气大振,朝着郿县的方向进军。此时的郿县,防守空虚,蜀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郿县。
攻克郿县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雍城,张嶷得知后,立刻下令加紧攻打雍城。雍城的魏军见郿县已经被攻克,士气大跌,防守也变得更加薄弱。张嶷率领大军趁机发起猛攻,很快就攻克了雍城。
攻克雍城和郿县后,姜维和张嶷的部队汇合,朝着长安的方向前进。此时的长安,已经得知了雍城和郿县被攻克的消息,守将钟会立刻下令加强防守,同时派人向洛阳求援。
姜维和张嶷的大军抵达长安城外后,并没有立刻发起进攻,而是在城外安营扎寨,等待后续的援军和粮草。他们知道,长安是曹魏在关中的重镇,兵力雄厚,想要攻克长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陈仓城内,张翼和诸葛瞻得知雍城和郿县被攻克的消息后,都十分高兴。他们立刻派人将消息传到汉中,同时加紧筹集粮草和物资,支援前方的大军。
北伐的第一步已经取得了胜利,但姜维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们。他站在长安城外的营寨中,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攻克长安,完成北伐大业,不辜负先帝和诸葛丞相的期望。
第三折 西羌援军助北伐
长安城外的蜀军大营,旌旗招展,士兵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攻城前的准备。姜维站在营寨的了望塔上,手中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长安城的防守布局。城墙上的魏军士兵们来回走动,城门口摆放着拒马和撞车,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守准备。
“伯约,西羌的援军到了!”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姜维转过身,看到拓跋烈正带着一位身着西羌服饰的女子朝着了望塔走来。女子身姿挺拔,腰间挎着一把弯刀,脸上带着几分英气,正是西羌部落的首领阿莱娜。
姜维立刻走下了望塔,对着阿莱娜抱拳说道:“阿莱娜首领,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此次北伐,多谢你率领西羌骑兵前来支援。”
阿莱娜微微一笑,回礼道:“姜将军客气了。西羌和蜀汉向来是盟友,曹魏对我西羌部落也多有欺压,此次协助蜀汉北伐,也是为了西羌部落的安危。我带来了三千西羌骑兵,还有一万石粮食和两千匹战马,希望能为北伐尽一份力。”
姜维心中十分感激,说道:“阿莱娜首领雪中送炭,这份恩情,蜀汉一定会铭记在心。西羌骑兵骁勇善战,有了你们的加入,我们攻克长安的把握就更大了。”
随后,姜维带着阿莱娜和拓跋烈来到中军帐,召集张嶷、马岱等将领,共同商议攻城的计划。帐内的案上,摆放着长安城的详细地形图,姜维指着地图说道:“长安城共有四座城门,东门、西门、南门和北门。其中,东门和西门的防守最为严密,各有两万魏军驻守;南门和北门的防守相对薄弱,各有一万魏军驻守。我打算兵分四路,同时攻打四座城门,分散魏军的兵力,然后再集中主力攻打北门,一举攻克长安。”
阿莱娜看着地图,说道:“姜将军,我认为可以让西羌骑兵负责攻打东门。西羌骑兵擅长冲锋陷阵,能够给魏军造成很大的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其他城门的进攻创造机会。”
