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十一月十日午后,句容城东的五里牌阵地尘土飞扬。周明远率 11 师刚在土坡后构筑好防御工事,侦察兵就骑着快马狂奔而来,马背上的望远镜镜筒还在剧烈晃动,缰绳磨得手掌渗血:“师座!日军第 16 师团主力杀过来了!先头是装甲车集群,后面跟着重炮群,炮管比水桶还粗,牵引车都得六匹马拉!”
周明远登上临时搭建的木质观测塔,蔡司望远镜的镜片里,日军队列如黑色巨蟒般盘踞在公路上 ——94 式装甲车的履带碾过冻土,在地面压出深深的齿痕,车载机枪的枪管泛着冷光;其后的步兵联队密集如蚁,三八式步枪的刺刀在阳光下连成一片;最令人心悸的是队尾的重炮方阵:六门 7 年式 305 毫米重榴弹炮被履带牵引车拖着前进,炮身上的旭日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炮轮直径足有一人高,每转动一圈都溅起半米高的尘土。
“是 7 年式 305 毫米重榴弹炮!” 周明远咬牙低语,指节因攥紧望远镜而发白。他曾在系统资料库见过这种 “陆战巨无霸” 的详细参数:炮身重达 122 吨,需 12 人操作,一发炮弹就有 387 公斤,落地能砸出十余米宽、五米深的弹坑。此前大场镇的友军第 67 师,就是在这种巨炮的轰击下,半天内伤亡过半,阵地被夷为平地。
“师座,鬼子的重炮至少在一万五千米外!” 炮兵团长张汉卿脸色发白,手里的测距仪差点摔在地上,“咱们的 18 门克式山炮最大射程刚过一万二千米,就算垫高炮架也够不着,要是等他们架好炮,咱们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都跟纸糊的一样!” 他身后的炮兵们正忙着给山炮加装防盾,钢钎敲击钢板的声音在阵地上格外刺耳,却掩不住士兵们眼底的焦虑。
周明远的手指在指挥刀柄上反复摩挲,目光扫过阵地后方的密林 —— 那里隐约能看到二十辆蒙着深绿色帆布的卡车,车斗两侧用白漆喷着 “滇缅路运输队” 的字样,车轮上还沾着滇黔古道的红泥。这是他三天前通过系统触发 “战略储备激活” 任务后,特意让白雪晴率南侨机工队星夜押运的物资,每辆卡车都加装了钢板护甲,驾驶舱旁还架着捷克式轻机枪。
“系统,确认启用储备物资,请求滇缅路运输队即刻交接!” 周明远在心中默念,指尖传来轻微的麻痒感,这是系统交互的专属触感。
【检测到宿主面临重型火力威胁,消耗
军功值解锁 “重炮集群” 补给,滇缅路运输队已抵达阵地后侧三公里处,押运物资清单:8 门德制 150 毫米 sFh18 榴弹炮(含炮架、瞄准镜、炮盾全套配件)、4 门 88 毫米 Flak 18 高射炮(含平射转换套件)、200 枚 m24 手榴弹(每枚装药量 150 克 tNt)、10 挺 mG34 通用机枪(含 50 发弹链 x200 条)、3 个基数弹药(150 毫米榴弹每门配 60 发,88 毫米穿甲弹每门配 80 发)。同步触发 “钢铁洪流” buff:重炮射速提升 100%,炮弹穿深增加 50%,持续至战役结束】
系统提示音刚落,阵地后侧突然传来卡车引擎的轰鸣声。白雪晴穿着沾满油污的南洋工装,跳下车时军靴上的红泥还未干透,她手里攥着物资交接单,跑起来时帆布挎包撞得腰间的水壶叮当响:“明远!20 辆卡车,每门炮都用防雨油布裹了三层,炮弹箱里垫了防潮纸,南侨机工们连夜赶了一千二百里,没丢一件东西!”
