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消退,新明沿海的码头上已经是一片繁忙景象。镇国秦王吴铭站在新建的望海楼上,目光扫过停泊在港口的数十艘商船。自从与南洋诸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新明的海上贸易日益繁荣,但这也引起了朝廷更深的忌惮。
“王爷,这是本月各港口的税收记录。”徐妙锦将一册账本放在案几上,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色,“贸易量比上月又增加了三成,但朝廷的关税征收使已经第三次要求查账了。”
吴铭接过账本,随手翻了几页:“让他们查。新明的税收账目清清楚楚,不怕他们查。倒是琉球那边有什么消息?”
林风快步从楼梯走上来,递上一封书信:“琉球王已经同意与我们建立正式贸易关系,这是他们使臣带来的国书。不过……”他顿了顿,“朝廷的使者也在琉球,似乎想要阻挠这件事。”
吴铭展开国书仔细阅读,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朱棣这是要处处与我们作对。传令给琉球的商馆,加大采购量,价格可以比朝廷高出半成。”
“王爷,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徐妙锦轻声提醒,“朝廷刚刚提高了生丝的关税,我们如果再加价采购,利润就太薄了。”
“现在不是计较利润的时候。”吴铭走到窗前,望着海面上来往的商船,“我们要让琉球人明白,与新明贸易比与朝廷贸易更有利可图。只要打开了这个口子,其他藩属国就会效仿。”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疾驰而至,信使送来了一份紧急军报。吴铭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朝廷在福建沿海增派了水师,数量是我们的三倍。”
林风接过军报快速浏览,眉头紧锁:“看来朱棣是铁了心要封锁我们的海上贸易线。王爷,要不要让我们的商船暂时停航?”
“不,不仅不能停航,还要增加船次。”吴铭斩钉截铁地说,“若是我们示弱,正中了朱棣的下怀。传令下去,所有商船编队航行,由战船护航。”
这个决定在新明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以户部尚书为首的文官们认为此举过于冒险,万一与朝廷水师发生冲突,新明苦心经营的贸易网络可能毁于一旦。但在吴铭的坚持下,新明的商船队还是如期出航了。
果然,三天后坏消息传来:新明的一支商船队在经过福建沿海时,被朝廷水师以“稽查走私”为名扣留。尽管船上的货物手续齐全,但朝廷方面坚持要扣押船只进行调查。
“这是明目张胆的挑衅!”林风怒气冲冲地走进议事厅,“王爷,让末将带舰队去把船只抢回来!”
吴铭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向徐妙锦:“你怎么看?”
徐妙锦沉吟片刻:“硬抢不是办法。朝廷巴不得我们动手,这样他们就有借口发动全面进攻。不如让琉球王出面调停,毕竟被扣的船只中也有琉球的商船。”
这个提议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然而就在使者准备出发前往琉球时,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朝廷宣布在福建设立市舶司,对所有往来新明的商船征收重税,税率高达货物价值的三成。
“这是要扼杀我们的贸易啊。”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三成的税率,商人们根本无利可图。长此以往,恐怕没有人敢再来新明贸易了。”
吴铭在议事厅内踱步,突然停下脚步:“既然朝廷不仁,就休怪我们不义。传令各港口,即日起对所有往来大明的商船免征关税。”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免征关税意味着新明将损失大笔收入,对财政是极大的负担。
“王爷,此举恐怕……”户部尚书想要劝阻。
吴铭抬手制止了他:“短期来看我们会损失一些收入,但长期来看,商人们为了避税都会选择来新明贸易。到时候损失的将是朝廷。”
果然,新政实施不到一个月,前来新明贸易的商船数量就增加了一倍。朝廷设在福建的市舶司顿时门可罗雀,税收大幅减少。
朱棣闻讯大怒,连下三道圣旨斥责吴铭“破坏朝廷法度”,并要求立即恢复关税。但这一次,吴铭连圣旨都没有接,直接让使者原样带回。
面对新明的强硬态度,朱棣终于使出了杀手锏。这日清晨,新明沿海的了望塔上突然响起警钟——朝廷的水师倾巢而出,近百艘战船直扑新明而来。
“终于来了。”吴铭站在望海楼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海面上的情况,“传令各舰,按预定计划迎敌。”
新明的战船虽然数量不及朝廷水师,但装备更加精良。在吴铭的指挥下,新明水师摆出了奇特的阵型:大型战船居前,小型快船在两翼游弋,整个舰队呈半月形展开。
朝廷水师显然没有料到新明敢主动迎战,阵型有些混乱。双方在距离新明港口二十里的海面上展开激战。
炮声震天,硝烟弥漫。新明的火炮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很快就压制住了朝廷水师的先锋舰队。但朝廷水师毕竟数量占优,很快就调整阵型,试图从两翼包抄。
就在这时,新明舰队中突然冲出数十艘小型快船。这些快船速度快,机动性强,专门攻击朝廷水师的指挥舰。朝廷水师顿时阵脚大乱。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朝廷水师损失了二十余艘战船,不得不撤退。新明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八艘战船被击沉,伤亡数百人。
“我们赢了!”码头上响起一片欢呼声。
但吴铭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色。他用望远镜观察着远去的朝廷舰队,沉声道:“这只是开始。传令各港口加强戒备,夜间实行宵禁。”
果然,朝廷的报复很快就来了。三天后,新明派往南洋的商船队遭遇“海盗”袭击,损失惨重。幸存的船员说,那些“海盗”训练有素,用的都是制式武器。
更糟糕的是,朝廷宣布封锁所有通往新明的海路,任何前往新明的商船都将被扣押。新明的海上贸易几乎陷入停滞。
“王爷,我们的存粮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户部尚书汇报这个噩耗时,声音都在发抖,“若是贸易不能恢复,新明就要断粮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吴铭反而显得异常冷静:“陆路的情况如何?”
