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库的金属门在身后滑闭,发出沉闷的咬合声。陈御风的脚步没有停,径直走向航模支架。左腕上的机械表指针刚划过十点,冷光灯映在他藏青色夹克的肩线处,泛出一层哑质的微光。
他蹲下身,手指沿涡轮盘外壳边缘缓慢移动。触感起初平滑,但在三点钟方向突然出现一段细微的颗粒状粗糙区,像砂纸轻擦过指尖。他没收回手,而是将掌心贴紧金属表面,感受内部残余应力带来的轻微震颤。
【系统提示:检测到高风险金属疲劳征兆,建议立即停用该部件】
【签到地点:航校试飞准备区·首代航模整备位】
【飞行贡献值+10,累计进度更新】
陈御风翻开随身记录本,在“涡轮盘”条目旁画下三角警示符号,随即按下通讯键:“周子豪,带上金相仪,来机库。”
通话结束,他调出系统后台数据流,比对材料入库日志与热处理工序记录。军方配额的铼合金纯度无误,问题出现在最后一次退火环节——炉温曲线在峰值维持阶段偏离设定值15度,持续时间达47秒。控制系统未报警,但这段偏差已足以破坏晶界稳定性。
十五分钟后,周子豪冲进机库,便携式金相仪外壳还沾着夜露水汽。他架好设备,探头吸附在涡轮盘表面,屏幕逐行生成晶粒图像。三分钟静默后,警报音响起,频率短促。
“超温确认。”周子豪声音压低,“晶界粗化明显,局部已有微裂纹萌生。若按原计划试飞,十分钟内可能引发断裂。”
陈御风盯着屏幕上那几道灰黑色断线,像是被无形力量撕开的伤口。他闭了下眼,再睁开时目光已转向备用组件柜。
“重新做热处理。”他说,“液氮急冷,梯度退火,参数按新方案执行。”
“最快也要三个小时。”周子豪计算着冷却速率,“而且得全程监控,不能间断。”
“那就现在开始。”陈御风脱下夹克搭在椅背,卷起袖口露出手腕内侧一道旧烫伤疤痕,“我守第一段温控。”
话音未落,门口传来脚步声。张建军拎着工具箱走进来,空军蓝衬衫袖口磨得发白。他扫了一眼检测屏幕,又看了看涡轮盘位置,没说话,直接打开工具箱取出一对耐低温手套。
“这台发动机,”他把手套放在操作台上,“不是零件拼出来的。”
陈御风点头:“是人一寸一寸盯出来的。”
三人分工明确。周子豪负责金相复检与数据记录,张建军检查备用零件库存并校准液氮喷嘴流量,陈御风则接入热处理炉主控系统,手动覆盖自动程序,输入修正后的温度-时间曲线。
凌晨零点十七分,首轮急冷完成。涡轮盘从炉中取出,表面凝结一层薄霜。周子豪迅速进行第二次检测,图像显示晶界结构有所恢复,但仍存在局部畸变区域。
“还不够。”他摇头,“必须延长梯度退火时间。”
陈御风看着炉内温度回升曲线,眉头紧锁。原定试飞窗口在上午九点,留给他们的有效修复时间不足六小时。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风洞资源调度失败,进而影响后续验证链条。
“调整冷却梯度。”他突然说,“把第二阶段降温速率降低百分之二十,增加保温段停留时间。”
周子豪愣了一下:“这样会多花四十分钟。”
“但能减少残余应力。”陈御风指着屏幕上的一段波动曲线,“你看这里,当前方案在相变区有震荡,说明组织转变不均匀。我们宁可慢,也不能留下隐患。”
张建军在一旁拧紧一个接头:“你说得对。飞机不怕慢,怕的是突然停下来。”
新一轮处理启动。炉体嗡鸣声持续不断,三人各守岗位。陈御风紧盯温控界面,手指偶尔滑动调出前世某型发动机大修手册中的类似案例。那些因省略一步退火而导致空中解体的事故编号,像刻刀一样嵌在他记忆里。
一点零三分,炉温进入最后稳定阶段。周子豪准备第三次检测,刚拆开探头保护套,忽然抬头:“等等。”
他盯着涡轮盘夹具连接处:“这个固定螺栓……是不是换了?”
陈御风立刻反应过来。备用组件组装时使用了标准件替代原配锁紧螺母,虽规格一致,但材质不同。普通钢制螺栓在极端温差下可能发生微形变,影响受力分布。
“换掉。”他起身走向零件柜,“用钛合金双耳锁片螺母,编号t-427。”
张建军接过零件,熟练拆卸原螺栓。就在新件即将安装时,周子豪突然出声:“别碰!”
他俯身靠近夹具底座,用手电照向螺纹孔内部:“孔壁有划痕,不是加工痕迹,是强行旋入留下的。”
陈御风接过手电,光束聚焦在金属内壁。两道平行细痕清晰可见,深度超过允许极限。若继续使用,高温膨胀后极易造成应力集中。
“谁装的这个?”周子豪问。
“是我。”陈御风答,“昨天下午装配时没注意检查孔道。”
空气短暂凝滞。张建军没责备,只是默默取出研磨锥:“清孔,重攻丝,再来一遍。”
两点四十一分,新螺栓终于稳妥安装。涡轮盘再次送入炉中,执行最终保温程序。周子豪靠在墙边喘口气,眼镜片上雾气未散。
“你说……会不会还有别的地方漏检?”他低声问。
陈御风站在炉前,手掌贴在控制面板外罩上。系统界面浮现在思维中,飞行贡献值缓慢增长,但涡轮盘状态栏仍显示黄色预警。
“一定有。”他说,“所以我们不能只相信流程。”
三点十二分,最后一次金相检测开始。探头缓缓贴合金属表面,屏幕逐行刷新图像。晶粒排列趋于均匀,裂纹迹象消失,仅剩轻微畸变区,处于安全阈值内。
周子豪长舒一口气:“可以了。”
陈御风没动,盯着数据报告末尾的误差范围。±0.8%,仍在可控区间,但接近上限。
“再测一次。”他说,“换个角度。”
周子豪愣住:“已经三次了。”
“第四次。”陈御风声音不高,“上次我信了九十九分的安全,换来一架飞机坠毁。”
操作台灯光落在他签字笔尖,笔帽已被摘下,笔杆边缘刻着几道细痕,是反复书写参数留下的印记。
周子豪沉默片刻,重新调整探头位置。张建军站到他身后,双手搭在椅背,目光锁定屏幕。
第四次扫描启动。图像逐行生成,前三行正常,第四行出现异常噪点,第五行……
陈御风的手指悬在终止键上方。
喜欢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航空签到:从航校到全球霸主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