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及第和室友们来到了船上的图书馆休息区,这里相对安静,适合深入聊聊历史。他对着镜头,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层的时间线。
“老铁们,我们上期说到,应对帖木儿汗国的威胁,是永乐皇帝派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战略动机。但这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时间巧合。”朱及第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说道,“帖木儿大帝是在永乐二年,也就是公元1404年,集结了号称七十万的大军,正式发动了对明朝的东征。消息传到南京,朝野震动,这绝对是当时大明朝面临的最高级别国防危机。”
“而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1405年。”他抛出了关键点,“一边是强敌压境,一边是耗资巨大的远航即将启程。大家不觉得,在这个节骨眼上,依然坚持派出舰队,更能说明下西洋战略中,针对帖木儿的考量有多么重要和紧迫吗?”
弹幕里立刻有网友补充细节:
“网友【彩虹冰淇淋】:我记得看过资料,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准备工作,其实从永乐元年底、二年初就开始了,造船、募人、集结物资,这绝对是在知道帖木儿威胁之后做出的决策!”
“网友【发呆专业户】:对!而且以当时的通讯条件,从撒马尔罕(帖木儿帝国首都)传消息到南京,至少得好几个月吧?郑和舰队永乐三年夏天出发,他们出发的时候,真的知道帖木儿已经死了吗?”
朱及第看到这条弹幕,立刻表示赞同:“这位老铁说到点子上了!帖木儿是在永乐三年二月,病逝于东征途中的。这个消息要传到明朝,需要时间。而郑和舰队是在同年六月、七月左右从福建长乐开洋。这中间只有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
他分析道:“考虑到古代信息传递的延迟性和不确定性,郑和舰队在出发时,有很大的概率并不知道帖木儿已经死亡这个消息。他们的使命,依然是带着联合西方、牵制强敌的战略目标上路的。”
这时,另一位网友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网友【午后红茶】:主播,还有一种说法呢!我好像在哪本明史研究里看到过,有学者推测,恰恰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前期航行中,在东南亚或印度洋沿岸,从当地的商人或使节那里,率先获悉了帖木儿死亡以及其帝国陷入继承人内乱的消息,然后通过快船等方式,将这个至关重要的情报提前送回了国内!”
“网友【风过无痕】:卧槽?如果真是这样,那郑和舰队岂不是成了大明最高效的‘国际情报搜集站’?”
朱及第眼前一亮:“哎!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等于是郑和的远航,不仅出发时带着战略任务,还在途中为朝廷带回了能彻底解除西部威胁的、价值连城的关键情报!这功劳可就大了!”
他总结道:“当然,这只是学术上的一种推测,没有铁证。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了郑和下西洋的决策与当时帖木儿帝国的兴衰是紧密捆绑的。大明王朝的视线,通过这次远航,真正投向了广阔的西方世界,并敏锐地捕捉到了影响国际格局的关键变量。”
奉天殿前,朱元璋等人听得心旌摇曳。信息传递的时间差、战略决策的果断、以及远航可能带来的情报优势,这些概念让他们对未来的战争与外交有了新的认识。
“若真能在万里之外,先知敌酋死讯、敌国内乱……”徐达眼中精光闪烁,“这于战略而言,胜过十万雄兵!”
朱棣更是握紧了拳头,心中对远洋航行的渴望达到了顶点。这不仅是开拓和扬威,更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耳目延伸!
朱元璋沉吟良久,缓缓道:“看来,这海,不仅要下,信息传递还需更快!若能建立海上快道,则万里之外,瞬息可知!” 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优化未来的情报传递体系了。
朱及第看着讨论得热火朝天的直播间,笑道:“看来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总有各种可能性等待我们发掘。好了,关于帖木儿和郑和出发的时间线,咱们就聊到这里。休息得差不多了,走,带大家去甲板吹吹晚风!”
朱及第和室友们再次来到甲板,此时夕阳西下,海天相接处染上一片瑰丽的橙红。他本想继续欣赏海景,但直播间的弹幕却依旧热烈地围绕着刚才的话题。
“网友【云朵】:话说帖木儿死后,他那几个儿子和孙子争得你死我活,跟老朱家靖难之役简直一模一样,历史是个圈啊!
