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文字创生,智者时代
轩辕剑出世,圣道光辉照耀部落,人族气运为之凝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然而,随着人口突破万人,散布在河谷、林地、丘陵的村落星罗棋布,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如何有效管理如此庞大的族群?如何将积累的知识、制定的律法、发生的重大事件,准确无误地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单靠口耳相传和简单的符号刻画,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这日益凸显的矛盾,催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明变革。
起初,是记录官慧眼及其麾下的几名助手,在面对堆积如山的兽皮卷(记录物资、人口、事件)时感到了力不从心。那些代表猎物、日月、河流的单个符号,在表达复杂信息时显得捉襟见肘,歧义丛生。一次,因一个表示“危险”的锯齿符号与表示“多刺灌木”的符号过于相似,导致一支狩猎队误入险地,付出了惨重代价。此事深深刺痛了慧眼。
他日夜枯坐在静心塔下,面对伏羲琴流淌的启迪之音,苦思冥想。某日,他观察族人制造陶器,看到工匠在湿胚上刻画鱼纹、水波纹以作装饰,脑海中灵光乍现:既然单个符号不够用,何不将符号组合起来,像拼凑图案一样,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他尝试将代表“人”的简单人形符号,与代表“行走”的足印符号组合,表示“行人”或“移动”;将“太阳”符号与“树木”符号组合,表示“白天”或“东方”。他将这种组合符号刻在陶板或平整的石板上,拿给其他人看,竟然大部分人都能猜出其含义!
这一发现让慧眼激动不已。他立刻召集了部落中几位以心思缜密、善于观察着称的长者,包括一位对植物特性了如指掌的老药师“炎草”,一位对野兽习性极其精通的的老猎人“石爪”,还有一位对手工制造颇有心得的老工匠“巧指”。他将自己的发现与构想和盘托出。
这几位长者,本就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是苦于无法有效传承。听闻慧眼的构想,他们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立刻投身其中。
以慧眼为首,这几位智者组成了最初的“造字小组”。他们以崆峒印所代表的部落共识和轩辕剑象征的圣道精神为指导,开始了伟大的造字工程:
* 慧眼 负责总体构架和抽象概念,如制定基本的笔画规则(如横、竖、撇、捺的雏形),创造表示方位、数量、因果关系的字符。
* 炎草 依据对万千草木的了解,创造了大量表示不同植物、草药、及其性状(如苦、甘、毒、疗)的象形字。
* 石爪 则贡献了描绘各种野兽、鸟类、鱼类形态与行为的字符,以及狩猎、追踪相关的动词。
* 巧指 则将制作陶器、编织、建造房屋、打造工具的过程分解,创造了一系列表示工具、动作、工艺的字符。
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象形,更运用指事、会意等法则。例如,在“木”字下加一横指事为“本”(树根),在“人”字后加“言”字会意为“信”(人言为信)。王苟华在暗中观察,偶尔会通过昆仑镜的微光,将一些更优化的字符结构或概念映射到慧眼的梦境中,加以引导,但主体工作均由这些智者完成。
这套逐渐成型的系统,被慧眼命名为“字”。他编纂了第一本《字册》,用烧制的陶片镌刻了数百个基础字符及其含义。战首坚爪立刻意识到了“字”的巨大价值,下令在各村落选拔聪慧的年轻人,由慧眼等人教导识字,并抄录《字册》分发下去。
文字的出现,为人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政令通达:首领的命令、新的律法,可以准确地书写下来,由信使传递各方,避免了传达错误。
* 知识传承:炎草的草药知识、石爪的狩猎技巧、巧指的工匠秘诀,乃至修行塔中的心得体会,都可以用“字”记录下来,代代相传,不再轻易流失。
* 历史记载:部落的重大事件、英雄事迹得以载入史册,人族的共同记忆和文化认同感空前增强。
* 沟通效率:不同村落、不同分工者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精确高效。
以慧眼、炎草、石爪、巧指为代表的这批智者,因其开创文字的功绩,受到了全族的尊崇,地位仅次于四头领。他们开创了一个“智者时代”,标志着人族文明从懵懂的经验积累,迈入了系统化、知识化的新阶段。
王苟华感受着部落因文字而迸发的活力,以及随之产生的、更加有序而磅礴的信仰之力,知道人族的根基已被彻底夯实。文明的基石,至此已完全具备。接下来,便是利用这基石,去构筑足以抵御狂风暴雨、乃至征服四方的万丈高楼了。
(第三十九章 完,约2150字)
喜欢我在大荒养成人族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我在大荒养成人族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