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咱们看来,那条航线风险极高,可那是对我们而言;换成日不落海军,情况就不一样了。”
“怎么说?”
不止先前发问的人竖起了耳朵,连丁汝昌也微微侧目,对这位年轻参谋的话产生了几分兴趣。
“你想啊,人家统治天竺海都一百多年了,在这片海域上积累的经验太多了。
什么季风规律、洋流变化、风暴高发期,还有那条偏航线附近的暗礁浅滩,他们闭着眼都能画出来。
我们走那条路,十次里头得有五次出状况,可对他们来说,最多不过三成风险。”
“七分把握,足够下注了。”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议论纷纷。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推演分析,最终还是丁汝昌一锤定音:
“传令下去,下午就把七成侦巡舰调往第二航线,盯紧每一艘过往船只。
只要发现英军舰队踪影,立刻飞报!”
“全军南移,撤离锡兰,进入马尔代群岛!”
那片星罗棋布的环礁,正是后世闻名遐迩的度假胜地马尔代国所在。
它地处天竺半岛西南,离非洲大陆更近一步。
汉军一旦进驻此地,便能更快切断英舰北上的通路。
只要侦察船锁定敌踪,三天内主力舰队就能赶到拦截点。
而在这黄金三日内,前哨舰的任务就是死死咬住目标,不断更新动向,确保主力不会扑个空。
会议散场后,众人陆续离开。
丁汝昌却留了下来,走到那位年轻的军官面前,目光扫过他的肩章,开口问道:
“少尉,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司令,程壁光!”
“粤省海军军官学院毕业的?”
这么年轻的尉官,显然不是靠战功一级级升上来的。
多半是军校出身,直接授衔入伍。
毕竟军校生稀罕,那一届刚毕业的学员,起步就是少尉,起点比旁人高出一大截。
“是,司令!我是粤省海院第一期,三个月前才正式服役!”
程壁光站得笔直,声音洪亮。
“好。
从现在起,你不归作战情报科管了。
回去收拾东西,去司令部报到。”
话毕,丁汝昌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转身离去。
程壁光怔在原地,一时没回过神来——这是,被司令看中了?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英军舰队已抵达南菲。
指挥官霍尔斯蒂同样面临抉择。
眼前两条路:一是经莫桑比克海峡,走传统航路,稳妥但显眼;
二是绕开海峡,贴着马达加斯加东岸前行,险峻却隐蔽。
一如汉军参谋所料,一条是守成之道,一条是冒险之途。
选哪边,考验的是统帅的胆识。
霍尔斯蒂年仅三十八岁,年纪轻轻就执掌皇家舰队,足见其才干非凡。
要知道,早些年皇家海军称霸四海,内部论资排辈严重,年轻人难有出头之日。
可自从天朝强势崛起,海上霸权动摇,日不落不得不痛定思痛,内外开刀。
对外,他们悄悄研究天朝战术,试图从中汲取长处;
对内,大刀阔斧整顿海军体系,裁撤冗员,精简编制,并破格提拔一批青年将领。
人越老,越怕变。
上了年纪的将领往往趋于谨慎,宁稳勿险。
可战争,有时候偏偏需要一点锐气。
天朝海军带来的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让那些老一辈的将领难以接受,不仅自己不愿学习,还处处阻碍年轻军官接触新战术。
这种守旧态度显然严重拖累了皇家海军的发展步伐。
为此,日不落当局干脆将这些过时的老将调往闲职部门,搁置不用,转而提拔一批有能力、敢想敢干的年轻人进入核心岗位,为舰队注入新的活力。
这场人事变革使得像霍尔斯蒂这样原本资历尚浅的青年军官迅速崛起,短短几年便跃升至皇家海军舰队司令的重要职位。
作为少壮派代表,他胆略出众,极具开拓精神,敢于在关键时刻做出非常规决策。
面对两条通往天竺的航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条更为艰险的第二条。
他的判断是:若走常规路线,极可能在途中遭遇汉军主力舰队拦截,未抵目的地就已陷入苦战——这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局面。
英军内部普遍认为,在正面交锋中胜算不高,一旦开战,败北的风险远大于胜利的希望。
因此,取胜的关键在于避开对手主力,不与其硬碰硬,而是发挥自身对海域熟悉的优势,灵活机动,寻找破绽,逐个击破。
要实现这一战略意图,首要任务便是突破汉军的封锁线,成功抵达天竺海岸。