“网友【熬夜冠军】:最搞笑的是,永乐皇帝还以过来人的身份,写信劝人家叔侄要和睦,别学自己……哈哈哈,这画面太美!”
“网友【柠檬茶】:看来不管东方西方,皇家内部的剧本都差不多,‘权力的游戏’全球通用版。”
看着这些评论,奉天殿前的朱元璋也忍不住嘴角上扬。虽然这“笑话”他之前听天幕提过,但每次想到那个与自己儿子一样“靖难”上位的帖木儿四子,被自己儿子写信“劝导”,他还是觉得颇有几分荒诞的趣味。
就在这时,朱及第的镜头捕捉到甲板另一侧似乎有些不同寻常。一群人穿着明朝风格的服饰,周围围着打光板和摄像设备,显然正在拍摄什么。
“哟,碰上拍戏的了?”大贝勒眼睛一亮,拉着几人凑近了些看热闹。
只见一个导演模样的人正在给几位穿着古装的演员讲戏。大贝勒笑嘻嘻地凑上前搭话:“哥们儿,在邮轮上拍古装剧?你们这编剧脑洞可以啊!”
一个剧组工作人员笑着回答:“剧情需要嘛!待会儿女主就从这儿,”他指了指船舷,“失足落海,然后穿越到明朝永乐年间,正好被郑和船队救起,跟着船队回到了大明朝,还能见到永乐大帝朱棣呢!”
朱及第一听跟明史有关,也来了兴趣,职业病发作,追问道:“那然后呢?女主跟着郑和回了南京,后续剧情怎么发展?”
那工作人员似乎也很健谈,继续说道:“那当然是进宫了!凭借现代人的知识和魅力,吸引永乐大帝注意,然后就开始宫斗呗!先跟徐皇后斗,再为自己生的儿子争夺太子之位,跟朱高炽斗,跟朱高煦斗……”
朱及第听完,表情变得十分精彩,他强忍着笑意,对自家直播间的观众说:“老铁们,听到了吗?这剧情……嗯,很有创意。”他最终还是没忍住,对着那位工作人员举起了大拇指,语气带着调侃:“不过,兄弟,我觉得你们编剧的格局还是小了!”
在对方和直播间网友好奇的目光中,朱及第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开始“加码”:“要是我来编,就直接让女主穿越回洪武四年!那时候马皇后还在,徐皇后都还是个小姑娘。让女主直接进宫,跟贤名千古的马皇后玩宫斗!那才叫挑战地狱难度,剧情绝对更刺激!”
他这话一出,现场和直播间都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笑声。
这笑声甚至穿透了时空,清晰地传到了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
原本还在为帖木儿家事笑的勋贵武将们,听到“跟马皇后玩宫斗”这几个字,脸色瞬间变得古怪起来,随即不知是谁先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紧接着引来一片压抑不住的哄笑。
“跟娘娘斗?”蓝玉咧着嘴,仿佛听到了天底下最荒谬的事,“哪来的狐媚子,怕不是失心疯了!都不用陛下动手,俺老蓝第一个把她捆了扔河里喂王八!”
徐达也笑着摇头:“娘娘母仪天下,德配乾坤,哪个不开眼的敢去捋虎须?真是嫌命长。”
朱元璋更是被气笑了,握着马皇后的手,对着天幕笑骂道:“混账小子,敢拿咱的皇后开玩笑!不过……”他冷哼一声,霸气侧漏,“咱的妹子,也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碰瓷的?真要有那不知死活的东西,都不用等扔河里,宫里的规矩就让她知道什么叫分寸!”
马皇后本人也是哭笑不得,轻轻拍了下朱元璋的手背:“重八,跟后世的玩笑话置什么气。”不过她看向天幕的眼神也带着几分无奈和好笑,难以想象会有人编排出如此离谱的剧情。
甲板上的欢笑声渐渐平息,剧组继续投入拍摄。朱及第对着镜头总结道:“好了好了,玩笑归玩笑,大家看个乐子就行。真正的历史,可比这些脑洞剧沉重和精彩得多。咱们还是继续享受这海上落日吧!”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书河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书河书屋!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