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苏北里下河那片水乡,有一个烟波浩渺的大湖,名叫大纵湖。这湖啊,大得望不到边,水深处能没过九层高楼,湖里头鱼虾肥美,菱藕飘香,靠着湖吃饭的渔民,日子也算过得去。
可老一辈的渔民,一提起这大纵湖,总会神神秘秘地讲起一个传说,一个关于沉没的东晋城和一盏永不熄灭的藕灯的故事。
故事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那会儿还是东晋年间。如今这片大湖的地方,可不是一片汪洋,而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池,名叫东晋城。城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溜光水滑,城外的护城河里,荷叶田田,莲藕清香。
城里住着一户人家,姓宗,是个读书人。他有个儿子,叫宗保子。这宗保子从小就没了爹,全靠他娘柳氏一手拉扯大。柳氏是个典型的水乡女子,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她白天在河边浣纱织布,晚上就点着一盏小小的油灯,教宗保子读书写字。家里穷,买不起灯油,柳氏就想了个法子,她把湖里捞上来的嫩藕,切成薄片,晒干了,和着油脂一起用,点出来的灯,光亮柔和,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藕香。街坊邻居都管这叫“藕灯”。
宗保子很懂事,知道母亲辛苦,读书格外用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考取功名,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柳氏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她常常对宗保子说:“儿啊,读书是为了明事理,不是为了当大官。咱做人,要像这湖里的藕,出淤泥而不染,心里头要干干净净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平静得像湖里的水。可谁也没想到,一场天大的灾祸,正悄悄地向东晋城袭来。
那年夏天,老天爷像是捅了个窟窿,雨下得跟天塌了似的,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纵湖的水位疯涨,浑浊的湖水翻滚着,像一头被激怒的巨兽,随时准备吞噬一切。城里人心惶惶,有钱人家早就收拾细软,往高处跑了。可柳氏家里穷,没地方可去,她只能紧紧抱着宗保子,在家里祈祷。
一天夜里,雨下得更大了,雷声像战鼓一样在耳边炸响。突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靠近湖边的城墙被洪水冲垮了一个大口子!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冲进城来。瞬间,哭喊声、倒塌声混成一片,东晋城变成了一片汪洋。
柳氏抱着宗保子,被洪水卷着,在黑夜里挣扎。冰冷的湖水一个劲儿地往嘴里灌,宗保子吓得哇哇大哭。柳氏用尽全身力气,把儿子托到一块漂浮的房梁上,自己却在水里越沉越深。
“娘!娘!”宗保子在房梁上哭喊着,拼命伸手去拉母亲。
柳氏看着惊恐的儿子,脸上露出一丝凄美的笑容。她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儿子喊道:“保子……别怕……活下去……做个好人……”话音未落,一个巨浪打来,柳氏的身影就消失在了漆黑的洪水里。
宗保子哭得撕心裂肺,可他再也看不到娘了。
天亮了,雨停了。往日繁华的东晋城,已经彻底沉入了湖底,变成了一片死寂的水域。幸存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宗保子被一个路过的渔夫救起,从此成了孤儿。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夜晚,忘不了母亲最后的话和那张在水中消逝的脸。
东晋城沉没了,可关于湖神的传说,却慢慢地流传开来。
不知从哪年起,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也就是七夕节那天,只要湖上起雾,大纵湖的湖心深处,就会悠悠地浮起一盏灯。
那盏灯很特别,灯座像一节白嫩的莲藕,灯罩是半透明的,透出来的光,不是寻常的黄色或白色,而是一种温柔的、淡淡的红色,就像清晨第一缕阳光映在荷花瓣上的颜色。灯光不亮,却很有穿透力,在茫茫的湖面上,能照亮好大一片水域。
老人们都说,那是柳氏的化身。她当年为了救儿子,魂魄留在了这片湖里,成了守护大纵湖的湖神。她放不下水上的渔民,于是,她生前最爱的那盏藕灯,就成了她指引方向、庇佑众生的信物。
这盏灯,被大家称为“大纵湖藕灯”。
有一年,大纵湖遇上了百年不遇的“秋老虎”,接连一个多月没下一滴雨。湖水退去,航道变得复杂难辨,鱼虾也躲到了深水区,渔民们出船,常常是空手而归,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村里有个年轻后生,叫阿水,是个急性子,也是个孝子。看着家里米缸见了底,老母亲饿得面黄肌瘦,他心里急得像长了草。村里有经验的老人都劝他:“阿水啊,这几天湖上雾大,水路不清,千万别出海啊,危险!”
可阿水实在等不了了。他想,碰碰运气,也许能到湖对岸的镇上,用家里仅剩的一点东西换点粮食回来。于是,他瞒着母亲,在一个傍晚,独自摇着小船进了湖。
刚进湖时,天色还好。可划到湖心,天突然就黑了下来,浓雾像一堵堵白色的墙,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伸手不见五指。阿水一下子就慌了神,他失去了方向,只知道拼命地划桨,可小船却像在原地打转。他分不清东西南北,也看不见岸边,只听见风声和浪声,心里害怕到了极点。
“完了,这下要步东晋城的后尘了。”阿水绝望地想。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忽然看到,在前方不远处的浓雾中,亮起了一点淡红色的光。
那光芒那么柔和,那么温暖,就像娘在夜里为他点起的那盏油灯。阿水精神一振,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奋力朝着红光划去。
奇怪的是,那红光似乎总是在不远处引导着他,不近也不远。阿水跟着它,穿过一片又一片的迷雾,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小船平稳地行驶着,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为他保驾护航。
不知过了多久,浓雾渐渐散去,阿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小船竟然停在了一片熟悉的浅滩边,离家不远了!而那盏淡红色的藕灯,在湖面上静静地亮了一会儿,然后,就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悄无声息地沉了下去,消失不见了。
阿水又惊又喜,他知道,自己一定是遇到了传说中的藕灯,是湖神娘娘救了他!
他激动地跳下船,准备上岸。可就在他脚刚踏上浅滩的淤泥时,他感觉脚下踩到了什么圆滚滚、硬邦邦的东西。他好奇地弯腰一摸,竟是一节又大又白的莲藕!他再往旁边一摸,又是一节!
阿水欣喜若狂,他用手在淤泥里摸索,不一会儿就捞上来满满一船的鲜藕。那些藕个个饱满肥硕,还带着湖底的清香,一看就是上品。
阿水把藕运回家,不仅自己家够吃了,还分给了村里的乡亲们。大家吃了这神奇的藕,都赞不绝口,说这是他们吃过最甜、最脆的藕。从那以后,村里人谁要是在湖上迷了路,或是遇到了难处,只要心里默念湖神,就总能看到那盏温暖的藕灯。而灯影所及之处,也总能找到肥美的鲜藕,解了大家的饥寒。
这个传说,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如果你在七夕的夜晚来到大纵湖,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看到那盏在湖面上静静燃烧的淡红色藕灯。老人们会说,那是柳氏还在守护着这片湖,守护着所有靠湖生活的人。
那盏灯,不仅仅是一盏灯,它是一位母亲永恒的爱,也是这片水土上,善良与希望的象征。它告诉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总有一盏灯,会为你照亮前路;总有一份温暖,会帮你渡过难关。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