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密遣细作入洛阳
长安的深冬已至,清晨的寒霜覆在太守府的青瓦上,像一层薄薄的银甲。姜维踏着未消的晨露走进议事厅时,案上的铜炉正燃着西域进贡的暖香,袅袅烟气中,诸葛瞻正低头翻看一卷密报,眉头拧成了川字。
“伯约,刚收到洛阳斥候传回的消息,司马昭又往洛阳增派了两千虎贲军,如今洛阳城内守军已达五万三千人,且城防又加了三层鹿角。”诸葛瞻抬头,将密报递了过去,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更棘手的是,司马昭似乎察觉我们有北伐之意,近日常在洛阳四门巡查,连城外的洛水沿岸都派了兵丁驻守,想悄无声息靠近城池难如登天。”
姜维接过密报,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指腹在“洛水沿岸驻兵”几个字上轻轻摩挲。他走到厅中悬挂的洛阳城防图前,手指顺着图上的洛水河道移动:“洛水自西向东绕洛阳而过,是进城的重要水路,司马昭守死这里,就是断了我们从水路渗透的可能。但他越是严防死守,越说明洛阳城内有我们可乘之机——毕竟曹魏朝堂并非铁板一块,司马昭独揽大权,朝中必有不满之人。”
“将军是想派人潜入洛阳,联络那些对司马昭不满的官员?”张翼从门外走进来,身上还带着练兵场的寒气,他刚巡完城防,听闻议事便匆匆赶来,“可洛阳如今戒备森严,城门盘查极严,寻常人根本进不去,就算进去了,也难以接触到朝中官员。”
姜维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笃定:“寻常人不行,但‘故人’或许可以。”他走到案前,从抽屉里取出一枚青铜虎符,虎符上刻着“魏骑都尉”四个字,边缘已有些磨损,“这是当年我在天水时,一位曹魏旧友所赠,他如今在洛阳军中任职,虽只是个校尉,却能接触到不少军中消息。若能派人与他取得联系,不仅能摸清洛阳城防的详细布局,或许还能说动他为我们传递情报。”
诸葛瞻凑近看了看虎符,有些担忧地说:“伯约,此人可信吗?毕竟他如今身在曹魏,若他早已投靠司马昭,我们派去的人岂不是自投罗网?”
“他名叫王韬,当年因反对曹爽专权被排挤,是我暗中帮他保住了官职,此人素来重情义,且对司马昭篡权之心早有不满。”姜维将虎符放在案上,语气坚定,“但谨慎起见,此次潜入洛阳的人,必须是心思缜密、身手过人,且能随机应变之人。我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陈到将军的义子陈默。”
话音刚落,厅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随后一名身着黑色劲装的青年走了进来。青年约莫二十五六岁,身形挺拔,腰间悬着一把短匕,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只对着姜维深深一揖:“末将陈默,参见将军。”
姜维扶起他,指着案上的虎符和洛阳城防图:“陈默,我命你潜入洛阳,找到魏军校尉王韬,与他接上暗号。你的任务有三:第一,摸清洛阳城内守军的布防细节,尤其是北门和东门的兵力分布、投石机数量;第二,打探司马昭近期的动向,是否有向其他城池调兵的打算;第三,若王韬愿意合作,便让他暗中收集曹魏朝中反对司马昭的官员名单,伺机传递出来。”
陈默点头,目光落在虎符上:“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只是洛阳城门盘查严格,末将如何进城?”
“我已让人给你准备了一套曹魏士兵的服饰和通关文牒,你对外宣称是从雍州调往洛阳的替补兵丁。”姜维从袖中取出一份文牒和一个包裹,“通关文牒上的信息都已核实,你只需记住,你的身份是雍州刺史郭淮麾下的士兵,因伤在家休养,如今伤愈归队。王韬的暗号是‘天水寒梅开’,你答‘陇上故人来’,他便知是自己人。”
陈默接过包裹,打开看了看,里面除了服饰和文牒,还有一些碎银和一瓶疗伤药。他将东西收好,再次对姜维一揖:“末将今日便出发,定在一个月内传回消息。”
“路上多加小心,若遇到危险,以保命为重,切不可强行完成任务。”姜维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信任,“洛阳城内鱼龙混杂,你可借助城中的蜀汉暗桩,他们会为你提供帮助。暗桩的联络点是城南的‘老槐树客栈’,你只需对掌柜说‘要一壶陇西春’,他便会与你接头。”
陈默应下,转身退出了议事厅。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张翼有些担忧地说:“伯约,陈默虽身手不错,但毕竟是第一次执行如此重要的潜入任务,真能顺利完成吗?”
