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杭州总院的装修正式启动。一大早,工匠们就带着工具来了,铺面门口挂着 “江南药膳总院装修中” 的木牌,旁边摆着一盆从旧馆移栽的兰草,透着生机。软桃和张阿婆站在门口,看着工匠们搬砖运瓦,心里满是期待。
“阿婆,您看这个木门,” 软桃拿着一张图纸,上面画着荷花纹,“我想按娘以前旧馆的木门样式做,上面刻江南的荷花,您还记得娘的木门是什么样子吗?”
张阿婆眯着眼睛,想了想:“记得!你娘的木门是深色的,上面刻着两朵荷花,一朵开着,一朵含苞,旁边还有几片荷叶,你娘说‘荷花干净,像药膳一样,清清白白’。”
软桃点点头,把图纸递给工匠头:“李师傅,就按阿婆说的做,荷花要刻得生动,木材选和旧馆一样的杉木,结实耐用,还有点木香。”
李师傅接过图纸,点点头:“苏姑娘放心,我们都是做江南老木匠的,肯定给你还原得一模一样。”
装修的重点是复刻旧馆的灶台。软桃特意从旧馆附近找来了和母亲当年一样的砖石,让工匠们按旧馆灶台的尺寸搭建:“灶台的高度要和旧馆一样,我娘以前说,这个高度煮药膳最舒服,不用弯腰太多;灶膛的大小也要一样,能放下大砂锅,煮出来的汤才够鲜。”
工匠们开始搭建灶台,张阿婆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指点:“这里的砖要错开摆,你娘的灶台就是这样,结实;还有灶口的边缘,要磨得光滑一点,不然容易刮到手。”
软桃看着工匠们一点点把灶台搭起来,仿佛看到了母亲当年的样子 —— 母亲也是这样,看着工匠搭建旧馆的灶台,时不时指点,脸上满是期待。她轻声说:“娘,我们要开总院了,按您的样子做了灶台,以后会有很多人来这里学做药膳,把您的手艺传下去。”
二楼的典籍陈列室也在同步装修。软桃把母亲的旧照片、手写食谱复刻件都带来了,还有《江南药膳集》的手稿、各地分店的成果照片,她和萧璟渊一起把这些东西分类摆放:“母亲的照片放在最前面,让来的人第一眼就能看到她;食谱复刻件要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方便大家看;分店的照片放在桌子上,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药膳传到了很多地方。”
萧璟渊帮她把《江南药膳集》的各版本摆放在玻璃柜里,从第一版到西域文字版,整齐排列:“这样大家就能看到药膳集的成长,看到江南药膳的传承和创新。”
体验区的装修则充满了江南特色。软桃选了竹制的桌椅,桌子上铺着张阿婆织的蓝印花布;墙上挂着江南水乡的风景画,有乌篷船、有小桥流水;角落里摆着几盆兰草和桂花,都是从江南本地移栽的,等秋天桂花开花,整个体验区都会飘着桂香。
装修进行到一半,学堂的学员们也来了,王小丫和李石头带着几个学员,帮忙整理母亲的旧物,林晓月则帮忙布置体验区的桌椅:“姑娘,我们把桌椅摆成桃记后院的样子,客人坐在这里,就像在桃记一样自在。”
软桃点点头,看着大家忙碌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谢谢你们来帮忙,有大家一起,总院肯定能早点装修好,早点开起来。”
一个月后,装修基本完成。软桃站在总院门口,看着崭新的木门上刻着的荷花,看着里面搭建好的灶台,看着陈列室里母亲的照片和食谱,眼眶有点红。萧璟渊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喜欢吗?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喜欢,” 软桃点点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有娘的影子,有江南的味道,还有大家的用心,这就是我想要的总院。”
张阿婆也来了,她走到灶台前,摸了摸台面:“和你娘的灶台一模一样,以后在这里煮药膳,就像在旧馆一样,心里踏实。”
软桃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笃定 —— 杭州总院不仅是一个药膳传承基地,更是母亲初心的延续,是江南药膳的 “根”。以后,会有更多人来这里,学做药膳,听母亲的故事,感受江南的温暖,让江南药膳的香,飘得更远,暖更多人。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