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我这就去挑选人手,明日一早,就进山砍木头!”周有志猛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他觉得自己又将参与一项伟大的创举。
赵衡满意地拍了拍周有志的肩膀,叮嘱道:“注意安全。这活不急于一时,但一定要细致,要选好料。桶的尺寸,等我画出图纸,你再开始制作。”
“是!赵先生!”周有志抱拳应下,转身便去人群中寻找他手下最得力的几名木匠。他要将这个“惊天”的消息,以及赵先生的最新“任务”,告诉给他的兄弟们。
赵衡看着周有志在人群中穿梭的身影,目光再次回到手中的粗瓷大碗。他尝了一口那酒,这次却觉得它带着一种别样的甜味。那不是酒的甜,而是希望的甜,是山寨即将迎来又一次蜕变的预兆。
他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起如何设计木桶的样式,以及如何利用甘蔗汁和那些看似无用的甘蔗渣。这不光是一种酒,更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清风寨在乱世中立足的又一张王牌。他要让这“新酒”成为清风寨的另一张名片,如同那比黄金还贵的白糖一般,流传天下,为清风寨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力量。
夜色渐深,篝火依然熊熊燃烧,肉香和酒香在山寨中弥漫。赵衡坐在原地,看着不远处正在为孩子们分发烤肉的澹台明月,她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铁蛋和果果也兴奋地手舞足蹈,小嘴巴上沾满了油渍。在这温暖的夜色里,赵衡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家庭的温馨,更有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清风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他,将是这条路上的引路人。
庆功宴的热闹持续到深夜,但清风寨的运转并没有因此停滞。第二日清晨,当大部分人还在宿醉中苏醒时,赵衡将昨天从钱德海那里拿回的银票送到澹台明月的手里后,澹台明月大吃一惊,她想到糖霜可能很赚钱,但没想到如此赚钱,足足十一万两。
赵衡如同往常一般,早早的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高炉、糖作坊、矿区、巡逻队、甚至农田开垦,好多都需要他亲自过问,甚至亲自指导。清风寨的各项事务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而赵衡,便是那个永不停歇的鞭策者。
他先是去了一趟炼钢作坊。三丈高的“一号高炉”在夜以继日地运作着,吞吐着赤铁矿石和焦炭,火光映红了工匠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铁臂张正带领着工匠们,小心翼翼地从模具中取出冷却后的钢锭,每一块都泛着青幽色的光泽,沉甸甸地握在手中,昭示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铁臂张大哥,近来可有发现什么问题?”赵衡走到近前,低声询问。他关注的不仅仅是产量的提升,更在意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纰漏,都可能影响最终的钢材品质。
“赵先生,高炉运转一切顺利,兄弟们也都熟悉了流程。只是……”铁臂张说到这里,迟疑了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只是这挖矿、炼焦的兄弟,人手还是有些紧张。咱们要供应高炉不间断地炼钢,需要的铁矿石和焦炭实在太多了。每天从山上运下来的矿石和焦炭,仅仅够高炉烧个一天一夜。要是再开二号高炉,只怕就供不上了。”
赵衡心中了然。这正是他近期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清风寨的人口虽然快速膨胀,已经达到了三千二百余人,但真正能投入到高强度生产环节的人手,却远远不够。除去八百名精兵要轮流巡逻、守卫山寨,还有三百多老弱妇孺需要照顾,五百人编入了新兵营进行训练,铁臂张的匠作营又去了三百名好手。如此一算,能投入到挖矿、炼焦、制糖这些体力活上的,只剩下一千三百余人。而这一千三百人,还要分散到各个环节,人力的缺口,如同一个无底洞。
“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调配人手。”赵衡沉声回应。他看着那些身形健壮的俘虏和流民,每个人都背负着重担,在各个岗位上忙碌着。他们挥洒的汗水,铸就了清风寨的勃勃生机。然而,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生产模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优化,迟早会达到极限。
离开炼钢作坊,赵衡又转到糖作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甜香,周老实这位曾经的俘虏,如今已是作坊的管事,他指挥着百余名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石磨、过滤,蒸煮,提炼着那纯白如雪的糖霜。
然而,即便如此,赵衡的心中依然感到一阵无力。他每天从早到晚,穿梭于各个作坊、矿区、训练场之间,亲自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从人员调配,到物资管理,从技术指导,到生产监督,事无巨细,他几乎要亲力亲为。他不是没有想过放权,但奈何清风寨内部,除了几个核心人物,真正能够独当一面,具有管理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才,实在太少。
澹台明烈是战场上的猛将,统帅千军万马不成问题,但在这些精细化的生产和管理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澹台明月心思缜密,但在内宅和情报方面更为擅长,而且她还要照顾孩子。澹台明羽虽然也在快速成长,从一个热血冲动的武夫,逐渐向一名合格的将领转变,但他的长项依然在军事指挥和对外事务上。至于陈三元、瘦猴等人,皆是骁勇善战的忠心部属,却也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这种“人手荒”和“人才荒”,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沉地压在赵衡的心头。他感到自己的精力正在被无数琐碎的事务一点点地消耗,而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清风寨要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体系和各司其职的人才。
傍晚时分,赵衡终于回到自己的小院。他洗去一身疲惫,坐在院中,看着正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澹台明月。她轻柔的声音,伴随着孩子们稚嫩的诵读声,为这个忙碌的山寨带来了一丝难得的宁静。
喜欢穿越古代,靠卖猪头肉养活儿女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古代,靠卖猪头肉养活儿女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