“陈默自小跟随陈到将军习武,不仅身手过人,且心思极为细腻,去年在汉中时,他曾独自一人潜入魏营,烧毁了魏军的粮草,立下过战功。”姜维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零星雪花,“如今我们只能相信他,毕竟要摸清洛阳的底细,潜入城中是最好的办法。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一边等陈默的消息,一边继续加强军队训练,尤其是攻城器械的打造,绝不能有半分松懈。”
诸葛瞻点头:“我已经让人加快了投石机和云梯的打造进度,如今工匠坊里每天都有五十架投石机和一百架云梯完工,不出一个月,就能凑齐攻打洛阳所需的器械。另外,我还派人去西羌催促,让他们尽快将约定的五千匹战马送来,确保骑兵部队的战力。”
“做得好。”姜维转过身,目光扫过厅中众人,“洛阳城防坚固,司马昭又狡诈多疑,此次北伐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不仅要在明面上做好备战,暗中的谍报工作更要做到万无一失。只有摸清了敌人的底细,我们才能制定出最周密的作战计划,确保北伐一战成功。”
众人纷纷领命,各自退出议事厅,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中。姜维独自留在厅中,目光再次落在洛阳城防图上。他知道,陈默此去洛阳,如同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便会性命难保。但为了北伐的胜利,为了复兴汉室的大业,这一步必须走,而且必须走得稳、走得准。
窗外的雪花越下越大,很快便将庭院中的石板路覆盖。姜维轻轻叹了口气,心中默默祈祷:陈默,一定要平安归来,洛阳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第二折 陈默巧计过城关
陈默身着曹魏士兵的服饰,混在一支从雍州前往洛阳的补兵队伍中,沿着官道缓缓前行。队伍中有三十余人,大多是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因曹魏近期兵力紧张,被强行征召入伍。陈默一路沉默寡言,只偶尔与身边的士兵搭几句话,打探着洛阳城内的情况。
“兄弟,你也是雍州来的?”身边一个身材矮胖的士兵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憨厚,“我叫李三,是雍州扶风人,你呢?”
“我叫陈默,天水人。”陈默淡淡的应了一声,目光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官道两旁的树林里,偶尔能看到曹魏的斥候在巡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李三似乎没察觉到陈默的冷淡,继续说道:“听说洛阳城里最近查得可严了,连进城买东西的百姓都要仔细盘查,咱们这些补兵进去,不知道要被问多少话呢。”
陈默心中一动,问道:“为何查得如此严格?”
“还不是因为蜀汉的姜维!”李三压低了声音,“听说姜维在长安招兵买马,准备攻打洛阳,司马昭大将军怕有蜀汉的细作混进城,所以才加强了戒备。”
陈默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他知道,司马昭的戒备越是森严,他进城的难度就越大。必须想个办法,顺利通过城门的盘查,不能引起丝毫怀疑。
队伍走了五日,终于抵达洛阳城外。远远望去,洛阳城的城墙高耸入云,城头上旌旗招展,士兵们手持弓箭,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动向。城门处,一队曹魏士兵正在对进城的人进行盘查,每个人都要出示通关文牒,接受仔细的搜身。
“都排好队,一个个来!”一名身材高大的魏军校尉站在城门前,大声喊道。他腰间悬着一把长刀,眼神锐利,扫视着排队进城的人群。
陈默混在补兵队伍中,慢慢向前挪动。他悄悄将通关文牒握在手中,心中早已想好应对之策。轮到李三时,校尉接过他的文牒,看了一眼,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你是扶风人?为何要参军?”
