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日不落本就萌生退意,又因驰援高卢而兵力分散,防线愈发薄弱。
攻势一开,英军顿时难以招架,正面阵地迅速被撕开缺口。
这是英军首次直面德军的渗透战术。
虽早有耳闻,但由于国内事务缠身,加之对高卢战场的轻视,始终未予重视。
在他们看来,所谓渗透不过是以小股部队潜入穿插,应对起来并不复杂——只需多留预备队,待敌突进时及时反扑即可化解。
想法如此,部署亦然。
结果实战中却完全失灵。
当德军借助渗透战术悄然逼近阵地时,英军援兵尚在交通壕中行进,便被提前埋伏的德军死死卡住,动弹不得。
这一次,德军还带来了从天朝引进的新式武器——冲锋枪。
此物堪称近战杀器,火力凶猛、身形灵便,极为适合突击队员携带使用。
虽然因其枪管较短,有效射程仅约两百米,但在堑壕这种狭窄区域作战时,交火距离往往不足五十米,正是冲锋枪大显身手的绝佳范围。
相比起手动装填的步枪,冲锋枪的射速明显快得多,每分钟能打出四百发子弹,速度是对手的几十倍。
一旦交火,手持冲锋枪的一方能在火力上完全压倒对方。
因此战场上常出现这样的局面:一名德军士兵冲上前线,凭借密集的扫射就压制住英军一个班甚至整排兵力。
在对射中,射速占优的德军占据绝对主动,打得英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由于战壕通道狭窄,英军后续部队在德军猛烈火力封锁下根本无法增援。
而任何试图离开掩体、从地面推进的队伍,又立刻遭到德军炮火的重点覆盖,伤亡极为严重。
结果,英军原本制定的作战计划彻底失效。
尽管后方集结了大批预备队,却始终无法投入战场,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军逐步渗透防线,逐个夺取阵地。
经过一整天激战,英军第一道防线几乎全部失守。
战斗带来的损失极其惨重,当场阵亡人数超过一万,伤者数以千计。
还有不少士兵来不及撤离,被迫丢下武器向德军投降。
这场西线的大溃败震动了整个协约国阵营。
消息传到雾都时,举国震惊。
“不是说德军主力正在猛攻高卢吗?怎么还能在西北方向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势?”
“莫非高卢提供的情报出了差错?”
“还是说,德意志人故意制造进攻高卢的假象,其实真正的目标从头到尾都是我们?”
前线突然遇袭的消息让日不落上下措手不及,一时之间难以判断局势。
德军为何要打他们?
这是最令日不落高层困惑的问题。
他们原本是依据高卢传来的情报,认定德军主力深陷于高卢战场,这才放心派遣部队增援前线。
可谁能想到,德军真正瞄准的竟是自己?
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按常理来说,面对强弱分明的两个对手,理应优先打击较弱一方才对。
比起素来擅长撤退、战斗力堪忧的高卢军队,英军无论装备还是纪律都远胜一筹。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不趁机打击高卢,反而调头来啃这块硬骨头,岂不是不合常理?
打赢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日不落本土并不在欧洲大陆,即便击溃英军,也不过是逼其后撤几步罢了。
被占领的是风车国和比利师的土地,并非他们的领土。
除了军事上的损失外,英军并未承受其他实质性打击。
相较之下,转而进功法军显然更为划算。
“反常之事必有缘由。
德国人不傻,他们这么做一定有所图谋。”
首相亨利越想越觉得事态诡异。
他不相信德军会无端发起一场代价高昂却收益有限的进攻。
对方必定另有所图,只是目前尚未摸清其真实目的。
“会不会是他们觉得我们内外交困,便认定我们好欺负,所以挑我们下手?”
“好欺负?我们的陆军即使放在全欧范围也是顶尖水准。
德国人以前跟我们打过仗,难道不清楚我们的实力?”