拓跋烈也说道:“姐夫,阿莱娜首领说得对。西羌骑兵的骑术精湛,让他们攻打东门,一定能给魏军带来不小的麻烦。我愿意和阿莱娜首领一起,率领西羌骑兵攻打东门。”
姜维点了点头:“好,就按照你们说的办。阿莱娜首领和拓跋烈率领三千西羌骑兵,攻打东门;马岱将军率领五千骑兵,攻打西门;张嶷将军率领一万大军,攻打南门;我率领两万大军,攻打北门。各路人马在明日清晨同时发起进攻,务必在中午之前突破魏军的防线。”
众将领纷纷领命,各自下去整顿军队,准备攻城。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蜀军的大营就响起了震天的战鼓声。阿莱娜和拓跋烈率领三千西羌骑兵,朝着长安城的东门疾驰而去。西羌骑兵们身着轻便的铠甲,手持弯刀和弓箭,骑术精湛,很快就抵达了东门城外。
城墙上的魏军见西羌骑兵前来,顿时紧张起来。东门守将是曹魏的大将胡遵,他立刻下令弓箭手准备,朝着西羌骑兵射去。西羌骑兵们纷纷举起盾牌,抵挡着魏军的箭雨,同时加快速度,朝着城门冲去。
“冲啊!”阿莱娜高声呐喊,手中的弯刀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斩杀了一名想要靠近的魏军士兵。拓跋烈也不甘示弱,挥舞着狼牙棒,将城墙上的魏军士兵一个个砸下去。西羌骑兵们跟着首领,奋勇杀敌,很快就冲到了城门下。
胡遵见西羌骑兵如此勇猛,心中十分震惊。他立刻下令士兵们推着撞车,想要将西羌骑兵击退。但西羌骑兵们十分灵活,他们骑着战马,在城门下穿梭,不断地用弓箭射击城墙上的魏军士兵,给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与此同时,马岱率领的骑兵也抵达了西门城外。西门守将是曹魏的偏将军牵弘,他见蜀军前来攻城,立刻下令士兵们加强防守。马岱率领骑兵,不断地朝着城门发起冲锋,虽然多次被魏军击退,但始终没有放弃,牢牢地牵制住了西门的魏军兵力。
张嶷率领的大军也抵达了南门城外。南门守将是曹魏的将领诸葛诞,他是诸葛家族的人,但却效力于曹魏。张嶷对着城墙上的诸葛诞喊道:“诸葛诞,你本是汉臣之后,为何要效力于曹魏?如今蜀汉大军前来,你若投降,我们定会对你从轻发落。”
诸葛诞冷笑一声:“张嶷,休要多言。我既然效力于曹魏,就会坚守城池,绝不会投降。你们想要攻克南门,除非踏过我的尸体!”
张嶷见诸葛诞冥顽不灵,便下令大军发起进攻。士兵们推着云梯和撞车,朝着城门前进。城墙上的魏军士兵们不断地放箭、推下滚木礌石,蜀军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但张嶷并没有放弃,他亲自率领士兵们冲锋在前,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
姜维率领的主力部队也抵达了北门城外。北门守将是钟会的副将卫瓘,他见蜀军的主力部队前来,立刻下令士兵们做好防守准备。姜维看着城墙上的魏军,心中十分清楚,北门是攻克长安的关键,必须尽快突破魏军的防线。
“投石机,发射!”姜维高声下令。
蜀军的投石机立刻被点燃,巨大的石块带着呼啸声,朝着城墙上的魏军砸去。城墙上的魏军士兵们纷纷躲避,不少士兵被石块砸中,倒在地上。姜维趁机下令:“弓箭手,放箭!云梯部队,前进!”
蜀军的弓箭手们立刻松开弓弦,箭矢如暴雨般朝着城墙上的魏军射去。云梯部队的士兵们推着云梯,朝着城墙前进。城墙上的魏军士兵们想要推倒云梯,但蜀军的弓箭手们不断地射击,让他们根本无法靠近云梯。
很快,蜀军的士兵们就沿着云梯爬上了城墙,与魏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姜维见时机成熟,立刻下令:“骑兵部队,冲锋!”
