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大雷音寺,自鸿蒙初判、洪荒演化便屹立于西牛贺洲之巅,乃万佛之源、佛法中枢。此刻正值辰时,一轮鎏金朝阳高悬天际,佛光自灵山主峰氤氲四散,化作漫天金霞缭绕于殿宇之间。大雄宝殿内,琉璃铺地,金砖砌墙,殿顶穹窿之上嵌着亿万颗摩尼宝珠,流光溢彩,将殿内映照得庄严圣洁,无半分尘埃。
十八根盘龙玉柱巍峨耸立,柱身雕刻的千佛朝宗图栩栩如生,仿佛有无数佛陀正自玉柱中走出,共赴这场千古盛会。殿中莲花座层层叠叠,自中央向四周延展,座上诸佛、菩萨、罗汉、比丘僧众皆身披袈裟,或着彩衣,佛光护体,梵音萦绕。空气中弥漫着檀香、沉香、旃檀香混合的清冽气息,吸入肺腑,只觉心神澄澈,万念归宗。
“咚——咚——咚——”
三声洪钟长鸣自灵山深处传来,声震寰宇,穿越云海,直抵三界六道。钟鸣落时,大雄宝殿内瞬间寂静无声,所有僧众皆敛目垂首,静待佛陀驾临。
不多时,殿外祥云涌动,七彩霞光铺路,如来佛祖身着十二章纹金缕袈裟,足踏九品金莲,自云端缓缓步入殿中。那袈裟之上,缀满了亿万年孕育的佛门至宝,每一步落下,都有无数金色莲瓣自金莲下绽放,落地即化作流光消散。如来面容慈悲,双目似闭非闭,眉宇间透着洞察三界的智慧与包容万物的悲悯,周身佛光厚重如狱,却又温和如水,令殿内众僧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之心。
“恭迎如来佛祖!”
满殿僧众齐声合十行礼,声音整齐划一,化作雄浑的梵音,直冲殿顶,引得宝珠光芒愈发璀璨。如来微微颔首,莲步轻移,直至殿中央的菩提宝座前,缓缓落座。宝座由千年菩提木雕琢而成,木纹中蕴含着无尽生机,座周环绕着二十四诸天护法神像,神态威严,守护着佛法核心。
“诸位尊者、菩萨、比丘,今日齐聚大雄宝殿,乃为庆贺佛法东传之盛事。”如来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位僧众耳中,如清泉润心,似晨钟醒世,“昔日封神劫后,三界秩序初定,然东土大唐,人道昌盛,却佛法衰微,众生多困于生死轮回之苦,迷于红尘烦恼之中。吾观此劫,知佛法东传乃天命所归,故启西游量劫,遣金蝉子转世为玄奘,携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自西土取回真经,终使佛法得以在东土生根发芽。”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阵阵梵音赞叹,诸佛皆颔首称是。文殊菩萨起身,手持如意,朗声说道:“佛祖慈悲,远见卓识。西游一路,艰险重重,妖魔鬼怪拦路,红尘欲望扰心,然玄奘法师初心不改,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护持得力,终不辱使命。此非一人之功,乃佛祖佛法感召,三界善缘汇聚之力也。”
普贤菩萨亦起身附和,手持莲花,声音温润:“文殊尊者所言极是。东土百姓,久受儒道熏陶,心性淳朴,却也易被邪祟所惑。真经东来,如明灯照夜,能渡化众生,消弭灾祸,使人间少纷争,多安宁,此乃三界之福。”
如来微微抬手,示意二位菩萨落座,继续说道:“玄奘法师携真经返回大唐,太宗皇帝亲率百官相迎,已下旨建寺译经,东土佛法已然开篇。然佛法传承,非一朝一夕之功,需长久护持,方能根深叶茂,惠及万代。今日召诸位前来,一则庆贺劫功圆满,二则便是要议定‘护持东土佛法’之长远大计。”
此言一出,殿内众僧皆神色一凛,知晓今日议事关乎佛法未来,纷纷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如来目光扫过殿中众僧,缓缓说道:“东土佛法初兴,根基未稳,尚有三难需解。其一,真经初译,晦涩难懂,百姓难以领悟其中深意,需有高僧前往东土,开坛讲法,化繁为简,使佛法深入人心;其二,东土妖邪未除,部分残余劫气凝聚为魔,恐会干扰佛法传播,残害信众,需有得力护法前往,降妖除魔,护持寺庙僧众;其三,东土各地风土人情各异,佛法需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需有智者前往,融合当地文化,使佛法与东土文明相得益彰。”
