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扬靠在柱子上昏昏欲睡,隐隐约约听到一声:“圣躬万福”时才清醒过来,见众人齐齐拱手行礼,也装模作样的照做,还好他站在最偏僻的地方,没有人发现。
赵匡胤端坐在龙椅上,虎目微微一扫,最后落在赵普身上,沉声道:“赵卿家,今日朝会有哪几件事需要讨论?”
赵普出列道:“回禀官家,有三件事需要讨论,不过都跟钱粮有关,一,并州发生雪灾连日暴雪压塌民房数千间,百姓冻饿交加,急需调拨粮草赈灾,还需拨款修缮房屋、发放御寒衣物。”
“二,军器监奏请赶制冬衣三万套,北疆军镇来报,戍边兵士仍着单衣守城,近日已有数百人冻病,军械库的箭矢、甲胄也因年久失修损耗过半,需添购铁料、牛角等物资。”
“三,工部奏请增修淮河堤坝,去年汛期已冲毁多处堤岸,眼下为枯水期,正是修堤的好时机,但若要动工,需征调民夫三万。”
赵普说完,不少官员面带忧色,现已至隆冬,不到两个月就是新年,国库本就没有多少存银,现在又要拨款,又要修河提,如果把钱拨出去的话,估计欠奉都发不出来,那他们只有勒紧裤腰带过年了。
“这几件事情刻不容缓,应立即着手办理。”赵匡胤首先定了基调,又说道:“薛卿家,你是三司使,这几件事办下来,需要多少贯银钱?”
“回禀官家,至少需要三百万贯以上。”薛居正出列道。
“三百万贯,朝廷一年的收入才一千五百万贯,如今数十万将士还在前线厮杀,还要保障他们的供应。”赵匡胤面露有色,朗声道:“众卿家可有解决之策?”
见大殿鸦雀无声,赵匡胤脸色如常,似乎早已知道,虎目扫视了一眼:“陆子扬,出列。”
众人左顾右盼,半天没见人走出来,顿时窸窸窣窣低声交谈起来,赵匡胤正奇怪间,王继恩脸色慌张的对他说了一句,又向一个方向指去。
众人随着他只得方向望去,只见一个身穿绿色朝服的人,竟然倚靠着圆柱睡着了,离他近的人,甚至能听到轻轻的鼾声。
赵匡胤忽的脸色沉了起来,王继恩吓得脸色苍白,急忙跪在地上解释,把陆子扬恨得半死。
陆子扬正在与周公对弈,正把他杀得溃不成军而沾沾自喜时,忽然自己又掉进了水里,水底又伸出一株藤蔓死死的缠住了自己的脚,眼看就要窒息而亡,他拼命大叫了一声,刷的一下睁开了眼睛。
众人像是看怪物似的看着他,他的那声大叫还在大殿回响,久久不绝。陆子扬咽了咽口水,看见一人抓着自己的手臂,绯红的衣袖顿时让他清醒了过来,顿时脸色惨白,心道,这次自己死定了。
“陆子扬,滚出来。”
瞧了一眼坐在龙椅上脸色如墨的赵匡胤,陆子扬心跳像打鼓般咚咚作响,他急忙出列跪倒在地,头都贴到了地上:“官家,臣死罪。”
“你简直毫无纲常礼法,第一次上朝竟然睡着了,来人,把这个无君无父之人……”
赵光义急忙出列求情:“官家请息怒,他此举确实大逆不道,官家要治他的罪想必他也无话可说。不过臣弟见他脸色不对,可能是感染了风寒才如此的。不如给他一个机会,看他有什么办法解决钱粮的问题,如果官家不满意,到时再治他的大不敬之罪也不迟。”
赵普也出列道:“晋王殿下所言有理,臣在宫外遇见他时,确实已经确实已经面色潮红,脚步虚浮,其他人也可以作证。既然官家下旨让他上朝,想必他还是有独到的见解的。”
众人见他两人出面求情,急忙跟着附和起来。
赵匡胤见此,长呼了一口气,极力压住心里的愤怒,看着跪在地上的陆子扬,咬着牙齿说道:“好,既然众卿家都为你求情,朕就暂时饶了你,说说你的想法,如果朕不满意,后果你考虑清楚。”
陆子扬里面的内衣都被汗水湿透,脑袋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已经消失不见,好像这么一吓,感冒竟然好了,听见赵匡胤的话,急忙道:“谢官家隆恩,臣感激涕零。臣已经把商税改革的条陈写好了,请官家过目。”说着拿出放在袖中的奏折,高高举了起来。
当时眼皮直打架,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自己心想自己站在那里眯一会也没人会看见,哪知道睡的像死猪一样,陆子扬懊恼无比,就因为上朝睡了一觉而被处死,我也是古今第一人了。
“你自己念。”
“臣遵旨。”
等陆子扬念完,赵匡胤的脸上缓和了不少,定了定神,道:“诸位卿家,对于地方截留的钱粮过多,陆子扬建议成立商税监,分别派往各地监察赋税,三年一换,这事怎么看?”
“臣认为可以,各地方确实存在隐瞒和谎报税赋的情况,成立商税监可以扭转如今税赋核查分散、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让各地方官没有空子可钻。”薛居正赞同道。
“现在各地方商业凋敝,全因税种太多和各地方官层层加码,所以需要一部全国通用的律法,除了规定的税种,其余不得以任何名义征收。陆子扬拟定的这些规定甚合朕意,特别是适当的提升商人的地位,官府为何可以随意的欺压商人,还不是觉得他们地位低下,报官无门,”
“朕要把这些条例贴在所有地方衙门的门前,让商人知道,哪些税该交,交多少,交到哪里去,任何官员不准擅自改动内容和增加税收,诸位觉得如何?”
“臣等附议。”众人齐齐回应道。反正对于他们没有任何损失,不过就是把地方上的钱转到了朝廷,有些人更是面露喜色,今年终于可以过一个肥年了。
提升地位也没有问题,现在他们日子也不好过,孝敬也少了。等商业兴起,那些商人要办个什么事,还不是得麻利地提着银子来巴结自己,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好,这些条例既然是管理商税的,就叫《商税则例》吧!”赵匡胤思考了一下,决定道。
“官家圣明。”
“对于最后一条,成立市舶司,开展与南洋之间的贸易,诸位卿家怎么看?”赵匡胤犹豫着说道。
“臣不赞成此举。”一位身穿紫色朝服须发皆白的大臣越众而出:“我大宋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何须和那等蛮夷之地交易,唐朝时虽开西域商路,却引来了吐蕃、回鹘屡屡叩关,安史之乱更是因边将与胡商勾结而起,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再说蛮夷之地无非出产些皮毛、香料、玉石之类的无用之物,我朝百姓衣食住行皆可自足,何须多此一举。”
“臣附议。”顿时大殿内绝大部分大臣异口同声道。
赵匡胤顿时沉思起来。
喜欢宋韵流年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宋韵流年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