蜀军的骑兵们骑着战马,朝着城门冲去。城门下的魏军士兵们想要抵挡,但根本不是蜀军骑兵的对手,很快就被冲散。蜀军的骑兵们趁机撞开城门,冲了进去。
城墙上的卫瓘见城门被攻破,心中大惊,想要下令士兵们撤退,但已经来不及了。姜维率领大军冲进了北门,与魏军展开了巷战。魏军的士兵们在蜀军的猛烈进攻下,节节败退,很快就失去了抵抗能力。
东门城外,阿莱娜和拓跋烈率领的西羌骑兵还在与魏军激战。胡遵见北门已经被攻破,知道长安已经守不住了,便下令士兵们撤退。阿莱娜和拓跋烈见魏军撤退,立刻率领西羌骑兵追击,斩杀了不少魏军士兵。
西门和南门的魏军见北门被攻破,也纷纷撤退。马岱和张嶷率领大军趁机冲进了城门,与姜维的部队汇合。
中午时分,蜀军终于攻克了长安城。姜维率领众将领,骑着战马,进入了长安城。街道两侧的百姓们虽然有些害怕,但看到蜀军士兵们纪律严明,并没有骚扰百姓,便渐渐放下了心来。
姜维下令士兵们不得骚扰百姓,不得抢夺财物,同时派人安抚百姓,稳定城内的秩序。随后,他率领众将领来到长安的太守府,将太守府作为临时的中军帐。
在太守府内,姜维召集众将领商议后续的计划。他说道:“如今我们已经攻克了长安,北伐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曹魏的援军很快就会赶来,我们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阿莱娜首领,拓跋烈,你们率领西羌骑兵,驻守长安的东门和西门,防止曹魏的援军从东边和西边进攻;马岱将军,你率领骑兵,驻守长安的南门和北门,加强城门的防守;张嶷将军,你负责整顿城内的军队,训练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另外,派一支斥候队,密切关注曹魏援军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禀报。”
众将领纷纷领命,各自下去安排事务。阿莱娜走到姜维面前,说道:“姜将军,西羌骑兵会坚守好城门,不会让曹魏的援军轻易进入长安。另外,我已经派人回西羌部落,让他们再派一些兵力和粮草前来支援,希望能为北伐提供更多的帮助。”
姜维感激地说道:“多谢阿莱娜首领。有了西羌部落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守住长安,继续推进北伐大业。”
傍晚时分,斥候队传来消息,曹魏的大将军司马昭率领五万大军,正朝着长安的方向赶来,预计三天后就能抵达。姜维得知后,立刻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
张嶷说道:“伯约,司马昭率领五万大军前来,我们目前的兵力只有四万余人,加上西羌的三千骑兵,也只有四万三千余人,兵力上处于劣势。我们必须想办法增加兵力,或者制定出周密的作战计划,才能抵挡司马昭的大军。”
马岱说道:“我认为我们可以利用长安城的坚固城墙,坚守不出,消耗司马昭大军的粮草和士气。同时,派一支小股部队,绕到司马昭大军的后方,偷袭他们的粮道,让他们无法长久作战。”
阿莱娜补充道:“西羌骑兵可以协助那支小股部队,偷袭司马昭的粮道。西羌骑兵擅长隐蔽和突袭,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姜维点了点头:“好,就按照你们说的办。马岱将军率领五千骑兵,绕到司马昭大军的后方,偷袭他们的粮道;阿莱娜首领率领一千西羌骑兵,协助马岱将军;张嶷将军率领大军,坚守长安城,做好防守准备;拓跋烈率领两千西羌骑兵,在长安城外的山林中设伏,骚扰司马昭的大军;我率领一万大军,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各路人马。”
众将领纷纷领命,各自下去准备。
第二天一早,马岱和阿莱娜率领六千骑兵,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城,朝着司马昭大军的后方出发。拓跋烈也率领两千西羌骑兵,进入了长安城外的山林中,设下了埋伏。
张嶷则率领大军,加强了长安城的防守,在城墙上增加了投石机和弓箭手的数量,同时在城门内侧设置了拒马和壕沟,做好了应对司马昭大军进攻的准备。
姜维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山林,心中十分平静。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激烈,但他有信心,只要众将士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抵挡司马昭的大军,守住长安城,为北伐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折 智退司马昭大军
长安城的清晨,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城墙上的蜀军士兵们早已坚守在岗位上,目光警惕地望着远处的道路,等待着司马昭大军的到来。姜维站在城墙上的指挥台上,手中握着佩剑,神色平静而坚定。他知道,司马昭的五万大军一旦抵达,将会是一场恶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将军,远处发现魏军的踪迹!”一名斥候匆匆跑到姜维面前,高声禀报。
姜维立刻拿起望远镜,朝着斥候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道路上,尘土飞扬,一支庞大的军队正朝着长安城的方向前进,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司马”字,正是司马昭率领的五万大军。
“传令下去,各防守点做好准备!”姜维高声下令。
传令兵立刻领命,朝着各个城门的方向跑去。城墙上的蜀军士兵们听到命令,立刻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眼神紧紧地盯着远处的魏军。
司马昭的大军很快就抵达了长安城外,在距离城墙约一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司马昭骑着高头大马,站在营寨的最前面,目光锐利地望着远处的长安城。他身后的五万大军列着整齐的队列,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
“姜维小儿,竟敢攻克我大魏的长安,今日我定要将你碎尸万段!”司马昭高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愤怒。
城墙上的姜维听到司马昭的喊话,微微一笑,对着身边的传令兵说道:“传令下去,不要理会司马昭的挑衅,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擅自放箭。”
司马昭见蜀军没有任何回应,心中更加愤怒。他对着身边的副将说道:“下令,明日一早,对长安城发起总攻!我要让姜维知道,得罪我大魏的下场!”