卡车帆布被猛地拉开,露出里面漆黑的重炮炮身 —— 德制 sFh18 榴弹炮的炮管修长,炮盾上还印着克虏伯兵工厂的钢印;88 毫米高射炮的炮架呈十字形,炮口制退器上的散热孔清晰可见。新收拢的东北军老兵李铁柱曾在沈阳兵工厂见过类似装备,此刻他突然跪地,粗糙的手掌轻轻抚摸 88 炮的炮管,眼泪混着尘土滚落:“这是德国人的 88 炮!能打穿鬼子的 97 式坦克装甲,平射时还能揍他们的重炮,当年在东北,咱们做梦都想有这家伙!”
阿译早已带着维修班冲过去,他穿着沾满机油的工装,眼镜片上蒙着白汽,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师座!每门炮都配了完整的工具包,炮栓、复进机都是新的,瞄准镜里的十字线清晰得很!30 分钟内保证架设完毕!” 维修兵们立刻分工 —— 有的拆卸固定炮身的螺栓,有的校准炮架水平仪,有的给炮轮加装防滑链,扳手与螺丝刀碰撞的声音,在阵地上汇成激昂的节奏。
此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已抵达三千米外的稻田,94 式装甲车的车载机枪开始试探性射击,子弹在工事掩体上溅起火星,打在钢筋混凝土上发出 “叮叮当当” 的脆响。周卫国率 31 团趴在散兵坑后,钢盔压得很低,对着电台大喊:“师座,鬼子步兵开始推进了!前两排是掷弹筒手,要不要让弟兄们先打一轮排枪?”
“等!” 周明远盯着日军重炮阵地的方向,望远镜里,日军炮兵正忙着挖掘炮位 —— 六名士兵一组,用铁锹铲冻土,用镐头砸石块,炮位四周还架起了钢板防盾,“让他们把重炮架好,装弹上膛,咱们再开席!” 他对着通讯兵下令:“88 炮连部署在左翼土岗,挖三米深的炮位,炮盾朝东北方向;150 毫米榴弹炮在右翼构筑环形阵地,标尺定在一万六千米,炮口抬高 35 度;所有重机枪组成三层交叉火力网,第一层五百米,第二层八百米,第三层一千二百米,拦住步兵冲锋!”
下午三时许,日军的重炮突然轰鸣。第一发 305 毫米榴弹带着尖锐的啸声掠过天空,落地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 泥土混着碎石冲天而起,形成十余米高的烟柱,三十米外的重机枪工事瞬间被夷为平地,钢筋扭曲如麻花,两名士兵的钢盔被炸飞五十米远,上面还嵌着半块弹片。
周明远趴在观测壕里,脸上被飞溅的泥土覆盖,他抹去眼睛旁的尘土,望远镜里日军的重炮还在持续发射,每一发炮弹落下都能撕开一道口子。新收拢的川军士兵王二柱吓得缩在散兵坑角落,双手抱着头,嘴里念叨着 “娘啊”,却被身边的 11 师老兵陈刚按住肩膀:“别怕!等会儿让师座的 88 炮给咱们报仇!你看那炮,一准儿能把鬼子的重炮炸成废铁!”
就在此时,白雪晴带着三名南侨机工扛着弹药箱跑来,箱子上的 “德制 150 毫米榴弹” 字样格外醒目:“明远!炮弹都卸完了,每箱里有三发,引信分瞬发和延时两种,机工们还能帮着搬炮弹!” 机工队队长陈阿福擦了擦额头的汗,露出一口白牙:“师座,咱们在滇缅路练过扛炮弹,一百斤的箱子能跑五十米不换气!”