“佛祖所言极是,”观音菩萨起身,手持净瓶杨柳枝,声音慈悲柔和,“东土百姓虽有善根,却也执念深重,若无高僧引路,恐难明真经真谛。贫尼愿举荐几位尊者前往东土,分驻各地,开坛讲法。”
如来点头:“观音尊者慈悲为怀,此事可托于你。不知尊者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观音说道:“阿傩、伽叶二位尊者,跟随佛祖多年,深谙真经奥义,可派往长安、洛阳等大城,开设讲经台,传授大乘佛法;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可派往江南水乡,那里文风昌盛,百姓聪慧,尊者可因材施教,传播佛法精髓;目犍连尊者神通广大,可派往北方边疆,既能讲法,又能护佑百姓免受异族侵扰与妖邪迫害。”
如来颔首认可:“此安排甚妥。阿傩、伽叶、舍利弗、目犍连四位尊者,皆为佛门栋梁,由你们前往东土讲法,吾甚放心。”
四位尊者起身行礼:“谨遵佛祖法旨,定不负所托,使东土百姓明悟佛法,皈依我佛。”
待四位尊者落座,如来又道:“护持佛法,除了讲经布道,降妖除魔亦不可或缺。西游途中,虽除了诸多妖邪,但东土幅员辽阔,山川险阻,仍有不少潜藏的魔怪,以及封神劫、巫妖劫残留的邪祟,这些皆会成为佛法传播的阻碍。”
话音刚落,金刚手菩萨便起身请命,其身披铠甲,手持降魔杵,气势威严:“佛祖,贫尼愿率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前往东土,分驻各大寺庙,巡查四方,遇有妖邪作乱,便即刻除之,护持佛法圣地与信众安全。”
“善。”如来赞道,“金刚手菩萨神通广大,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勇猛无畏,有你们护持,东土佛法便无邪魔侵扰之虞。此外,悟空虽已受封斗战胜佛,但他与东土渊源深厚,且神通广大,可请他时常往返东土与灵山,协助降妖除魔,稳固佛法根基。”
众僧皆以为然,悟空大闹天宫时的威名三界皆知,如今皈依佛门,成为斗战胜佛,有他相助,东土的妖邪必然闻风丧胆。
随后,如来又看向燃灯古佛,恭敬问道:“古佛乃佛门前辈,见识深远,不知在佛法因地制宜之事上,可有高见?”
燃灯古佛起身,手持念珠,声音苍老却充满智慧:“佛祖客气了。东土文明源远流长,儒道二家深入人心,佛法若要在此地立足,不可强行推行,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儒道文化相互融合。比如,儒家讲求‘仁爱’,佛家讲求‘慈悲’,二者异曲同工,可借此为切入点,让百姓理解佛法并非异类;道家讲求‘道法自然’,佛家讲求‘随缘自在’,亦可相互印证,使佛法更易被接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可派精通儒道经典的高僧前往东土,与当地文人雅士、有道高人论道交流,阐释佛法与儒道的共通之处,消除隔阂。同时,寺庙建设亦可融入东土建筑风格,佛像塑造可适当本土化,使百姓见之不感陌生,更易心生亲近。此外,还可鼓励佛门弟子参与东土的慈善事业,如开仓放粮、救治病患、修建道路桥梁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佛法慈悲,赢得百姓认可。”
如来闻言,面露赞许之色:“古佛高见,切中要害。佛法传承,贵在‘随缘’,能与东土文化相融,方能长久。此事便托付给弥勒菩萨,你笑容可掬,亲和力强,且智慧通达,由你统筹安排,选派合适高僧前往东土,推动佛法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弥勒菩萨起身,手持布袋,哈哈一笑:“谨遵佛祖法旨!贫尼定当尽力,让佛法在东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更多众生。”
议定三大要事,如来又道:“除了这三方面,佛法东传还需建立长效机制。其一,设立‘东土佛法传法使’,由观音尊者总领,定期巡查东土佛法传播情况,及时调整策略,解决遇到的问题;其二,建立灵山与东土寺庙的联系通道,东土寺庙遇有重大疑难,可通过通道向灵山求助,灵山亦会定期派遣高僧前往指导;其三,收录东土佛法传播过程中的善行善事与经典案例,编撰成册,供后世佛门弟子借鉴学习。”
众僧皆齐声应和:“谨遵佛祖教诲!”
