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的应对策略如同蛛网般迅速铺开,但对手的动作同样不慢。
派往协助黄宗羲的锐士尚未抵达通州,坏消息便先一步传来。漕帮与地方豪绅勾结,竟煽动数千漕工和饥民,以“北兵夺我等活路”为名,围堵了黄宗羲所在的衙署。混乱中,不知从何处射来冷箭,黄宗羲虽被亲随拼死救下,左臂中箭,漕运整顿事宜彻底陷入停滞。更令人愤慨的是,流言随之而起,污蔑黄宗羲“酷虐激起民变”,而幕后指使者,隐隐指向了南京方面。
几乎同时,北疆传来杨把总的急报。科尔沁部对于国书反应暧昧,既未明确拒绝,也未答应会盟,反而陈兵边境,游骑频繁越境挑衅,似在试探北疆防务的虚实。显然,南京使者虽尚未抵达(或被王老蔫成功拦截的消息未传回),但科尔沁已嗅到了可乘之机,意图待价而沽,甚至想趁火打劫。
内外交困,压力如山般向北京压来。朝堂之上,原本被压制下去的暗流再次涌动。一些官员开始上疏,或明或暗地指责林川“用人不当,致生民变”、“边衅将起,当以和为贵”,潜台词便是要林川退让,召回黄宗羲,甚至与南京和谈。
文华殿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徐承烈双目赤红:“大帅!让我带兵去通州,把那帮敢作乱的混账全砍了!看谁还敢闹!”
吴秀才连连摇头:“不可!此时若再派大军,岂不正坐实了‘北兵横行’的污名?民心若失,万事皆休!”
王老栓看着各地要求拨付粮饷的文书,愁眉不展:“漕运一断,京城存粮支撑不了两个月。当务之急,是粮食啊!”
林川坐在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没有看争吵的众人,目光落在殿外阴沉的天色上。他知道,这是南京方面组合拳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让他在内外压力下进退失据,最终崩溃。妥协退让,只会让敌人得寸进尺;强硬镇压,则可能失去民心,陷入更深的泥潭。
必须破局!而且必须用一种超出对手预料的方式破局!
他猛地站起身,所有的争论瞬间停止,所有人都看向他。
“他们想用‘民变’和‘边衅’困死我们,”林川的声音冰冷,带着一种决绝,“那我们就告诉他们,什么叫‘雷霆手段’!”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速快而清晰:
“第一,通州之事,并非民变,乃是地方劣绅与贪官污吏,勾结南京伪朝,煽动乱民,袭击钦差,形同谋反!吴先生,即刻以此定性,起草公告,明发天下!并言明,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这是争夺舆论和法理高地,将事件性质从“官逼民反”扭转为“平定叛乱”。
“第二,承烈,你亲自去!但不是带大军。你带我的亲兵队和一队锐士,持皇后懿旨和我之令箭,快马赶往通州。抵达后,立即控制局势。查明煽动闹事的漕帮头目、幕后豪绅,以及放冷箭者,查实一个,立斩一个!不必审讯,悬首示众!同时,开仓放粮,赈济真正饥困的漕工百姓,告诉他们,跟着闹事没饭吃,跟着朝廷,才有活路!”
这是恩威并施,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既要迅速镇压首恶,稳定局面,又要争取底层民心。
“第三,给杨把总回信:科尔沁不是想试探吗?那就让他们试个够!挑选精锐,主动出击,打掉他几股越境的游骑,把首级给他们送回去!告诉他们,大明北疆都督府,不惧任何挑衅!想做生意,我们欢迎;想打仗,我们奉陪到底!”
这是展现强硬姿态,打消外部势力的侥幸心理。
“第四,”林川最后看向王老栓和吴秀才,“我们不能只依赖漕运。王叔,你立即盘点京城所有库藏,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先从朝廷百官和军队开始。吴先生,你设法联系山西、陕西的商帮,看能否通过陆路,紧急调运一批粮食入京,价格可以高一些。”
这是开辟第二战线,缓解生存压力。
一道道命令,如同惊雷炸响,驱散了之前的迷茫和争执。众人精神一振,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领命而去。
林川独自站在殿中,他知道,这是一场豪赌。手段酷烈,必然会引来更多的非议和反弹。但他别无选择,在四面楚歌中,唯有以快打慢,以猛药治沉疴,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惊雷过后,是雨过天晴,还是更大的风暴,他只能拭目以待。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m.shuhesw.com)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书河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