“88 炮连,试射!” 周明远终于挥下手臂,指挥旗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四门 88 毫米高射炮同时转向,炮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炮手们动作娴熟地装填穿甲弹 —— 第一炮手打开炮闩,第二炮手托着 21.5 公斤的穿甲弹塞进炮膛,第三炮手关闭炮闩,第四炮手调整标尺,整个过程只用了 28 秒,比手册规定的时间还快 2 秒。
“放!” 炮连连长嘶吼着按下击发器。穿甲弹呼啸而出,带着尖锐的啸声掠过三千米的距离,空气被撕裂的声音清晰可闻。炮弹精准命中一门正在装弹的 305 毫米重榴弹炮 —— 先是穿透了 10 毫米厚的炮盾,接着钻进炮膛,引爆了里面的炮弹。爆炸声中,日军的巨炮炮管被拦腰炸断,钢片带着火焰飞射三十米,炮组成员瞬间被吞噬在火海中,只剩下扭曲的炮架还立在原地。
日军炮兵阵地顿时陷入混乱。有的炮兵忙着拆卸炮栓,有的试图用牵引车转移重炮,却因为慌乱,让炮轮卡在了弹坑里。周明远抓住时机大喊:“150 毫米榴弹炮,齐射!标尺一万六千米,覆盖射击!” 八门 sFh18 榴弹炮同时怒吼,炮口喷出的火舌舔舐着地面,炮架后坐力让地面陷下两厘米深的坑。得益于 “钢铁洪流” buff,原本每分钟 2 发的射速提升至 4 发,炮弹如暴雨般落在日军重炮阵地。
第二门 305 毫米重榴弹炮被直接命中,炮身翻倒在壕沟里,燃起熊熊大火,弹药箱被引爆,连环爆炸声持续了三分钟;第三门重炮的牵引车被炮弹击中,轮胎被炸飞,车身歪斜着堵住了退路;剩下的三门重炮慌忙掉头,却被接踵而至的炮弹炸得东倒西歪,炮管要么断裂,要么陷进弹坑,再也无法射击。
“冲啊!” 日军步兵见重炮受挫,立刻在装甲车掩护下发起冲锋。前排的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嘴里喊着 “万岁”,朝着阵地扑来;后排的掷弹筒手不停发射榴弹,炮弹在散兵坑附近炸开,泥土溅得士兵们满脸都是。
周明远按下电台通话键:“重机枪开火!” 十八挺马克沁重机枪与十挺 mG34 通用机枪同时怒吼,mG34 的射速高达每分钟 900 发,子弹在日军前进路线上织成密集的火网,形成一道无形的钢铁屏障。一名日军士兵刚跃过田埂,就被三发子弹击中胸膛,身体软软地倒在稻田里,鲜血染红了身边的积水;试图掩护步兵的 94 式装甲车被 88 炮锁定,穿甲弹穿透 12 毫米厚的装甲后,精准命中发动机舱,整车瞬间变成火球,里面的乘员连呼救声都没来得及发出。
溃兵改编的补充营此刻爆发出惊人战力。东北军老兵李铁柱操作着 mG34 机枪,手指紧扣扳机,枪口的火焰几乎没有停歇,弹链如流水般进入枪膛,空弹壳在脚边堆成小山:“小鬼子!尝尝爷爷的厉害!当年你们占东北,现在老子用德国枪揍你们!” 他身旁的川军士兵王二柱不再发抖,抱着四枚 m24 手榴弹捆成的集束手榴弹,拉开引信后奋力扔出,手榴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在日军队列中炸开,三名日军士兵被炸得血肉模糊。
日军指挥官见进攻受挫,急调预备队发起反扑 —— 十余辆 89 式坦克从侧翼的芦苇荡迂回,履带卷起的积雪如白雾般弥漫,车载机枪对着阵地疯狂扫射。周明远早有防备,通过望远镜捕捉到坦克的运动轨迹,对着 88 炮连下令:“目标日军坦克,自由射击!穿甲弹,标尺一千五百米!”
四门 88 炮立刻调整角度,炮口转向侧翼。第一辆 89 式坦克刚驶出芦苇荡,穿甲弹就呼啸而至,直接穿透其前部 25 毫米厚的装甲,引爆了弹药舱,炮塔被掀飞十米高,重重砸在地上;第二辆坦克试图绕开,却被两发穿甲弹击中履带,钢铁履带断裂成数节,坦克瘫在原地,乘员刚要爬出舱盖,就被重机枪扫射成筛子;剩下的坦克见势不妙,慌忙掉头逃窜,却被 32 团的战防炮连补射 —— 穿甲弹从坦克侧后方薄弱部位钻入,接连击毁三辆,剩下的几辆狼狈地消失在芦苇荡深处。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战场染成暗红色。日军的进攻彻底崩溃,残兵们丢掉武器,朝着无锡方向逃窜,有的甚至跳进结冰的河沟,却被冻得失去知觉。公路上布满烧毁的坦克、装甲车与日军尸体,原本嚣张的 305 毫米重榴弹炮只剩下扭曲的钢铁残骸,炮管指向天空,像是在无声哀嚎。
参谋跑步前来报告,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手里的战果清单被汗水浸湿:“师座!此战击毁日军 305 毫米重榴弹炮 4 门、89 式坦克 11 辆、94 式装甲车 15 辆,歼灭日军步兵一千二百余人,俘虏 23 人,缴获 92 式步兵炮 2 门、三八式步枪 300 余支、弹药二十余箱!我军仅阵亡 47 人,重伤 132 人,轻伤 210 人!”