如来见状,面容愈发慈悲,周身佛光愈发璀璨:“今日之议,关乎佛法未来,关乎三界安宁。诸位尊者、菩萨、比丘,皆肩负重任。愿你们秉持慈悲之心,坚守佛法之道,尽心尽力护持东土佛法,使真经奥义传遍东土每一寸土地,让众生皆能脱离苦海,得享安宁,共赴极乐。”
说罢,如来抬手,一道浩瀚佛光自掌心涌出,化作无数金色光点,散落至殿内每一位僧众身上。众僧只觉一股暖流涌入体内,佛法修为竟隐隐有所精进,心神也愈发清明坚定。
“恭送如来佛祖!”
待如来化作一道金光消失于殿中,满殿僧众再次齐声行礼,梵音久久回荡。随后,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等各司其职,开始召集相关尊者、比丘,商议前往东土的具体事宜。
阿傩、伽叶两位尊者正在整理真经副本,准备带往东土,以便讲经时参考;舍利弗尊者正在翻阅东土文人的着作,试图寻找佛法与儒道文化的契合点;目犍连尊者则在与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商议东土巡查路线;弥勒菩萨则在挑选精通东土文化的高僧,组建交流使团。
大雄宝殿内,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每一位僧众脸上都洋溢着坚定与期盼。他们深知,佛法东传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他们付出无数的心血与努力。但他们坚信,在如来佛祖的指引下,在众僧的共同努力下,东土佛法必将日益兴盛,成为三界佛法传承中最璀璨的篇章。
此时,灵山之巅,云海翻腾,佛光普照。远处的东土大唐,长安城内,玄奘法师正带领一众僧众,夜以继日地翻译真经,寺庙香火日渐旺盛;市井之中,百姓们听闻佛法能消灾解难,纷纷前往寺庙祈福,对真经充满了向往。
起源殿内,龙宇立于窗前,透过鸿蒙盘注视着灵山的一切,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玄冥立于其身侧,望着东土的方向,轻声说道:“佛法东传,三界平衡又添一重保障,这都是你的功劳。”
龙宇摇头轻笑:“此乃天命所归,亦是众生所愿,我不过是顺势而为。佛法能护佑东土百姓,使人间安宁,便是好事。”
一旁的龙曦把玩着三尖二刃枪,笑着说道:“兄长,我听说悟空也会时常前往东土,不如我也去东土走走,看看那里的繁华,顺便帮着护持佛法,如何?”
龙宇颔首应允:“去吧,切记不可肆意显露神通,凡事点到即止,莫要干扰了佛法的自然传承。”
龙曦大喜,转身化作一道流光,朝着东土方向而去。
灵山的庆功盛会虽已落幕,但护持东土佛法的大幕才刚刚拉开。诸佛的法旨如同种子,播撒在东土的土地上,伴随着真经的传播,伴随着僧众的努力,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三界带来长久的和平与安宁。而这场跨越万里的佛法东传,也将成为洪荒演化史上,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源道龙宇洪荒劫纪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