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年终,香皂、香水已研制成功。只待开春原材料充沛之迹,大规模生产,大棚蔬菜也已铺满皇庄。
腊月三十,紫禁城内张灯结彩,洋溢着浓厚的年节气氛。宫中各处殿宇都烧着地龙,温暖如春。
今年的除夕夜宴,设在了慈宁宫的暖阁内,一场纯粹的家宴。
太皇太后张氏身旁是朱祁镇和太后孙氏。朱祁钰及其生母吴贤妃也在一旁陪着说话。
除此之外陈兴一家:陈兴与崇宁并肩而坐,义子陈怀安和刚从江南赶回来过年的义女陈念恩坐在下首。
又干练许多的陈念恩,此刻回到家中,变回了那个会撒娇的小女儿,正叽叽喳喳地跟崇宁说着江南的趣闻。
宴席正中摆着一个硕大的黄铜火锅,下面炭火正旺,锅里是用老母鸡、火腿、干贝吊了整整一天的清亮高汤。
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鲜香四溢。周围案几上,摆满了片得极薄的羔羊肉、鹿肉、鲜鱼片,以及各色手工肉丸、豆腐、菌菇。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几碟青翠欲滴的蔬菜:
嫩绿的菠菜、鹅黄的韭黄、清脆的小黄瓜、甚至还有红艳的西红柿!
在这万木凋零的寒冬腊月,这一抹抹鲜亮的绿色,简直比旁边的肉食更让人惊诧和垂涎。
“姑太爷,这……这些青菜是……”朱祁镇瞪大了眼睛,指着那几碟蔬菜,难以置信。
他记得不久前陈兴才跟他提过暖棚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成功了?
张氏也惊讶地笑道:
“姑父,你这‘给菜住的房子’还真弄成了?冬天里窖藏的白菜萝卜我见过,可还没见过这般水灵的新鲜叶菜!”
陈念恩更是夸张地吸了口气:“爹!您可真神了!我在江南,这时候想吃口这般新鲜的绿叶菜也难呢!”
陈兴得意地夹起一箸菠菜,在翻滚的火锅里轻轻一烫,然后放入朱祁镇碗中:“祁镇,你尝尝,看和春夏时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朱祁镇依言尝了,眼睛顿时亮了:“嗯!鲜甜!嫩得很!比我夏天在小汤山庄园里吃的还要水灵!”
众人见状,纷纷动筷去烫那些蔬菜。
涮烫后的蔬菜,保留了原有的色泽和清脆口感,在高汤的浸润下,更显鲜甜。
瞬间就成了桌上最受欢迎的食材,连最嫩的羔羊肉都相形见绌。
朱祁钰吃得额头冒汗,小脸通红,忍不住问道:“姑太爷,这菜……是怎么种出来的?难道真是仙法不成?”
陈兴哈哈一笑,将暖棚的原理简单说了说,无非是“借日光,保地温,仿春景”,说得通俗易懂。
最后道:“其实说穿了不值一提,就是以前没人往这上头想罢了。”
“等开了春,把这法子刊印成册,发往天下各州府,让各地的农户都学着弄,往后咱们大明的百姓,冬天里就都能吃上便宜的新鲜菜了。”
太皇太后闻言,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善!大善!姑父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真正为百姓谋福的实事!”
朱祁镇也兴奋道:“姑太爷真厉害!等明年,我也要在宫里多盖几个这样的暖棚!”
“你喜欢就好。”陈兴笑道,话锋一转,“不过眼下,这新鲜菜可是稀罕物。”
“我们开的那个打算卖香皂琉璃的铺子,不如正月初三先开业,卖卖这冬日的鲜菜,赚一笔大老爷们的钱再说。”
“哦?那铺子已成了?叫什么名字?”崇宁感兴趣地问。
陈兴微笑道:“这卖的些东西毕竟新鲜巧思,又是皇家入股,便叫‘天工阁’。”
朱祁镇拍手道,“我看行!肯定生意兴隆!”
陈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对朱祁镇和太皇太后道:“我这有个主意。明儿个正月初一,不是要大宴百官吗?”
“咱们就在每张席面上,添上两三道这暖棚蔬菜做的清炒时蔬。就一点点,让他们尝个鲜。”
“他们必然惊奇追问,到时候,就告诉他们,这是宫内特供,外面想买,只有正月初三开业的‘天工阁’有售。”
“数量有限,欲买请早。等皇庄里的菜钱赚差不多了,就免费把这大棚技术传给百姓。”
众人皆是一愣,陈念恩反应最快笑道:“爹爹好滑头!算计到百官头上去了!这等主意也就爹爹想得出来了!”