副将立刻领命,下去安排事务。魏军的营寨内,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着明天的攻城器械。
当天晚上,马岱和阿莱娜率领的六千骑兵已经绕到了司马昭大军的后方。他们在一处山谷中隐蔽起来,观察着魏军的粮道。马岱对着身边的阿莱娜说道:“阿莱娜首领,魏军的粮道就在前面的山谷中,守卫的兵力约有五千余人。我们等到深夜,再发动突袭,一举烧毁他们的粮草。”
阿莱娜点了点头:“好,就按照马将军说的办。西羌骑兵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发起进攻。”
深夜,魏军的粮道守卫已经进入了梦乡,只有少数士兵在巡逻。马岱和阿莱娜见时机成熟,立刻下令:“进攻!”
六千骑兵如同一支利箭,朝着魏军的粮道冲去。魏军的巡逻士兵们发现了蜀军的骑兵,想要报警,但已经来不及了。蜀军的骑兵们很快就冲散了魏军的守卫,点燃了粮草。
“熊熊”的大火很快就蔓延开来,照亮了整个山谷。魏军的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想要灭火,但根本无法靠近。马岱和阿莱娜见粮草已经被烧毁,立刻下令:“撤退!”
六千骑兵们调转马头,朝着长安城的方向撤退。魏军的将领想要追击,但马岱和阿莱娜早已率领骑兵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一早,司马昭得知粮草被烧毁的消息,心中大怒。他知道,没有了粮草,大军根本无法长久作战,想要攻克长安城更是难上加难。正在这时,拓跋烈率领的两千西羌骑兵又在魏军的营寨外发起了骚扰,不断地射箭、冲杀,让魏军的士兵们疲惫不堪。
司马昭见士气低落,粮草又被烧毁,心中十分无奈。他知道,继续攻打长安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便下令:“撤军!”
魏军的士兵们听到撤退的命令,如蒙大赦,纷纷收拾行李,朝着洛阳的方向撤退。拓跋烈见魏军撤退,立刻率领西羌骑兵追击,斩杀了不少魏军士兵。
姜维站在城墙上,看到魏军撤退的背影,心中十分欣慰。他立刻下令:“打开城门,派一支大军追击魏军,扩大战果!”
张嶷率领一万大军,朝着魏军撤退的方向追击而去。魏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士气低落,根本无法抵挡蜀军的追击,损失惨重。
几天后,张嶷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带回了大量的战利品。长安城内外一片欢腾,士兵们和百姓们都在庆祝北伐的胜利。
在太守府内,姜维召集众将领举行庆功宴。宴会上,姜维对着众将领说道:“此次攻克长安,击退司马昭的大军,离不开各位的努力和西羌部落的支持。阿莱娜首领,拓跋烈,我代表蜀汉朝廷,感谢你们的帮助。蜀汉一定会记住西羌部落的恩情,与西羌部落世代友好。”
阿莱娜笑着说道:“姜将军客气了。西羌和蜀汉是盟友,帮助蜀汉北伐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合作,共同对抗曹魏,为百姓们创造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
众将领纷纷举杯,庆祝北伐的胜利。宴会上,欢声笑语不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庆功宴结束后,姜维独自来到城墙上,望着远处的星空。他知道,北伐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曹魏的势力依然强大,想要彻底打败曹魏,统一中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不会放弃,一定会坚守到底,完成先帝和诸葛丞相的遗愿。
正在这时,诸葛瞻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封书信,说道:“伯约,蒋琬大人从汉中传来书信,说他已经派了三万大军前来支援我们,不日就会抵达长安。另外,他还说成都的后主陛下得知我们攻克长安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已经下令嘉奖我们。”
姜维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对着诸葛瞻说道:“有了蒋琬大人的支援,我们北伐的底气就更足了。接下来,我们要整顿军队,训练士兵,积累粮草和物资,准备继续推进北伐大业。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完成先帝和诸葛丞相的遗愿,统一中原,复兴汉室!”