阿译正指挥维修班检查缴获的日军山炮,他戴着白手套,仔细擦拭炮身上的锈迹,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师座!这两门 92 式步兵炮保养得不错,炮闩磨损不大,还能正常使用,弹药足足有两个基数,以后咱们的步兵支援火力更足了!” 维修兵们正忙着给炮轮上润滑油,工具包摊在地上,里面的扳手、螺丝刀摆放得整整齐齐。
烦啦带着医护兵给伤员包扎,医药箱里的磺胺药瓶摆成一排,他一边给士兵缠绷带,一边哼着华北小调:“这才叫打仗!以前是咱们躲着鬼子的炮跑,现在轮到小鬼子喝钢铁汤了!你看那 305 毫米重炮,炸得连他妈都认不出来!” 一名被弹片划伤胳膊的士兵笑着说:“烦啦哥,下次打仗还跟师座,有这重炮,咱们心里踏实!”
系统提示音适时响起,带着清晰的电子音:【检测到宿主率 11 师重创日军第 16 师团主力,摧毁重型火力核心,完成 “火力复仇” 剧情节点。“钢铁洪流” buff 结束,解锁永久技能 “重炮协同”(提升多型号火炮联动效率 50%),同步解锁 “滇缅路补给线” 权限,后续物资运输效率提升 30%。当前系统等级:12 级(\/ 军功值)】
周明远走下观测塔,脚下的土地还残留着炮弹爆炸的余温,踩上去松软如海绵。新收拢的士兵们正围着 88 炮欢呼,有的用手抚摸炮管,有的合影留念,不少人在看到炮身上的克虏伯钢印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 他们终于不用再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终于有了能与日军硬撼的重火力。
白雪晴递来一壶南洋咖啡,罐子上还印着新加坡华侨总会的标志:“明远,机工队还剩五辆卡车能跑,剩下的得修修,不过弹药都卸完了,安若虹来电说,云南的兵工厂还在加班生产穿甲弹,下周还能送一批过来。”
周卫国带着满身硝烟走来,手里提着一把缴获的日军佐官刀,刀鞘上的镀金虽已磨损,却依旧锋利:“周兄,这把刀留给你当纪念!鬼子第 16 师团的联队长就是被这刀砍死的,以后咱们还要用重炮,揍得他们满地找牙!”
周明远接过军刀,拔出鞘来,刀刃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他望向南京方向的夜空,那里已能看到隐约的火光,炮声也隐约可闻。他握紧军刀,转身对着全体官兵高声喊道:“弟兄们!句容这一仗,咱们用钢铁告诉鬼子,中国人不好惹!接下来,我们要守住南京的东大门汤山防线,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出发!”
官兵们的呐喊声震彻夜空,如惊雷般回荡在句容的田野上。11 师的队伍在公路上绵延数里 —— 前面是步兵开路,中间是重炮部队,后面是运输队与医疗队,南侨机工们驾驶着卡车,拖着缴获的火炮,车厢里堆满了弹药箱;新收拢的士兵们扛着步枪,跟着老兵的步伐前进,脸上再也没有此前的涣散,只剩下坚定的斗志。
月光洒在阵地上,残留的弹坑积着水,倒映着满天星辰。句容的硝烟尚未散尽,但属于 11 师的火力传奇,才刚刚在抗日战场上写下最壮烈、最激昂的一页。
喜欢从狼烟北平开始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从狼烟北平开始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