“他们一定料定我们会走第一条航道,必然在那里重兵布防。”霍尔斯蒂分析道,“正因如此,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才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做出决定后,他显得胸有成竹。
尽管汉军舰队整体实力强劲,但在他看来,终究不过是一支缺乏历史积淀、实战经验不足的新兴力量。
这样的海军即便装备先进,临阵应变能力也必然存在短板。
不过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方主力舰的技术水平确实不容小觑,尤其是那几艘万吨级巨舰,火力凶猛,航速惊人。
倘若敌方察觉己方并未按常理出牌,极有可能立即调头全速追击。
以对方高达三十节的航速,自家舰队未必能全身而退。
霍尔斯蒂虽有傲气,却不盲目自大。
他对汉军的整体底蕴不屑一顾,却从未低估其舰艇性能。
事实上,日不落方面虽极力仿制天朝主力舰的设计,但由于工业基础的差距,所造战舰在动力、装甲与火控系统上仍逊色不少。
这一点在之前的地中海战役中已暴露无遗。
虽然那场败仗的主因是炎龙号超级战列舰的压倒性出场,使英军无舰可挡,溃不成军;但即便在同级别舰只的对抗中,英军万吨铁甲舰也未能占得丝毫上风,面对天朝的定远级战巡,攻防两端皆处于下风,足见双方技术层面确有差距。
这让霍尔斯蒂深感棘手:既然硬拼难赢,就必须靠谋略取胜,设法制造局部优势,以多击寡,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然而,若对方指挥得当、不出纰漏,想要创造这样的战机可谓难上加难。
因此,皇家海军高层中也有不少人主张,此行只需确保陆军顺利登陆天竺,即算达成目标。
至于歼灭天朝海军,若有良机自然不会放过,若无机会,也不必强求——保存实力才是长久之计。
基于这一思路,霍尔斯蒂最终定下计策:派出一支分舰队佯动,伪装成主力即将取道第一航线的态势,诱使汉军误判部署,从而为真正的主力部队争取突破封锁、实施登陆的窗口期。
这一招果然奏效,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11月下旬,当英军这支佯动舰队驶入莫桑比克海峡时,虽被汉军侦察舰发现踪迹,却成功吸引了敌方注意力,为主力舰队的隐蔽行动赢得了宝贵时间。
尽管汉军推测英军更可能选择第二条航线,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走第一条路线的可能,因此对莫桑比克海峡方向的警戒始终未曾放松。
这条海峡远比寻常海峡开阔,最宽处逾九百六十公里,全长更是达到了一千六百七十多公里。
为了确保能够有效监控整条水道,防止敌军悄然通过,汉军在此区域部署了七艘侦察舰。
这些舰只彼此相距约四十公里,在海峡最窄、仅有三百二十公里宽的一段呈横列展开,像一张大网般严密搜查过往船只。
单从间距来看,这样的布防确实存在空隙,个别小型船只或许能偷偷穿行而过。
但对于一支由数百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而言,想要无声无息地穿过这片监视网,而不惊动两侧的汉军哨舰,几乎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为杜绝任何疏漏,这七艘侦察舰每隔数小时便轮换位置,相互交叉巡弋,不断调整观测角度和覆盖范围。
这样一来,即便是一艘孤船也难以逃脱追踪,更不用说规模庞大的英军舰队了。
果然,当英军分舰队一进入莫桑比克海峡,很快就被汉军的侦测力量锁定!
这支分舰队本就是专为迷惑对手而设,因此刻意拉长阵型,舰船分布散开,故意制造出主力舰队来袭的假象,企图误导汉军判断。
这一举动确实让汉军迅速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但汉军并未轻信眼前所见。
确认目标身份后,侦察舰在第一时间向上级发送情报的同时,并未退缩,反而果断逼近敌舰方向,试图靠近观察,以核实对方舰队的真实规模、舰种构成及数量等关键信息。
“想靠得近了看?没那么容易!”
英军方面自然察觉到了对方的意图。
他们此行的任务正是虚张声势,若被敌方近距离侦察,伪装立刻就会被识破,整个战略也将功亏一篑。
于是,英军立即调派数艘战舰前出拦截,阻止汉军侦察舰继续接近。
“舰长,日不落的舰艇正在逼近!”
此时双方已彼此明了对方的存在,在汉军侦察舰的持续盯梢下,英军的一举一动都无所遁形。
“嗯,看得出来,他们非常忌惮我们靠近,显然是不想让我们看清他们的底细。”舰长冷静判断。
然而,侦察舰本身火力薄弱,装甲防护也不足,面对正规作战舰艇并无对抗能力。
喜欢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