诸葛瞻点了点头,说道:“伯约,我相信你。我们一定会跟着你,一起完成北伐大业,复兴汉室!”
两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希望。长安城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仿佛在为蜀汉的北伐大业照亮前进的道路。
第五折 稳固关中图长远
攻克长安后的第十日,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长安城的街道上,百姓们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市集上渐渐热闹起来,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姜维穿着一身便服,沿着街道缓缓前行,身后跟着两名亲兵,他想要亲自感受一下长安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
走到一处包子铺前,姜维停下脚步,买了几个包子,和店主闲聊起来:“店家,最近生意怎么样?”店主是个中年汉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托将军的福,自从蜀军进城后,城里的秩序好了很多,生意也比以前强多了。以前曹魏的士兵经常来店里抢东西,我们敢怒不敢言,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
姜维点了点头,心中十分欣慰:“只要百姓们能安居乐业,我们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你放心,我们蜀军一定会保护好长安的百姓,不会让你们再受欺负。”正说着,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姜维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几名蜀军士兵和一名百姓正在争执。
他立刻走了过去,询问情况。原来,那名百姓想要进城贩卖蔬菜,但守城的士兵按照规定,要对蔬菜进行检查,防止有违禁物品,百姓以为士兵是在故意刁难他,所以才发生了争吵。姜维对着士兵说道:“检查是必要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让百姓产生误解。”随后又对着百姓说道:“老乡,士兵们也是按规定办事,为了城里的安全,请你多理解。”
百姓见是姜维,连忙道歉:“原来是姜将军,是我误会了士兵们,我愿意配合检查。”士兵们也连忙说道:“将军,我们以后会注意方式方法,不会再和百姓发生争执了。”姜维点了点头,看着士兵们对蔬菜进行检查后,放百姓进城,才继续往前走。
回到太守府后,姜维召集张翼、诸葛瞻、霍弋等人,商议如何稳固关中的统治。姜维首先说道:“如今我们已经攻克了长安,占据了关中的一部分地区,但想要稳固关中的统治,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我们要整顿吏治,选拔有才能、品行端正的人担任地方官员,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张翼说道:“伯约说得对,吏治是稳固统治的关键。我建议在长安设立临时的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关中的政务。同时,派人前往成都,向后主陛下禀报关中的情况,请陛下任命正式的官员前来管理。另外,我们还要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
诸葛瞻补充道:“我同意张将军的建议。除了整顿吏治和发展农业,我们还要加强对百姓的教育,宣扬蜀汉的仁政,让百姓们了解蜀汉的政策,支持我们的统治。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关中地区的军事防御,修建防御工事,防止曹魏的反扑。”
霍弋说道:“将军,关中地区的粮草储备还不够充足,我们需要尽快筹集更多的粮草。我建议派专人前往关中的各个郡县,统计粮食的产量和储备情况,同时鼓励百姓们捐献粮食,对于捐献粮食较多的百姓,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对粮道的保护,确保粮草能够及时供应。”
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快就制定出了详细的计划。姜维说道:“好,就按照大家说的办。张翼将军,你负责整顿吏治和设立临时行政机构,选拔地方官员;诸葛瞻将军,你负责加强对百姓的教育和修建防御工事;霍弋,你负责筹集粮草和加强对粮道的保护。我们要尽快落实这些计划,稳固关中的统治。”
众人纷纷领命,各自下去安排事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长安城内一片繁忙的景象。张翼按照姜维的命令,设立了临时的行政机构,选拔了一批有才能、品行端正的人担任地方官员。这些官员大多是关中地区的本地人,熟悉当地的情况,能够更好地为百姓们服务。同时,张翼还派人前往成都,向后主陛下禀报关中的情况,请陛下任命正式的官员前来管理。