“回校尉大人,家里穷,实在过不下去了,听说参军能有口饭吃,就来了。”李三憨厚地笑了笑。
校尉哼了一声,将文牒还给了他,挥手让他进城。接下来轮到陈默,校尉接过他的文牒,仔细看了起来。文牒上写着陈默的姓名、籍贯、年龄,以及参军的原因,与陈默之前所说的一致。
“天水人?”校尉抬起头,目光紧紧盯着陈默,“天水不是被蜀汉占领了吗?你怎么会来曹魏参军?”
陈默心中一紧,脸上却不动声色,他故意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校尉大人有所不知,我家在天水城外的乡村,蜀汉占领天水后,强行征收粮食,还抓壮丁,我父亲不愿意,被蜀汉的士兵打死了。我没办法,只能逃出来,一路辗转到了雍州,听说曹魏招兵,就来参军了,只想能有朝一日,为父亲报仇。”
说着,陈默眼中挤出几滴眼泪,语气中充满了悲愤。校尉见状,眼中的怀疑少了几分,但还是没有完全放心,他伸手在陈默身上搜了起来,从他的腰间搜到了那把短匕。
“你身上怎么会有短匕?”校尉拿起短匕,仔细看了看,“这短匕做工精细,不像是寻常士兵能有的。”
陈默心中暗道不好,连忙说道:“校尉大人,这短匕是我父亲留下的遗物,我一直带在身上,想留个念想。我知道军中规定士兵不能私自携带武器,但这短匕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还请大人通融。”
校尉皱了皱眉,刚想说话,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身着锦袍的官员骑着马走了过来,对着校尉说道:“王校尉,怎么这么慢?后面还有不少人等着进城呢。”
王校尉连忙躬身行礼:“回张大人,属下正在盘查,怕有蜀汉细作混进城。”
张大人看了一眼陈默,又看了看他手中的短匕,说道:“不过是一把普通的短匕,没必要这么较真。如今军中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没有问题,就让他进城吧。”
王校尉不敢违抗,只好将短匕还给陈默,挥了挥手:“进去吧,下次注意,军中不可私自携带武器。”
陈默心中松了口气,连忙接过短匕,对校尉和张大人躬身行礼,快步走进了洛阳城。进城后,他没有停留,按照姜维的指示,朝着城南的“老槐树客栈”走去。
洛阳城内十分繁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但陈默没有心思欣赏这些,他一路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注意着是否有士兵在跟踪他。走到城南,他看到了一棵高大的老槐树,树下正是“老槐树客栈”。
陈默走进客栈,里面人不多,只有几个客人在喝酒聊天。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正坐在柜台后算账。陈默走到柜台前,轻声说道:“掌柜的,要一壶陇西春。”
掌柜抬起头,看了陈默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点了点头,说道:“客官稍等,陇西春是好酒,需要现酿,我这就去后院给你取。”
说着,掌柜起身走进后院。陈默跟了上去,后院里有一个小亭子,掌柜正站在亭子里等他。见陈默进来,掌柜连忙上前,低声问道:“可是姜将军派来的人?”
