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过去,冰雪消融,北京城迎来了正统元年的春天。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改元,四方藩属、周边邦国纷纷派遣使团,携带重礼,前来朝贺,以示恭顺。
紫禁城内,各国使节穿着奇装异服,操着各种口音的汉语,说着吉祥话,呈现出一派“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然而,在这份看似和谐恭敬的表象之下,难免有些许暗流涌动。
新帝年幼,主少国疑,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一些距离遥远、消息不甚灵通的部落首领,或是本就心存侥幸的周边政权,难免会生出些试探和别样的心思:
这庞大的明帝国,是否还如永乐、宣德朝时那般强盛?这龙椅上的小孩子,能否镇得住场面?
这些细微的动向,自然逃不过陈兴和于谦等人的眼睛。
朝会议论接待事宜时,陈兴便出列,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陛下,太皇太后,诸位大人。万邦来朝,乃显我天朝上国恩威之时。然,恩威并施,方为长久之道。”
“如今陛下新登大宝,四海虽靖,然难免有宵小之辈心存侥幸,暗中观望。”
“臣以为,除常规筵宴赏赐以示恩宠外,更应借此机会,扬我军威,显我国力!”
“让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看清楚,大明,依旧是那个兵甲犀利、将士用命、无人可犯的大明!”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最终落在珠帘之后和龙椅之上:
“臣提议,于京郊大营,举行一场盛大阅兵!请各国使节观礼!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是煌煌天兵!”
此言一出,殿内先是寂静,随即响起一片低声议论。
有文官觉得此举过于张扬,耗费钱粮;
但更多武将和务实之臣则纷纷附和,认为此议大善!于谦稍作沉吟,也出列支持:
“长兴公所言极是!国之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示之以威,方可止戈!臣附议!”
太皇太后在珠帘后微微颔首,小皇帝朱祁镇虽然不太懂其中深意。
但听到“阅兵”、“天兵”这些词,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下意识地挺直了小身板。
最终,阅兵之议顺利通过,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协同操办,陈兴总揽全局。
阅兵之日,选在了一个春光明媚、微风和煦的日子。京郊早已平整出的巨大校场上,旌旗蔽日,甲胄鲜明。
一座高大的阅兵台早已搭建完毕,装饰着皇家仪仗。
小皇帝朱祁镇身着特制的小号龙纹戎装,在太皇太后、陈兴、于谦及一众文武重臣的簇拥下,登上了阅兵台。
台下两侧搭建了观礼棚,各国使节按照等级次序落座,人人脸上都带着好奇、敬畏,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咚!咚!咚!” 三声震天动地的号炮响过,整个校场瞬间肃静下来,只有风吹旌旗猎猎作响。
首先走过阅兵台前的,是步伐如山、队列如墙的京营步兵方阵!
士兵们身着鲜红的鸳鸯战袄,外罩铁甲,手持锋锐的长枪或厚重的盾牌,枪尖如林,盾牌如墙!
他们迈着沉重无比的步伐,每一步踏下,都仿佛让大地为之震颤!
“咚!咚!嘿!”
伴随着有节奏的怒吼和兵甲撞击声,带着无坚不摧的气势,缓缓压过校场。
紧接着是骑兵队伍!来自边镇的铁骑,人马皆披重甲,骑士手持长长的马槊或沉重的弯刀,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
马蹄声似奔雷,由远及近,震得人心头发麻!发起冲锋演练时,那速度与力量结合产生的恐怖冲击力,使烟尘滚滚,看得人血脉贲张!
然后是大明的王牌——神机营!
一门门黝黑发亮的火炮被骡马或壮士拖拽着,炮口指向天空,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死亡气息。
紧随其后的是手持各式火铳的士兵,队伍严整。随着指挥官令旗挥下,
“轰轰轰!” “砰砰砰!”
震耳欲聋的炮声和密集的铳声接连响起,远处预设的靶标区域瞬间被硝烟和火焰吞没,木靶被炸得粉碎!
这一队队精锐兵马依次走过,演示着各种战阵配合、攻坚防御。
整个校场杀声震天,尘土飞扬,却又秩序井然,展现了大明军队极高的组织度、训练水平和恐怖的战斗力。
阅兵台上,小皇帝朱祁镇从一开始的兴奋好奇,逐渐被这宏大的场面和震天的气势所震慑。
那震耳欲聋的脚步声、马蹄声、喊杀声、火器轰鸣声,如同实质般的浪潮,一波波冲击着他幼小的心灵,他下意识地攥紧了小拳头。
“莫慌。”陈兴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朱祁镇又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看着台下那支强大无比的军队。
每当一个方阵行进到阅兵台正前方时,领队的将官便会拔出佩剑,斜指天空,用尽全身力气发出怒吼:
“大明万胜!陛下万岁!”
紧接着,整个方阵成百上千的将士便会同时举起兵器,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万岁!万岁!万岁!”
这声音汇聚在一起,如同九天惊雷,直冲云霄!每一次呼喊,都让朱祁镇的心跟着剧烈跳动一下!
他感受到的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这是他的军队!这是保护他的国家的力量!
这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是向他发出的!一股热流在他胸中涌动,让他小小的身躯里似乎也充满了力量。
他偷偷侧头看了一眼身旁刚刚安抚的陈兴。
陈兴并未看他,只是面色平静地注视着台下通过的军队,仿佛这惊天动地的场面早已司空见惯。
但朱祁镇却从姑太爷那挺拔如松的身姿和沉稳如山的气度中,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安心和底气。
他又看向另一边的于谦,于谦脸上也带着激动之色,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军容。
当最后一声炮响的回音在校场上空消散,所有受阅部队重新列队,如同沉默的钢铁森林,肃立在阅兵台前时,全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身影上。
陈兴微微躬身,在朱祁镇耳边低声道:“陛下,将士们在等您的旨意。”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在陈兴鼓励的目光下,努力克服着紧张,站起身,向前迈了一小步。
用他所能发出的最清晰、最响亮的声音,尽管依旧带着童音喊道:
“将士们——辛苦了!”
虽然稚嫩,却清晰无误地传达到了前排将士的耳中。
短暂的寂静后,台下成千上万的将士再次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喊:
“为陛下效死!大明万胜!万胜!万胜!”
声浪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校场,也彻底淹没了朱祁镇心中最后的一丝怯懦。
他站在那儿,小小的身影在巨大的声浪中显得有些单薄,但他的眼神却变得异常明亮和坚定。
这一刻,他仿佛真的触摸到了“皇帝”这两个字所蕴含的力量和责任。
观礼棚里的各国使节,早已被这场钢铁与火焰的盛宴惊得目瞪口呆。
心中那点若有若无的侥幸和试探,早已被碾得粉碎。他们纷纷起身,向着阅兵台方向,致以最恭敬的礼节。
阅兵结束,对于朱祁镇而言,这是一次最直观的帝王教育,是一次胆魄的淬炼。
对于大明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武力宣示,足以震慑四方,换取一段时间的和平。
陈兴看着身旁眼神熠熠生辉的小皇帝,心中稍感欣慰。
肌肉亮出来了,接下来的日子,就小心翼翼地,一步步走下去。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