张氏也觉得有趣,内帑能增收,她自然是乐见的。
朱祁镇更是觉得好玩,跃跃欲试:“好!就这么办!我倒要看看,明天那些大臣们吃到冬天里的炒青菜,会是个什么表情!”
一家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正月初一,大雪初霁,紫禁城银装素裹,更显巍峨。
今日新年大朝会,在宫中设宴,款待文武百官、勋贵宗亲。
太和殿内,百官依品级肃立,山呼万岁,仪式庄严肃穆,而后发下红包。
朝会后,盛大的宴席便在保和殿展开。御膳房使出浑身解数,烹龙炮凤,珍馐美味琳琅满目,极尽天家富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渐渐热络。官员们互相敬酒,说着吉祥话,一派君臣同乐的景象。
就在这时,一列宫女端着一个个精致的白玉小碟,悄无声息地走入殿内,在每个席案前轻轻放下。
碟中之物,并非什么山珍海味,而是简简单单的炒青菜——清炒菠菜、蒜蓉韭黄、白灼小黄瓜。
在这满是油腻荤腥的宴席上,这几抹翠绿显得格外突兀和……清新。
一位年迈的翰林学士,习惯性地夹了一筷子菠菜送入口中,随即猛地顿住,脸上露出极度诧异的神色!
这味道……这口感……鲜嫩清甜,带着锅气,分明是春夏之交才有的滋味!
如今可是隆冬正月啊!宫中的温汤韭菜他吃过,但那味道和口感远不能与此相比!
“这……这青菜……”他忍不住低声惊呼。
这一声惊呼,同僚们反应了过来。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自己面前那碟不起眼的绿色,试探着品尝起来。
下一刻,保和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讶和赞叹之声!
“嘶!竟是新鲜菠菜!”
“这韭黄如此鲜嫩!如何得来的?”
“寒冬腊月,竟有如此清脆的黄瓜?莫非是南方八百里加急运来的?”
“不可能!这般水灵,长途运输早已腐烂!”
议论声越来越大,连上首的王公勋贵们都注意到了这边的骚动,品尝之后,同样面露惊容。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瞟向御座上的少年天子和珠帘后的太皇太后。
朱祁镇将底下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暗乐,努力板着小脸,维持着天子的威仪,但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时,侍立在一旁的司礼监太监恰到好处地尖着嗓子解释道: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此乃宫内‘温棚’所产之新鲜菜蔬,乃长兴公献于陛下、太皇太后之新年贺礼,数量稀少,特赐予诸位大人尝鲜。”
温棚?长兴公?
众人恍然大悟,又是那位活祖宗弄出来的新奇玩意!这就说得通了!
立刻便有善于逢迎的官员出列,向着御座方向躬身道:
“陛下洪福!太皇太后慈恩!长兴公巧思!竟能于寒冬培育此等嘉蔬,实乃祥瑞之兆!臣等能得尝此鲜,倍感天恩!”
一番马屁拍得朱祁镇浑身舒坦。
这时,那太监又仿佛不经意地补充道:
“陛下仁德,念及诸位大人为国操劳,特许将此‘温棚鲜蔬’于宫外发售,以飨众臣。”
“正月初三,于东华门外‘天工阁’正式开业,每日限量供应,欲购从速。”
此言一出,底下顿时炸开了锅!
宫外有卖?虽然肯定价格不菲,但这可是寒冬里的新鲜蔬菜啊!
试想,正月里宴请同僚好友,别人桌上都是鸡鸭鱼肉,唯独你家能端出一盘翠绿欲滴的炒时蔬,这是何等的体面?何等的恩宠?
几乎所有官员,特别是那些家境殷实、又好面子的重臣勋贵,心中立刻活络起来。
这“天工阁”,正月初三,必须去!还必须早早去!去晚了恐怕就抢不到了!