陈默点了点头:“正是,我叫陈默,有要事向掌柜请教。”
掌柜松了口气,说道:“我叫老周,是蜀汉在洛阳的暗桩。姜将军已经传信过来,说你今日会到。你先在客栈住下,我会帮你打探王韬校尉的消息。不过近期洛阳城内查得严,你尽量不要外出,以免引起怀疑。”
陈默说道:“多谢周掌柜。我此次前来,主要是为了摸清洛阳城防的布防细节,以及司马昭的动向。还请周掌柜帮忙,尽快联系上王韬校尉。”
老周点了点头:“放心,我认识王韬校尉,他经常来我这客栈喝酒。我会想办法联系他,让他尽快与你见面。你先回房休息,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陈默跟着老周来到一间客房,客房不大,但很干净。他将包裹放下,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他需要更加谨慎,不能有丝毫差错。只有顺利完成任务,才能为北伐的胜利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三折 暗会王韬探布防
陈默在老槐树客栈住下后,一连三日都没有外出。老周每天都会来他的客房,告诉他一些洛阳城内的消息,比如司马昭近期多次在将军府召开军事会议,似乎在商议应对蜀汉北伐的策略;洛阳城外的洛水沿岸,又增派了一千名士兵驻守等。但关于王韬的消息,却迟迟没有传来。
这日傍晚,老周终于带来了好消息:“陈默,王韬校尉今晚二更会来客栈见你,你做好准备。”
陈默心中一喜,连忙问道:“周掌柜,王韬校尉可信吗?我们见面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老周说道:“王韬校尉为人正直,对司马昭的专权早有不满,当年若不是姜将军暗中相助,他早已被曹爽害死,所以他对姜将军一直心存感激,应该是可信的。不过为了谨慎起见,见面时你先对暗号,确认他的身份。另外,客栈人多眼杂,我会在客栈后院的小亭子安排你们见面,那里比较隐蔽。”
陈默点了点头:“多谢周掌柜,我知道了。”
当晚二更,陈默按照约定,来到客栈后院的小亭子。此时夜色已深,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几盏灯笼挂在亭子的柱子上,发出微弱的光芒。陈默站在亭子中,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手中紧紧握着那把短匕。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校尉服饰的中年男子从后院的角门走了进来。男子约莫四十岁左右,身材魁梧,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眼神却很锐利。他走到亭子前,停下脚步,轻声说道:“天水寒梅开。”
陈默心中一松,知道是王韬来了,他连忙答道:“陇上故人来。”
王韬走进亭子,上下打量了陈默一番,问道:“你是姜将军派来的人?”
陈默点了点头:“正是,末将陈默,奉姜将军之命,前来与王校尉联络。”
王韬松了口气,坐在亭子的石凳上,叹了口气:“姜将军如今在长安可好?当年若不是他,我早已性命不保,这些年我一直想报答他,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他要北伐洛阳,我定当尽力相助。”
“姜将军一切安好,此次派我前来,主要是想向王校尉打探洛阳城防的布防细节,以及司马昭近期的动向。”陈默也坐了下来,开门见山地说道,“如今蜀汉大军已在长安集结,不日便要北伐洛阳,只有摸清了洛阳的底细,才能制定出周密的作战计划。”
王韬点了点头,说道:“我在洛阳军中任职,负责北门的防守,对洛阳的城防布局还算了解。洛阳共有四门,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其中北门最为坚固,城墙上有投石机五十架,弓箭手两千人,守军一万五千人;东门次之,有投石机四十架,弓箭手一千五百人,守军一万两千人;西门和南门的防守相对薄弱一些,各有投石机三十架,弓箭手一千人,守军一万人。此外,洛阳城内还有虎贲军五千人,由司马昭直接统领,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各门。”
陈默认真地听着,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中。他问道:“王校尉,北门的投石机和弓箭手具体是如何分布的?有没有什么防御漏洞?”
王韬沉思片刻,说道:“北门的投石机主要分布在城墙的两端和中间,每十架为一组,相互配合,覆盖范围很广。弓箭手则分布在城墙的各个垛口,每隔三步就有一名弓箭手。不过北门的防御也并非没有漏洞,城墙的西北角有一段城墙年久失修,虽然近期进行了修补,但防御能力还是比其他地方弱一些。另外,北门的城门是用铁皮包裹的,虽然坚固,但门轴处是弱点,若能派人从门轴处入手,或许能打开城门。”
陈默心中一动,连忙问道:“门轴处有士兵防守吗?”
“有,门轴处有二十名士兵日夜看守,而且城门内侧还设置了拒马和壕沟,想要靠近门轴并非易事。”王韬说道,“不过我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在夜间巡逻时,将看守门轴的士兵调开片刻,为你们创造机会。但这需要精准的时间配合,不能有丝毫差错。”
“多谢王校尉,若能打开北门,北伐的胜算必将大大增加。”陈默感激地说道,“另外,我还想向王校尉打探一下,司马昭近期有没有向其他城池调兵的打算?洛阳城内的粮草储备如何?”