过去几年里,英德两军多次交锋,彼此早已了解对方的战斗力。
正因如此,双方近年来都刻意避免大规模决战,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默契。
眼下虽然日不落国内确有些动荡,但如果德国人以为这些内部问题足以削弱前线战力,那也未免太过轻率。
“那么问题来了,德国人真正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与其在这里空想猜测,不如派人去查个清楚,弄明白他们的真正动向。”
亨利最终下定决心,命令由日不落皇家情报局——也就是后来军情六处的前身——秘密潜入第二帝国搜集情报。
当年日不落为拉拢汉斯共同对付高卢,曾与对方关系密切。
借着那段蜜月期,他们在德国境内安插了不少耳目。
如今,正是启用这些暗线的时候。
这些年来,那些潜伏在暗处的间谍为日不落送去了大量关键情报。
尽管主动联络他们可能带来暴露的风险,但如今国际形势对日不落极为不利,已容不得过多顾虑。
哪怕因此牺牲掉几条情报线,也必须弄清汉斯方面的动向,不能再继续蒙在鼓里了。
当本土下达指令后,藏身于汉斯境内的谍报人员迅速展开行动。
恰巧不久前,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刚召集军政要员举行过一场闭门会议,这立刻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然而,这些参会者非富即贵,不是手握兵权的高级将领,便是位高权重的政界核心人物,想要直接收买或套话几乎不可能。
于是他们另辟蹊径——转而盯上了这些高官显贵的家人亲属。
通过金钱利诱、人情拉拢乃至隐晦威胁等方式,从身边人入手,借机探听口风,间接获取信息。
为了分散风险,避免一损俱损,他们并未只盯着一人下手,而是依据此前掌握的与会名单,同时对多名目标展开布局。
这些间谍凭借在当地的身份掩护,或用重金打通关节,或以把柄相胁迫,绞尽脑汁地利用亲属关系,终于从几位高官口中套出了所需的情报。
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报很快被秘密传回国内,摆在了首相亨利的案头。
“第二帝国竟是想逼我们退出战争?”
看到内容的那一刻,亨利难掩震惊。
他万万没想到,德军发动攻势的真实目的竟在于此!
若早知对方打的是这个算盘,原本根本无需硬拼——英军大可顺势撤出西欧战场,既免去惨重伤亡,也不至于在列强面前颜面尽失。
所幸,现在明白也为时不晚。
既然对方本就有意促成停战,那正好顺势提出和谈,掌握主动权!
“立即下令,前线部队后撤五十公里!”
亨利果断下达指令,随后转向外交大臣:“我将以帝国首相身份向汉斯方面发出议和信号。
一旦对方回应,你便率团前往风车国展开谈判。”
外交大臣肃然点头。
他清楚这场谈判关乎国运——倘若再深陷这场无休止的消耗战,日不落终将被拖垮。
为了国家的存续,为了有朝一日能重振雄风,哪怕付出代价,也必须设法终结这场战争。
当捷报传至柏林时,威廉一世心情振奋。
这一胜,让他驱逐日不落势力、重塑欧洲格局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喜悦尚未平息,他正准备致电前线的卡尔王子,勉励其乘胜追击,彻底压垮英军斗志之时,一封来自雾都的议和电文却已摆在案前。
“日不落反应如此迅速?”
威廉心头一震。
英军前脚战败,后脚便主动求和,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若非早已掌握己方真实意图,仅凭临场判断就能做出这般决断……那这位亨利首相,恐怕远比外界所认为的更加老辣。
“是我小瞧你了吗?亨利……”
能在日不落执掌相位长达八年之人,绝非泛泛之辈。
近年来因天朝强势崛起,加之与日不落连番角力,导致帝国国势下滑,才让世人质疑其能力。
可若真正了解他的过往与手腕,便不会轻易低估此人了。
此人极富政治谋略,若非他的存在,日不落恐怕早已陷入分裂,甚至爆发内战也未可知!
“先看看他这封电报里说了些什么。”
威廉一世微微扬眉,振作精神,拆开对方发来的电文,仔细读了一遍。
阅毕,他眉头紧锁。
“哼,这只老狐狸,是想抛弃盟友、自保全身了!”
电文中,日不落提出:从西欧撤军,不再插手欧洲事务,同时将他们在东非的殖民地让与第二帝国。
作为交换,他们要求汉斯释放被俘的英军将士。
单看条款,日不落的要求并不苛刻。
毕竟这个素来擅长操纵局势的国家,以往在谈判中总不忘塞进一堆牵制对手的内容——比如禁止德军染指高卢领土,以防第二帝国坐大,破坏欧洲均势;又或限制帝国海军建设规模,以维持其海上霸权。
这些手段,正是当年他们压制高卢时惯用的伎俩。
威廉本以为此次也会故技重施,没想到通篇不见此类条款。
这说明,这次日不落确有和谈诚意,并未漫天要价。
当然,威廉心里也清楚,对方之所以如此务实,实因海军已遭重创,再无底气狮子开口。
加之内外交困、四面受敌,西线战事实在难以为继。
此刻若继续拖住其主力,在战场上不断消耗,对日不落的打击确实会更大。
但第二帝国也已不堪久战。
虽然拖下去或许能将其彻底拖垮,可自己同样元气大伤。
喜欢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