宴席的后半段,几乎所有人都在低声议论着这“温棚蔬菜”和“天工阁”,原本的政治应酬,竟变成了一场关于奢侈消费的预热会。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从保和殿流传到整个京城的高层圈子。
一时间,“冬日鲜蔬”、“天工阁”成了达官显贵们最热门的话题。
能吃到皇帝赐宴上的同款蔬菜,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
无数道目光,都聚焦在了正月初三即将开业的“天工阁”上。
正月初三,年节气氛正浓。东华门外,原本相对冷清的街道上,今日却车水马龙,冠盖云集。
一座新装修的三层店铺门前,悬挂着鎏金匾额,上书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天工阁”。
落款竟是当朝皇帝朱祁镇!这御笔亲题的牌匾,无疑宣告了这家店铺非凡的背景。
店铺尚未开门,门前已围满了各府派来的管家、小厮,甚至不少官员本人也亲自乘坐轿辇而来。
彼此寒暄着,眼神却都焦急地盯着那紧闭的店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期待感。
吉时一到,店门缓缓打开。出乎众人意料,店内并无寻常店铺的嘈杂和货架。
反而布置得如同精雅的厅堂,博古架上摆放着一些精美的瓷器、玉器,空气中隐隐飘散着一丝奇异的淡香。
身着统一整洁服饰的伙计面带微笑,举止得体,完全不似寻常商贾。店铺正中,是一个用整块水晶罩着的展台。
水晶稍有瑕疵,这是陈兴和众人正在攻克的最后难题。与合种物质共燃才能去除杂质。
展台内铺着洁白的绸缎,上面摆放的,并非想象中的堆积如山的蔬菜,而是一份份用精致玉碟盛放的蔬菜!
每一份蔬菜都经过精心打理,青翠欲滴,水珠莹润,如同艺术品般被展示着。
菠菜根须修剪得整整齐齐,捆成小巧的一束;
黄瓜笔直鲜嫩,顶花带刺;
西红柿红润饱满,光滑无瑕;
韭黄嫩黄如玉,纤细整齐。旁边还配有木牌,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品名和产地——“皇家温棚特供”。
这哪里是卖菜?这分明是在售卖一种极致的精致和稀缺!
价格牌更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贵得令人咋舌!
一小束菠菜的价格,几乎抵得上寻常百姓一家数月嚼用!
然而,在场无人退缩,反而争先恐后地涌上前。
“给我来两份菠菜!”
“那黄瓜!给我留三根!”
“西红柿!我全要了!”
伙计们训练有素,微笑着收钱、登记、包装,将一份份天价蔬菜放入更精美的礼盒中。
银钱如同流水般涌入柜台。许多官员买了并非自己吃,而是立刻命下人快马加鞭送回府中,或作为厚礼送往更有权势的上峰府中。
“天工阁”开业即爆火,其销售的“温棚蔬菜”瞬间成为北京城顶级社交圈的身份象征。
与此同时,陈兴名下京城的高端酒楼也同步推出了“冬日鲜蔬”系列菜肴。
宴请宾客若不点上一道“天工阁”的时蔬,便显得主人家不够诚意,跟不上潮流。
陈兴坐在府中,听着陈念恩汇报着“天工阁”日进斗金的盛况,只是微微一笑。
这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他赚的就是这份“信息差”和“稀缺性”的钱。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如辅政大臣于谦,就无意也无钱够买。
还有一些聪明人,如英国公张辅等,隐约猜到了这可能是陈兴的“商业手段”。
但那蔬菜的味道和带来的面子实在诱人,更重要的也是为皇帝尽忠,就心甘情愿地“上当”了,甚至还多次回购。
背后自然也有非议。“长兴公此举,与民争利!”“巧立名目,敛财有术!”“不当人子!”
但这些话,也只敢在私底下偷偷抱怨几句,无人敢摆到台面上说。
毕竟,这是皇帝御笔题匾、太皇太后默许、内帑参股的买卖,谁敢公然质疑?
陈兴对这一切充耳不闻。他一边数钱赚得盆满钵满,快速实现着他对户部的承诺。
一边则悄悄安排人手,整理暖棚的搭建技术、种植要点,只待春风解冻,便将这“冬日种菜”的法子,通过官府渠道和皇庄示范,无偿推广至天下州县。
当然后知后觉发现被摆了一道的有钱官老爷们,则是骂陈兴不当人子。不过都是后话了。
陈兴仿佛已经看到,下一个冬天,即便寻常百姓家,饭桌上也能多出一盘自己种的、翠绿可口的新鲜蔬菜。
而那时的“天工阁”,早已卖起了更加昂贵稀奇的香皂、香水和琉璃器了。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