王韬说道:“司马昭近期一直在招兵买马,想增强洛阳的防守力量,但并没有向其他城池调兵的打算。毕竟如今曹魏在关中的兵力已经被蜀汉重创,若再从其他城池调兵,恐怕会导致其他地方防守空虚。至于粮草储备,洛阳城内的粮仓中储存了足够五万大军一年食用的粮食,短期内不用担心粮草问题。”
陈默点了点头,又问道:“王校尉,曹魏朝中有没有反对司马昭的官员?若有,他们的态度如何?是否愿意与蜀汉合作?”
王韬眼中闪过一丝担忧:“朝中确实有不少官员反对司马昭,比如司徒郑冲、司空王祥等人,他们对司马昭的篡权之心早有不满,但这些人大多胆小怕事,不敢公开与司马昭对抗。想要说动他们与蜀汉合作,恐怕不容易。不过我可以暗中联系他们,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若有机会,再将他们的名单传递给你们。”
“那就有劳王校尉了。”陈默说道,“我此次前来,还带来了姜将军的一封信,想请王校尉转交给出那些反对司马昭的官员,让他们知道蜀汉北伐的目的是复兴汉室,并非要攻占曹魏的土地,若他们愿意支持蜀汉,将来复兴汉室后,定不会亏待他们。”
王韬接过陈默递过来的书信,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心,我会想办法将书信转交出去。不过你们何时会北伐?我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按照约定,蜀汉会在明年三月出兵洛阳,东吴也会同时出兵合肥,两面夹击曹魏。”陈默说道,“在这之前,我会一直留在洛阳,收集更多的情报。还请王校尉继续帮我打探消息,有任何情况,及时通过周掌柜告诉我。”
王韬点了点头:“好,我会尽力相助。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以免引起怀疑。下次见面,我会将北门防御的详细图纸带给你。”
说着,王韬起身,对着陈默拱了拱手,转身从角门离开了客栈。陈默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有了王韬的帮助,北伐洛阳的胜算又增加了几分。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收集更多的情报,为北伐的胜利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折 司马昭疑心生暗鬼
王韬离开老槐树客栈后,一路小心翼翼地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刚走进书房,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他的副将李信走了进来。
“校尉大人,您今晚去哪里了?刚才司马昭大将军的手下前来查岗,问您为何不在营中。”李信神色紧张地说道。
王韬心中一紧,问道:“他们有没有问其他的事情?”
“没有,只是问了您的去向,我说您身体不适,回家休息了,他们就走了。”李信说道,“不过大人,近期司马昭大将军查得越来越严了,听说他怀疑军中有人与蜀汉暗中勾结,您可得多加小心。”
王韬点了点头,心中有些不安。他知道,司马昭素来多疑,若被他发现自己与蜀汉有联系,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会连累家人。看来以后与陈默见面,必须更加谨慎,不能有丝毫破绽。
次日一早,王韬来到军营中巡查。刚走到北门的城墙下,就看到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正在城墙上指挥士兵加固防御。贾充看到王韬,笑着走了过来:“王校尉,今日来得挺早啊。”
王韬心中一凛,脸上却不动声色:“贾大人客气了,末将只是例行巡查。不知贾大人今日来北门,有何吩咐?”
