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已经从延安转到西柏坡,西柏坡的电报传到南京原国民政府国防部大楼,如今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前进指挥所的所在地时,刘川正与聂政委、韩楚、刘亚、朱锐、肖光、谭正等人站在巨大的淞沪地区军用地图前。
聂政委扬了扬手中的电报:“各位老总们,命令下来了,即日起,所有野战军取消原称号,统一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东野,现在正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了。”
刘川接过电文,目光扫过,点了点头:“名称统一,号令一体,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新征程的开始。”他将电文递给身边的韩楚,目光重新落回地图上那濒江临海的复杂地域——“上海”。
参谋长刘亚拿起指挥棒,点在地图上:“根据最新情报,汤恩伯在于上海集结了八个军,二十四个师,外加交警总队、保安团以及一些杂牌武装,总兵力号称三十万。其防御体系可谓煞费苦心。”指挥棒沿着地图上的蓝色线条移动:“他们依托郊区的永久性、半永久性工事群,构成了一道主防线。市区则利用高大坚固建筑,构成了核心阵地。黄浦江上,还有那么几艘国民党海军舰艇游弋,算是给他们壮胆。”
韩楚冷哼一声:“背靠大海,负隅顽抗,还想争取时间抢运物资,甚至幻想引发国际干涉。打蛇打七寸,我们的拳头要又快又狠,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
“说说你们的初步想法。”刘川看向刘亚和韩楚。
刘亚在苏州河、吴淞口一带划了个圈:“总体思路,还是采取迂回包围、分割歼敌的战法。避免在市区进行逐楼逐巷、代价巨大的消耗战。关键在这里——吴淞、高桥。必须首先以迅猛动作,从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切断其海上退路,关闭大门。一旦达成此目标,市区的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其防御体系再坚固,军心也必然动摇。”
韩楚补充道,点在浦东区域:“我建议,以一部兵力在正面牵制,主力则从浦东和嘉定、吴淞西侧实施主要突击。浦东地域相对开阔,敌防御虽有一定体系,但纵深较浅,利于我装甲部队和炮兵发挥优势。拿下浦东,即可从东面威胁吴淞,夹击高桥,同时封锁黄浦江下游。”
“炮兵如何配置?”刘川看向炮兵司令朱锐。
朱锐语气自信:“司令员,政委,我们计划将五个炮兵纵队的主力,集中使用于西线主攻方向和浦东方向。特别是大口径榴弹炮群,负责在总攻前摧毁敌军已知的坚固堡垒和炮兵阵地。各步兵纵队属炮兵团和师属炮兵,则随步兵行动,提供直接火力支援。步炮协同细则已下发各纵队,要求反复演练,确保攻击发起后,炮火能如臂使指。”
肖光副司令员盯着地图上的市区部分:“市区攻坚,确实要尽量避免。但敌人若依托高楼顽抗,必要的硬仗恐怕也少不了。部队入城纪律是生命线,必须反复强调,保护好这座城市,保护好老百姓,这比多歼灭敌人还重要。”
谭正主任立即接话:“政治部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入城守则和政策宣传材料,正在各部队进行紧急教育和学习。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不允许任何破坏工商业、侵犯市民利益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准备了大量的安民告示和对敌政治瓦解口号。”
刘川听着,良久,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战友:“部署很周密,考虑也周全。上海这一仗不单纯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打好了,全国震动,民心振奋,也将彻底粉碎蒋介石集团依托江南、负隅顽抗的幻想。我们的原则是:既要歼灭敌人,又要保全城市。”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接过刘亚的指挥棒:“我决定,战役分三步走。第一步,外围压缩,两翼迂回。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并配属炮兵第一、第二纵队大部,由韩楚同志统一指挥,负责西线,扫清嘉定、浏河、月浦、杨行一带外围据点,直逼吴淞。以第五、第六纵队并配属炮兵第三纵队一部及部分装甲部队,由肖光同志统一指挥,强渡黄浦江,夺取浦东地区,特别是高桥,与西线部队形成夹击吴淞口之势。”
“第二步,总攻市区,多路穿插。待吴淞退路被切断,敌防御体系出现混乱时,西线主力由虹桥、龙华方向,东线主力由浦东渡江,向市区发起总攻。各部队要敢于穿插分割,将敌人一块块吃掉,不使其收缩成团。”
“第三步,肃清残敌,全面接管。攻克市区后,迅速肃清负隅顽抗之敌,同时由党政干部和地方部队立即接手城市管理,恢复秩序。”
他命令的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政委和谭正主任负责全面的政治工作和入城接管准备。参谋长居中协调,确保各部队通讯畅通,后勤保障到位。朱锐同志,你的炮火是我们的开门砖,要砸得准,砸得狠。”
“有没有问题?”刘川环视众人。
“没有,”众人齐声应答,语气中充满了决心。
韩楚咧嘴一笑:“司令员,你就等着看吧,看我们怎么把汤恩伯的三十万大军,给他包个圆图个的饺子,”
聂政委最后强调:“同志们,记住中央的嘱托,既要英勇作战,又要严守纪律。解放上海,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向全国人民展示我们人民军队形象的关键一战,”
会议结束,众人迅速离去,投入到紧张的备战工作中。刘川走到窗前,望着南京街道上逐渐恢复的生机。解放上海的战幕,即将拉开。
喜欢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