“陆路也被封锁了。”林风答道,“朝廷在边境增设了十个卫所,严禁任何物资进入新明。”
议事厅内一片沉寂。所有人都明白,新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也许……我们可以考虑与朝廷和谈?”一位文官小心翼翼地说道。
“和谈?”吴铭冷笑一声,“朱棣摆明了要置我们于死地,现在和谈就是自投罗网。”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既然海路陆路都不通,我们就开辟新的贸易路线。”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地图上,只见吴铭的手指划过一条蜿蜒的路线:“从这里进入长江,溯江而上,可以直达湖广。那里的米商早就对朝廷的漕运政策不满,应该愿意与我们交易。”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长江是朝廷水师的重点布防区域,要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建立一条秘密贸易路线,难度可想而知。
“王爷,这太冒险了。”徐妙锦忍不住出声反对,“万一被发现,我们连退路都没有。”
“现在的情况,不冒险就是等死。”吴铭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谁愿意担此重任?”
林风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末将愿往!”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林风率领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成功打通了长江贸易线。他们伪装成普通商船,利用夜色掩护,往返于新明与湖广之间,运回了急需的粮食和物资。
然而好景不长,朝廷很快发现了这条秘密贸易线。这日深夜,林风的船队在返航途中遭遇伏击,损失了半数船只。
“我们中间有内奸。”林风带着一身伤痕回来复命时,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心头一沉。
吴铭立即下令彻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内奸竟然是户部的一个主事,他已经被朝廷收买多年,一直在向朝廷提供新明的情报。
这个消息在新明内部引起了恐慌。连户部的高官都能被收买,还有谁是可以信任的?
为了稳定人心,吴铭当众处决了内奸,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人员清查。然而这件事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新明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新明内部动荡不安之时,沿海地区突然爆发瘟疫。疫情迅速蔓延,每天都有数百人病倒。
“是霍乱。”徐妙锦在视察过疫情后,脸色苍白地回报,“必须立即隔离病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吴铭当机立断,下令封锁疫情严重的区域,并亲自前往疫区视察。这个举动极大地稳定了民心,但也让他自己染上了瘟疫。
消息传开,新明上下人心惶惶。若是吴铭有个三长两短,新明的天就要塌了。
徐妙锦日夜不休地照顾吴铭,用尽了各种方法。也许是上天眷顾,在病倒七天后,吴铭的病情终于开始好转。
然而就在吴铭康复的同时,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朝廷趁新明内忧外患之际,再次发动进攻。这一次,朝廷水师改变了战术,不再与新明水师正面交锋,而是专门袭击新明的商船和渔船。
“他们这是要困死我们。”林风愤怒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渔民都不敢出海捕鱼了。”
吴铭虽然已经康复,但身体仍然虚弱。他强撑着病体召开军事会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直捣朝廷在福建的水师基地。
这个决定遭到了几乎所有将领的反对。以新明现在的实力,主动进攻朝廷的水师基地无异于以卵击石。
“我们别无选择。”吴铭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只有打疼他们,才能为我们争取喘息的机会。”
在吴铭的坚持下,新明水师倾巢而出,直扑福建。与此同时,吴铭派人联络了福建当地的豪强。这些豪强早就对朝廷的苛政不满,答应在新明水师进攻时按兵不动。
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新明水师利用晨雾的掩护,突然出现在朝廷水师基地外。朝廷水师措手不及,仓促应战。
这一次,新明水师改变了战术。他们不追求击沉敌舰,而是专门攻击朝廷战船的帆缆和舵机,使其失去行动能力。同时,小型快船不断向朝廷战船投掷火把,引发大火。
战斗持续到正午,朝廷水师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基地。新明水师虽然也付出了代价,但成功摧毁了朝廷在福建的主要水师基地。
消息传回新明,举国欢腾。这场胜利不仅缓解了新明的危机,更重要的是提振了民心士气。
然而吴铭明白,这场胜利改变不了双方实力悬殊的事实。朱棣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暴还在后头。
果然,一个月后,朝廷派来了新的水师提督,同时开始大规模建造新式战船。与此同时,朝廷在经济上的封锁也更加严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吴铭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日本,寻求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这个决定在新明内部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与倭人贸易,恐会遭天下人耻笑。”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劝谏。
“耻笑总比饿死强。”吴铭的态度异常坚决,“况且,我们要贸易的不是倭寇,而是日本的幕府。”
在吴铭的坚持下,新明的使者还是出发了。与此同时,新明开始全力发展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争取实现粮食自给。
这是一个艰难的冬天。新明在内外交困中艰难求生,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然而就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刻,转机突然出现了。
这日,一艘来自南洋的商船冒险突破封锁,驶入新明港口。船主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郑和的船队在返回途中遭遇风暴,损失了大半船只和货物。
“朝廷为了弥补损失,正在疯狂征收各种物资。”船主说,“各地的商人都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这个消息让吴铭看到了希望。他立即派人联络各地商人,暗中组建了一个商业联盟,共同对抗朝廷的横征暴敛。
与此同时,新明与日本的贸易也取得了突破。日本幕府派来了正式的贸易使团,表示愿意与新明建立长期贸易关系。
春暖花开之时,新明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虽然朝廷的封锁依然存在,但新明已经找到了生存之道。
这日,吴铭与徐妙锦并肩站在望海楼上,望着远方海平面上来往的商船。
“我们挺过来了。”徐妙锦轻声说。
吴铭握住她的手:“但这只是开始。朱棣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海风吹拂着两人的衣袂,远方隐约传来商船的汽笛声。新明的未来,依然充满未知的挑战。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