贾充说道:“大将军担心北门的防御不够坚固,特意让我来看看,再增加一些投石机和弓箭手。另外,大将军还怀疑军中有人与蜀汉暗中勾结,让我暗中调查,若发现可疑之人,立即上报。”
王韬心中咯噔一下,表面上却装作惊讶的样子:“竟有此事?若真有这样的人,定要严惩不贷。末将在北门任职多年,从未发现有可疑之人,贾大人尽管调查,末将一定全力配合。”
贾充笑了笑:“王校尉是朝中的老臣,大将军自然是信任你的。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还请王校尉多留意身边的人,若有任何异常,及时告诉我。”
王韬点了点头:“末将明白。”
贾充在城墙上巡查了一番,又询问了一些北门的防御情况,才带着人离开。王韬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更加不安。他知道,贾充此次前来,表面上是巡查防御,实际上是在暗中调查自己。看来司马昭已经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必须尽快将洛阳城防的详细图纸交给陈默,然后想办法摆脱司马昭的监视。
当晚,王韬趁着夜色,悄悄来到老槐树客栈。他走进后院的小亭子,陈默已经在那里等他了。
“王校尉,怎么这么晚才来?是不是出什么事了?”陈默看到王韬神色紧张,连忙问道。
王韬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递给陈默:“这是洛阳城防的详细图纸,上面标注了四门的兵力分布、投石机位置、以及粮仓和军械库的位置。你尽快将图纸送回长安,让姜将军做好准备。另外,司马昭已经开始怀疑我了,今日他的亲信贾充还来北门巡查,暗中调查我,若再拖延下去,恐怕会出事。”
陈默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图纸上的标注非常详细,甚至连每一段城墙的厚度都标了出来。他心中十分感激:“多谢王校尉,这份图纸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您放心,我会尽快将图纸送回长安。只是您现在的处境很危险,不如跟我一起回长安,以免被司马昭发现。”
王韬摇了摇头:“不行,我若现在离开洛阳,只会更加引起司马昭的怀疑,到时候不仅我自身难保,还会连累你们。我会继续留在洛阳,暗中为你们提供帮助。等你们北伐大军兵临城下时,我会想办法打开北门,迎接大军进城。”
陈默知道王韬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他只好说道:“既然如此,王校尉一定要多加小心。若遇到危险,一定要第一时间想办法脱身,不要硬撑。”
王韬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你尽快安排人将图纸送回长安,切记,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让任何人发现。”
说着,王韬起身,匆匆离开了客栈。陈默拿着图纸,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份图纸关系到北伐的成败,必须尽快送回长安。但洛阳城内戒备森严,想要将图纸送出去,并非易事。
他回到客房,将图纸藏在床板下,然后去找老周商量。老周听了他的想法,沉思片刻说道:“想要将图纸送出去,只能通过城外的暗线。我认识一个货郎,经常往返于洛阳和长安之间,他是我们的人,可以让他帮忙将图纸送回去。不过需要等到三日后,他才会离开洛阳,在此之前,你一定要保管好图纸,不能有丝毫差错。”
陈默点了点头:“只能这样了。三日后,我会将图纸交给货郎,让他尽快送回长安。另外,王校尉的处境很危险,我们有没有办法帮他?”
老周叹了口气:“如今我们自身难保,想要帮王校尉,恐怕很难。只能希望他能多加小心,等到北伐大军到来。”
陈默也知道老周说得有道理,只好不再说话。接下来的三日,陈默一直待在客房里,没有外出。他每天都会仔细查看图纸,将洛阳城防的细节记在心中,以便日后能向姜维详细汇报。
三日后,货郎按照约定来到了老槐树客栈。陈默将图纸交给货郎,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小心,确保图纸能安全送回长安。货郎点了点头,将图纸藏在货物中,匆匆离开了洛阳。
看着货郎的身影消失在街道尽头,陈默心中松了口气。他知道,图纸一旦送回长安,姜维就能制定出更加周密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继续留在洛阳,收集更多的情报,等待北伐大军的到来。
第五折 陈默险中传急报
货郎离开洛阳后,陈默继续留在老槐树客栈,暗中收集情报。老周每天都会给他带来一些消息,比如司马昭又在洛阳城内增加了巡逻的士兵,城门的盘查更加严格了;曹魏的司徒郑冲和司空王祥私下里召开了一次会议,似乎在商议如何应对司马昭的专权等。
这日清晨,陈默正在客房中整理情报,突然听到客栈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他走到窗边,悄悄掀开窗帘一角,看到一队曹魏士兵正在客栈外搜查,为首的正是司马昭的亲信贾充。
陈默心中一紧,知道情况不妙。他连忙将整理好的情报藏在枕头下,然后走出客房,来到客栈大厅。此时,贾充已经带着士兵走进了客栈,正在对客栈内的客人进行盘查。
“掌柜的,最近有没有可疑之人在客栈入住?”贾充对着老周问道,语气十分严厉。
老周心中一惊,表面上却装作镇定:“回贾大人,客栈内的客人都是些寻常百姓和商人,没有可疑之人。”
贾充哼了一声,说道:“有没有可疑之人,不是你说了算。来人,给我仔细搜查,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士兵们立刻开始在客栈内搜查,他们翻箱倒柜,甚至连客人的行李都不放过。陈默站在一旁,心中十分紧张,他知道,一旦士兵们搜到他的客房,发现他整理的情报,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走到陈默面前,问道:“你是什么人?来洛阳做什么?”
