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那天,江南药膳学堂的公益课来了不少老人,他们大多头发花白,手里拿着软桃印发的 “大字版食谱”,坐在竹椅上,眼神里满是认真,却也带着一丝紧张 —— 之前的课,有老人反映 “步骤太多,记不住”,软桃特意调整了授课方法,今天是第一次尝试。
“大家早上好,” 软桃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黑板,上面用彩色粉笔写着 “生姜红枣茶” 的口诀,“今天咱们不学新的,先复习上次的‘生姜红枣茶’,不过今天我教大家一个好办法,用口诀记,好记又好做,大家跟着我念。”
她指着黑板上的口诀,一字一句地念:“生姜红枣茶,切片加水煮,一刻钟就好,暖身又舒服。”
老人们跟着念,声音不大,却很整齐。住在朱雀街的刘阿婆念了两遍,笑着说:“苏姑娘,这个口诀真好听,比记步骤简单多了,我刚才念了两遍,就记住了!”
软桃点点头,笑着说:“阿婆,您说得对,口诀就是帮大家记重点的。咱们再把口诀拆开来,一步步做,保证大家都会。”
第一步是选食材,软桃拿着生姜和红枣,念口诀的第一句:“生姜红枣茶,首先要选好料。生姜选光滑的,红枣选饱满的,大家看看自己手里的食材,是不是这样的?”
老人们纷纷拿起食材,互相比较,刘阿婆举起手里的生姜:“苏姑娘,你看我这个生姜,表皮光溜溜的,没有黑斑,是不是好生姜?”
“是,阿婆,您选得真好!” 软桃笑着说,“您这双眼睛真厉害,一看就会选。”
第二步是处理食材,软桃念口诀的第二句:“切片加水煮,切片要注意。生姜切薄片,红枣要去核,大家试试,不会的可以问我。”
有个老人去核的时候,不小心把红枣捏烂了,有点不好意思。软桃走过去,笑着说:“没关系,咱们用口诀里的办法,慢慢来。你看,用剪刀剪个口,然后用手指把核推出来,很容易。” 她一边说,一边演示,老人跟着做,很快就成功去核,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三步是煮茶,软桃念口诀的第三句:“一刻钟就好,火候要记牢。大火煮开,转小火煮一刻钟,大家看,现在锅里的水开了,咱们转小火,开始计时。”
她拿出一个小沙漏,放在灶台边:“这个沙漏漏完,就是一刻钟,大家家里没有沙漏的,也可以看钟表,分针走三大格,就是一刻钟。”
煮茶的时候,学员林晓月推着一个小推车过来,车上放着生姜、红枣、剪刀等食材和工具,还有做好的生姜红枣茶样品。她笑着说:“爷爷奶奶,我给大家准备了‘实物对照’,大家看看我手里的生姜片,是不是和口诀里说的一样薄;看看煮好的茶,是不是清亮的,这样大家做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了。”
这是林晓月发明的 “实物对照法”,把每一步的食材和成品都摆出来,让老人们直观理解。刘阿婆看着林晓月手里的生姜片,对比自己切的,笑着说:“姑娘,我切的姜片和你这个差不多厚,是不是就能煮出好喝的茶了?”
“是,阿婆,” 林晓月点点头,“您切得很好,煮出来的茶肯定香。”
一刻钟后,生姜红枣茶煮好了,软桃给每个老人盛了一碗:“大家尝尝,是不是和口诀里说的一样,暖身又舒服。”
老人们喝着茶,脸上满是笑容。刘阿婆喝了一口,说:“真好喝!而且我现在记住口诀了,回家就能做给我家老头子喝,再也不用翻食谱了,谢谢苏姑娘,谢谢林姑娘!”
其他老人也纷纷点头,说口诀和实物对照法太有用了,以后学药膳再也不怕记不住了。软桃看着大家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不用谢大家,只要大家能学会,能给家人做药膳,我就开心了。以后咱们学新的药膳,都用口诀和实物对照,保证大家都能学会。”
课程结束后,萧璟渊来接软桃,看到老人们拿着口诀纸,开心地讨论着,笑着说:“看来你调整的课法很成功,老人们都很喜欢。”
“是啊,” 软桃靠在他身边,“其实老人们不是学不会,只是需要更适合他们的方法。口诀好记,实物好懂,只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用心,大家都能学会。”
夕阳的余晖洒在学堂的院子里,老人们的笑声飘得很远。软桃知道,课法调整不是小事,而是对每一个学员的尊重 —— 尊重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学习节奏,才能让药膳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带给他们温暖和健康。
喜欢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