诸葛瞻则组织士兵和百姓们,开始修建防御工事。他们在长安城的四周修建了城墙和壕沟,在重要的关隘设立了哨所,加强了对关中地区的军事防御。同时,诸葛瞻还在长安城内设立了学校,聘请有学问的人担任老师,教授百姓们读书写字,宣扬蜀汉的仁政。百姓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去学校读书。
霍弋则派人前往关中的各个郡县,统计粮食的产量和储备情况。他还制定了优惠的政策,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对于捐献粮食较多的百姓,霍弋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如减免赋税、授予荣誉称号等。百姓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捐献粮食,关中地区的粮草储备很快就充足起来。同时,霍弋还加强了对粮道的保护,派了一支大军驻守在粮道的沿途,防止曹魏的小股部队偷袭。
在整顿吏治、发展农业、加强防御的同时,姜维还注重与关中地区的豪门望族搞好关系。他亲自拜访了关中的几大豪门望族,向他们宣扬蜀汉的政策,希望他们能够支持蜀汉的统治。这些豪门望族见蜀军纪律严明,对百姓们也很好,便纷纷表示愿意支持蜀汉的统治,为蜀汉的北伐大业提供帮助。
几天后,蒋琬派来的三万大军抵达了长安。援军的将领是蒋琬手下的大将张翼(此处张翼为同名将领,非此前张翼,为合理改编),他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进一步增强了蜀军的实力。姜维率领众将领,亲自出城迎接张翼的大军。
在太守府内,姜维和张翼商议后续的北伐计划。张翼说道:“伯约,如今我们已经占据了关中的一部分地区,兵力和粮草也十分充足。我建议继续推进北伐,攻打洛阳,彻底打败曹魏,统一中原。”
姜维摇了摇头:“张将军,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曹魏的势力依然强大,洛阳作为曹魏的都城,兵力雄厚,想要攻克洛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稳固关中的统治,积累足够的实力,然后再考虑攻打洛阳。另外,我们还要和西羌部落、东吴保持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形成夹击曹魏的态势。”
张翼点了点头:“伯约说得有道理。稳固关中的统治确实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我带来的三万大军,可以用来加强关中的防御,同时协助你们整顿吏治、发展农业。另外,我还带来了蒋琬大人的书信,蒋琬大人说他会继续在汉中筹集粮草和物资,支持我们的北伐大业。”
姜维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道:“有了蒋琬大人的支持,我们就更有信心稳固关中的统治,推进北伐大业了。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加强军队的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派专人前往西羌部落和东吴,与他们商议合作事宜,争取形成夹击曹魏的态势。”
张翼表示同意,两人又详细商议了具体的计划,直到傍晚时分才散去。
夕阳西下,姜维站在太守府的庭院中,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城内的灯火渐渐亮起,街道上的百姓们来来往往,一片祥和的景象。他知道,稳固关中的统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但他有信心,只要众将士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为北伐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在这时,拓跋烈和阿莱娜走了过来。拓跋烈笑着说道:“姐夫,西羌部落的第二批援军和粮草已经抵达了长安,阿莱娜首领亲自护送过来的。”阿莱娜也说道:“姜将军,西羌部落会一直支持蜀汉的北伐大业,只要你们需要,我们随时可以派更多的兵力和粮草前来支援。”
姜维感激地说道:“多谢阿莱娜首领,多谢西羌部落的支持。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稳固关中的统治,推进北伐大业。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打败曹魏,统一中原,为百姓们创造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
三人站在庭院中,望着远处的长安城,心中充满了希望。长安城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仿佛在为蜀汉的北伐大业照亮前进的道路。姜维知道,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完成先帝和诸葛丞相的遗愿,复兴汉室,统一中原。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