陈默强装镇定,说道:“回大人,我是从雍州来的补兵,因身体不适,暂时在客栈休息。”
士兵上下打量了陈默一番,又看了看他身上的曹魏士兵服饰,没有发现异常,便转身去搜查其他地方了。陈默心中松了口气,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若士兵们搜到他的客房,还是会发现问题。
他悄悄走到老周身边,低声说道:“周掌柜,情况不妙,我们必须想办法将情报送出去,不能让士兵们搜到。”
老周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你放心,我会想办法拖延时间,你趁机将情报从后院的角门送出去,那里有我们的人接应。”
说着,老周走到贾充面前,说道:“贾大人,客栈内的客人都是良民,这样搜查会影响客栈的生意,还请大人高抬贵手。”
贾充不耐烦地说道:“少废话,我是奉大将军之命前来搜查,谁敢阻拦?”
老周故意与贾充争执起来,吸引了士兵们的注意力。陈默趁机转身走进后院,他快速来到自己的客房,将藏在枕头下的情报取出来,然后朝着后院的角门跑去。
角门外,一名身着百姓服饰的青年正在等他。青年看到陈默,连忙说道:“陈默,快跟我走,我是来接应你的。”
陈默点了点头,跟着青年快步离开了客栈。两人沿着小巷一路奔跑,很快就摆脱了士兵的追捕。青年带着陈默来到一处隐蔽的院落,院子里有一匹马。
“这是一匹快马,你骑着它尽快回长安,将情报交给姜将军。”青年说道,“洛阳城内已经不安全了,贾充肯定会继续搜查,你不能再回去了。”
陈默接过缰绳,感激地说道:“多谢你,我会尽快将情报送回长安。老周掌柜还在客栈里,他会不会有危险?”
“放心,老周掌柜自有办法脱身。”青年说道,“你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陈默点了点头,翻身上马,朝着长安的方向疾驰而去。他知道,此次洛阳之行,虽然遇到了不少危险,但终于收集到了重要的情报,尤其是洛阳城防的详细图纸和司马昭的动向。只要能将这些情报安全送回长安,就能为北伐的胜利提供有力的支持。
马不停蹄地跑了三日,陈默终于抵达了长安。他没有停留,直接来到太守府,求见姜维。姜维听说陈默回来了,连忙让人将他请进议事厅。
陈默走进议事厅,看到姜维正和张翼、诸葛瞻等人商议军情。他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将军,末将陈默,幸不辱命,将洛阳的情报带回了。”
姜维心中大喜,连忙说道:“陈默,快起来,一路辛苦了。洛阳的情况如何?有没有遇到危险?”
陈默站起身,将在洛阳的经历一一向姜维汇报,包括与王韬的联络、洛阳城防的布防细节、司马昭的动向,以及最后如何险中脱身等。他还将整理好的情报和洛阳城防图纸交给了姜维。
姜维仔细阅读着情报,看着城防图纸,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好!太好了!有了这份情报和图纸,我们北伐洛阳的胜算又增加了几分。陈默,你立下了大功,我会向陛下为你请功。”
陈默说道:“将军过奖了,这都是末将应该做的。只是王韬校尉在洛阳的处境很危险,司马昭已经开始怀疑他了,还请将军想办法帮他。”
姜维点了点头:“放心,我会派人密切关注洛阳的情况,一旦北伐开始,就会想办法接应王韬校尉。接下来,我们要根据这份情报,重新调整作战计划,确保明年三月的北伐能够一举成功。”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都充满了期待。陈默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也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蜀汉上下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攻克洛阳,打败曹魏,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长安的阳光透过议事厅的窗户,洒在众人身上,温暖而明亮,仿佛预示着北伐的胜利和汉室的复兴。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